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doc
2021-09-17 13:25:31
17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班级:姓名:考号:.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窗棂(léng) 困厄不计其数(shù)强聒不舍B.矗立(zhù)麾下抽丝剥茧(jiǎn)以意孤行C.亵渎(xiè)箴言间不容发(jiān)相得益彰D.恪守(gè)广袤自惭形秽(hùi)断章取义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人都想干一番丰功伟绩的事业。然而,事业的成功需要理想的航标,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需要意志做武器,给我们开拓前进的道路。B.这句话撕碎了他虚伪的面具,他那诚实高贵的形象在大家心中荡然无存。C.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攻克了难关,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D.有教养的同学,在学业上取得了一点进步,决不会自吹自擂。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增加,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B.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C.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D.南昌双子塔是南昌标志性建筑之一,于2014年封顶建成,高度约为303米,现为中国中部最高“双子塔”。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④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A.④①⑤②③ B.⑤②③④①C.④①②⑤③D.②③④⑤①5.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周末,你被同学小林邀请到他家为他庆祝生日,你到了他家,进门对小林说:________A.“感谢你的光临,祝你华诞快乐!”B.“感谢你的惠顾,祝你福如东海!”第16页共17页
C.“谢谢你的邀请,祝你寿比南山!”D.“谢谢你的邀请,祝你生日快乐!”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6—7题。(4分)宿云门寺①阁孙 逖②香阁③东山下,烟花象外④幽。悬灯千嶂⑤夕,卷幔五湖秋。画壁余鸿雁,纱窗宿斗牛⑥。更疑天路⑦近,梦与白云游。【注释】①云门寺:在今浙江绍兴的云门山上。②孙逖(696—761):唐朝大臣、文学家、史学家。③香阁:指香烟缭绕的寺中阁楼,即云门寺。④象外:物象之外。⑤嶂:像屏障一样陡峭的山峰。⑥斗牛:指斗星宿和牛星宿,泛指天空中的星群。此处形容云门寺之高。⑦天路:通天之路。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依次叙述赴寺、入阁、睡下、入梦,写足“宿”字。B.首句写出云门寺的环境氛围,次句点出云门寺的位置所在。C.“疑”字用疑似的口气将似有若无的境界说出,朦胧恍惚,如有梦境之感。D.此诗以空间为序,先从远处写全景,再从阁内写外景,最后写阁内所见;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环环相衔,首尾圆合。7.颔联“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写出了诗人怎样的胸怀?请作简要赏析。(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0题。(10分)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注释】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越( )(2)或( )(3)赖( )第16页共17页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2)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10.鸡因不择时而鸣,终被烹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三)默写。(6分)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醉能同其乐,,太守也。(2),直挂云帆济沧海。(3)欲渡黄河冰塞川,。(4)朝晖夕阴,。(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感叹的诗句是:,。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含3个文本,8小题,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4题。(14分)菩提树 吴冠中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话已经不新鲜。②“全靠这公园养我们这方的老人和儿童。”一位邻居指着我们楼群中的小公园感慨地说。③我们这个公园长约数百米,宽约百米,布满高大的垂柳、雪松、槐树、泡桐及各种形态和色彩的丛丛灌木,到处缠绕着枝藤,点缀着花朵,既郁郁葱葱,又疏密掩映,颇有山间丛林的氛围,四周的高楼因而被推向了遥远。林木花草引来老人,持手杖的、扶双拐的、坐轮椅的、驼了背仍艰难地独自迈步的老人面壁似的面对松柏吸精气,显然,老人们都在为生命的延续而挣扎。老太太们不爱走路,大都扎堆坐着聊天,各人的拐棍搁在一边,歪歪斜斜,像放下的武器。她们专注于交头接耳聊天,如果忽视其满脸皱纹的衰老与憔悴,单看那一群银白、灰白的头发之交错,倒是颇具特色的美丽的绘画色调。④第16页共17页
人过中年,就有各种疾病来叩门,因而公园里中老年人的锻炼队伍日益扩大,一群群、一组组,在集体做各式各样的功,有摇臂拍掌的、有扭腰踢腿的、还有坐地朗诵的,公园里仅有三个类似袖珍广场的小空地,挤不下太多集体活动,因而我注意到从清晨6点到9点之间,他们是轮班活动的,像从深海到浅海的鱼群,各自固定在自己的时空定位里。中午前后公园里很寂静,偶有骑自行车来相拥抱的情人,在此找到他们的伊甸园。下午4点以后,虽仍有老人来漫步,但主要是婴幼儿的乐园了,各家的阿姨带着各家的孩子,孩子蹦跳穿梭,像一簇簇流动的花朵。有些婴儿尚躺在坐车里,婴儿的坐车往往与老人的轮椅狭路相遭遇!⑤夏末秋初,树叶的颜色开始递变,黛绿间疏黄,残红隐现。地面撒落着细长的柳叶、阔大的桐叶,以及像桂花似的不知名的黄色碎点……统统织入树枝的网状投影里。一年一度春秋,老人们依然在攀登他们的人生之路,虽然明知体质一年不如一年了,谁也违抗不了自然规律。其实景物也一样,今天的春花秋叶已不是去年的她们。十年树木,这个公园的开辟不足十年,已森森然;百年树人,婴儿与老人间似乎遥远,但今天相遇在小小的公园里,却展现了人生的短促。人们只见到眼前老人的多病痛,看不到他们已为人类社会付出的艰辛。人老了,人老得如此快,极少人能躲过老年的病痛与孤独,诚然,人生最苦是晚年。在这个小小的公园里,释迦牟尼看到了生、老、病、死,因之他出家成佛去,为了永生吧!确乎,躯体必将消灭,但却有永不消灭的思想,思想即佛,佛即思想,思想者立地成佛。⑥我又想到释迦牟尼成佛之菩提树下。我先前没有见过菩提树,五十余年前经过锡兰(今斯里兰卡)哥仑坡,像印度一般的民俗风貌,小贩卖点心有用菩提树叶包托的,我触景记下了感受:“南国、古国、佛国,邋遢与乌黑。今日人间穷个不得了,哥仑坡犹如及普的(非洲一港口),无端向人讨来一片菩提叶。”⑦光阴似箭,今日自己也老了,被无情的岁月推入了老年的行列。无奈激情不肯老,适应不了老年生活规律,打牌、下棋、养鸟、种花都不能吸引我。到这公园来漫步,是等待成佛的唯一通道吗?我在此寻找菩提树,没有。有,发现棵棵都是菩提树,菩提树的根,原来伸展在各人的心脏深处。(选自《名家散文赏析》)12.“全靠这公园养我们这方的老人和儿童”,文章前半部分主要叙写公园里的老年人的生活。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公园里的人公园里的事持手杖的、扶双拐的、坐轮椅的、驼了背仍艰难地独自迈步的老人①.②.扎堆坐着聊天公园里中老年人锻炼身体各家的阿姨③.13.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请从第③、⑤段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赏析。(3分)第16页共17页
14.中外名家抒写生命哲思、人生感悟的文章很多,我们学过的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就是一篇讲述人生感悟的散文。请你参照示例,也给《菩提树》这篇文章写一段简短的评析,80字以内。(5分)示例:《永久的生命》一文从个人生命有限写起,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意蕴深刻,语言精炼。(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17题。(9分)人生需要一点“埋头”精神①工作中,常有一些人不愿意干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觉得埋头苦干不如“巧为”、有选择性地干更加“见效”。不可否认,干工作有时确实需要一点“窍门”,多一些创新求变。但寻找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能走捷径靠的是日积月累和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挖空心思,妄想一劳永逸、一步登天。②“根深才能叶茂”,埋头做好基础性工作,才能积少成多,厚积薄发。“埋头”不是不知变通,而是一种踏实做事的作风。“埋头”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耐心经事,直面困难和矛盾。如此“愚拙”,更有利于打牢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纵览古今,很多成绩的背后,都有“十年寒窗”的苦功。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40年,屠呦呦整理了2000多个药方,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可见,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③《汉书·枚乘传》有云:“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细细想来,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总想着避开问题,缺少“埋头”的精神。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拙的做法。做事情,还是要那么一点“埋头”精神、需要那么几分“愚气”。④世间事多不会一蹴而就。一件好的作品需要反复打磨,一种本领的获得需要不断学习实践,许多事情要想做成功,都需要埋头下一番苦功夫。人们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厚实的功底,到头来学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才能有所成。而一些所谓的“聪明人”,对“埋头”干不屑一顾。他们自恃头脑灵活,做事灵巧,好高骛远,崇尚“效率至上”。几十个小时就想速成一门语言,做生意立马就想赚钱……世上哪有这样的捷径?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遇到困难即刻调转方向,这样做多半会一事无成。第16页共17页
⑤人生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能否每时每刻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这种持之以恒,就是“埋头”精神的表现。执着于追梦,才会最终梦想成真。所有的积累、沉淀和改变,都是对时间的尊重,也是对人生的尊重。就如同龟兔赛跑中的兔子,起步快不代表就能赢。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公里,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选自《解放军报》)15.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16.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17.请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3分)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公里,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19题。(7分)行走的种子(节选)①春花烂漫的时节过去了。枫树和山核桃树上开败的花朵如雨点一般洒落下来,向大地证明了这些树木繁茂的生殖能力。成百上千朵小花静静地躺卧在坛城中。与虫媒植物外表华丽的花朵不同,这些树木的花朵温和而谦逊,既没有明显的花瓣,也没有多姿多彩的装扮。这种极端素朴的装束暗示出,坛城上树木之间的繁衍,是一项严肃的任务,绝不同于虫媒植物铺张的花蜜与色彩的盛宴。这些树木无需取悦谁。风为它们传递花粉,因此它们不必像虫媒植物一样费心去吸引昆虫的眼球与鼻子,赤裸裸地露出功利主义的本质。②对于早春开花的树木来说,风媒授粉是一种格外有用的策略。虫媒植物生长在一个相对温暖、避风的微观气候中,即便这样,它们也要努力寻找授粉者。而树木冠层的微观气候,更加不利于早春的昆虫出没。不过风是不短缺的。因此,枫树和山核桃树打破了与昆虫之间的古老协约,采用物理的而非生物的方式,来运输它们的花粉。很不幸,可靠性的增加伴随着精确性的减少。蜜蜂能直接将花粉从一朵花的柱头传递到另一朵花中。风并不有目的地传递什么。相反,它散布随着它的运动而携带来的一切事物。这给花和人类的鼻子都造成了困扰。风媒植物必须释放出大量的花粉。它们像搁浅在一座小岛上的漂流者一样,把无数个瓶子扔进水中,指望着总有一个瓶子能将信息传递出去。③第16页共17页
枫树和山核桃树产生的是两类花,即雄花和雌花。雄花悬挂在枝条上,空气中只要有一丝流动就会惊动它们。枫树上成簇的雄花全都借助瘦长结实的花丝挂在树上。每根花丝长一两厘米,末端有一个花药簇,这个产生花粉的结构看起来就像黄色的小球,大小与书页上的逗号差不多。山核桃树的花药在毛茸茸的花序上摇晃,每个花序大约有一根手指那么长。在这两种树木上,花药都成群簇拥在小小的伞盖下面,大概是为了防止雨水将花粉冲走。雌花更粗短一些,因为它们没必要向风中播撒大量的花粉。雌花的柱头截住风中带来的花粉,受精作用便会发生。目前关于柱头的空气动力学,我们所知甚少。不过,柱头似乎正好处在花朵中最招风的地方。柱头的构造也会促使其周围空气形成一股涡旋,流动速度减缓,从而便于柱头攫住空气中的花粉粒。④到春季这个时候,雄花的花粉已经洒落,它们的任务完成了。树木抛弃了这些雄花,坛城上落满一堆堆黄绿色的花丝和花序。而雌花的工作才刚开始,花朵内部的受精卵还需要好几个月才能发育成果实。成熟的山核桃果和枫树种子将一直等到秋天才会坠落,开始行走。(有删改)18.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风媒植物和虫媒植物的分类是由传递花粉的媒介确定的,前者是风,后者则是昆虫。B.雨水会将花粉冲走,开花季节,如果下雨就有可能会影响虫媒、风媒植物种子的生产。C.从作者推测看,山核桃树雄花伞盖和雌花柱头的巧妙构造能提高花粉传递的成功率。D.山核桃树、枫树的雄花和雌花在春季完成各自的工作,成熟的种子将在秋天开始行走。19.文章第①段末说虫媒植物会“赤裸裸地露出功利主义的本质”,请概括这种功利主义的具体表现。(4分)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20.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B.“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喜爱,主要原因是: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C.《骆驼祥子》中,祥子用整整三年时间,凑足了一百块钱。他用九十六块钱,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D.《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在第一节诗中,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分别是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黎明。21.艾青的《太阳的诗》一诗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22.班级举行“体味诗歌情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有一个诗歌分享环节,假如需要你分享艾青的《启明星》一诗,请你根据艾青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写作特点,并结合诗歌内容,写一则发言稿。150字左右。(6分)第16页共17页
属于你的是/光明与黑暗交替/黑夜逃遁/白日追踪而至的时刻/群星已经退隐/你依然站在那儿/期待着太阳上升/被最初的晨光照射/投身在光明的行列/直到谁也不再看见你——《启明星》五、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3.请以《发现你的美》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16页共17页
600字参考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第16页共17页
班级:姓名:考号:.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A.窗棂(léng) 困厄不计其数(shù)强聒不舍B.矗立(zhù)麾下抽丝剥茧(jiǎn)以意孤行C.亵渎(xiè)箴言间不容发(jiān)相得益彰D.恪守(gè)广袤自惭形秽(hùi)断章取义【解析】A.窗棂(líng);B.矗立(chù),一意孤行;D.恪守(kè),自惭形秽(huì);故选C。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青年人都想干一番丰功伟绩的事业。然而,事业的成功需要理想的航标,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需要意志做武器,给我们开拓前进的道路。B.这句话撕碎了他虚伪的面具,他那诚实高贵的形象在大家心中荡然无存。C.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攻克了难关,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D.有教养的同学,在学业上取得了一点进步,决不会自吹自擂。【解析】丰功伟绩: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创造过巨大业绩。使用不恰当。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A.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增加,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B.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C.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D.南昌双子塔是南昌标志性建筑之一,于2014年封顶建成,高度约为303米,现为中国中部最高“双子塔”。【解析】A项,搭配不当,“质量”与“增加”不能搭配,“信心”与“果断”不能搭配;B项,语意重复,“谈论”和“热议”语义重复,删去“谈论”;D项,“约”与“303米”相矛盾,去掉“约”。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④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A.④①⑤②③ B.⑤②③④①C.④①②⑤③D.②③④⑤①5.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D )第16页共17页
周末,你被同学小林邀请到他家为他庆祝生日,你到了他家,进门对小林说:________A.“感谢你的光临,祝你华诞快乐!”B.“感谢你的惠顾,祝你福如东海!”C.“谢谢你的邀请,祝你寿比南山!”D.“谢谢你的邀请,祝你生日快乐!”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6—7题。(4分)宿云门寺①阁孙 逖②香阁③东山下,烟花象外④幽。悬灯千嶂⑤夕,卷幔五湖秋。画壁余鸿雁,纱窗宿斗牛⑥。更疑天路⑦近,梦与白云游。【注释】①云门寺:在今浙江绍兴的云门山上。②孙逖(696—761):唐朝大臣、文学家、史学家。③香阁:指香烟缭绕的寺中阁楼,即云门寺。④象外:物象之外。⑤嶂:像屏障一样陡峭的山峰。⑥斗牛:指斗星宿和牛星宿,泛指天空中的星群。此处形容云门寺之高。⑦天路:通天之路。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依次叙述赴寺、入阁、睡下、入梦,写足“宿”字。B.首句写出云门寺的环境氛围,次句点出云门寺的位置所在。C.“疑”字用疑似的口气将似有若无的境界说出,朦胧恍惚,如有梦境之感。D.此诗以空间为序,先从远处写全景,再从阁内写外景,最后写阁内所见;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环环相衔,首尾圆合。【解析】首句点出云门寺的位置所在,次句写出云门寺的环境氛围。7.颔联“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写出了诗人怎样的胸怀?请作简要赏析。(2分)写出了诗人宽阔的胸怀。写“悬灯”可以烛照千山夜色,写“卷幔”可以看到“五湖秋色”(想象);诗人不为夜幕和斗室所限,放笔天下,万物无所隐藏,如此壮美诗句,表现了诗人的宽阔胸怀。(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0题。(10分)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第16页共17页
【注释】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越( 经过 )(2)或( 有的(鸡) )(3)赖( 依赖,依靠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2)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不应该说却说了,和应该说却没说,都足以招致祸患啊!10.鸡因不择时而鸣,终被烹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三)默写。(6分)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醉能同其乐,__醒能述以文者__,太守也。(2)__长风破浪会有时__,直挂云帆济沧海。(3)欲渡黄河冰塞川,__将登太行雪满山__。(4)朝晖夕阴,__气象万千__。(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感叹的诗句是:__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__。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含3个文本,8小题,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4题。(14分)菩提树 吴冠中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话已经不新鲜。②“全靠这公园养我们这方的老人和儿童。”一位邻居指着我们楼群中的小公园感慨地说。③我们这个公园长约数百米,宽约百米,布满高大的垂柳、雪松、槐树、泡桐及各种形态和色彩的丛丛灌木,到处缠绕着枝藤,点缀着花朵,既郁郁葱葱,又疏密掩映,颇有山间丛林的氛围,四周的高楼因而被推向了遥远。林木花草引来老人,持手杖的、扶双拐的、坐轮椅的、驼了背仍艰难地独自迈步的老人面壁似的面对松柏吸精气,显然,老人们都在为生命的延续而挣扎。老太太们不爱走路,大都扎堆坐着聊天,各人的拐棍搁在一边,歪歪斜斜,像放下的武器。她们专注于交头接耳聊天,如果忽视其满脸皱纹的衰老与憔悴,单看那一群银白、灰白的头发之交错,倒是颇具特色的美丽的绘画色调。④第16页共17页
人过中年,就有各种疾病来叩门,因而公园里中老年人的锻炼队伍日益扩大,一群群、一组组,在集体做各式各样的功,有摇臂拍掌的、有扭腰踢腿的、还有坐地朗诵的,公园里仅有三个类似袖珍广场的小空地,挤不下太多集体活动,因而我注意到从清晨6点到9点之间,他们是轮班活动的,像从深海到浅海的鱼群,各自固定在自己的时空定位里。中午前后公园里很寂静,偶有骑自行车来相拥抱的情人,在此找到他们的伊甸园。下午4点以后,虽仍有老人来漫步,但主要是婴幼儿的乐园了,各家的阿姨带着各家的孩子,孩子蹦跳穿梭,像一簇簇流动的花朵。有些婴儿尚躺在坐车里,婴儿的坐车往往与老人的轮椅狭路相遭遇!⑤夏末秋初,树叶的颜色开始递变,黛绿间疏黄,残红隐现。地面撒落着细长的柳叶、阔大的桐叶,以及像桂花似的不知名的黄色碎点……统统织入树枝的网状投影里。一年一度春秋,老人们依然在攀登他们的人生之路,虽然明知体质一年不如一年了,谁也违抗不了自然规律。其实景物也一样,今天的春花秋叶已不是去年的她们。十年树木,这个公园的开辟不足十年,已森森然;百年树人,婴儿与老人间似乎遥远,但今天相遇在小小的公园里,却展现了人生的短促。人们只见到眼前老人的多病痛,看不到他们已为人类社会付出的艰辛。人老了,人老得如此快,极少人能躲过老年的病痛与孤独,诚然,人生最苦是晚年。在这个小小的公园里,释迦牟尼看到了生、老、病、死,因之他出家成佛去,为了永生吧!确乎,躯体必将消灭,但却有永不消灭的思想,思想即佛,佛即思想,思想者立地成佛。⑥我又想到释迦牟尼成佛之菩提树下。我先前没有见过菩提树,五十余年前经过锡兰(今斯里兰卡)哥仑坡,像印度一般的民俗风貌,小贩卖点心有用菩提树叶包托的,我触景记下了感受:“南国、古国、佛国,邋遢与乌黑。今日人间穷个不得了,哥仑坡犹如及普的(非洲一港口),无端向人讨来一片菩提叶。”⑦光阴似箭,今日自己也老了,被无情的岁月推入了老年的行列。无奈激情不肯老,适应不了老年生活规律,打牌、下棋、养鸟、种花都不能吸引我。到这公园来漫步,是等待成佛的唯一通道吗?我在此寻找菩提树,没有。有,发现棵棵都是菩提树,菩提树的根,原来伸展在各人的心脏深处。(选自《名家散文赏析》)12.“全靠这公园养我们这方的老人和儿童”,文章前半部分主要叙写公园里的老年人的生活。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公园里的人公园里的事持手杖的、扶双拐的、坐轮椅的、驼了背仍艰难地独自迈步的老人①面壁似的面对松柏吸精气②老太太们扎堆坐着聊天公园里中老年人锻炼身体各家的阿姨③带着孩子出来玩耍13.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请从第③、⑤第16页共17页
段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赏析。(3分)第③段:突出了春天景物生机勃发的特点,烘托了作者热爱欣喜的心情,为下文来公园的人们的活动设置背景。第⑤段:突出夏末秋初景物萧索、凋零的特点,点明了草木兴衰、年华老去的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为后文作者参透人生作铺垫。14.中外名家抒写生命哲思、人生感悟的文章很多,我们学过的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就是一篇讲述人生感悟的散文。请你参照示例,也给《菩提树》这篇文章写一段简短的评析,80字以内。(5分)示例:《永久的生命》一文从个人生命有限写起,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意蕴深刻,语言精炼。《菩提树》一文作者在小小的公园里感悟到了草木兴衰、年华老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面对短促的生命,唯有珍惜时光,提升修养,以平和心态积极面对,让自己的精神能超越躯体,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言之有理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17题。(9分)人生需要一点“埋头”精神①工作中,常有一些人不愿意干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觉得埋头苦干不如“巧为”、有选择性地干更加“见效”。不可否认,干工作有时确实需要一点“窍门”,多一些创新求变。但寻找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能走捷径靠的是日积月累和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挖空心思,妄想一劳永逸、一步登天。②“根深才能叶茂”,埋头做好基础性工作,才能积少成多,厚积薄发。“埋头”不是不知变通,而是一种踏实做事的作风。“埋头”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耐心经事,直面困难和矛盾。如此“愚拙”,更有利于打牢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纵览古今,很多成绩的背后,都有“十年寒窗”的苦功。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40年,屠呦呦整理了2000多个药方,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可见,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③《汉书·枚乘传》有云:“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细细想来,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总想着避开问题,缺少“埋头”的精神。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拙的做法。做事情,还是要那么一点“埋头”精神、需要那么几分“愚气”。④世间事多不会一蹴而就。一件好的作品需要反复打磨,一种本领的获得需要不断学习实践,许多事情要想做成功,都需要埋头下一番苦功夫。人们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厚实的功底,到头来学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才能有所成。而一些所谓的“聪明人”,对“埋头”第16页共17页
干不屑一顾。他们自恃头脑灵活,做事灵巧,好高骛远,崇尚“效率至上”。几十个小时就想速成一门语言,做生意立马就想赚钱……世上哪有这样的捷径?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遇到困难即刻调转方向,这样做多半会一事无成。⑤人生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能否每时每刻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这种持之以恒,就是“埋头”精神的表现。执着于追梦,才会最终梦想成真。所有的积累、沉淀和改变,都是对时间的尊重,也是对人生的尊重。就如同龟兔赛跑中的兔子,起步快不代表就能赢。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公里,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选自《解放军报》)15.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人生要有所收获,需要一点“埋头”精神。16.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举例论证。列举一些所谓的“聪明人”的事例,证明了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的人一遇到困难即刻调转方向,这样做多半会一事无成的观点,从反面有力地支撑了文章的中心论点。17.请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3分)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公里,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示例:做任何事情,如果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多半会一事无成;如果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定会有所收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19题。(7分)行走的种子(节选)①春花烂漫的时节过去了。枫树和山核桃树上开败的花朵如雨点一般洒落下来,向大地证明了这些树木繁茂的生殖能力。成百上千朵小花静静地躺卧在坛城中。与虫媒植物外表华丽的花朵不同,这些树木的花朵温和而谦逊,既没有明显的花瓣,也没有多姿多彩的装扮。这种极端素朴的装束暗示出,坛城上树木之间的繁衍,是一项严肃的任务,绝不同于虫媒植物铺张的花蜜与色彩的盛宴。这些树木无需取悦谁。风为它们传递花粉,因此它们不必像虫媒植物一样费心去吸引昆虫的眼球与鼻子,赤裸裸地露出功利主义的本质。②对于早春开花的树木来说,风媒授粉是一种格外有用的策略。虫媒植物生长在一个相对温暖、避风的微观气候中,即便这样,它们也要努力寻找授粉者。而树木冠层的微观气候,更加不利于早春的昆虫出没。不过风是不短缺的。因此,枫树和山核桃树打破了与昆虫之间的古老协约,采用物理的而非生物的方式,来运输它们的花粉。很不幸,可靠性的增加伴随着精确性的减少。蜜蜂能直接将花粉从一朵花的柱头传递到另一朵花中。风并不有目的地传递什么。相反,它散布随着它的运动而携带来的一切事物。这给花和人类的鼻子都造成了困扰。风媒植物必须释放出大量的花粉。它们像搁浅在一座小岛上的漂流者一样,把无数个瓶子扔进水中,指望着总有一个瓶子能将信息传递出去。第16页共17页
③枫树和山核桃树产生的是两类花,即雄花和雌花。雄花悬挂在枝条上,空气中只要有一丝流动就会惊动它们。枫树上成簇的雄花全都借助瘦长结实的花丝挂在树上。每根花丝长一两厘米,末端有一个花药簇,这个产生花粉的结构看起来就像黄色的小球,大小与书页上的逗号差不多。山核桃树的花药在毛茸茸的花序上摇晃,每个花序大约有一根手指那么长。在这两种树木上,花药都成群簇拥在小小的伞盖下面,大概是为了防止雨水将花粉冲走。雌花更粗短一些,因为它们没必要向风中播撒大量的花粉。雌花的柱头截住风中带来的花粉,受精作用便会发生。目前关于柱头的空气动力学,我们所知甚少。不过,柱头似乎正好处在花朵中最招风的地方。柱头的构造也会促使其周围空气形成一股涡旋,流动速度减缓,从而便于柱头攫住空气中的花粉粒。④到春季这个时候,雄花的花粉已经洒落,它们的任务完成了。树木抛弃了这些雄花,坛城上落满一堆堆黄绿色的花丝和花序。而雌花的工作才刚开始,花朵内部的受精卵还需要好几个月才能发育成果实。成熟的山核桃果和枫树种子将一直等到秋天才会坠落,开始行走。(有删改)18.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A.风媒植物和虫媒植物的分类是由传递花粉的媒介确定的,前者是风,后者则是昆虫。B.雨水会将花粉冲走,开花季节,如果下雨就有可能会影响虫媒、风媒植物种子的生产。C.从作者推测看,山核桃树雄花伞盖和雌花柱头的巧妙构造能提高花粉传递的成功率。D.山核桃树、枫树的雄花和雌花在春季完成各自的工作,成熟的种子将在秋天开始行走。19.文章第①段末说虫媒植物会“赤裸裸地露出功利主义的本质”,请概括这种功利主义的具体表现。(4分)虫媒植物用明显的花瓣、浓郁的蜜香、鲜艳的色彩来吸引昆虫,传递花粉。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20.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B.“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喜爱,主要原因是: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C.《骆驼祥子》中,祥子用整整三年时间,凑足了一百块钱。他用九十六块钱,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D.《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在第一节诗中,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分别是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黎明。21.艾青的《太阳的诗》一诗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拟人。作用:便于运用对话和呼告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使语气显得更亲切,更容易亲近读者。22.班级举行“体味诗歌情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有一个诗歌分享环节,假如需第16页共17页
要你分享艾青的《启明星》一诗,请你根据艾青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写作特点,并结合诗歌内容,写一则发言稿。150字左右。(6分)属于你的是/光明与黑暗交替/黑夜逃遁/白日追踪而至的时刻/群星已经退隐/你依然站在那儿/期待着太阳上升/被最初的晨光照射/投身在光明的行列/直到谁也不再看见你——《启明星》示例:同学们,大家好!我分享的是艾青的《启明星》一诗。歌颂光明是艾青作品的主旋律。“土地”“太阳”是其诗歌的主要意象。诗中启明星预示的是黑暗的告终和光明的来临。启明星是驱逐黑暗而向往光明的,诗人以启明星自喻,寄托了诗人厌恶黑暗、向往光明的愿景以及愿意牺牲自己,向往光明而美好的世界而不求回报的愿望。(文从字顺,言之有理即可)五、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3.请以《发现你的美》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17页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