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教案(共3课)
doc
2021-09-09 19:53:10
4页
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18.河流和湖泊【教材分析】《河流和湖泊》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以河流和湖泊为例,通过对各种水体类型的对比,让学生认识了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家乡的河流和湖泊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搜集家乡河流和湖泊的相关资料,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介绍家乡的河流和湖泊,比较河流与湖泊的不同,初步认识地球上的不同水体类型。再观察其他类型水体的特点,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区别;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活动,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好奇心,了解当地的水体情况,以及其对当地的影响。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常见水体的常识已经有较多的认识,能够观察水体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并且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但学生对水体没有系统性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以激发,而对不同类型的水体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2.能够通过比较的方法发现河流和湖泊的区别。[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绘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树立保护家乡水体的意识。2.愿意采取行动保护水资源。【教学重难点】比较河流与湖泊的不同,初步认识地球上的不同水体类型。【器材准备】[学生]家乡水体的资料、图片等。[教师]课件、评价表【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PPT1-2出示]通过家乡河流与湖泊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某一条河流与某一个湖泊,引入课题。2.学生介绍。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板书课题:18.河流和湖泊。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说一说家乡的河流和湖泊1.[PPT3出示]家乡的地图,找到家乡的河流和湖泊。2.介绍自己认识的河流和湖泊。活动二:对比、分辨河流和湖泊。1.[PPT4-7出示]河流和湖泊的图片、定义、举例。2.[PPT8出示]开展小组讨论,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PPT9出示]教师总结:水体是水的集合体。河流和湖泊属于水体。4,活动二:认识陆地上的其他水体。1.[PPT10出示]教师出示泉、瀑布、水库、冰川的图片2.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几种水体的特点。3.[PPT11出示]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水体,总结陆地上水体的种类。三、拓展活动-----实地考察家乡的水体。1.[PPT12出示]教师出示活动内容。2.引导学生讨论活动要点及注意事项。【教学后记】19.海洋和陆地【教材分析】《海洋和陆地》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以海洋和陆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海洋和陆地的面积、观察海洋和陆地的位置,了解地球上海陆分布状况。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地球上的水的分布情况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从认识地球仪开始,通过观察地球仪,比较海洋和陆地的不同,初步认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再通过观察海陆的位置和大小,并通过数据分析,明确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详细特点;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通过制作海洋陆地分布模型的活动,巩固海陆分布情况的认识。本课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海洋和陆地,能很好地区分海洋和陆地,但是往往对它们大小的比较没有深入的认识,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而对海陆分布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认识地球仪,认识海洋和陆地。2.知道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情况。[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数格子活动等方式,比较海洋和陆地的大小。2.能用图示符号、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合作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2.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教学重难点】对比海洋和陆地的面积、观察海洋和陆地的位置,了解地球上海陆分布状况。【器材准备】[学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数据、格子纸、彩笔、剪刀、橡皮泥等。[教师]课件、地球仪、评价表【教学过程】4,一、引入课题1.[PPT1出示]通过海洋和陆地的美景,引入课题。2.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海洋和陆地。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板书课题:19.海洋和陆地。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认识地球仪。1.[PPT2出示]地球仪图片。2.观察地球仪,介绍自己的发现。3.[PPT3出示]介绍地球仪上的赤道和两极、南北半球等。活动二:认识海洋和陆地。1.[PPT4出示]地球仪不同颜色标注。2.[PPT5出示]海洋和陆地的定义。活动三:海洋和陆地的分布。1.[PPT6出示]教师出示南北半球地图,引导学生分析海陆分布状况。2.[PPT7出示]教师出示东西半球地图,引导学生分析海陆分布状况。3.[PPT8出示]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4.[PPT9出示]海洋和陆地面积对比图表。三、拓展活动-----制作海洋和陆地分布的模型。1.[PPT10出示]教师出示活动内容。2.引导学生讨论活动要点及注意事项。【教学后记】20.淡水资源【教材分析】《淡水资源》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淡水资源的利用、淡水资源的分布等环节,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的现状,进而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淡水资源。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淡水资源的多少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从认识水是生命之源开始,通过讨论、分析资料和体验活动,初步认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进而提出和学习节约用水的内容;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通过制作电子报的活动,提升学生对淡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意识。本课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活动,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淡水资源的用途,但是往往没有深入的了解,认知片面化,碎片化;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而对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淡水资源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2.认识地球上淡水资源的现状。3.学习节约用水的方法。4,[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实验学习的方法,动脑动手直观认识地球上淡水资源的现状。2.能用图示符号、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中能做到愿意交流、愿意表达和分享,能从他人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2.愿意采取行动节约淡水资源。【教学重难点】学习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的现状,认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淡水资源。【器材准备】[学生]淡水资源的相关数据、资料、各种大小的容器等。[教师]课件、评价表【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PPT1出示]播放歌曲《水龙头不哭了》,引入课题。2.学生介绍歌曲大意,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淡水资源。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板书课题:20.淡水资源。二、活动过程活动一:了解水是生命之源。1.[PPT2出示]生物需要淡水的图片。2.观察图片,介绍自己的发现。活动二:了解地球上的淡水资源。1.[PPT3-5出示]淡水的其他用途:发电、航运等。2.[PPT6出示]出示淡水资源的定义。3.[PPT7-9出示]了解淡水资源的现状。4.[PPT10出示]出示思维导航,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淡水资源活动。活动三:如何节约用水。1.[PPT11出示]教师出示节约用水宣传片。2.[PPT12出示]教师出示节约用水方法。3.引导学生进行节约用水方法的讨论。三、拓展活动-----制作电子报。当个节约用水的宣传员。1.[PPT13出示]教师出示活动内容。2.引导学生讨论活动要点及注意事项。【教学后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