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科学 >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体的形态》教案(共4课)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体的形态》教案(共4课)

doc 2021-09-09 19:53:09 9页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四单元物体的形态14.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材分析】《固体、液体和气体》是青岛版六三学制三年级上册《物体的形态》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让学生认识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明确了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体验到交流合作的快乐及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根据。【学生分析】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物体,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与物质状态有关的感性知识,对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些词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三种状态物体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能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2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3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会做对比观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合作与交流,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2.能运用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并得出结论。【器材准备】[教师]木块、螺母、石块、装有水的玻璃杯、形状不同的瓶子、袋装醋、袋装奶、水槽、实验记录单、多媒体课件等。[学生]橡皮、课本、墨水瓶、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PPT1出示]固体、液体和气体师生谈话:猜一猜,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什么好玩的东西?师从不透明的袋子逐一掏出:橡皮、课本、墨水瓶放在课桌上。[PPT2出示]提出问题:橡皮、课本能直接放在课桌上,墨水为什么要装在瓶子里才能放在桌子上呢?学生思考并交流,导入新课【板书:固体、液体和气体】[PPT3出示]活动准备三、自主探究[PPT4出示]活动一识别固体、液体和气体。1.实验指导。(1)[PPT4出示]我们先认识实验台都有哪些物体:石块、螺母、木块、牛奶、水、醋、塑料袋装空气、玻璃杯等。(2)小组研讨:如何对这些物体实验?9,(3)[PPT5出示]汇报交流:摸一摸、捏一捏、倒一倒、压一压等方法。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巡视时加强对学生操作方法的指导,并提醒学生做好记录。实验记录单(一)物品名称探究方法我的发现石块木块螺母水牛奶醋装满空气塑料袋3.交流汇报。[PPT6出示][PPT7出示][PPT8出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和评价。[PPT9出示]学生根据三类物体会不会流动的特点得出结论:物体有三种状态:像水、牛奶、醋这样,可以流动的物体称为液体;像石头、木块、螺母这样,不能流动的物体称为固体;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称为气体。4.练习:帮物体找家,把序号填到对应的家。A.课本B.牛奶C.空气D.酒精E.橡皮气体的家固体的家液体的家5.小结评价。对学生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对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探究水平。[PPT10出示]活动二探究固体的形状1.师引导探究固体的形状。(1)教师出示木块,让学生观察什么形状?填写记录单(二)。(2)教师出示乒乓球,让学生观察什么形状?填写记录单(二)。(3)教师出示不规则石头,让学生观察什么形状?填写记录单(二)。实验记录单(二)物品名称探究方法观察到形状木块摸一摸,看一看乒乓球摸一摸,看一看不规则石头摸一摸,看一看我的发现(4)你有什么发现吗?小组交流。(5)[PPT11出示]师生小结:石块等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方形的、椭圆形的、长条形的,不容易变化,无论怎样放置形状都不改变。[PPT12出示]:活动三探究液体和气体的形状。(1)小组内交流探究方法。(2)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做好记录。实验记录单(三)物品名称探究方法观察到形状水倒进锥形瓶里,水变成……水倒进盘子里,水变成……装满空气塑料袋捏成苹果,变成……装满空气塑料袋压成一张厚厚圆饼,变成……我的发现(3)[PPT13出示]你有什么发现吗?小组交流。9,(4)全班交流、小结: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PPT14出示][PPT15出示]师生总结:水的形状根据容器的形状会变化,小河中流动的水,会根据地势,河床改变形状。空气也随着盛装的容器而变化形状,飘散到空中的空气,根本看不到具体的形状。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PPT16出示]活动四:探究物体倾斜放置后的发现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水杯倾斜放置,静止后,发现什么?固体、气体呢?2.小组交流研讨,形成小组意见。3.[PPT17出示][PPT18出示]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选代表汇报,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4.[PPT19出示]师总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根据这一特点,在生产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为了检查所盖的房屋等是否平整,人们发明了水平仪。三、总结拓展1.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小结和评价。2.课后拓展。【教学后记】15.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对应《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物质世界的内容“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作为三年级的课程,主要对应课程标准中年级的内容“知道固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学生分析】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在低年级的科学课学习中,能够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方面认识物体的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在观察、比较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能力,对物体的特征描述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对物体的体积、质量的认知上,只要做好引领,学生能够胜任认知过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固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2.液体、固体的体积和质量,不因为形状和形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科学探究目标]1.在探究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的过程中,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2.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2.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进行合作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1.知道固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固体的体积和质量,不因为形状和形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2.9,在探究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的过程中,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器材准备】[教师]水、牛奶、水杯、水槽、订书钉、天平、实验记录单、多媒体课件等。[学生]细线、小石块、橡皮泥课下实践活动:冰块(体验固体、液体都有确定的质量,这个质量不随形状的变化而变化)【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PPT1出示]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PPT2出示]1.故事:《乌鸦喝水》。让学生讲一讲这个故事:瓶口很高,瓶内的水很少,开始乌鸦喝不到水,后来聪明的乌鸦往瓶内放小石块,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到水了。2.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并交流,导入新课。3.[PPT3出示]活动准备二、学习新知[PPT4出示]活动一:探究液体、固体是否占据空间1.实验指导。(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液体或占据空间[PPT5出示](学生交流想法:取一大一小两个杯子,把小杯放到空水槽里,取一大杯水,这时往小杯里倒水,水满了,继续倒,水会流出来,说明水占据了小杯的空间。)[PPT6出示][PPT7出示](学生交流想法:设计对比实验,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第一次实验把装满水的杯子里的水倒入另一个空杯子,这时空杯子正好满,第二次实验把装满水的杯子里的水倒入空杯前,往空杯里倒入一部分红水,再往空杯继续倒水,水满了,继续倒,水就会流出来,说明红水占据杯子的。)[PPT8出示](学生交流想法:设计对比实验,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第一次实验把装满水的杯子里的水倒入另一个空杯子,这时空杯子正好满,第二次实验把装满水的杯子里的水倒入空杯前,往空杯里放一个石块,再往空杯继续倒水,水满了,剩下水没倒完,说明石块占据杯子的空间。)(2)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请各组讨论本组用什么方法来探究液体或固体占据空间?(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液体或固体占据空间实验,按照自己选择的实验准备器材。师根据小组自由选择结果,合理调配不同小组分别做这两个实验。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巡视时加强对学生操作方法的指导,并提醒学生做好记录。实验记录单(一)实验名称()体占据空间。(选择液体或固体)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我的发现[PPT9出示]3.交流汇报。(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我们观察到水、石块都占据空间,一杯水,放进石块,石块占据了空间,装的水就减少了。综合以上,所以得出结论:固体、液体都占据空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和评价。4.小结评价。对学生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对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探究水平。[PPT10出示]活动二:探究液体、固体是否有确定的体积1.提出问题:液体、固体占据空间的大小是确定的吗?(1)教师引导:液体、固体占据空间有大小之分吗?(2)学生交流。[PPT11出示](不同物体占据空间大小不同。)9,(3)师讲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2想一想,算一算:烧杯水的数量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500ml量杯装满水放入一块石头流出200ml水石头体积:500ml量杯装满水放入一块石头流出200ml水剩下水体积:3.师生小结、评价。液体、固体都有确定的体积。[PPT12出示][PPT13出示][PPT14出示][PPT15出示]活动三:探究液体、固体的质量1.提出问题:液体、固体有确定的质量吗?(1)教师引导:怎么知道这块石头的质量?(2)学生交流(用天平秤称一称)。(3)教师引导:一枚订书钉有质量吗?(4)学生交流(称100枚订书钉质量除以100得到1枚订书钉质量)。(5)教师引导:橡皮泥改变形状后,质量会变吗?(6)学生交流(质量不会变)。(7)教师引导:一杯牛奶有质量吗?(8)学生交流(先称空杯子质量,把牛奶倒入空杯子后再称总质量,用总质量减掉空杯子质量,剩下的就是牛奶的质量)。2.称一称,算一算:一块石头质量船型橡皮泥质量圆团橡皮泥质量100枚订书钉质量1枚订书钉质量空杯子质量空杯子+牛奶总质量牛奶质量3.师生小结、评价。液体、固体都有确定的质量。三、总结拓展1.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小结和评价。[PPT16出示]2.拓展活动。取一块冰,称一称它的质量,融化后再称质量,比较前后质量是否有变化。【教学后记】16.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体的形态》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描述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通过实验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空气占据空间吗?”9,引导学生课前观察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搜集空气占据空间有关的资料,模拟与空气占据空间相关的体验活动。并提示学生准备纸、矿泉水瓶、气球等,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一、快速倒水,有什么发现?二、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小实验。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动手动脑,让学生亲身经实验的过程,直观地认识到空气是占据空间的,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验证实验的结论,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发散思维能力;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提出问题“找一找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引导学生继续探究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以及空气占据空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这一认识的理解。【学生分析】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存在,并具有流动性的特点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空气的其他特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通过直接感受或通过简单实验观察到现象来说明空气存在并且具有流动性,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感知。但是要理解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概念有一定难度,因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是教学的关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2.空气总会充满各处。[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够用语言描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能用多种感觉器官和简单的工具,通过实验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与实验表现出探究兴趣,培养探究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器材准备】[学生]纸、矿泉水瓶、气球等。[教师]烧杯、漏斗、雉形瓶、橡胶塞、水槽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的这是什么?生:塑料杯、杯子……师:现在这个杯子装满了水,谁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生:水占据了空间。2.师:(水倒掉)那现在呢?杯子里还有东西吗?生:空气。师:也就是说我们的猜测是: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板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二、活动过程活动一:快速倒水,你有什么发现?1.[PPT5出示]实验活动场景与思维导航的图片。2.(学生演示实验)一个空的锥形瓶,瓶口处塞紧橡胶塞,漏斗从橡胶塞上的小孔里插入瓶内,一名同学正在用烧杯往漏斗里倒水。3.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生:水没有流进去。4.教师出示思维导航:(1)水流不进瓶内。是谁阻碍了水的流入?(2)要使水很快地流进瓶里,应该怎么做?(3)这种现象说明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5.教师总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活动二: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小实验。1.[PPT7出示]纸巾会湿吗?实验活动场景的图片与温馨提示。9,2.教师说明实验要求:①把纸团紧紧塞在玻璃杯底部。②把玻璃杯倒立竖直压入水槽里。③把杯子提出水面,用毛巾擦干杯口外围。然后杯口朝上,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师生共同总结:杯子中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活动三:气球能吹起来吗?1.[PPT12出示]气球能吹起来吗的实验特写图片。2.教师出示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矿泉水瓶和气球。把气球在矿泉水瓶口处套紧,试一试:用力吹气球,气球会鼓起来吗?学生小组实验。小组展示。师生共同分析气球吹不大的原因。3.学生小组交流如何使瓶内气球吹大。学生展示。4.师生共同总结:因为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所以气球吹不大;在饮料瓶壁上戳几个小洞,再吹气球可以将其吹大。三、拓展活动-----找一找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1.[PPT17出示]利用注射器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特写图片。2.动员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教学后记】17.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材分析】《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是青岛版六三学制三年级上册《物体的形态》单元的第四课时。知道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学生分析】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认识到固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认识到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在本课中,只要把前边学习中的观察方法、观察要点迁移到此,引导学生系统完成认知。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点拨,最好是学生能通过身边的生活经验来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主要从体积、质量等方面对比,知道气体没有确定的体积,但有确定的质量,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空间,占有空间的大小可变。【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2.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会充满各处。[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测量气体质量的活动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2.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难点】1.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质量。2.设计多种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9,【器材准备】[教师]排球、打气筒、注射器、橡皮、天平、实验记录单、多媒体课件等。[学生]气球、装有空气的塑料袋课下实践活动:气球、塑料瓶(体验空气的动力原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PPT1出示]气体的体积和质量[PPT2出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各式充气玩具:跳跳球、气垫床、充气青蛙、充气长颈鹿等,提问:这些充气玩具里面都充满了空气,他们是什么样的?可以改变他们的形状吗?师生交流后导入新课。2.[PPT3出示]活动准备四、学习新知[PPT4出示]活动一:探究空气体积是否可以改变。1.用塑料袋、气球充上空气,说一说空气是什么形状的?2.学生分组活动。3.学生交流,[PPT4出示]总结:空气被装在不同的物体里,随着物体的形状而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说明空气的形状可以改变。4.空气的形状可以改变,如果按压气球,气球里面的空气体积会变化吗?5.学生分组讨论。6.[PPT5出示]交流:按压气球,可以看出气球能被压成各种样子,但是,气球是不是变小了,看的不是很明显。7.[PPT5出示]教师提示: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空气可以被压缩,我们可以用注射器来研究。8.学生探究:把注射器装上一定体积的水,按压、抽拉,观察水的体积变化。把注射器装上一定体积的空气,按压、抽拉注射器活塞。观察空气体积的变化。9.师生总结:把注射器装上一定体积的水,按压、抽拉,注射器活塞不能使水的体积发生任何变化。[PPT6出示]把注射器装上一定体积的空气,按压、抽拉注射器活塞。明显看出空气的体积发生了变化,按压时,空气体积变小。抽拉注射器活塞,空气体积变大了。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没有确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PPT7出示]活动二:探究空气是否有确定的质量1.提出问题:空气有质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如果证明空气有没有质量,测量一下是可以的,但是怎样测量空气的质量呢?2.学生分组研讨:如何测量空气的质量?3.研讨后,交流研讨结果。[PPT8出示]把空气装在气球中、塑料袋中,直接测量。测量后,减掉塑料袋等的质量。4.学生分组活动,交流活动结果。5.[PPT8出示]反思:根据测量数据,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去掉塑料袋、气球的质量后,空气的质量没有了,或者很小很小。难道空气没有质量吗?6.重点研讨上面环节发现的问题,得出解决的办法。有的小组发现空气是有质量的,只不过测得的质量数据太小,是不是我们称量的空气太少造成的呢?[PPT9出示]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多称量一些空气。7.[PPT9出示]称量排球中空气的质量。先称量空排球(几乎没充空气的瘪排球)的质量,然后往排球里尽量充气,称量充足了空气的排球。8.学生分组活动。9.[PPT10出示]交流、总结:经过这一次测量,明显看出,充足了气的排球质量明显增多,这说明空气还是有质量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三、拓展活动[PPT11出示]了解“空气炮”的制作方法,制作一个“空气炮”。1.玩过哪些空气玩具?说一说玩具利用了空气的什么性质。9,2.学生交流,教师评价。3.教师展示制作好的“空气炮”,演示使用方法。4.播放“空气炮”制作视频。5.师生共同研究制作方法。6.布置学生课下完成制作。【教学后记】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