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说课稿
doc
2021-08-18 10:21:40
9页
《认识钟表》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2、教材和学情分析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一门重要而运用广泛的学科。本课《认识钟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具体情景中学习数学。《认识钟表》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步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钟表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计时工具,由于以往的认知都是孩子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作的感性认知,因此,对他们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特别是在如何指示时间方面,更是一无所知。此外,生活中,我们对时间和时刻两个概念不详加区分,致使学生在掌握这两个概念时,更为困难。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钟表的结构,感知钟表如何指示时间,并在此基础上能正确认读整时,为学习半时、几时几分作准备。本课学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内容的学习。因此,让学生感知钟表如何指示时间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3、确立教学目标,从认知水平来看,一年级学生观察的细致性,顺序性水平较低,注意的分配能力也较差,因此,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忽视细节。(如钟面刻度,指针运动方向等细节的忽略)。注意到刻度时,又有可能不注意区分指针,顾此失彼。此外,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起步阶段。思维和具体实物,具体操作相联结。脱离了具体实物和具体操作将导致学生不会思考,因此,最根本的途径是遵循学习内容的逻辑性,引导学生把认识建立在一系列的观察操作之上。《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三维目标,特别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另外,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教材的编排也呈现循环上升的特点。作为一年级且第一次学习钟表,我们主要认识指针和刻度,初步会看整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过渡到认识几时几分。另外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要求也不宜过高。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方面:认识钟表的时针、分针和刻度,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2)能力方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合作交流及比较中,发展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方面:结合教学内容,感受时间的宝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探究氛围中,增进同学间友情,激发学习的兴趣。4、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钟表,关键是对钟表结构的认识和各部分指示功能的认识。由于以往的认识是忽浅和不系统的,这必将导致学生对钟表的结构和指示功能的认识是模糊的,本节课就是要帮助学生重建钟表的结构和各部分的指示功能。只有建立清晰的表象后,才能应用指针和刻度,认读所表示的时刻,达到应用钟表为生活服务的目标。因此,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认识钟表的结构和指示功能。难点是在了解指针的基础上正确读出所表示的时刻。一、说教法、学法1、低年级儿童,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只有10~15分钟,能否及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学习数学。因此,教学中,我采用情景教学法,以听钟表声音、猜谁是神秘嘉宾、给妈妈留言、作息时间等情景来吸引和集中学生注意,设计生动、活泼的课件配以轻松、简明的讲解进行教学。2、《新课标》指出,要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钟表这一数学模型,支持思考。教学中我采用多感官参与的学习方式。猜谜语、听声音、数刻度、拔时针、写时间等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全面加深对知识的感受性。3、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教学应以发现式学习为主,应让每一个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在活动中发现知识,训练能力,感受体验。因此,教学中,我采用实践探究学习。以内容的逻辑性为依据,精心设计问题,围绕问题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以小组交流,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习能力。,4、低年级几童,注意的指向性较差,易受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偏离。此外,思维的特点将导致对复杂的原理不能正确理解。《课标》指出,信息的呈现应单一、直观。因此,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再现生活的场景,利用多媒体单独演示时针、单独演示分针以提高注意的指向性。利用多媒体突破指针的起点问题,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一、说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一开课,我用课件播放钟表的行走声及报时。“现在时刻7时30分”(板书:7时30分)并提问“这是什么声音?投影出示各式钟表,让学生猜一猜刚才的神秘嘉宾是谁?谁在报时?你判断的正确吗?别急,学完这节课,你就清楚了。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钟表都有什么?从而很轻松的引入钟表结构的认识。设计理念:认知心理学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创设新奇的情景便于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带着疑问学习,效果好。在导入环节中,简简单单一个听声音和寻找神秘嘉宾的悬念就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并急切的想知道答案,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电子女中音轻轻楚楚的报时声。(现在时刻,7时30分)也孕伏着时刻是由几时、几分组成的,时刻不等同于时间二层意义。为后续学习奠定了逻辑基础。教师可以在后面学习中,深挖怎样看出现在是几时,怎样看出现在是几分?为什么说现在时刻7时30分,而不是现在时间7时30分?(二)认识钟面结构有了刚才一句简单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钟表都有什么?)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钟面结构的认识。,静态认识:出示一个钟面,提问:钟面上都有些什么?你怎样分清时针和分针?时针是用来做什么的,分针呢?钟面上的刻度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出示尺子和钟面刻度)向学生质疑:尺子和钟面都有刻度,尺子的刻度0表示开始,那钟面上有开始的地方吗?(演示:把12格的线段卷成一个圆环,12这个刻度把0刻度给遮盖了,告诉学生,钟面上的12这个刻度是时针、分针开始行走及计数的地方。)动态认识:在静态认识的基础上,出示时针、分针行走的动画,并提问:它们都往哪个方向走,谁走得快?单独演示时针,告诉学生,从12走到1走了一大格,表示一小时,就是1时,走到2,走了两大格,就是2时。单独演示分针,告诉学生,从12起走一小格,表示一分钟,就是过1分,走2小格,就是过2分。从时针上,我们读取现在是几时,从分针上,读取过几分的信息。设计理念:认知心理学表明,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发现学习并非是无秩序的让学生自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精心调控引导,让学生落入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系列中,从而更快的认识钟表的各部分及功能,并建立起清晰的表象。对指针的起点问题,经尺子和钟面刻度的对比,从而实现了知识间、学科间的整合。(三)认识整时(以8时整为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钟表的指示功能认识清楚了,剩下的只是让学生去尝试,去验证。出示小学生升旗图,提问:他们在干什么?现在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从而引导总结出认读整时的方法。创设情景:一天,妈妈不在家,小朋友接到电话,让妈妈明天上午8时上班。我们怎样把它记下来转告妈妈呢?从而过渡到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的学习。,为了及时巩固所学,出示时刻,如2:00 9:00 6:00 12:00……让学生用钟拔一拔,在练习中,学生随之熟练而理解深刻。最后,在老师引导下,回顾认读时间和表示时间的(整时)的方法。并回到导入环节,猜出谁是神秘嘉宾。设计理念: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具有同化新知识的心向,又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概念,且知识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就具备了独立学习的可能。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出同化新知识的条件,通过学生有限的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在认识整时时,由于有了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具备自己发现方法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同学间去交流。准确把握扶与放的“度”。(四)巩固练习1、游戏:作息时间出示钟面,认读时间,并作相应动作。2、添时针 出示钟面和时刻,添出时针3、选词填空:(1)下午,我们4 放学。(时、小时)(2)星期天,兴趣小组活动了4 (时、小时)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练习要生动、多样有层次性、有趣味性、难宜适中。练习中,通过游戏“作息时间”让孩子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到作息时间的重要性,并与自己的作息时间相比较,从而改正自己不珍惜时间的缺点。此外,有意识的设计了时刻、时间概念的比较,便于加深印象。整个练习活动充满童趣,为学生所喜爱。(五)整课小结:,让学生说说:你参加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进而,引导复习时针、分针,表示时间的方法等知识。设计理念:课堂小结没有直接问学生学会了什么,而是问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这也是符合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回忆检索有趣的活动中,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结构。附:《认识钟表》教学设计《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数学书91页,认识钟表教学目标:1、认识钟表的时针、分针和刻度,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2、学生学习兴趣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育学生珍惜时间。重点、难点:会认读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准备:课件、钟面(每个学生准备一个) 练习卡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6分钟)听声音、猜猜谁是神秘嘉宾?二、认识钟面 (15分钟)1、静态认识:a、时针b、分针c、刻度,1、动态认识: a、时针表示几时 b、分针表示过几分 c、怎样表示时间一、认读整时 (10分钟)1、出示升旗图,说一说几时,你是怎样知道的?2、怎样写时间 (练习卡)3、拔时间4、小结:怎样看时间?二、练习 (6分钟)1、游戏:作息时间2、添时针 (练习卡)3、选词填空。(机动)三、整课小结 (3分钟)今天,你参加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