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带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带答案

doc 2021-08-18 11:36:43 7页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带答案第二单元检测卷(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积累运用(3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回眸往事:鲁迅不愿意看到东京“清国留学生”宛如小姑娘发jì一般油光可鉴的辨子,便来到了仙台的课堂;A听着藤野先生那缓慢而又抑扬顿挫的讲解,更增进了他学医的信心;那封nì名信和看时事片时的喝采声打碎了鲁迅的学医救国梦,他毅然拿起笔同反动势力进行着豪不妥协的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戎马一生,功勋显赫,但他永远也忘不了母亲那勤劳简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B永远忘不了母亲对自己的严厉管束和无私支持;永远忘不了母亲交给自己的生产知识、革命意志和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回眸往事,老师、母亲对我们的爱温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对应的汉字。(2分)戎马()显赫()发jìnì名信(2)选文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2分)(3)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4分)①油光可鉴:②抑扬顿挫:(4)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给出改正意见。(4分)A句:B句: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B.电影《长征》,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C.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大张旗鼓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D.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怦然而生。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2分)A.“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B.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C.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朱自清等人的著作,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D.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藤野先生》主要记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主要赞扬了他的一腔爱国之情。,B.《回忆我的母亲》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C.《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张力,字里行间洋溢着仰慕、崇敬之情。D.《美丽的颜色》一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5.下面几句话是按顺序来描写托尔斯泰须发特点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②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③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④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⑤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⑥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A.②③①④⑤⑥B.④⑥③②①⑤C.④⑥③①⑤②D.④③②①⑤⑥6.名著阅读。(5分)《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为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传记,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问题。【片段一】他如果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要修一条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人建起宫殿、教堂。这简直是一种苦役犯过的日子,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片段二】直到那一天,绝望顿生,也许是由于临死前的狂热飓风,他突然离开了住所,四处流浪,奔逃,在一所修道院投宿,然后又上了路,最后病倒途中,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中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他躺在病榻上哭泣,不是在哭自己,而是在哭那些不幸的人。(1)【片段一】中的“他”是指;【片段二】中的“他”是指。(2分)(2)读过《名人传》后,你一定被三位伟大的艺术家所感动,请任选其中一位,说说他令你感动的原因。(60字以内)(3分)7.综合性学习。(5分)学习了《回忆我的母亲》,八年级(1)班开展了“献给母亲的歌”的综合性学习,搜集到如下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史铁生《我与地坛》)【材料二】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很少听见她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周国平《用什么来报答母爱》)【材料三】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梁晓声《母亲》)【材料四】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车行《母亲》)(1)以上四则材料,没有体现出母亲辛劳的一则是。(1分)(2)根据【材料三】或【材料四】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母爱是,;母爱是,。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汤小小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漫延。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8.你从选文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2分)9.请赏析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3分)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10.细读选文第段,请说说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2分)11.选文有多处与文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相照应,请说说其表达作用。(4分)12.从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3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珍藏母亲的谎言①母亲有时也说谎。②当我们跌跌撞撞刚学会走路时,总会莫名地摔跤,趴在地上可怜巴巴地抬头瞅着跟前的母亲,渴望一双大手伸过来。母亲却说:“别怕,站起来。”自己趔趔趄趄地站起来,母亲已经退后了许多,伸着双臂在前方等待,于是又开始向前蹒跚迈步。③当我们整日被病痛折磨得哭天喊地时,母亲总会及时地端来一碗白开水,拿来药片。望着那些药片,心里顿时紧张起来。母亲却说:“别怕,一点儿都不苦。”吃下药片,睡上一觉,果然又能活蹦乱跳了。谁说药一点儿不苦,其实只是自己强忍着不哭不叫罢了。④当我们背上书包时,总是不愿离开温暖的家,站在家门口,多么希望母亲说一句“不想去就别去了”或者“要不我陪你去”。可母亲却说:“必须自己去上学,别想赖在家里。”自己只好怏怏地踏上上学的路,这一走就走了十几年。其实母亲一直跟在身后,悄悄地目送、心送自己上学,这一送也送了十几年。⑤当我们被学习成绩搞得焦头烂额之时,母亲总会在一旁默默地关注、鼓励着。考得不错,拿着100分的试卷,兴冲冲地横在母亲面前,她们会平静地说:“值得鼓励,别太骄傲,要再接再厉哟。”其实,她们和自己一样,早在心里或躲在角落里兴奋呢!考得不好,垂头丧气地和母亲诉苦,她们会满脸笑容地说:“没关系,别太难过,下次努力就是了。”其实,她们和自己一样,早已万分着急,想着如何努力的办法。⑥当我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失恋、婚姻不成当然在所难免。经常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以泪洗面,或者整夜失眠。母亲却似乎不懂自己的心思,在门外说着“风凉话”:“别难过了,咱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吧,那是你们没有缘分。等缘分来了,谁都挡不住,不用着急。”这么一说,心里还真敞亮了许多。其实母亲早又托人去人家那里说情去了,为挽回这段姻缘跑前忙后地尽心尽力着。⑦当我们被工作整得晕头转向时,总会忘记了远在家乡、守在家里的母亲,有时连续一个月电话都不打一次,甭说常回家看看了;有时母亲打电话过来,还会紧紧张张地说自己太忙,一会儿再打吧。母亲强颜欢笑地说:“忙吧,别惦记我们,忙就不用回来了,我们好着呢,放心吧。”殊不知电话那头的母亲会多失落。她们肯定是在数着日历、枕着回忆过日子,盼星星、盼月亮地盼儿女归来。⑧当我们抽空回到家里团聚时,最高兴、最忙碌的肯定是母亲。准备了一桌饭菜,等儿女、孙辈都坐好唤母亲来吃时,她们却说:“你们先吃。”转身又去忙活了。吃完饭,母亲又靠前收拾起了那狼藉一片的餐桌。我们过去帮忙,可她们说:“你们歇着去,不累。”一把把我们推开。走时,给母亲丢下些零用钱,她们却说:“,你们在外需要钱,我们在家花不到钱,有钱。”死活不要,只得悄悄地藏下。其实,我们心里清楚,母亲忙一天怎么会不饿、不累;上了年纪,挣不到钱,怎么会不缺?⑨母亲的谎言还有许多,可就是这些谎言,让我们觉得无比幸福,受益终身;有时明知是受骗,却也暖意融融,母亲的谎言值得一辈子去享受、去珍藏。13.文中写到的“母亲的谎言”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14.正如作者所说:母亲的谎言还有许多。作者是怎样把这么多的“谎言”写得条理清晰的?(提示:可从顺序、修辞等角度分析)(3分)15.文中画线的句子,按“当我们……时,母亲……”的句式来写,请你按这样的表达修改第⑥段的第一个句子。(2分)16.文中第⑧自然段加点的“其实”一词用得很妙,你能说说它有什么作用吗。(4分)(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大师治学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的一段插曲。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这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往讲台上一倒,只见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个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做,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说:“恶性考试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做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有改动)17.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18.本文第③段在描写林语堂时运用了神态描写,还运用了描写、描写。(2分)19.林语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3分)20.文中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浸透着林语堂强烈的情感,极富感染力,请简要分析是如何表达的。(3分)21.阅读下面两则林语堂的经典名言,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作者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3分)名言一: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名言二: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三、作文(5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我问花园里的玫瑰:你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色彩,单调吗?玫瑰笑答:向人间播撒芬芳是我生长的理由。我问树枝上的蝉儿:你长时间生活在黑暗中,只能尽情歌唱一夏,遗憾吗?蝉儿笑答:绽放生命的绚烂是我唯一的愿望。我问山间的小溪:你一直朝着不变的方向寂寞地奔流,孤独吗?小溪笑答:奔向大海、成就浩瀚是我毕生的追求。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1)rónghè髻匿(每对1处得0.5分)(2)错别字:辨采豪简(1分,错一处不得分)改正字:辫彩毫俭(1分,错一处不得分)(3)①这里指在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可以当镜子照。鉴,原意是镜子,这里作动词用。(2分)②形容音乐悦耳动听或文章或诗文可读性强,朗朗上口,音调铿锵有韵。(2分)(4)A句:把“增进”改为“增强”;(2分)B句:把“严厉”改为“严格”。(2分)解析:A句中,谓语“增进”与宾语中心词“信心”搭配不当,应改为“增强”;B句中,“管束”与修饰语“严厉”搭配不当,应改为“严格”。2.A解析:B项“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来形容悦耳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故事情节不准确,此处应用“跌宕起伏”或“曲折离奇”;C项“大张旗鼓”形容“声势和规模很大”,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小心翼翼”;D项“怦然而生”的意思是“因触动而产生”,不合语境,可改为“油然而生”。3.C解析:“鲁迅”“朱自清”是并列词语间的停顿,应用顿号。4.A解析:《藤野先生》除了表达作者的爱国之情,主要还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5.C解析:此段文字按总—分—总的顺序来描写托尔斯泰的须发。分写的内容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来写:长髯—眉毛—鬈发。6.(1)米开朗琪罗(1分)列夫·托尔斯泰(1分)(2)示例:列夫·托尔斯泰虽一生孤独,但坚持追求真理(1分);他热爱祖国,勇于担当(1分),创作了多部不朽著作,成为一代文学巨匠(1分)。7.(1)材料一(1分)(2)示例:母爱是儿女酣眠时细密的针脚(1分)那份辛劳陪伴我们入梦(1分)母爱是儿女童年时风雨中的接送(1分)那份呵护陪伴我们成长(1分)8.善良、孝顺、(1分)体贴、细心,懂感恩。(1分)9.动作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呵护父亲在肩头入睡的情景,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尊敬与爱,(1分)也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依赖与放心,表现了一种浓浓的父子亲情。(1分)10.我被这种父子亲情所感动,(1分)也被父亲的无私付出所感动,为天下的所有父亲一辈子为儿女无私付出而感动。(1分)11.结构上:作为文章线索,结构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2分)内容上:文章反复说“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是说不要打扰为儿女操劳了一生的父亲,让他好好休息会,突出表现了对辛劳父亲的理解、心痛和爱。(2分)12.启示:亲情是人间第一情,我们在享受着父母的关爱的时候,(2分)也应该关爱父母,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才去孝顺父母。(1分)13.都出于一个母亲对孩子顽强成长,工作生活的顺心顺意的呵护与关爱,(2分)都让孩子觉得无比幸福,受益终身。(2分)14.按时间顺序,(1分)用排比的段落,(1分)选取“我”人生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七个阶段来写。(1分)15.示例:当我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面临失恋、婚姻不成的困境时,(1分)母亲总会跑前忙后尽心尽力(或“总会好言宽慰”)。(1分)16.“其实”说的是“母亲”的真实行为与做法,(1分)这个词语与前文写到的“谎言”形成鲜明的对照,(1分)突出母亲的爱,表现母亲看似“无情”的语言中其实隐含着深挚的关爱。(2分)17.统领全文(引起下文或点明文章主旨),(1分)下面的“请学生吃花生”和“相面打分”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段展开叙述的。(1分)(意近即可)18.动作(1分)语言(1分)19.林语堂记忆力超群,(1分)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1分)“相面打分”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合理决断。(1分)20.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恶性考试”形象地比作“煮鹤艺术”,极富讽刺意味,(1分)表达了林语堂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对学生遭遇的惋惜之情。(1分)21.尊重学生、公平公正(1分)、热爱生活、学识渊博、(1分)乐观幽默、卓然独立。(1分)22.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