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植树的牧羊人
doc
2021-08-17 16:31:18
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植树的牧羊人13植树的牧羊人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文章内容及思路。(重点)2.结合关键语段,初步把握牧羊人形象特点。(重点)3.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使文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难点)4.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精神。自主预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1)作家作品本文作者,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2)背景知识《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3)知识链接: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衬托人物心理,情感,表现人物性格。③深化主题。 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⑤预示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音形识记。(1)戳()tān()塌山毛榉()废xū()Chòu()劳水qú()缝隙()干涸()(2)辨析形近字,注音并组词戳()躁()截()燥()戮()噪()3.根据词义写词语。(1)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2)干枯,没有水。()(3)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之地()(4)不长草木的地方。()(5)追究底细。()4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主要情节。二维码《植树的牧羊人》课文朗读(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通过“我”的回忆,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地种树的故事。(2)作者用什么顺序记述故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作者运用以时间先后为序的顺叙方法。作者与牧羊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再次见面所看到的巨大变化,最后一次见面的感受写得详细。1920年后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他,寥寥两句写得简略之极,(3)默读课文,勾画出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初遇牧羊人再见牧羊人最后一次相见合作探究一.研读课文,思考问题。(一)结合文章的语句,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的人,从文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示例:他是一个热爱生活、一丝不苟的人。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等细节可以看出,他热爱生活,每一天的生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二)第②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三)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你找出其中一处,分析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文中有很多种树前后普罗旺斯地区变化的句子,通过对比,展现现了牧羊人将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着奶与蜜的田园的事实,从而表现牧羊人的坚强毅力和执着伟大。(四)课文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好处?①标题的内容作用:点明中心事件、主题情感、主旨;点明话题、事件、背景。②标题的结构作用:行文线索,贯穿全文。③标题的形式:从修辞、句式、用词等方面分析,作用有形象、突出、醒目、新颖、设置悬念等。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同时又让人产生一系列的联想:牧羊人为何要植树呢?他的成果如何呢? 题目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二、品味精彩的语言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1)“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雾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那个曾经被废弃的荒凉的村庄现在已经是满目绿色像地毯一样覆盖着的景象了。(2)“这些白桦树棵棵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蔚然成林。”(2)这个句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喻为“笔直站立的少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牧羊人在谷底种的白桦树充满生机的壮观景象。 课堂小结初遇阿尔卑斯山地荒芜牧羊人种橡树植树的牧羊人再逢养蜜蜂,绿树成荫热爱大地山地有了溪水心存善念最后荒地变绿洲幸福他人带给一万多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