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科学 >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共4课)(2020新版)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共4课)(2020新版)

doc 2021-09-11 09:00:43 8页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1.给动物分类【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动物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2、脊椎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科学探索目标]1、按照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2、摸脊椎,体验脊椎特点。3、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2、认识某些动物具有共同特点。3、了解珍贵动物资源,提高保护动物意识。【教学重点】了解某些动物的共同特征,能给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教学难点】制作脊椎模型,探究脊椎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动物世界》片头视频,提问:你们认识哪些动物?2、进一步提问:你去过动物园吗?你喜欢的动物可能住在哪个区?展示动物园参观示意图。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园里的动物是怎么分区的?归纳:按照某种标椎分区,比如生活习性、居住环境、珍贵程度、进化程度等二、讲授新课一、给动物分类1、你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提示:首先确定分类标准。2、生物学家是怎么给动物分类的呢?明确: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具有脊椎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椎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3、展示脊椎图片,让学生辨认脊椎。4、常见的脊椎动物有哪些?5、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哪些?二、摸脊椎活动1、活动要求:两位同学互相合作,摸摸对方的脊椎是什么样的。每人体验一次。提示:首先找准脊椎位置。2、体验交流:脊椎是高等动物的特征。脊椎摸上去是一节一节的。3、思考:脊椎连接起来有什么作用?三、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一)做脊椎模型8 1、准备材料:线轴6个、圆纸片5张、棉线、胶带、剪刀。2、制作步骤①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②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③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3、试一试①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②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二)研讨1、脊椎有什么作用?明确:脊柱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2、如果脊椎不是一节一节的,而是一整根,那我们的身体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明确:身体不能自由活动。四、课堂练习1、找找这些动物的脊椎,用彩色笔描绘出来。2、你能像生物学家一样,将这些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吗?五、拓展提高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等。提问:它们都是脊椎动物吗?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教学目标】,我们知道脊椎是高等动物的特征,它能使身体自由活动。生物科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把动物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需要爱护它。【教学后记】2.鱼类【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脊椎动物中鱼类的共同特点2、鳃和鳍是鱼的重要器官。[科学探索目标]1、观察鱼是怎么游泳的,进而探究鳍的运动作用。2、实验探究水进出鱼身体情况,进而得知鱼的呼吸特点。[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鱼的种类非常多,占脊椎动物的大多数。2、培养小组合作探究精神。3、科学实验要适应自然规律。【教学重点】鳃和鳍的作用8 【教学难点】实验观察鱼的运动及其呼吸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各种各样的鱼类,占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你见过哪些鱼?(播放视频)2、教师展示图片,提问鱼的名称。明确:鳜鱼:体侧扁,性凶猛,生活在淡水中,味鲜美,是中国特产。亦作“桂鱼”,有些地区称“花鲫鱼”。黑鱼: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大,离水能生活3天之久,是中国人的"盘中佳肴"。花鲢鱼:周身黑白相间,肉质雪白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鲫鱼: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鱼,喜群居群行,肉质细嫩,肉营养价值很高。3、这些鱼有什么共同特点?活成活动手册任务。4、还有一种鱼,也是脊椎动物,是软骨的。例如鳗鱼、鳐、河豚等。中朝边境的鸭绿江有一种特产——面条鱼,就是一种软骨的脊椎动物。回答交流鱼的共同特点鱼是脊椎动物,一种脊椎骨是硬的,一种是软的。但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二、讲授新课一、鱼的鳃和鳍1、鳍和鳃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有鳍和鳃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画出你观察到的鱼的外形,并标出鳃和鳍。2、观察鱼的鳍都生长在哪些部位?3、观察鱼鳃有什么特点?明确:丝状,红色(充满毛丝血管)4、猜猜鳃和鳍有什么作用?猜测归纳:鳃:呼吸鳍:运动二、实验观察(一)观察鱼是怎么游动的1、观察要求①鱼游动时各部位的鳍是怎么动的?②前进时哪些鳍在动?③拐弯时哪些鳍在动?2、观察发现鱼游动时,不是一种鳍在运动,而是多个鳍相互作用。鱼前进时尾鳍摆动,鱼拐弯时胸鳍摆动。结论:鳍是鱼的运动器官。(二)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1、实验材料水槽、鲫鱼、小烧杯、红色液体、滴管、水2、实验步骤和方法①把鱼放在一个狭小的水槽里。  ②在一个小烧杯里装上清水,用红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红色液体。  ③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并滴到鱼嘴前方  ④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3、温馨提示8 ①鱼停在水中不动时实验现象比较明显,所以要尽量将鱼控制在比较狭窄的空间里。②使用颜色较深的红色液体,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4、先看视频《演示实验》,然后小组实验观察。5、实验观察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归纳:口部和鳃盖的交替开闭,红色液体从口中进入,再从鳃下流出来。6、讨论红色液体为什么从鱼嘴中进入从鳃盖后流出?明确:水进入口腔后与鳃丝接触,鳃丝中充满毛细血管,吸收水中的氧气,排出体内二氧化碳,然后由鳃孔排到外面,完成鱼的呼吸作用。7、鱼是怎么呼吸的?三、拓展提高:趣味回答小蝗虫到池塘边玩耍,遇见鲫鱼正在无聊的吐泡泡。鲫鱼开腔道:“‘旱鸭子’,你敢把头没在水中一个小时吗?”小蝗虫满不在乎地说:“敢!但你敢到岸上呆一个小时吗?”鲫鱼想了想说:“敢!”心理却说:“等轮到我时,你早已憋死啦!”青蛙跑来作证。于是小蝗虫将头深深浸入水中,一个小时后,小蝗虫安然无恙的抬起头,鲫鱼顿时傻了眼。青蛙催促道:“鲫鱼先生请便吧。”鲫鱼不得已,跳到岸上,不一会儿便死了。请问:(1)鲫鱼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岸上空气中氧气含量比水中溶氧量要高的多,鲫鱼为啥还会憋死?四、作业布置小组合作,捆绑某一部分鱼鳍,观察鱼在水中的变化,注意不要剪掉鱼鳍。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了解鱼类的共同特征,知道鳃和鳍是鱼的重要器官。在科学探究中,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鳃的呼吸作用和鳍的运动作用,激发我们对鱼的研究兴趣。【教学后记】3.鸟类【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鸟类是脊椎动物。2、鸟类具有共同特征。3、鸟的羽毛适应飞行需求,具有保温作用。4、鸟喙的形状与取食有着密切关系。5、鸟足的形状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需要。[科学探索目标]1、观察鸟的图片,认识鸟类,寻找鸟类共同特点。2、通过资料、实验、观察,了解鸟羽的特点,探究其作用。8 3、观察鸟喙和鸟足的不同特点,探究其怎样适应环境的需求。[科学态度目标]1、养成观察、合作的良好习惯。2、认识到鸟类的外形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保护鸟类生存环境。【教学重点】1、识别鸟类,了解鸟类共同特点。2、了解鸟的羽毛、鸟喙和鸟足的特点及其作用。【教学难点】鸟的外形特点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一猜:嘴巴小,尾巴翘,不会走,只会跳,飞到树上喳喳叫。(这是什么动物?)2、鸟的种类很多,在脊椎动物中仅次于鱼类。21世纪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光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猜谜语:鸟二、讲授新课一、认识鸟的共同特性1、展示图片,认识鸟。画眉鸟:眼圈白色向后延伸像眉纹家燕:飞行时尾巴像剪刀老鹰:嘴黄色,上嘴弯曲鸽子:翼上及尾端有黑色横纹翠鸟:羽毛翠蓝发亮孔雀:有特长的尾屏2、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归纳:有喙和足,有翅膀会飞,有羽毛,卵生,等等。3、这是是鸟吗?展示鸵鸟、企鹅、鸭子和鸡的照片。明确:是鸟。但翅膀退化,不会飞翔。二、 研究鸽子的羽毛鸽子的羽毛主要有两种:正羽和绒羽。1、知识卡片:鸽子的羽毛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体上的大型羽片。鸽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长有正羽。绒羽紧贴鸟的身体,细小而柔软。2、研究鸽子的羽毛(1)器材准备:正羽、绒羽、剪刀、滴管、放大镜、水。(2)观察活动①观察鸽子的正羽,你有什么发现?明确:正羽轻、薄、大。②将正羽羽根剪断,里面是什么样的?明确:8 羽根是空的,可以减少飞翔的重量。③在正羽上滴一滴水,水会被吸收吗?明确:不会。鸟类身体的尾部有尾脂腺,分泌的油脂常被鸟用喙啄取涂于羽毛上,有防止羽毛变形和被水浸湿的作用。④用放大镜观察,绒羽是什么样的?明确:绒羽细小而柔软,一片一片的,紧贴鸟的身体,起保温作用。(3)鸽子羽毛的这些特点对鸽子起什么作用?三、研究鸟喙和鸟足(一)鸟喙1、提出问题:这些鸟的喙有什么不同?它们各适合吃什么样的食物?归纳:特点:长而直形状:像镊子食物:小鱼小虾代表鸟类:沙锥鸟、丹顶鹤特点:末端有钩形状:起钉器食物:小动物代表鸟类:秃鹫、老鹰特点:粗壮短小形状:钳子食物:谷物、坚果代表鸟类:松鸡、北美红雀特点:细长形状:细针食物:花蜜代表鸟类:蜂鸟2、活动手册将这些鸟喙与它们各自适合的食物连线。(二)鸟足这些鸟的足有什么特点?它们各适合在什么环境生活?归纳:特点:趾间有蹼生活环境:适合在水中游泳代表动物:鸭子特点:趾端有长而锐利的钩爪生活环境:适合在山地丘陵中抓捕小动物代表动物:老鹰特点:粗壮生活环境:适合地面奔跑代表动物:鸵鸟特点:细长生活环境:适合在浅水中摄食8 代表动物:丹顶鹤四、拓展提高视频:鸟的七大种类五、作业布置查阅资料,了解更多鸟喙和鸟足的类型,说说它们与食物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知道脊椎动物中除了鱼类就是鸟类数量最多,了解了鸟类的共同特点,明白鸟的外形特点,包括羽毛、鸟喙和鸟足等,与鸟的飞行、觅食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教学后记】4.哺乳类【教学目标】1、了解哺乳类动物有哪些,知道哺乳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懂得哺乳动物是一种恒温脊椎动物,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他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2、通过实验,体验和探究哺乳动物脂肪的保温作用。3、通过查阅资料、合作交流等方式,了解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教学重点】1、通过查阅资料、合作交流等各种方式,体验哺乳动物的特点,了解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哺乳动物脂肪的作用。【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哺乳动物脂肪的作用。2、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等方面的知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哺乳动物的图片、动物油脂、冰水、学生活动手册等等。【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哺乳动物1、出示课本第11页上面的5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五幅图中分别画的是什么动物?图1:大鲸鱼和小鲸鱼图2:老虎和小老虎图3:猫和小猫图4:猪和小猪图5:牛和小牛2、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预设:生1:这些动物统称为哺乳动物。生2:他们身体有毛,是胎生的,用肺呼吸。生3:这些动物小时候吃妈妈的奶长大,他们有牙齿。3、除了书上的这些动物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它们一样,也是属于哺乳动物?预设:8 人类、小狗、蝙蝠、狼、老鼠、猴子、斑马、狮子、刺猬、兔子、熊猫、北极熊等。4、教师小结:在我们地球上,生活着很多的哺乳动物,下面我们来了解哺乳动物的特点。活动二:北极熊是怎样保持体温的1、出示课本11页下面的一句话,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哺乳动物的恒温特点。哺乳动物是一类恒温脊椎动物,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他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恒温特点。所谓恒温,就是外界的温度不管发生什么变化,温度变高或者温度变低,这些恒温哺乳动物的体温,始终是相对稳定的。3、引导学生猜测:既然哺乳动物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那么作为哺乳动物,北极熊是怎样保持体温的呢?预测一:北极熊体表有厚厚的毛。预测二:北极熊身体有厚厚的脂肪。4、教师引导: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北极常年覆盖着冰雪,气温非常低,北极熊身体表面有一层厚厚的毛,可以起到御寒保暖的作用。北极熊身体里厚厚的脂肪,也能起到御寒保暖的作用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活动三:体验脂肪的作用1、出示课本第12页上面的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上面的文字,了解本次探究活动的操作方法。2、材料:一块动物油脂、一杯冰水3、操作方法:把一块动物油脂绑在一只手的食指上,然后将两只手的食指同时浸入一杯冰水中,体验两根食指的不同感觉。4、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体会脂肪的作用。5、全班交流,说一说将两根食指同时浸入冰水中的不同感觉,并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感觉,体会脂肪的作用。6、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体验活动,我们体会到将两根手指同时进入冰水中的不同感受,一根手指有了脂肪的保护,没有寒冷的感觉,而另一根手指没有脂肪的保护,因此感觉非常寒冷。由此可以看出脂肪具有保温的作用。7、北极熊能够生活在北极,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体表有一层厚厚的毛,同时还因为他的皮下有一层厚厚的脂肪,这层厚厚的脂肪起到保温作用,使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之中而感觉不到寒冷。活动四:探究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1、教师引导:地球上的哺乳动物有很多,它们的运动方式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2、出示课本第12页下面的4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四幅图中画的是哪些哺乳动物?这些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预设:图1,猎豹,它的运动方式是奔跑。图2,袋鼠,它的运动方式是蹦跳。图3,蝙蝠,它的运动方式是飞行。图4,鲸鱼,它的运动方式是在水里游动。3、不同的哺乳动物,它们的运动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在地上行走奔跑的哺乳动物:熊、猫、狗、马、羊在树上爬行的哺乳动物:松鼠、猴子、猿猴、猩猩在水里活动的哺乳动物:鸭嘴兽、水獭、海豹、海狮、海象、海豚活动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哺乳动物,了解了哺乳动物的特点,知道哺乳动物是怎样保持体温的,还了解了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哺乳动物的知识。【教学后记】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