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用文 > 致家长的一封信 > 预防校园欺凌——致家长的一封信

预防校园欺凌——致家长的一封信

docx 2023-02-23 17:33:45 3页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预防校园欺凌——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学生的平安、快乐、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期盼。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的时有发生,引发了多方关注。那么,什么是校园欺凌?怎样避免校园欺凌的发生?如果遭遇欺凌又应该怎么办?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01 认识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即“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欺凌者凭借身体或者人数众多的优势,殴打、辱骂、戏弄、讽刺、孤立同学,甚至敲诈勒索、抢夺同学物品等,给受害者带来极大的身心伤害。  校园欺凌不是学生之间的小打小闹,严重可涉及到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02 校园欺凌家庭方面原因  近年来校园暴力呈现低龄化、群体性、网络化特点,女生之间的暴力逐渐增多。有专家分析,这其实是长期积淀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缺失的外露。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过分溺爱,孩子唯我独尊。  2.缺少关爱,心理灰暗。有些爸妈忙于生活,忽略了对孩子的沟通和心理辅导。  3.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4.对影视、动画、游戏的模仿。  03 防止校园欺凌现象发生  校园欺凌危害巨大,从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长远利益出发,迫切需要我们每位家长朋友提高认识,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防止、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在此,我们向您提出如下建议,希望得到您的理解和配合。  1.不要溺爱孩子。家长的过度溺爱容易使孩子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耐挫能力差,滋生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容易成为欺凌者。  2.多与孩子沟通,尊重、关心孩子。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最亲密的人,无论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换位思考能力。  3.切忌打骂孩子。经常挨打的孩子,要么具有胆小懦弱的性格,容易成为被欺凌者;要么具有乖张暴戾的性格,容易成为欺凌者。  4.注重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谈举止、性格特点都会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抱怨、说脏话、发脾气甚至动粗打人等,要培养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培养孩子的日常良好习惯。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多与同龄人交往、沟通,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6.定期与老师、其他孩子家长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尤其是交友情况,避免孩子与一些“不良少年”接触甚至拉帮结伙。  7.正确引导孩子。千万不能诱导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为了不被欺负而以暴制暴。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一旦遇事能够从容应对。  8.加强法治教育。重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9.细致观察,正确应对。校园欺凌事件伴随着较长的持续性和较强的隐蔽性,家长平时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和情绪波动。  04 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  1.一旦发现孩子可能遭受欺凌,首先要克制情绪、保持冷静。  2.鼓励孩子勇敢的说出来,并认真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谢谢你把这些告诉我。”  3.及时与校方沟通,同时注意收集、保留相关证据,必要时可选择报警,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孩子。  4.尽量避免与欺凌者或其家长单独接触,以免事态恶化。  5.如果孩子因遭受欺凌而出现心理问题,应及时向心理专家求助。  家长朋友,我们共有一个关心、爱护的对象——您的孩子,要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欺凌现象,除了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