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教案(共4课)(2019新版)
doc
2021-09-11 11:02:48
6页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12.河流与湖泊【教材分析】本课从学生生活的环境出发,逐步深入地安排了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发现身边的河流和湖泊,让学生学会认识和观察身边居住的环境,找到河流和湖泊。第二部分,认识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水域之间的不同和特点,引导学生从水域的大小、蓄水量的大小及其水域形成的起源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第三部分是动手活动,通过教师提供的油泥、塑料盆、带喷头的水瓶等,让学生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第四部分是一个阅读活动,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更是许多生活的生存之所,在大自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学情分析】儿童对水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之情,同时水在人类的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学生都于身边的水域是非常熟悉的,然而这种熟悉和了解仅仅流于经验和表面,河流和湖泊从哪儿来?这一水体的特点及其不同水体间的特点是什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区分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不同水体的特点。动手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认识到河流和湖泊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和发现身边的不同水体及其特点。[难点]河流和湖泊是怎么形成的?【教学准备】各种水体的照片或视频,塑料盆、油泥、带喷头的水瓶等【教学过程】(一)发现不同的水体出示不同场景的儿童玩水图片1、你们玩过水吗?2、你们都在哪里玩的水?[设计意图]:学生几乎都有玩水的经验,有的在大海,有的在池塘,还有的玩路上的积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搭建一座桥梁通往科学的世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让知识变得活起来。(二)区别水体的不同1、虽然都是水,可是却有着不同的名字,他们之间到底都有着什么不同呢?2、出示不同水体的图片和场景3、学生观察汇报不同水体的特点(三)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1、河流和湖泊是怎么形成的?(1)学生讨论,交流,说说你的依据?(2)用什么方法可以来验证你的猜测呢?[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在让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根据观察和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先猜测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并且还要思考需要哪些材料,需要什么方法可以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进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2、教师提供材料:塑料棚、油泥、带喷头的水瓶(1)利用这些材料,你准备怎么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呢?(2)制定解决方案,小组内讨论可行性[设计意图]这次的思考与之前的无材料限制思考有明显的不同,让学生学会根据限定的已有的条件学着去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交流和讨论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6
3、小组领取分组材料(1)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2)学生汇报:河流和湖泊形成的必要条件[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实践阶段,在实践中去验证之前的方案和理论,并通过不断的修正最终掌握河流和湖泊形成的必要条件:雨水、低洼处等有着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可以解释生活的现象如:小雨时为什么校园里没有河流与湖泊呢?从而达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和活学活用。(四)认识身边的河流和湖泊1、我们所居住的家乡都有哪些水体?2、这些水体里还住着哪些动植物?3、这些水体对生活在周围的人们有哪些影响?[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在让学生发现自己生活环境中的水体,知道它们对周围的环境、居民及其不同生物的重要影响与作用,从而激发保护水资源,保护周围环境的情感。【教学后记】13.地下水【教材分析】本课从生活中常见的地下水出发,逐步地安排了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观察身边的地下水,并对其形成原因和过程进行猜测。第二部分是动手活动,通过教师提供的塑料瓶、罐子、碎石、沙子、水等材料让学生制作简易水井模型,了解地下水的形成过程。第三部分是一个阅读活动,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界中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整个资源状况、使用现状及其当前人们采取的各种补救措施,让学生对地下水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学情分析】从一口井入手,一方面激发城市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起农村学生对生活中见到过的井进行观察和思考,然而由于地下水都在地面以下,其形成原理等对于学生的认识和学习都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制作简易水井模型知道大自然地下水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认识到地下水资源概况和现状【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地下水是如何形成的?[难点]制作简易水井模型【教学准备】塑料瓶、罐子、碎石、沙子、水等【教学过程】(一)出示一口井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这口井有什么用?3、你知道井里的水从哪里来?[设计意图]6
: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大都知道这是一口井,井里有水,但是对于水从哪里来,却没有深入的思考,即使学生知道水是地下水,但是地下水从哪里来?怎么形成的也说不清楚,因此这里设置的一系列问题就是要激发学生刨根问底,一直追问,一直探索,水到底从哪里而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二)制作简易水井模型1、教师提供材料,塑料瓶、罐子、碎石、沙子、水,你们如何使用这些材料,做一个简易的水井模型呢?2、学生分组讨论,形成一个简易设计图,标出每部分的使用材料3、学生汇报你们为什么这么设计?依据是什么?4、分发材料进行制作,并根据效果进行不断反馈和修正(1)汇报小组制作遇到的问题以及是如何克服和解决的。(2)还有那些问题没解决的,可需求其他组的帮忙。[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在让学生做出一个简易的水井模型,是一个工程问题,也是一个科学问题,要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问题解决的流程,比如面对问题和限制条件进行设计、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动手操作、然而绝大部分学生几乎都不能一次就成功,需要反复根据之前的效果进行不断地修正,直至模型成功率,效果呈现出来。给学生一个不断试错的机会,也是给学生自主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和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三)地球上的地下水1、根据刚才的水井模型以及上节课河流与湖泊的学习,你能知道水井、河流、不透水层、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所分布的具体位置吗?[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一个知识点的提炼和概括,通过学习地下水、河流和湖泊,让学生知道每种水体所处的具体位置,同时对于地下水的形成示意有一个清晰和完整的认识。2、出示道路积水图,说说见过这些现象吗,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危害呢?3、你能设计并铺设一条步行道,既方便雨天时路人行走,又能让雨水尽可能多地渗透到地下吗?[设计意图]生活中的积水现象非常常见,农村土路遇到雨水,非常泥泞,给行走带来了很多不便,而城市道路渗透水的能力太差,经常导致道路积水,对道路的损坏及其通行和地下水的水量补充都带来不利,因此这个环节重在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发现问题进而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4、地下水介绍(1)出示图片和文字介绍地下水资源概况(2)使用图片和文字介绍地下水的使用现状(3)讨论:我们能做点什么?[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在让学生对我国的地下水资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进而能从科学地角度去分析生活中的地下水现象和问题,从而激发保护地下水水资源的情感。【教学后记】14.海洋【教材分析】本课从学生对海洋的已有认识出发,逐步深入地安排了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区别海洋与其他水体的不同。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找到海水发苦发咸的真正原因。第三部分是动手活动,制作海水淡化装置,将不可直接使用的海水经过装置转化为可用的淡水资源。第四分部是阅读活动,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整个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等。6
【学情分析】学生对海洋的认识都非常直观和浅显,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和探究海洋这一水体的特点及其海水为什么是苦的,咸的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有一点的难度和深度。【教学目标】明确海洋这一水体的特点。知道海水发苦发咸的主要原因会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了解到海洋资源的丰富性和宝贵性【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海洋这一水体的特点[难点]制作海水淡化装置【教学准备】海洋照片或视频,滴管、小铁勺子、酒精灯、火柴、烧杯、海水(盐水)、淡水、石块、保鲜膜、塑料盆等。六、教学过程(一)海洋的特点1、提供海洋和照片或视频,请学生观看。2、请学生讨论并汇报海洋不同于湖泊之处。[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发现海洋这一水体与其它水体之间的不同之处,尤其是与之前学过的河流/湖泊相比较,找出各自水体的特点。(二)海水为什么这么咸?1、组织学生猜测海水咸的原因。2、提供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和制定实验方案。3、发放材料,动手实验,教师加强指导4、讨论和汇报[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去发现和探寻海水苦咸的原因,激发学生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所看到的现象,并透过现象找寻隐藏在背后的原因和本质。(三)制作海水淡化装置1、既然淡水资源非常有限,那该如何把海水变成淡水呢?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2、利用这些材料,你能制作一个海水淡化装置吗?小组讨论和交流制作方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3、分发材料,制作海水淡水装置4、汇报与交流(1)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2)分享小组内制作的成功经验[设计意图]:淡水资源非常紧缺,而海水资源却非常丰富,因此海水淡化具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因此让学生围绕海水淡化装置进行思考、设计、制作、讨论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也是未来水资源问题解决的发展趋势。(四)人类的资源宝库——海洋1、海洋的面积与水资源总量2、海洋丰富的生物资源(1)你知道哪些海洋动、植物信息?(2)从海岸边、海洋里各选出一种,写一写它的生存本领。3、海洋与人类(1)海洋所蕴含的丰富的矿产资源(图片或视频)(2)海洋所蕴含的丰富的化学资源(图片或视频)(3)海洋所蕴含的的丰富的动力资源(图片或视频)(4)我们能为海洋做些什么?6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海洋在整个地球生存和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丰富的资源对于整个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进而认识到海洋这一水体的重要性和价值性。【教学后记】15.珍惜水资源【教材分析】本课从水的实际应用出发,逐步深入地安排了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水的用途,水对人类生活、生产都具有哪些重要影响?第二部分是动手活动,重在通过活动更能直观地认识到能为人类所使用的淡水资源的有限和稀缺,以及人类用水量需求的增大所导致的供不应求现象。第三部分是阅读和交流活动,重在介绍为了缓解当前的淡水资源紧缺现状人类当前所采用的各种节水方法。当然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让学生回归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找到各种节水措施,进而制定家庭节水方案,并关注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学情分析】儿童对水的用途了解大多局限于生活用途,但与生产用途的了解较少,同时对于淡水资源的缺乏认识往往是一些抽象的数据认识,如何将抽象转化为直观和具体,并能感同身受,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认识水的用途能够认识到并切身感受水资源的紧缺和供不应求了解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节水措施结合家庭生活,能自主制定和落实节水方案【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认识到并切身感受水资源的紧缺和供不应求[难点]结合家庭生活,能自主制定和落实节水方案【教学准备】烧杯(一大三小)、水盆、勺子六、教学过程(一)水的用途1、你知道生活中,水的用途有哪些?2、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中,水的用途你知道吗?3、如果没有水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设计意图]:学生对于水的用途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全面,尤其是在人类生产中所起的作用知之甚少,因此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水的用途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二)淡水量的紧缺与需求1、出示淡水和海水在全部水资源中的比例,以及冰川水、地下水、河流与湖泊在淡水中所占据的各自比例。2、通过活动直观呈现出各自水体所占水资源的比例。3、组织学生讨论淡水的来源和去处4、直观模拟和体验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1)讨论供水者和用水者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分别指向什么?(2)你认为有哪些原因会导致用水量的增加。6
[设计意图]此次活动重在把水资源的缺乏从一个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可见的直观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从而对于淡水资源的总量、来源以及用处有一个更为清晰和具体的了解,进而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欲望。(三)节水我最行1、了解目前在生产生活中已有的节约用水的方法。2、为自己的家庭制作节水方案(1)我的厨房节水小窍门分享(2)我的卫生间节水小窍门分享(3)我的洗衣房节水小窍门分享(4)方案的汇报与交流[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在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生活中已有的节水措施,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家庭状况做到节水从我做起。【教学后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