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周周清二(附答案)
doc
2021-09-14 10:52:29
14页
第六单元 周周清(二)[测试范围:第六单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冠礼 傅说 夯实 虞国②拂士荷担箕畚始龀③棘门被甲按辔介胄④曩者燕脂折戟穷匮A.guànyuèhāngyúB.bìhéběnchènC.jīngpīpèizhòuD.nǎngyānjíkuì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往之女家 B.固不可彻C.曾益其所不能D.始一反焉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2分)(1)必先苦其心志( )(2)富贵不能淫(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4.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4分)(1)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2)居天下之广居( )居天下之广居( )(3)军霸上( )至霸上及棘门军( )(4)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以备胡( )14
5.下列加点词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2分)A.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所以动心忍性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惩山北之塞C.何苦而不平居无何D.使人称谢富贵不能淫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4)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7.名句积累。(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2)_________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写出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你可能会联想到杜牧《赤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14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体裁是寓言。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C.《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D.《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李贺有“诗鬼”之称。《雁门太守行》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9.根据要求填空。(6分)(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2)欧阳修在《采桑子》一词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翠绿的荷叶、嫣红的荷花,给人以清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这样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8分)2020年第38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司、河南省文化厅、洛阳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身为洛阳牡丹花会,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国四大名会之一。2010年11月,经国务院、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一个融赏花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它已经成为洛阳发展经济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也成为洛阳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2020年洛阳市区及周边牡丹观赏园的早开品种初花期在4月9日左右,盛花期在4月13日左右;中开品种4月11日左右初开,4月16日左右盛开;晚开品种大约在4月17日初开,盛花期在4月21日左右。(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准备带领游客们参观洛阳牡丹文化节,请你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洛阳牡丹解说词,让他们初步了解洛阳牡丹的特点及有关名人的赞誉。(4分)14
(2)如图为洛阳牡丹花会会徽,结合材料,写出该图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含义。(4分)(一)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按要求完成练习。(8分)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1.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2分)12.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写望中所见,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歌意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B.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14
C.“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战乱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难得,多么值钱啊!诗人急切地想要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消息。D.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诗人形象。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3.诗中表现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分)14.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2分)(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12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选自《战国策·齐策》,有改动)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1)七里之郭( )14
(2)委而去之(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天下顺之( )(5)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6)使者不说( )16.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1)天时不如地利(2)岁亦无恙耶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苟无民,何有君?18.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2分)选文【甲】和【乙】都阐释了①_____________的治国理想,但语言风格不同,【甲】文大量使用②____________句、③_____________句,语言气势磅礴;【乙】文则大量运用④_____________句,语气强硬,不容置辩。(三)【2020·内蒙古通辽改编】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10分)【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14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注释】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污浊的样子。④晧晧:洁白。比喻品质的高贵纯洁。⑤温蠖(huò):昏聩。1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分)(1)岂不诚大丈夫哉(2)以顺为正者(3)被发行吟泽畔(4)遂自沉汨罗以死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21.【甲】文中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2分)22.屈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他在“举世混浊”时却独自“怀瑾握瑜”,正如孟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甲文中的语句作答),最后因不愿“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之温蠖”,自沉汨罗江而死,这也正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另举一例历史上能被称为“大丈夫”的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他的事例。(4分)14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6分)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选自《战国策》,有删改)2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魏王闻之 闻:听说B.寡人愿子之行也 愿:愿望C.燕王尚未许也 许:答应D.王且何利 利:好处24.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分)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A.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B.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D.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25.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理由婉拒救助魏国。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2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14
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27.风雨中,大树依然坚定地站立,玫瑰花被请进室内,那棵狗尾草在不停地摇晃,可它努力地挺直了腰身。同学们,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坎坷,面对歧视,我们应该选择坚强。请以“风雨中的狗尾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14
第六单元 周周清(二)一、基础清1.A(2分) 点拨:B项“hé”应为“hè”;C项“jīnɡ”应为“jí”;D项“jí”应为“jǐ”。2.B(2分) 点拨:A项“女”同“汝”;C项“曾”同“增”;D项“反”同“返”。3.(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3)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4)名词用作动词,“下诏”(每小题0.5分,共2分)4.(1)动词,违背 同“弼”,辅佐(2)动词,居住 名词,住宅(3)动词,驻军,驻扎 名词,军营(4)介词,译为“让” 连词,表目的,译为“来”(每空0.5分,共4分)5.D(2分)6.(1)得志的时候,便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2)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3)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4)军营将士都穿着铠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每小题1分,共4分)7.(1)此中有真意(2)九万里风鹏正举(3)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每空0.5分,共3分)8.C(1分) 点拨:《史记》不是“编年体史书”,而是“纪传体通史”。二、素养清9.(1)悠然见南山(2)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3)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每空1分,共6分)10.(1)示例:中国的名花有数百种,各显其长,入伍群芳,唯有牡丹品位极高。它花朵硕大,品种繁多,姿态万千,冠压群芳。观古今花谱,佳丽繁多,但无一可与牡丹相比。因此,牡丹也被誉为“花中之王”。而洛阳地处中原,14
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适于牡丹生长发育。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洛阳做官时,饱览洛阳名胜古迹,对洛阳牡丹情有独钟,著有《洛阳牡丹记》。他的诗句“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道出了洛阳牡丹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4分)(2)主要内容:图案为盛开的牡丹以及展翅翱翔的彩凤组合的造型。含义:将牡丹与凤凰融为一体,寓意洛阳牡丹富贵吉祥。飞舞的线条彰显了洛阳牡丹花会隆重、热烈、欢乐的气氛,展示了洛阳蓬勃向上、和谐发展的生机与活力。(4分)三、阅读清(一)11.(2分)“望”字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诗人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12.C(2分) 点拨:“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战乱频繁,音讯不通,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13.心远 悠然(每空1分,共2分)14.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了巢穴。(2分)(二)15.(1)外城 (2)离开(3)限制 (4)归顺,服从(5)派,派遣(6)同“悦”,愉快(每小题1分,共6分)16.(1)天时/不如地利(2)岁/亦无恙耶(每小题1分,共2分)17.(1)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1分)(2)如果没有百姓,哪里还会有国君呢?(1分)18.①以民为本 ②排比 ③对偶 ④反问(每空0.5分,共2分)(三)19.(2分)(1)真正,确实;(2)标准,准则;(3)同“披”,披散;(4)于是,就。20.(2分)(1)(他们)一发怒,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便太平无事。(2)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能够随时势的变化而改变。21.(2分)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不能因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而迷惑、动摇、屈服。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应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根据【甲】文中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等语句可以概括出: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根据【甲】文中的“得志14
,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可以概括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根据【甲】文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概括出:大丈夫不能因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而迷惑、动摇、屈服。22.(4分)不得志,独行其道 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示例一: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誓死不降元。示例二:苏武持节牧羊终归汉。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屈原生活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时代,他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保持自己的节操和志向。所以,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不得志,独行其道。他自沉汨罗江而死的行为也印证了孟子的“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观点。在列举历史上能被称为“大丈夫”的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他的事例时,要注意将人物与事件对应起来,表述应准确无误。【参考译文】【乙】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他的)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像干枯的树木一样。一个渔翁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全世界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翁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能够随时势的变化而变化。全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和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让高尚纯洁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于是写下了《怀沙》赋……因此他便抱着石头自沉汨罗江而死。(四)23.B(1分) 点拨:B项中的“愿”是“希望”的意思。24.C(1分) 点拨:断句要依据语法结构和句子的意思,断句后不能使句子产生歧义或意思的割裂。25.D(2分) 点拨:“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的说法有误。孟尝君提醒燕王,魏王在向秦国割地求和之后,会聚集魏国、韩国、赵国、秦国四国的军力来攻打燕国,来报复燕国的见死不救。26.(2分)魏王(就会)降低身份割让土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参考译文】秦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了这件事,连夜召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办?”孟尝君说:“有诸侯援救,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魏王说:“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14
孟尝君又北上拜见燕王,说:“从前家父经常为燕、魏两王的交往创造机会,现在秦国将要攻打魏国了,希望大王救救魏国。”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孟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他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燕王还是没有答应。孟尝君说:“我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策,我只能请求离开了。恐怕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秦国攻打魏国,然而燕国却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就会)降低身份割让土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所有军队,又西借秦国军队,再依靠赵国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跋涉几千里去帮助别人有好处呢,(还是)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援军有好处呢?”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从您的了。”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来跟从孟尝君。四、写作清思路点拨:首先,从审题角度来说,这个材料命题作文难度不算高,基本做到了让学生均有话可说,不易偏题,而且优秀的学生更能够写出深度。这个作文审题也不是随意为之即可,要特别注意抓住给出的题目:风雨中的狗尾草。这个题目有两个要点:首先是“狗尾草”,决定了我们应该审视的是世间渺小的、微尘一般的事物。第二是“风雨中”,这决定了你所选择的材料要能够体现出对心灵的触动。其次,从文章具体立意选择上讲,最应该抓住的中心,就是“可它努力地挺直了腰身”。命题人的出发点很明显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这在材料中已经很明确——“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坎坷,面对歧视,我们应该选择坚强”。例文:风雨中的狗尾草你,真的是一种很卑贱的草。你,在我考试失败的时候出现,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心灵。你随处扎根,山脚下、石缝中、荒山上,随处可见,三五成丛,甚至一大片,就这么不疏不密地长着。春天抽出几片翠绿的叶子,夏天顶着个毛茸茸的草芒,秋天一到便很快枯死了,有的烂在脚下的泥中,有的被当作柴火一把火烧了。呵,多卑贱的草!“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我相信花草是会做梦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哦,花儿是在春的芳菲下、人的思虑中做梦的。那浓淡适宜的花香,那恣意飞舞的花瓣,轻拢慢捻成了怎样的情愫啊!那风雨中的狗尾草呢,它又做着怎样的梦呢?14
没有馥郁的花香,没有蜂蝶的陪伴,它的根抓着贫瘠的大地,忍受着狂风的肆虐,甚至连太阳都从它的身上无情扫过。它枕着风入眠,以天为被,以地为席,挺立在风雨中。我的胸口像被重击一般,这是何等的较量,这是何等的生命,它又靠着何等的信念坚持了下来!哦,那是狗尾草的梦,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梦。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梦,它才能忍受大自然的肆虐,才有立足于风雨中并与之较量的勇气,不需要花香,不需要蜂围蝶转,更不需要同情和怜悯。爸爸说,狗尾草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虽然弱小,却不卑微。做人,也应该像狗尾草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挺直腰杆,向前,再向前。脚下,是泥土;头顶,是苍穹。敢于立足于天地间的,谁说不是英雄?狗尾草,在世间的风雨中,不言不语。夕阳的余晖斜射到它的身上,只见它在微风中摇曳。【总评】文章文笔优美,行文流畅。小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先描写狗尾草“卑贱”的生存状态,接着赞其“令人肃然起敬”的“勇气”。该文以狗尾草喻人,开篇运用第二人称吸引读者,后文又花大量笔墨描写狗尾草的卑微、无人问津。文章运用排比、引用、对比等手法,辞藻优美,描写细腻,感情色彩浓重,在赞美的同时又表达了崇敬、自勉之情。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