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doc
2021-10-08 09:38:53
10页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土壤中排放的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读某地8月份土壤CO2实地监测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与其它植被相比,红松阔叶林土壤CO2排放量峰值明显滞后的原因是( )A.蒸发量较小,土壤湿度大B.生物群落多,多样性丰富C.枯枝落叶多,微生物丰富D.树冠较茂密,土壤升温慢2.由图示信息可推断,仅考虑生物体作用和土壤温度,下列自然带土壤CO2排放量较大的是( )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在短波紫外线辐射下,易发生光电效应,形成氧负离子,从而提升小区域空气负离子水平。研究表明,空气负离子与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关系密切,高温对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有一定抑制。某研究团队测定了我国T山山顶、山中及山麓固定样地中9个柳杉(我国特有的一种常绿乔木)群落中空气负离子水平的日变化情况。下图示意T山6月空气负离子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导致T山6月空气负离子日变化呈双峰型的主导因素是( )第10页共10页
A.气温B.降水C.光照D.风力4.T山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浙闽丘陵B.秦岭山脉C.横断山脉D.天山山脉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5.据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A.春季B.秋季C.夏季D.冬季6.樟树对干旱环境反应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①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②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③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④树木大量落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核。近些年来,我国广西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示意该地种植速生桉前后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面小题。7.广西的地带性植被主要是()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8.广西适合种植桉树的主导自然因素是()第10页共10页
A.气候B.地形C.土壤D.科技9.广西大量种植桉树,可能导致()A.生物多样性增多B.沼泽面积变大C.地下水水位下降D.年降水量增大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稳定积雪覆盖,最大积雪深度在20cm以上。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0.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1.沙丘地表以下浅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A.坡顶>坡中>坡脚B.坡顶>坡脚>坡中C.坡脚>坡中>坡顶D.坡中>坡脚>坡顶12.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累积量主要取决于有机质的输入数量及其周转速度。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其主峰黄岗山海拔高2158米,植被垂直带谱分布完整。下图示意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10页共10页
13.下列有关武夷山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海拔高度中,海拔越高,含量越少B.不同海拔高度中,海拔越高,含量越高C.同一海拔高度中,土层越深,含量越少D.同一海拔高度中,土层越深,含量越高14.武夷山植被垂直带谱中,土壤有机碳累积量最高的植被类型是( )A.常绿阔叶林B.针阔混交林C.针叶林D.高山草甸15.能够使武夷山山麓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的人类活动是( )①过度放牧②种植速生丰产林③秸秆还田④免耕制度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研究森林土壤水分是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森林环境综合效益的基础。下图是黑龙江省鹤山农场鹤北流域2号小流域的横坡林带和8号小流域的顺坡林带不同位置1m深处土层监测期内平均含水量的变化情况。鹤北流域坡向朝向正西。(1)比较横坡林带上坡和下坡土壤含水量的大小并简述原因。(6分)第10页共10页
(2)分析横坡林带内部a处较林带边缘b处土壤含水量高的原因。(6分)(3)横坡林带、顺坡林带土壤含水量都远低于林带两侧,试分析原因。(6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山西蔡家川流域为黄土高原典型的小流域。某地理研学小组选择该地最有代表性的人工刺槐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作为观测样地,探讨不同植被状况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以期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下表为该小组观测的两种类型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统计数据。深度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30150土壤含水量(%)人工刺槐林地12.31717.41517.419.617.41614.61817.41216其他次生林地12.120.314.417.317.416.120.520.22525.22631.531(1)一般认为在水土流失地区植树造林可增加土壤含水量,请对此加以解释。(6分)(2)据表格信息,补充完成人工刺槐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折线图。(8分)(3)针对人工刺槐林地与深层土壤含水量的矛盾,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第10页共10页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水分含量是土壤关键的物理性质,也是土壤系统养分循环和维持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土壤水分高度的时空变异性主要受不同区域自然和人为作用共同影响,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植被类型等。如图示意金沙江干热河谷的典型代表地段不同植被状况下土壤水分含量情况。(1)描述旱季土壤水分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4分)(2)推测林地植被根系主要分布的土层深度,并说出推测依据。(5分)(3)分析灌丛地土壤水分含量高于林地的原因。(4分)(4)比较草地表层和深层土壤水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差异并简述原因。(6分)第10页共10页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D; 2.A解析:1.本题考查土壤温度与有机质分解的关系。与其他植被相比,红松阔叶林分布的纬度较髙,土壤升温慢,且枝干较茂密,枯枝败叶多,故有杋质分解慢,导致CO2排放量峰值明显滞后,D项正确。红松阔叶林土壤中CO2排放量峰值滞后与蒸发量、物种多样性无关,且所在地温度低微生物难以存活,微生物量少,故A、B、C三项错误。2.本题考查影响土壤CO2排放量的因素。根据上题分析结论和图中信息可判断,土壤温度越髙,树冠越茂盛,有机质分解越快,士壤CO2排放量越大。热带雨林地区土壤温度最髙,枝叶最茂盛,土壤CO2排放量较大,故A项正确。答案:3.A; 4.A解析:3.由材料可知,高温对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有一定抑制,北京时间14时当地气温可能达到最高,在高温的抑制下,空气负离子出现较低值,因此导致T山6月空气负离子日变化呈双峰型的主导因素是气温。4.当地时间一般是14时气温最高,图中显示当地北京时间14时出现高温,对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有抑制作用,空气负离子出现较低值,因此可以推断当地经度与北京接近,故T山最有可能位于我国浙闽丘陵。答案:5.C;6.D解析:5.据图可知,樟树晴天的液流量大于阴天,阴天的液流量大于雨天,说明液流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光照有关。夏天温度高,光照强,植物的生长速度快,营养物质循环快,因此液流量应该是最大的,故选C项。6.树干脱皮是树木生长的一种表现,并不能抑制树干水分蒸发,①错;环境干旱,为适应干旱,根系应该发达而非枯萎,②错;树木适应干旱,要减少水分蒸发,可以通过收缩气孔和大量落叶的方式减少植物的蒸腾,③④对,故选D项。答案:7.A;8.A;9.C解析:7.广西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林。8.由材料信息“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可知,桉树适宜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中,广西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高,降水较丰富,适合桉树生长,故A项正确。9.由文字材料和图可知,桉树生长需大量吸收地下水,广西大量种植桉树,可能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答案:10.A;11.C;12.B解析:10.由材料可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年降水量小,但冬季积雪厚且稳定,次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土壤水分增加,因而春季是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A项正确。11.读图可知,坡顶地势高,多流沙,水分不易存留,故土壤中水分含量最少;坡中的降水,通过植物使部分地表径流下渗,转化为地下水储存在土壤中;坡脚地势低平,土层较厚,储水能力强,加之有坡顶、坡中土壤水以及地表水下渗,故土壤含水量最大。12.尽管丘间平地有梭梭等植物分布,但植被稀疏,调节气候的作用不大,A项错误;丘间平地地势低平,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起涵养水源的作用,B项正确;该地位于沙漠中,少有农田分布,C项错误;该地水分条件差,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小,D项错误。第10页共10页
答案:13.C; 14.D; 15.B解析:13.读图可知,下列有关武夷山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叙述,正确的是同一海拔高度中,土层越深,含量越少,C正确。不同海拔高度中,海拔越高,含量越多,A错误。不同海拔高度中,海拔越高,含量越低,B错误。同一海拔高度中,土层越深,含量越低,D错误。故选C。14.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累积量主要取决于有机质的输入数量及其周转速度。武夷山植被垂直带谱中,土壤有机碳累积量最高的植被类型是高山草甸,高山草甸由于容易腐烂,有机质的输入数量较多,及其周转速度快,D正确。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的微生物作用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较少,有机碳含量较低,ABC错,故选D。15.能够使武夷山山麓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的人类活动是③秸秆还田④免耕制度,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有机碳含量。①过度放牧②种植速生丰产林都会是土壤肥力下降,有机碳含量减少,③④对,①②错,故选B。16.答案:(1)上坡土壤含水量大于下坡。原因是横坡林带拦截上坡径流,导致下坡地表输入的水量减少。(2)林带内部a处地表植被覆盖,枯枝落叶多,延阻径流,下渗增加;林内土壤结构改善,下渗增加;林内光照弱,蒸发量小。(3)林带植被蒸腾量较大;林带结构复杂,对降水的截留明显,在降雨停止后消耗于蒸发,减小了补给林带土壤的水分。解析:(1)读图可知,上坡土壤含水量大于下坡(上坡0.2-0.35之间,下坡在0.15-0.25之间)。原因是小流域的横坡林带拦截了上坡径流,下泄水量少,导致下坡地表输入的水量减少,含水量低。(2)林带内部a处地表森林茂密,地表植被覆盖,枯枝落叶多,延阻了降水的径流,下渗增加,水分较高;林内腐殖层较厚,土壤结构改善,下渗增加;林内森林茂密,阻挡阳光,光照弱,蒸发量小,土壤含水量较边缘高,边缘水分容易流失,蒸发较旺盛。(3)林带植被的土壤才0.25左右,而两侧都远远大于0.25。因为林带植被茂密,蒸腾量较大;林带树木结构复杂,各种作用对降水的截留明显,在降雨停止后由于高温、湿度大,消耗于蒸发,减小了补给林带土壤的水分,使横坡林带、顺坡林带土壤含水量都远低于林带两侧。17.答案:(1)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植被覆盖率提高,减少土壤水分蒸发。(2)绘图:第10页共10页
(3)适当降低人工林密度;种植耗水量小、耐旱的树种;采取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等方式。解析:(1)本题考查植被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水土流失地区植树造林可增加土壤含水量的原因可从植被的滞流作用和减弱蒸发两方面分析。植被通过截留雨水,减慢雨水的汇流速度,从而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同时植树造林会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直接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从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含水量提高。(2)本题考查表格数据分析能力和绘图能力。根据图中坐标数值、图例以及表格数据,先描出不同林地不同深度土壤的含水量的各点,然后画出人工刺槐林地及其他次生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折线。(3)本题考查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措施。图表信息表明,人工刺槐林地的深层土壤含水量远低于其他次生林地,表明人工刺槐林地消耗深层土壤水量较大。要缓解人工刺槐林地的深层土壤含水量低的状况,首先,应减少人工刺槐林地耗水量,可以适当降低人工林的密度;其次,植树造林时尽量少种植人工刺槐林这种耗水量大的树种,应种植耗水量小、耐旱的树种;再次,由于其他自然状况生长的次生林深层土壤含水量较大,因此当地恢复植被时,可以采取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等方式。18.答案:(1)整体随深度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先减少后增加;相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为灌丛地>林地>草地。(2)30〜50cm。随着植物的生长,植物会通过根系汲取土壤中的水分,导致根系所在土层水分含量下降;从图中可以看出,林地旱季30〜50cm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明显低于其他深度,因此可以判断出30〜50cm是根系主要分布的土层深度。(3)与林木相比,灌丛具有较浅的根系和较小的冠层,蒸腾作用较弱,对土壤水分汲取的最小;灌丛枯落物厚度大,土壤蒸发作用的耗水量较小。(4)草地深层土壤水分含量季节差异小,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季节差异大。旱季草地植被枯萎,对地表覆盖作用较差,使得表层土壤蒸发作用强烈,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减小;雨季植被茂密且根系众多,吸纳、滞留降水的能力强,使得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增大;深层土壤距地表较远,受蒸发和降水的影响较小,因此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不大。解析:(1)土壤水分含量的分布规律可以从图中直接看出,第10页共10页
注意设问为空间分布规律,则要从垂直方向和不同植被所在区域两个角度考虑。(2)植物根系会汲取土壤中的水分,使土壤水分含下降,因此可以根据垂直方向上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找出根系主要分布的土层。(3)土壤水分含量的多少,取决于其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该地土壤水分收入主要来自降水,支出主要是蒸发和蒸腾作用。(4)表层土壤易受地表降水和蒸发作用影响,因此其水分含量季节变化大。第10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