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地理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含1-6章 期中 期末共8套试卷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含1-6章 期中 期末共8套试卷及答案全套)

doc 2021-10-08 09:38:56 114页
剩余112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2.天体(1)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2)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宇宙物质组成(举例)特点恒星炽热气体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星云气体和尘埃云雾状,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行星金星、地球等绕恒星公转,质量小,不发光卫星月球绕行星公转,本身不发光流星体尘粒、固体块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彗星冰物质绕太阳呈周期性运行,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云雾状的外表;背向太阳的一面有一条扫帚状的彗尾特别提醒: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银河地月(3)天体系统及层次结构天体系统组成特别说明地月系地球和月球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太阳系太阳、地球及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银河系太阳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3万光年河外星系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数以亿计第45页共114页,总星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4.八大行星(地球的普通性)(1)结构特征(2)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5.地球的特殊性(1)地球是目前能探测到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2)存在生命的条件:条件原因影响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第45页共114页,外部条件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可能存在生命稳定的太阳光照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地球原始大气的演化有液态的水内部温度升高&rarr;产生水汽&rarr;形成海洋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为氢和氦。2、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释放能量,按照波长由短到长主要分为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三部分,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部分(短波辐射)。3、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②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大气运动、水循环③为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化石燃料(煤、石油等);直接转化成热能、电能。(2)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②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③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及成因:5.太阳活动(1)概念:太阳活动是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变化。(2)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太阳大气分层(由里到外)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第45页共114页,A日冕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11年B色球日珥和耀斑。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多与黑子活动相关)C光球日冕物质抛射、太阳风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扰动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②高能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ldquo;磁暴&rdquo;现象③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高层大气形成高纬度地区美丽的极光。④损害航天器、空间通信、电网、海底输油管道等。⑤影响地球气候,诱发地震、水旱灾害等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1.地球的历史:约有46亿年。2.认识途径:研究地层是最主要途径。3.地层(1)含义: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2)沉积地层特点(3)分布规律:分布规律:①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②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4)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4.地质年代表(1)含义: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2)地质年代表地球的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包含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2)演化特点①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无氧环境演变为有氧环境。②生物演化:由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③地质矿产:重要的金属矿产成矿时期。2.古生代:距今5.41亿年&mdash;2.52亿年,可分为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和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①地形:联合古陆形成。②动物:早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三叶虫)的时代;晚古生代:脊椎动物(鱼类&rarr;两栖类&rarr;爬行类)③植物:早古生代:孢子(藻类)植物繁盛,晚古生代:孢子(蕨类)植物繁盛和出现裸子植物。④是重要的成煤期;末期物种大灭绝(地球史上最大)。第45页共114页,3.中生代:距今2.52亿年&mdash;6600万年,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①地形:联合古陆开始解体、漂移。②动物:恐龙出现,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中后期鸟类发展。③植物:裸子植物兴盛。④是主要的成煤期;末期物种大灭绝。4.新生代:距今6600万年至今,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nbsp;①地形:造山运动,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联合古陆最终解体。②动物: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③植物:被子植物高度繁盛。④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是温暖期。[特别提醒] (1)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末期均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成为这两个时代结束的标志。(2)在海陆演化过程中,不同时代的主要内力作用不同,前寒武纪多岩浆活动;古生代和新生代地壳运动剧烈,而在中生代则是板块运动剧烈。地球环境的演化历史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法可知,地球形成约有46亿年的历史了。从其形成到现在,地球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地层的研究认识其环境的演变过程:1.海陆的演变(1)地球形成:原始海洋出现,形成最初的海洋、陆地分布状况。(2)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一块联合古陆。(3)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4)新生代: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2.大气层的演变(1)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2)现代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3)演变原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3.生物的演化(自主完成生物演化过程)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震波: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在地下2900m处的古登堡界面,纵波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第45页共114页,2.地球的内部圈层(1)一个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2)两个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位置范围地震波传播特点特点地壳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比较稳定&nbsp;;到了莫霍面,传播速度突然增加地壳厚度变化规律: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地幔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在莫霍界面以下到古登堡界面以上能传播横波①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含量逐渐增加;②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是岩浆主要发源地地核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界面所包围的球体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波&nbsp;①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②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3)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2.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3.地球的外部圈层组成: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对应要素是大气、水体和生物。4.大气圈(1)组成:包裹地球的气体层。(2)密度变化特点:①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大。②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密度迅速减少。③在2000&mdash;3000千米高空,与星际空间情况很接近,视为大气圈的上界。第45页共114页,2.水圈(1)组成: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2)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3)陆地水:①陆地水与人类社会关系最为密切;②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3.生物圈(1)含义: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2)特点:不单独占有任何空间,分别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一)低层大气(25千米以下)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二)干洁空气的成分、特点及作用(1)氮:含量最多,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2)氧: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3)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调节地表温度,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4)臭氧: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ldquo;地球生命的保护伞&rdquo;。(三)水汽的作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固体杂质的作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提供水汽凝结的凝结核)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改变及影响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依据:根据大气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进行划分。2.分层: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3.臭氧集中在22~27千米的气层中,形成臭氧层。第45页共114页,臭氧空洞:标准大气状态下千分之一厘米臭氧层的厚度为1个多布森单位(DU)。臭氧含量低于220个多布森单位时,称为&ldquo;臭氧空洞&rdquo;。4.逆温现象(1)逆温现象的几种情况在对流层中,气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的,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对流层气温会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这就是逆温现象。如下图所示,图中甲属于情况②,乙、丙、丁属于情况①。(2)逆温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①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交通事故。②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就会使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③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高空,却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逆温现象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运动,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第二章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2.直接热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3.受热过程具体过程结果地面增温过程大部分A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大气增温过程地面增温后以B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第45页共114页,3.大气受热过程在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在农业中的应用:①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内。②利用烟雾浇水防霜冻;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浇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高海拔地区&mdash;&mdash;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mdash;&mdash;距海远,降水少,晴天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四川盆地&mdash;&mdash;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扩散,多阴雨天气,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贫乏。二、大气的两个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最强)、吸收作用、散射作用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绝大部分的地面辐射,使得大气升温,形成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指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因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特别提醒]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白天和晚上是始终存在的,并且白天辐射更强。3、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天气状况:晴朗天气,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rarr;昼夜温差大。地势: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rarr;昼夜温差大。下垫面(如海陆分布):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rarr;昼夜温差比海洋大。三、大气热力环流下沉上升1.大气运动水汽热量(1)主要形式(2)意义③低压④高压2.热力环流&mdash;&mdash;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②低压①高压第45页共114页,(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2)形成过程:①地面受热不均&rarr;②空气垂直运动&rarr;③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rarr;④大气水平运动&rarr;热力环流。①A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D处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②B、F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③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气压区流向高气压区。[特别提醒] (1)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如上图:PA&gt;PD,故四地气压比较:D&gt;A&gt;B&gt;C,四地气温比较:A&gt;B&gt;D&gt;C(2)等压面状况:高压向上凸起,低压向下凹陷。((3)水平方向空气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3.常见热力环流形式的图示分析及应用(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mdash;&mdash;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mdash;&mdash;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污染工业。(3)城市风第45页共114页,①城市热岛的形成:①建筑密集,道路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大气温度高;②人口密集,工业集中,汽车等交通工具多,释放大量人为热;③绿地少,对气温调节作用弱。②成因分析&mdash;&mdash;&ldquo;城市热岛&rdquo;的形成是突破口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4.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线。等压面图表示气压的垂直分布状况,等压线图表示气压的水平分布状况。(1)在同一地点不同海拔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图PA&gt;PE。(2)在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如图PA<pb,pa<pc。(3)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等压面都向高空凸起,低压区等压面都向低空凹陷,即“凸高凹低”。(4)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则为低压。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的形成过程2.风形成的原因(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3.作用力第45页共114页,4.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类型受力风向图示(北半球)高空中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与等压线_平行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力平衡)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特别提醒]>②的原因是()A.②大部分被地面吸收B.②大部分被大气吸收C.①大部分被大气吸收D.大气对①具有削弱作用7.阴天夜晚比晴天夜晚气温高,是因为()A.①减弱B.④增强C.③增强D.②增强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主要成因是戈壁沙漠上空被加热的暖空气,通过局地环流作用输送到绿洲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使近地面冷空气以保持稳定,于是形成了一个比较凉爽、湿润的小气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8.该现象出现时,下列各图当中,与绿洲上空气温变化情况相符的是()A.B.C.D.9.该现象的存在,会使绿洲地区()A.热量交换变缓B.空气对流增强C.水汽蒸发加快D.地面风速增强第55页共114页,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又称为除霾塔。位于西安市的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米、直径达10米)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玻璃集热棚顶由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铺鹅卵石。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0.符合&ldquo;除霾塔&rdquo;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A.B.C.D.11.&ldquo;除霾塔&rdquo;工作效率最高的时段为()A.晴朗无风的夜晚B.晴朗无风的白天C.阴雨多风的白天D.阴雨多风的夜晚现代地球大气是距今3.5亿年前才逐渐形成的,它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人类的影响巨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干洁空气中含量最多,是生物体健康生长必不可少的成分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臭氧13.下列关于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连线,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mdash;&mdash;光合作用的原料B.氧气&mdash;&mdash;温室效应C.臭氧&mdash;&mdash;吸收紫外线D.水汽和尘埃&mdash;&mdash;成云致雨德克塔火洞是由美洲原住民发明的一种燃烧效率高、热量集中、隐蔽性好的火灶,深受户外生存者和野外单兵的喜爱。下图是德克塔火洞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55页共114页,14.德克塔火洞燃烧效率高,对此分析合理的是()A.甲处气流受热上升,燃烧充分B.空气通过铁架处流入,燃烧充分C.底部气流乙流向甲,燃烧充分D.燃烧时空气快速补充,燃烧充分15.德克塔火洞隐蔽性好的主要原因是()A.燃烧时少烟,不易被人发现B.燃烧时火焰都位于地下,不易被人发现C.可快速灭火,避免森林火灾D.多选在人烟稀少的森林,不易被人发现下图为安徽省某日14时和20时天气形势图。完成下面小题。16.从14时到20时,合肥()A.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小B.风向变化较大,风力变大C.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大D.风向变化较大,风力变小17.根据图示信息推测()A.14时宿州气温比合肥高B.14时宿州降水比合肥少C.20时合肥空气质量好转D.20时黄山受冷气团控制18.第55页共114页,某城市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市工业区、商业、文化及住宅区的分布如下图所示。住在该城市的居民们发现,天气条件较为稳定的晴朗白天和夜晚,商业区、文化区和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程度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天受山风影响大气污染较轻B.晚上受谷风影响污染较轻C.白天受谷风影响大气污染较重D.晚上受山风影响污染较重读我国某城市四种下垫面不同日期地表气温均值对比图,回答下列各题。19.推测①②③④最可能分别为()A.裸地、植被覆盖地、城镇建筑用地、水体B.城镇建筑用地、水体、裸地、植被覆盖地C.水体、植被覆盖地、裸地、城镇建筑用地D.水体、裸地、植被覆盖地、城镇建筑用地20.同一天不同下垫面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力性质B.正午太阳高度C.地形D.天气下图为&ldquo;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rdquo;,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55页共114页,21.大气受热升温的过程主要包括()A.甲&rarr;乙&rarr;丙B.丙&rarr;丁C.甲&rarr;乙D.丙22.我国北方秋季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高,原因是()A.甲辐射比较强B.乙辐射比较强C.丙辐射比较弱D.丁辐射比较强金塔绿洲位于甘肃省酒泉市东北部,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大河下游的洪积扇上,海拔1200米。金塔绿洲西南部的戈壁荒漠中有一自动气象站,下图所示为该自动气象站所测近地层风向的日变化(用角度表示风向时,北风是0&deg;,东风是90&deg;,南风是180&deg;,西风是270&deg;)。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该荒漠自动气象站观测到的全天风向()A.呈顺时针方向变化B.呈逆时针方向变化C.保持不变D.为西北风24.夜晚,该荒漠自动气象站测到的近地面风为()A.荒漠风B.绿洲风C.荒漠风与山风的叠加D.绿洲风与谷风的叠加25.绿洲风的风向最可能为()A.南风B.西南风C.西风D.东北风二、综合题(共50分)26.上海市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ldquo;城市风&rdquo;的课题研究,下图中甲为上海城区与郊区间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乙为上海城区与郊区分布示意图。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第55页共114页,(1)在甲图中用实线绘制出4000m高度的等压面分布状况(不标气压值),并在MN之间的高空和近地面用箭头绘制出热力环流示意图。(2)若甲图代表白天海陆之间的等压面状况,则M代表____,N代表____(陆地或海洋)。(3)若在郊区P地建设有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是否合理?说明原因。27.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与B中低压中心是,B与C中高压中心是。(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3)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4)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28.读&ldquo;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quot;,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____,B____,C____,D____,F____,I____。(2)从数量上看,A大于D的原因是____。第55页共114页,(3)比较晴天和阴天温差的大小____原因是____。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1)若该模式图表示&ldquo;热力环流示意图&rdquo;,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相比较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图中甲、丁两处相比,气温较高的是____,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___,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____。(2)若此图表示海陆风,箭头①表示的是海风,那此时为____(填&ldquo;白天&rdquo;或&ldquo;夜间&rdquo;),甲地近地面为____(填&ldquo;陆地&rdquo;或&ldquo;海洋&rdquo;),甲地近地面气温____。(填&ldquo;高&rdquo;或&ldquo;低&rdquo;)(3)若该模式表示&ldquo;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rdquo;,则甲表示____,丁表示____,在①处植树造林的好处是____,在①建设工厂则导致____。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地理学习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既是方法,又是重要内容。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材料二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的现象。(1)左图中,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____偏,&ensp;纸片B向____偏(左/右),如果左图模拟的是白天的山谷风示意图,那么电炉表示的可能是____(山谷/山坡)(2)根据右图中等压面分布,将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进行排列____。第55页共114页,(3)右图反应的是____(白天/夜晚)的热力环流情况。(4)在下图中用箭头绘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方向____。(5)根据城郊之间热力环流形成原理,据此推断降雨较多的可能____(城市/郊区)。第55页共114页,参考答案1.A2.B3.A4.D5.D6.D7.B8.D9.A10.B11.A12.B13.B14.D15.A16.C17.C18.C19.C20.A21.A22.D23.A24.C25.D26.(1)(2)陆地;海洋(3)不合理;工厂排出大气污染物会经近地面风从郊区流向城区,加剧城市污染。27.(1)BC(2)B(3)B(4)甲处的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为西北风28.太阳辐射吸收反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反射部分被吸收和反射晴天大晴天白天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29.甲>丁>丙>乙丁甲区域间冷热不均白天海洋低乡村或郊区城市净化空气增加湿度城市污染30.右偏左偏山坡b>a>c>d.白天图略:高空气流由城区流向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区。城市第65页共114页,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50分)读水循环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A.①-降水B.②-蒸发C.③-水汽输送D.④-地表径流2.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A.①B.②C.③D.④3.&ldquo;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rdquo;这一段话说明参与水循环的圈层有()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A.①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B.使水呈三态变化C.加速了冰川的融化D.使海平面上升阿姆河发源于中亚天山西段和帕米尔高原西部,下图为阿姆河流域上游主要地理要素按旬(10日)统计年内变化(横坐标单位:旬)。读图完成下面小题。第65页共114页,5.阿姆河流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6.阿姆河流量最大出现在()A.1月前后B.4月前后C.7月前后D.10月前后读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示区域常年盛行()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8.导致图中卑尔根港冬季不冻的重要原因是()A.地形B.降水C.洋流D.河流9.图中甲地湖泊众多,某形成原因主要是()A.断裂下陷B.火山作用C.流水作用D.冰川作用艾肯泉位于昆仑山下,柴达木盆地的西部边缘,周围是雪山脚下的广褒草地。艾肯泉直径10多米,如同沸腾的开水,咕咕上涌,长年奔流不息。泉眼周围土壤由深红变红再变黄&hellip;&hellip;色彩斑斓,从上空俯瞰,如同一只画了眼影的眼睛。泉水含有大量铁离子和一定浓度的硫,但氯化钠含量很低。艾肯泉不远处还有一些盐泉,水体呈纯净的蓝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65页共114页,10.有关艾肯泉的说法,正确的是()A.泉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B.泉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C.其形成可能与深大断裂构造有关D.泉水周围红壤黄壤发育11.艾肯泉对周围生物的影响,可信的是()①是动物的饮用水源地②泉水周边草木茂盛③夏季有野生牛羊来用泉水驱除皮毛内寄生虫④泉水周边经常有狼群出没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疏勒河流域位于38&deg;00&#39;N-42&deg;48&#39;N,92&deg;11&#39;E-98&deg;30&#39;E,流域面积4.13万平方千米,年降水量40.2-57.5毫米,年蒸发量2577.4-2653.2毫米。下图示意疏勒河上游流域范围,近几十年来,该区域耕地面积不断增加,灌溉用水量增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疏勒河昌马堡水文站河段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最可能是()第65页共114页,A.B.C.D.13.图示流域过度截留水分将直接加剧疏勒河中下游地区()A.土壤盐碱化B.荒漠化C.水土流失D.森林锐减咸海是位于中亚的咸水湖,水源补充主要依赖阿姆河和锡尔河,后因人类过度利用,导致湖面水位下降、面积急剧减小,湖水盐度增高,多种鱼类灭绝,植物遭到破坏。下图为未缩减前的咸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流入咸海的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C.地下水D.高原湖泊水15.下列关于咸海的表述正确的是()A.参与海陆间循环B.为附近居民提供淡水资源C.参与陆地内循环D.促使周边水资源不断更新读某大陆沿西海岸线降水量空间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第65页共114页,16.该大陆是()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南美大陆D.澳大利亚大陆17.图中纬度10&deg;~20&deg;地区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蒸发旺盛B.终年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2020年入冬以来,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库区出现&ldquo;水煮黄河&rdquo;景观。&ldquo;水煮黄河&rdquo;的景观特点是河水表面有一团团的雾气,看上去就像水煮沸一样,这种特别的景观被戏称为&ldquo;水煮黄河&rdquo;,一般在合适的地点和适当的气象条件下才可以看到,但往往是诸多因素集合在一起才会发生,难得一见。据此回答问题:18.&ldquo;水煮黄河&rdquo;现象多发生在()A.冰封前,早晨B.冰封前,中午C.冰封前,傍晚D.冰封后,早晨19.&ldquo;水煮黄河&rdquo;现象的气象条件可能是()A.气温高,湿度小B.气温低,湿度大C.气温高,湿度大D.气温低,湿度小第65页共114页,2020年11月10日,我国研发制造的&ldquo;奋斗者&rdquo;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左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右图为&ldquo;奋斗者&rdquo;号载人潜水器出水瞬间照片。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20.图中数码代表的界面,表示莫霍面的是()A.①B.②C.③D.④21.通常情况下,载人潜水器在万米深潜过程中,观测到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保持不变D.大小不定下图为某一科考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考察人员经过②附近海域时,发现海面常有大雾笼罩,最可能的原因是()A.寒暖流交汇,使得暖流携带的大量水汽凝结B.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且地处迎风坡,多雨雾天C.沙漠地区夜间地面辐射强,近地面气温低,水汽冷却凝结D.沿岸有寒流经过,使底层大气降温,水汽凝结23.关于流经③处海域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第65页共114页,A.加快途经海轮的航速B.不利于渔场的形成C.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壤中流(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三种径流成分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下图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若该流域地表径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T2,则Q1、Q2、Q3代表的径流类型分别是()A.壤中流、地表径流、浅层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壤中流、浅层地下径流C.浅层地下径流、壤中流、地表径流D.地表径流、浅层地下径流、壤中流25.近年来该流域内壤中流持续增加,其原因可能是()A.大量修筑梯田B.打坝淤地C.灌溉用水减少D.提高植被覆盖率二、综合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伊塞克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面积63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该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下图示意伊塞克湖及其周边区域。第65页共114页,(1)说明伊塞克湖的水位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2)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伊塞克盐湖的形成原因。(3)分析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冰的原因。(4)分析伊塞克湖东岸有常年积雪的自然原因。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脉西段,上游水量丰富、水流湍急、搬运作用强;出昌马峡谷进入中游,形成河西最大冲积扇,开始潜行至冲积扇边缘出露,古称&ldquo;冥水&rdquo;;双塔堡水库以下为下游,水量小、河道淤塞严重。70年代以来,最大支流党河与疏勒河不再交汇,哈拉湖湿地也一度消失。(1)疏勒河上游河水主要来源于____,昌马峡谷以上河段河流流向是____,疏勒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2)从水循环的角度简述哈拉湖一度消失的原因。(3)为避免哈拉湖消失,请提出合理化建议。28.读&ldquo;海水表面温度、盐度示意图&rdquo;和&ldquo;我国盐场分布图&rdquo;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条曲线中,表示海水温度的是____,表示海水盐度的是____。(2)A点水温温度高的影响因素是____,盐度低的原因是降水量____(填&ldquo;大于&rdquo;或&ldquo;小于&rdquo;)蒸发量。第65页共114页,(3)B点盐度高的原因是什么?(4)C、D两点纬度相同,C点盐度低于D点的原因是什么?(5)图中A盐场的名称是____,形成条件是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020年5月-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洪水重于常年,为完善洪水排泄的缓冲功能,江苏省政府在某高校试点建设&ldquo;海绵校园&rdquo;。图甲为我国部分地区雨涝频次分布图,图乙为该高校试点建设的&ldquo;海绵校园&rdquo;示意图。(1)图甲显示我国雨涝频次的分布规律是______,江苏省夏季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和_______。(2)图乙中&ldquo;海绵校园&rdquo;对水循环影响显著的两个环节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3)分析图乙中铺设透水砖和增加绿化面积在建设&ldquo;海绵校园&rdquo;中所起的作用。(4)简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试验推广&ldquo;海绵校园&rdquo;的意义。第65页共114页,参考答案1.D2.D3.D4.A5.C6.B7.D8.C9.D10.C11.D12.C13.B14.B15.C16.C17.D18.A19.B20.C21.B22.D23.C24.B25.D26.(1)特点:季节变化大,夏季水位(升)高,冬季水位(降)低。原因:伊塞克湖的湖水主要来源于河流水,而河流的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小。(2)该湖及周边区域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伊塞克湖为内陆湖,盐分随地表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3)湖泊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属于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湖水不易结冰;湖泊水位深,水量大。(4)位于西风带,西风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丰富的降雪;海拔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27.(1)高山冰雪融水;自东南流向西北;陆地内循环。(2)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少;气候变暖,蒸发旺盛,湖泊水量减少;沙漠广布,注入湖泊的河水蒸发、下渗严重导致注入湖泊的地表径流减少。(3)跨流域调水,增加疏勒河下游水量;水资源全流域合理配置,控制中上游截水量;增强节水意识,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利用水库进行生态补水。28.(1)甲;乙(2)太阳辐射;大于(3)B点位于副热带海域,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盐度高。(4)C点纬度地区陆地面积广大,陆上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洋,盐度低;D点纬度地区则以海洋为主,盐度较高。(5)长芦盐场;沿岸为淤泥质海滩,滩涂宽阔;全年雨季短且降水集中;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有利于海盐生产29.(1)大体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干旱/台风/高温(任写1个即可)(2)下渗;径流(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3)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蓄量;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通过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4)缓冲洪峰;减轻内涝;增加水资源;降低径流污染;产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任答3点)第75页共114页,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50分)1.位于贵州省黔南布大窝凼喀斯特洼坑中的中国&ldquo;天眼&rdquo;是由南仁东先生担任总工程师,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截止到目前已经接收到了数百颗脉冲星信号,促进了我国宇宙和天体探索事业的发展。中国&ldquo;天眼&rdquo;选址在大窝凼,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天气B.纬度C.地形D.资金2.读图,M、A两处相对高度的范围是()A.大于100米B.小于100米C.大于300米D.小于300米图为&ldquo;某地地质剖面图&rdquo;,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75页共114页,3.下列关于图中岩石形成早晚的判断,正确的是()A.A早于DB.G晚于BC.B晚于DD.C早于F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F层B.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C.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②地向下打井开采D.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读图A和B所示的两种地貌,完成下面小题。5.图A所示地貌名称为A.三角洲B.沙丘C.冲积扇D.河漫滩6.图B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7.读图,根据青海湖的滩、坝砂位置判定,青海湖湖区的主要风向为()第75页共114页,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8.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有()A.坡度和坡向B.高度和坡度C.高度和坡向D.高度和面积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9.在观察该图中的地貌时,我们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A.平原B.山地C.盆地D.丘陵10.我们观察图中的次一级地貌,正确的是()A.①&mdash;山坡B.②&mdash;河谷C.③&mdash;山峰D.④&mdash;山脊读我国太行山脉东侧和西侧的交通和城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第75页共114页,11.图中太行山脉以西的铁路主要()A.沿山脊分布B.沿等高线分布C.沿东西方向分布D.沿河谷分布12.太行山以东的人口超50万的城市大多分布在()A.海拔较高的地区B.山麓冲积扇地区C.河流下游平原地区D.河口三角洲地区13.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180米B.220米C.320米D.380米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甲代表A.岩浆岩B.变质岩C.喷出岩D.侵入岩15.右图中的地貌景观是在下列哪种作用下形成的A.①B.②C.③D.④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下面小题。第75页共114页,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风力堆积作用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C.c表示流水侵蚀作用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17.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A.沙尘暴B.水土流失C.地震D.土地荒漠化下图所示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完成下面小题。18.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泥沙最不易淤积的是A.①B.②C.③D.④19.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等高线密集的峡谷处适合建坝B.库区有两条河流注入,全年汇水量大C.大坝上游洼地有较大蓄水区域D.为该区域的聚落提供清洁可再生能源20.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A.甲&mdash;&mdash;发展盐田B.乙&mdash;&mdash;种植谷子C.丙&mdash;&mdash;培育茶园D.丁&mdash;&mdash;放牧牦牛21.下列关于曲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对河流截弯取直能够预防洪涝灾害B.对曲流筑堤束水,曲流地貌无法继续发育C.河漫滩平原大多是农业的高产区D.冲积扇多发育在河流中下游第75页共114页,阿克库勒湖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因其湖水呈乳白半透明状又称&ldquo;白湖&rdquo;。其成因是上游冰川中的内碛和表碛岩块经冰川运动,被挤压、研磨成白色的粉末带入河流,进入湖泊使湖水成白色。下图为&ldquo;白湖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rdquo;。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2.图中①河的流向是()A.自东向西流B.自北向南流C.自西北向东南流D.自东南向西北流23.图中①②③④河段,流速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24.根据材料的信息,影响&ldquo;白湖&rdquo;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海浪的搬运、堆积作用B.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C.冰川的侵蚀、搬运作用D.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二、综合题(共50分)2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第75页共114页,(1)从地貌上看,图甲是________,图乙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2)若图甲、乙两种地貌在图丙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图甲地貌在________处分布,图乙地貌在________处分布。(3)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简要说明沉积物沉积规律。(4)比较图丙所示区域坡度分布的主要差异,并说明判断理由。26.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为________。(2)描述甲、乙两村分布的共同特点。(3)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A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第75页共114页,材料一:巴尔喀什湖是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部的一个内流湖。伊犁河发源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注入巴尔喀什湖,流域呈喇叭口向西敞开。河流中.上游水量比较丰富,并在河口处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河口三角洲,河口及沿岸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湿地,巴尔喀什湖及其湿地对当地生态环境作用十分显著。材料二:巴尔喀什湖及周边地形图(1)指出伊犁河中上游水量丰富的原因。(2)分析伊犁河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3)简述巴尔喀什湖及其周边湿地对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亚历山大群岛位于阿拉斯加半岛东南部沿海,由1100个大小岛屿组成,呈西北-东南向排列。该群岛的岛屿具有不规则的海岸线,岛与岛之间形成深海峡。群岛岛屿海岸陡峭,冰川广布,地形崎岖不平,森林茂密。下图示意亚历山大群岛地理位置。分析该群岛岛屿陡峭、地形崎岖的原因。29.甲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乙图为该河流某处干流河谷横剖面形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第75页共114页,(1)乙图所示剖面最可能位于甲图中的____(A或C)处,请说明判断依据____。(2)指出甲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3)古代人在M附近河段的河岸建设聚落,最可能选择____(南或北)岸。第75页共114页,参考答案1.C2.C3.A4.D5.C6.B7.C8.B9.B10.B11.D12.B13.B14.A15.B16.B17.B18.C19.B20.C21.D22.C23.B24.C25.(1)洪(冲)积扇 三角洲 堆积(2)B A(3)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4)北部坡度陡,南部坡度缓;北部等高线密集,南部等高线稀疏。26.(1)自东向西(2)位于河流沿岸(河谷);位于山麓冲积扇;位于海拔400米以下地区。(3)地形以山地为主;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4)合理。理由:两条线路的水平距离相近或实际距离相近,攀登的相对高度相同或两山海拔相近。或不合理。理由:C线路等高线比B线路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27.(1)伊犁河中上游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山地地形雨;喇叭口的地形向西敞开,有利于西风深入;天山冰川众多,冰雪融水量大。(2)伊犁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稀疏;中上游水量较大,流经山区,流速较快,携带泥沙;下游河口处地势地平,流速减慢有利于泥沙沉积;湖水受西风影响自西向东流,河水受湖水顶托作用泥沙沉积。(3)通过湖水及湿地蒸发活跃该区域的水循环过程;湖泊及湿地可以调节局地小气候,气候的大陆性减弱;有利于保护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延缓该区域的荒漠化进程。28.位于板块碰撞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表隆升起伏大;受流水侵蚀作用,冰川侵蚀作用等外力作用强烈。29.(1)C 河谷横剖面宽而浅,且河床中有较厚的泥沙沉积层,说明河流沉积作用较强,应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2)冲积扇。 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3)南第104页共114页,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下表是北京市某年依据红叶观赏气象指数(黄栌等植物叶片变红的比例越大,指数越高,它是确定最佳观赏区的依据)预报的部分数据表。读表回答下面小题。日期最佳观赏区10月17日海拔400米以上山区10月31日海拔200米以上山区11月10日全市1.影响红叶观赏气象指数的最主要因素是()A.降水B.地形C.风D.气温2.当北京红叶进入观赏尾声时,将出现&ldquo;漫山红遍,层林尽染&rdquo;景观的是()A.新疆喀纳斯B.吉林红叶谷C.南京栖霞山D.广东石门谷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nbsp;&nbsp;&nbsp;)A.干旱B.湿润C.寒冷D.炎热4.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nbsp;&nbsp;&nbsp;)A.地上部分植株变得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第104页共114页,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缩小减少&ldquo;银杏黄时秋意浓&rdquo;,每至暮秋,银杏树便&ldquo;尽换黄金甲&rdquo;,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丹东某银杏大道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丹东的地带性植被属于(&nbsp;&nbsp;&nbsp;)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6.与湖州相比,丹东的银杏(&nbsp;&nbsp;&nbsp;)A.生长缓慢B.枝叶繁茂C.冬季落叶D.树干高大下图是某山地植被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7.该山地位于()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C.南半球低纬度地区D.南半球中纬度地区8.甲植被名称是()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第104页共114页,下图中a、b、c分别表示土壤中固态、气态、液态成分的体积分数,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种土壤。读图回答下面小题。9.表示理想土壤的是()A.①B.②C.③D.④10.关于土壤肥力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是()①土壤肥力是土壤特有的本质属性②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养分的多少③土壤肥力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④农业生产中,土壤肥力越来越高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地处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生物多样的热带雨林景观,发育成砖红壤。完成以下两题。11.亚马孙平原的气候、植被、土壤三者之间具有的关系是()A.密切关联,相互影响B.各自独立,互不联系C.土壤不受气候的影响D.土壤不受植被的影响12.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环境下发育而成的砖红壤应该具有的特征是()A.有机质含量高B.多为黑褐色C.多呈碱性D.土层厚度大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到郊区进行了红壤的野外观测调研,撰写了土壤与自然要素关系的报告。据此完成下题。13.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红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导致这一结果的基本因素是(&nbsp;&nbsp;&nbsp;)A.生物B.成土母质C.气候D.成土时间14.关于土壤形成因素及养护的说法,正确的是(&nbsp;&nbsp;&nbsp;)第104页共114页,A.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决定土壤有机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B.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矿物质C.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常用的方法有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等D.治理土壤盐碱化可以通过大水漫灌、引淡淋盐、地膜覆盖等方法15.红壤的肥力、疏松程度和酸碱度不利于农作物高产,为了实现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可采取的改良措施有(&nbsp;&nbsp;&nbsp;)①大力推广秸秆还田②增施熟石灰③大量施用化肥④掺沙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发挥土壤的功能是解决城市&ldquo;看海&rdquo;问题的主要突破口之一。而土壤功能的发挥与土壤厚度、孔隙度及含水量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从美国兴起的&ldquo;雨水花园&rdquo;(下图)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效果显著。(1)简述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与土壤蓄水量的关系。(6分)(2)分别阐述树皮覆盖层及砂层的主要作用。(12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由于受到地势起伏的影响,山谷不同位置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如图是我国东北某山谷农作物分布图。第104页共114页,(1)分析说明东北山区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6分)(2)比较A处与B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并说明原因。(9分)(3)与山谷底部农作物相比,说明半山坡农作物不易受冻害的原因。(6分)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香根草是热带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湿润,当温度在22~40℃时达到生长高峰,每天可长高2&mdash;3厘米。香根草根系数量多,在土壤中成网状密布,能穿透坚硬红粘土,最深达到5&mdash;6米。福建省不少公路建在山区,新建成的公路边坡土壤侵蚀严重。60年代开始,香根草从海南引入福建,用以保护公路边坡,。经多年实践发现,在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密集栽培,形成生物绿篱(下图),水土保持、边坡固定效果好。(1)根据材料推测,香根草的主要特征及其生长环境特点。(6分)(2)根据水循环原理,说出种植香根草影响了水循环哪些环节?说明沿等高线方向密集栽培香根草对保持水土的作用。(10分)第104页共114页,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D;2.C解析:1.海拔高处,气温低,红叶出现日期较早,红叶枯黄和凋零日期也较早,因此,气温是影响红叶观赏气象指数的主要因素。2.由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红叶观赏日期逐步推迟。吉林纬度较高,红叶观赏日期比北京早。新疆喀纳斯和北京纬度差不多,但海拔较北京高,故其红叶观赏日期较北京早。南京纬度较低,栖霞山红叶观赏日期在北京红叶观赏尾声才出现。广东纬度更低,石门谷红叶观赏日期更晚。答案:3.A;&nbsp;4.C解析:3.结合图可以看出骆驼刺地下根系相当长,而地上植被矮小,而且叶子变成细刺,减少蒸发,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干旱缺水的自然环境。故选A。4.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以便获得足够生存的水分,所以C正确;故选C。答案:5.C;&nbsp;6.A解析:5.从图中可以看到,丹东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其地带性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故选C。6.从图中可以看到,丹东的纬度更高,气温较低,银杏的生长速度较慢,A正确;两地都是银杏树,因此枝繁叶茂、冬季落叶和树干高大,都是相似的,B、C、D错误。故选A。答案:7.B;8.D解析:7.读图可知,该山地针阔混交林带、甲自然带的上限海拔南坡高于北坡,故该山地位于北半球;由山地基带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可知,该山地应位于中纬度地区,B项正确。8.该山地基带植被为针阔混交林,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变化。甲植被靠近针阔混交林且位于针阔混交林以上,故甲植被应为针叶林,D项正确。答案:9.C;10.C解析:9.理想土壤中矿物质占45%左右,有机质占5%左右,空气和水分各占20%~30%。读图可知,③土壤的有机质、矿物质含量占48%左右,空气含量占28%左右,水分含量占30%左右,符合理想土壤构成。10.土壤肥力是其特有的本质属性。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的协调程度。土壤肥力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人类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合理经营管理,做到用养结合,土壤肥力会逐渐提高;如果利用不当,则会引起土壤肥力的减退。答案:11.A;12.D解析:1第104页共114页,1.高温多雨利于植物生长,形成热带雨林植被,高温多雨使得微生物对枯枝落叶分解速度快、分解彻底,而且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气候、植被、土壤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故A正确。12.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淋溶作用强烈,有机质含量低,铁、铝残留在土壤中,土壤的颜色为砖红色,土层深厚,质地黏重,呈酸性至强酸性。故D正确。答案:13.C;&nbsp;14.C;&nbsp;15.D解析:13.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有:植被的枯枝落叶、气温、降水等。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淋溶作用强,不利于有机质积累,所以导致红壤的有机质含量低的基本因素是气候,C对。南方植被丰富,故A不对。成土母质对有机质含量没有影响,B不对。成土时间对有机质含量没有太直接的关系,D不对。故选C。14.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AB错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常用的方法有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等,C正确;引淡淋盐、地膜覆盖是可以治理土壤盐碱化的,灌溉、排水、放淤、种稻和防渗等措施也可以减轻盐碱化,但大水漫灌是有可能增大土壤盐碱化的,D错误。故选C。15.红壤的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土质黏重,呈酸性。改良的措施有秸秆还田,补充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①正确;增施熟石灰,中和酸性,平衡酸碱度,②正确;掺砂改良黏重土质,④正确。大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③错误。故选D。16.答案:(1)土壤孔隙度越大,蓄水量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大,蓄积的雨水就越少。(2)树皮覆盖层:拦截杂物;利于雨水下渗;减少蒸发。砂层:对下渗的雨水进行过滤和净化。解析:(1)本题考察土壤的功能。土壤是多孔体,土粒、土壤团聚体之间以及团聚体内部匀有孔隙存在。单位体积内土壤孔隙所占的百分比,称为土壤孔隙度。因此土壤的孔隙度越大,渗入到土壤中的水量越多,土壤的需水量就越大,而土壤中的含水量越大,蓄积在地表的雨水就会越少。(2)由图可知,树皮覆盖层位于地表,起到初步过滤和拦截杂物的作用,并且为保证地表植被生长,必须保持土填合适的水分条件,覆盖树皮能截留水分蒸发,并且利于雨水下渗。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此层利于让经过上层土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并把渗下的雨水导出流走。17.答案:(1)东北地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和水分丰富,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必要条件;山区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不同的海拔形成不同的水热组合),形成了适合多种植物生长的环境。(2)A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比B地少(A地土壤有机质少,B地土壤有机质多)。东北山区植被丰富,地表枯枝落叶多,微生物分解枯枝落叶产生的有机质丰富;受地表径流的影响(搬运),A处的有机质容易随水流动到B处,增加了B处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所以A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比B地少(B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比A地多)。第104页共114页,(3)冬季夜晚,山坡降温快,冷空气下沉至谷底;冷空气将谷底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农作物不易受到冻害。解析:(1)据图可知,该地地势起伏大,水热条件差异大,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充足。(2)B处植被覆盖率高,植物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多,B处地势平坦,土层较深厚。(3)受山谷风影响,夜晚的山风容易在谷地集聚,山坡上海拔较高,冷空气不易入侵。18.答案:(1)根系发达,生长快;高温、湿润,水热条件好。(2)下渗、地表径流。在公路边坡通过密集栽培香根草,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减缓了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另一方面对地表径流截流效果好,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对公路边坡的侵蚀,从而有利于保护边坡。解析:(1)结合材料分析,香根草&ldquo;喜湿润,当温度在22~40℃时达到生长高峰&rdquo;,说明香根草喜高温、湿润的生长环境;&ldquo;每天可长高2~3厘米&rdquo;,说明其生长快;&ldquo;根系数量多,在土壤中成网状密布,能穿透坚硬红粘土,最深达到5~6米&rdquo;,说明其根系发达,水土保持、边坡固定效果好。(2)注意题干关键信息&ldquo;利用水循环原理&rdquo;,可从水循环的环节等角度分析说明。在公路边坡通过密集栽培香根草,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减缓了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另一方面对地表径流截流效果好,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对公路边坡的侵蚀,从而有利于保护边坡。第104页共114页,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2019年10月29&mdash;30题,一轮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下图为2019年10月30日8时&mdash;31日8时全国雨区及霜冻线(0&deg;C等温线)预报图。图中丙地此季节会有长时间连绵细雨,被称为华西秋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霜冻线分布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A.地形、寒潮B.寒潮、纬度第104页共114页,C.经度、纬度D.地形、海陆位置2.华西秋雨对丙地的影响是()A.利于缓解冬季旱灾B.易造成洪涝灾害C.来年农业收成减少D.来年病虫害减少孟加拉国地处南亚,是全球水患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被称为&ldquo;水泽之乡&rdquo;。下图为&ldquo;孟加拉国位置图&rdquo;,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导致孟加拉国水患严重的原因有(&nbsp;&nbsp;&nbsp;)①地势低平②位于赤道,全年多雨③台风(飓风)频频侵袭④春季积雪大量融化⑤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4.下列防洪减灾的措施中,属于非工程措施的是(&nbsp;&nbsp;&nbsp;)A.兴建水库,退耕还湖B.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C.开辟分洪区,降低洪水水位D.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2018年8月,欧洲航天局发射了全球首颗用于测量地球底层大气风速和风向的&ldquo;风神&rdquo;卫星。下图为该卫星工作原理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第104页共114页,5.&ldquo;风神&rdquo;卫星将有助于()A.减缓全球变暖B.监测地震活动C.预防暴雨洪涝D.阻止台风侵袭6.利用&ldquo;风神&rdquo;卫星可以为抗灾救灾提供依据,主要是&ldquo;风神&rdquo;卫星能()A.分析灾害的原因B.判断重灾区的位置C.制定救灾方案D.及时获取灾害信息安徽省寿县的古城墙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宋朝古城墙,城墙内侧有蓄水塘,由月坝(与城墙等高)、涵道、护墙石堤构成了对洪涝灾害&ldquo;最为严密的外部防线&rdquo;。2020年7月,淮河流域暴发特大洪水,淮河支流河畔的寿县城内却安然无恙。下图为寿县古城御洪&ldquo;最为严密的外部防线&rdquo;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题。7.非汛期,涵道的主要作用是(&nbsp;&nbsp;&nbsp;)A.御敌B.排水C.航运D.供水8.当护城河洪水入侵寿县古城时(&nbsp;&nbsp;&nbsp;)第104页共114页,①木塞向城外方向移动②木塞向城内方向移动③月坝水位较高④月坝水位较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随着洪水被多次成功抵御,为维持&ldquo;外部防线&rdquo;的防御效果,最应该(&nbsp;&nbsp;&nbsp;)A.加固城墙B.及时清淤C.扩容水塘D.筑高月坝历史上,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严重,人们在干流两侧低洼地带修筑了蓄洪区以容纳洪水。蓄洪区内分布着农田及居民点,修建有堤坝、人工堆土筑高而成的庄台、周围修筑堤坝围合而成的保庄圩等设施。下图为淮河干流某蓄洪区示意图。完成下题。10.早期,蓄洪区堤坝修建得较矮的主要原因是(&nbsp;&nbsp;&nbsp;)A.洪水水位较低B.节省建设成本C.便于洪水漫泄D.建设水平较低11.蓄洪区启用后,与保庄圩相比,居民转移到庄台(&nbsp;&nbsp;&nbsp;)A.人居环境更好B.容纳灾民数量更多C.转移距离更短D.物资的补给更便利12.蓄洪区种植的农作物应具有的特点是(&nbsp;&nbsp;&nbsp;)①早熟②生长周期短③晚熟④生长周期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读&ldquo;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图&rdquo;,完成下面小题。第104页共114页,13.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与最少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nbsp;&nbsp;&nbsp;)A.地形、地势差异B.距海远近不同C.人口和城市多少D.经济发展水平14.在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灾害中,与洪涝均属于最常见自然灾害的是(&nbsp;&nbsp;&nbsp;)A.泥石流B.地震C.干旱D.火山爆发15.治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有效的方法有(&nbsp;&nbsp;&nbsp;)①大量兴建污水处理厂②退耕还湖③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④陡坡修梯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新加坡平均海拔约为15m,最长的河流不足16km。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频发。从1970年开始,新加坡大规模地将天然河流(如图中甲处)修建成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统。2006年,新加坡推出&ldquo;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rdquo;,将河流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和美丽的滨水环境。下图示意新加坡地理位置及甲河修复前后景观。第104页共114页,(1)分析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6分)(2)说明将甲河修建为混凝土河道对防御洪涝灾害的作用。(6分)(3)指出将甲河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的积极作用。(6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淮河支流多、中游河道窄、主汛期暴雨频繁是淮河防汛的主要特点。淮河是一条难治之河,有&ldquo;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rdquo;的说法。2020年7月20日8时32分,淮河王家坝闸开闸泄洪。王家坝闸地理位置特殊,它地处河南、安徽两省交界处,也是淮河、洪河、白露河三河的交汇处,有&ldquo;千里淮河第一闸&rdquo;的称号,也被誉为淮河防汛的&ldquo;晴雨表&rdquo;,是淮河灾情的&ldquo;风向标&rdquo;。图1为淮河纵剖面图,图2为淮河主要支流分布图。图1第104页共114页,图2(1)分析淮河&ldquo;小雨小灾、大雨大灾&rdquo;的自然原因。(6分)(2)简析王家坝闸为淮河防汛的&ldquo;晴雨表&rdquo;,是淮河灾情的&ldquo;风向标&rdquo;的原因。(6分)(3)简析为降低淮河洪灾发生频率,流域内应该采取的有效治理措施。(6分)18.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9分)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地区旱灾频次水灾频次第104页共114页,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32219松辽平原169357环渤海平原415799黄淮平原8461407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9492151(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7分)(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6分)第104页共114页,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A;2.C解析:1.读图可知,甲地霜冻线呈闭合状态,位于塔里木盆地,周围有高山阻挡,气温略高,因此影响因素为地形,排除B、C;由文字材料可知一轮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结合时间可推知是寒潮带来的降温天气,使得霜冻线在乙地附近呈东北&mdash;西南走向分布,选A。2.丙地多山地,可耕作土地面积小,且该时段气温低、蒸发量小,工农业生产需水量少,旱灾不明显,A错误;连绵细雨,说明降水强度不大,降水能够及时下渗,不易引起洪涝灾害,B错误;长时间连绵细雨会使光照减少,越冬作物生长受限,影响来年农业收成,C正确;丙地纬度较低,连绵细雨并不会形成极低气温,并不能减少来年病虫害,D错误。答案:3.A;&nbsp;4.D解析:3.孟加拉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受该地区的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位于恒河下游,地势低平,易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且位于孟加拉湾顶部,热带气旋频频侵袭,因此①③⑤正确;该地没有位于赤道,②错误;该地属于热带,冬季不会降雪,④错误。故选A项。4.防淋减灾措施主要分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类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兴建水庠,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浃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等。而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属于非工程措施,故选D项。答案:5.C;6.D解析:5.&ldquo;风神&rdquo;卫星可用于测量地球底层大气风速和风向,监测大气状况,进行天气预报,发布灾害预报,可以预防暴雨洪涝,减轻洪涝灾害,C项正确。对大气风速和风向的监测不能减缓全球变暖,A项错误。该卫星不能监测地震活动,B项错误。&ldquo;风神&rdquo;卫星可以监测台风,但不能阻止台风侵袭,D项错误。6.利用遥感技术可及时获取灾害信息,为抗灾救灾提供依据。答案:7.B;8.C;9.B解析:7.本题考查涵道的功能,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非汛期,该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寿县古城内的积水排出。城内蓄水塘的积水通过涵道排进月坝,当月坝水位高于朝外的涵道时,积水通过朝外的涵道排到城墙外的护城河中。故B选项正确。8.本题考查寿县古城防洪系统原理,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当护城河洪水入侵寿县古城墙时,水流将木塞向城内方向推移,木塞堵在内侧涵道口,阻挡洪水倒灌,使城内免受洪水侵袭,②正确;此时,洪水蓄积在月坝内,月坝水位较高,起到滞洪的作用,③正确。故C选项正确。第104页共114页,9.本题考查寿县古城防洪系统设施的治理,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随着多次洪水入侵,洪水挟带的泥沙淤积在涵道、月坝内,降低了防洪、泄洪能力,因此需要及时清淤。故B选项正确。答案:10.C;&nbsp;11.C;&nbsp;12.A解析:10.早期淮河流城整体防洪能力较差.蓄洪区堤坝修筑较低,使得河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就漫堤泄流.降低河流水位,减轻蓄洪区以下河段防洪压力。故选C。11.庄台相较于保庄圩,规模更小,数量更多且分散。蓄洪区启用后,居民可就近到达临近的庄台,以躲避洪水。而保庄圩相对靠河岸,数量少分布在蓄洪区边缘,居民转移距离更远。故C正确。保庄圩面积大,公共服务设施更完善,物资补给更充足,容纳的居民数量更多,人居环境更好,故ABD错误。故选C。12.淮河汛期多在6-9月,农作物最好在汛期到来前就收获,因此选择早熟、生长周期短的作物。故①②正确,故选A。答案:13.A;14.C;15.B解析:13.据图可知,长江流域上游的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发生洪涝次数最少,主要受地势落差大的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是洞庭湖平原,由于地势低平,区域汇水量大,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导致洪涝灾害增多。故选A。14.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旱涝灾害多发。在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均为常见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泥石流不易发生,A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不是位于火山地震带上,地震和火山不是常见的自然灾害,BD错误,故选C。15.在中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如三峡工程)可以在河流汛期时蓄积洪水,明显减轻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同时湖泊周边退耕还湖,恢复湖泊的调蓄功能,是最有效的措施。大量兴建污水处理厂和陡坡修梯田,不能缓解洪涝灾害的威胁,故选B。16.答案:(1)降雨丰富,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面硬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减少,汇水速度快;海潮顶托。(2)将弯曲的天然河道改造为笔直的河道,混凝土河道对流水阻碍小,提高水流速度;拓展河道宽度,加大泄洪量,有效防御洪涝灾害。(3)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营造滨水景观,提升了河流景观品质,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空间。解析:(1)本题考查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既包括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新加坡的热带雨林气候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地势低平加之海潮顶托作用导致排水不畅。人为原因是新加坡城市化导致地面硬化面积大,下渗减少,汇流快,地表径流量大。(2)第104页共114页,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大规模地将天然河流系统修建成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统,改建后的河道笔直且为混凝土建筑,对流水的阻碍小,水流速度快;拓宽了河道,加大了泄洪量,泄洪能力提高,可以有效防御洪涝灾害。(3)将渠道化的河流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其积极作用可从水质、水生生态系统以及河流修复后衍生的其他作用等角度分析回答。首先,将渠道化的河流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增加,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增强,河流水质得到净化;其次,河流修复后,营造了美丽的滨水景观,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17.答案:(1)淮河支流众多,汇水面积大;上游落差大,汇水速度快;中游河道窄,泄洪能力差。(2)上游落差大,汇水速度快;位于淮河、洪河、白露河三河的交汇处,汇水量大;王家坝闸以下河段河流落差小,地形平缓,河道狭窄弯曲,排水不畅;淮河中下游有许多重要城市、工矿企业和交通大动脉;王家坝闸为保护淮河中下游的一道安全屏障。(3)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开辟分洪区,退耕还湖;下游,加固堤坝,疏浚河道。解析:(1)&ldquo;小雨小灾、大雨大灾&rdquo;说明洪灾多发,该河流洪灾多发的自然原因从支流数量、河道宽度、地形等角度分析。从主要支流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淮河支流众多,汇水面积大;纵剖面图显示该河上游落差大,汇水速度快;中游河道窄,泄洪能力差。(2)淮河洪灾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王家坝闸的防洪能力,王家坝闸上游来水量大、汇水快,中下游泄洪能力弱,因此王家坝闸为保护淮河中下游的一道安全屏障。(3)河流治理可根据上、中、下游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修建水库、植树造林、退耕还湖、加固大堤、疏浚河道等措施。18.答案:(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2)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3)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解析:(1)读图表,由图表可以看出水、旱灾害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存在南北差异:南多北少;北方以华北最严重。发生频次: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方水、旱灾害特点不同:南水灾、北旱灾。(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水灾最严重,从发生的气候、地形角度分析。(3)丘陵地区与长江上游类似: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建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蓄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第104页共114页,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期中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ldquo;晨星&rdquo;&mdash;&mdash;金星,它不是光源,人们称它为&ldquo;启明星&rdquo;。下图是太阳系部分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被称为&ldquo;启明星&rdquo;的是(  )A.M     B.JC.VD.W2.小行星带位于(  )A.M轨道与V轨道之间B.V轨道与地球轨道之间C.地球轨道与W轨道之间D.W轨道与J轨道之间如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纳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3~4题。3.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第104页共114页,A.四川盆地B.青藏高原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4.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ldquo;太阳暗条&rdquo;是天文学专有名词,是指太阳边缘的日珥投影到太阳表面上所呈现的暗黑色条带。据此回答5~6题。5.产生太阳暗条的日珥出现在(  )A.光球层      B.色球层C.日冕层D.太阳风6.下列行业部门,最需要关注太阳活动预报,避免受到干扰的是(  )A.物流公司B.煤炭开采企业C.航天航空企业D.钢铁公司读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曲线图,完成7-8题。7.甲地太阳辐射量多的原因主要是:()①纬度低②距海远,降水少③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降水少④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损耗少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8.此时,乙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太阳风B.耀斑C.黑子D.极光如图是太行山大峡谷局部岩层景观图,回答9~10题。第104页共114页,9.图中岩层基本上呈水平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受为强烈的水平挤压作用B.基本没有经历地壳运动C.上面的岩层形成较早D.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10.图中岩层:(  )A.一定含有化石   B.绝对没有化石C.可能含有化石D.所有化石形成年代相同11.云南&ldquo;澄江化石地&rdquo;发现大量海生藻类和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据此推断&ldquo;澄江化石地&rdquo;的地质年代为(  )A.新生代      B.中生代C.古生代D.太古宙12.地球的演化史也可以近似说是生物的进化史,下列关于期间生物的匹配不正确的是(  )A.古生代&mdash;&mdash;鱼类和蕨类B.前寒武纪&mdash;&mdash;蓝细菌C.中生代&mdash;&mdash;鸟类D.中生代&mdash;&mdash;三叶虫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13~14题。13.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1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①B.②C.③D.④第104页共114页,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5~16题。15.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km。这次地震震源位于(  )A.大气圈B.岩石圈C.生物圈D.水圈16.下列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A.地壳B.地幔C.地核D.大气圈2018年12月13日,国外某公司的&ldquo;太空船2号&rdquo;飞行器成功飞至海拔约80千米的&ldquo;太空边界&rdquo;。这次成功试飞意味着亚轨道太空旅行成为可能。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7-18题。17.飞船上升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A.递减&rarr;递增&rarr;递减B.递增&rarr;递减&rarr;递增C.递增&rarr;递减&rarr;不变D.递减&rarr;不变&rarr;递增18.对图中各层大气特点的正确叙述是A.①层高度随着纬度增加而增高B.①层复杂的天气利于航空飞行C.②层含有绝大部分的水汽和尘埃D.③层中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第104页共114页,19.气象卫星监测到北京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图中首先增强的是(  )A.①B.②C.③D.④20.北京2018年1月份(冬季)二氧化碳浓度较2017年7月份(夏季)升高,最可能的原因是(  )A.太阳高度较7月份小B.取暖释放二氧化碳增多C.人类大量砍伐森林D.日照时数少,光合作用弱该下图为&ldquo;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状况图&rdquo;,据此回答21--22题。21.图中四点气温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22.图上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中科院专家表示,在大气边界层到对流层范围内存在稳定有序的水汽输送通道,可将其称为&ldquo;天河&rdquo;,基于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就是&ldquo;天河工程&rdquo;。这一项目首先将通过对大气中水汽含量及&ldquo;迁徙&rdquo;路线的监测,掌握水汽&ldquo;迁徙&rdquo;规律,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人工干预,缓解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短缺的局面。根据规划,&ldquo;十三五&rdquo;期间,&ldquo;天河工程&rdquo;有望每年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地区分别增加降水25亿、2亿和1.2亿立方米,中远期有望实现每年跨区域调水50亿立方米。据此23-24题。23.&ldquo;天河工程&rdquo;实现跨区域调水的主要手段是(  )A.人工增雨B.开渠引水C.改变大气环流D.修建储水设施24.&ldquo;天河工程&rdquo;推进面临的问题最有可能是(  )A.人工降雨难度大B.资金短缺C.掌握水汽&ldquo;迁徙&rdquo;规律D.施工难度大第104页共114页,南宋天文学家、思想家何承天在《论浑天象体》中记载&ldquo;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入海。&rdquo;下图为&ldquo;水循环示意图&rdquo;。据此,完成25--26题。25.图中代号最能解释&ldquo;百川发源&hellip;归注入海&rdquo;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A.①-降水B.②-蒸发C.③-水汽输送D.④-地表径流26.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比喻及其解释,连线正确的是A.&ldquo;纽带&rdquo;&mdash;&mdash;地球表面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B.&ldquo;调节器&rdquo;&mdash;&mdash;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再分配C.&ldquo;雕塑家&rdquo;&mdash;&mdash;调节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D.&ldquo;传送带&rdquo;&mdash;&mdash;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基本形态河流入海口受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影响,其盐度具有季节变化的特点。读下图,完成27--28题。27、P岛附近海域盐度(%)大约为()A.3.05B.3.15C.3.25D.3.3528、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B.暖流C.寒流D.径流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le;-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29--30题。第104页共114页,29、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30、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一、简答题:(共40分)31、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八颗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__________,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__轨道和________轨道之间。(3分填行星名称)(2)、八颗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2分)(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____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__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____。(3分)(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什么?(4分)3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和某地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第104页共114页,图二图一材料二:北魏时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有关于霜的描述:&ldquo;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温,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1)图一中表示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和直接热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2分)(2)造成&ldquo;是夜必霜&rdquo;的主要原因是()(单项选择题)。(2分)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B.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使地面辐射增强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3)&ldquo;此时放火作温,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rdquo;。试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这一现象。(4分)(4)图二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①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4分)(5)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其方向是______。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3分)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海水盐度受当地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影响,与所在地气候关系密切。下图为世界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纬度分布图。(1)描述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纬度分布的规律。(6分)第104页共114页,(2)分析世界表层海水盐度最高值不在甲处的原因(4分)。(3)概括影响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因素。(3分)第104页共114页,答案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题号01020304050607080910答案CDBDBCBD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DABDADB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BACDBBDAC31、(12分)答案:(1)水星 火星 木星(3分)(2)西 东 (2分)(3)两 太阳系 太阳(3分)(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4分)32、(15分)(1)、AD(2分)(2)、B(2分)(3)、烟气将地面射向空中的长波辐射反射回地面,增强了大气逆辐射的作用,防止地温快速降低,起到保温层的作用。(4分)(4)、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4分)(5)、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斜交(成一夹角)(3分)33.(13分)(1)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高低纬度海区递减;极低值出现在赤道偏北海域;最高值出现在副热带海域;整体上同纬度地区,南半球表层海水盐度高于北半球。(6分)(2)甲处虽然纬度低,气温高,蒸发较强;但因靠近赤道地区,降水较多,稀释作用强;所以盐度并非最高。(4分)(3)纬度位置,降水量和蒸发量,淡水注入情况,海区形状。(3分)第114页共114页,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期末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选对得3分,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秋季,晴朗的夜晚,农民点燃田地里的秸秆,烟雾弥漫,据说能防霜冻,原因是烟雾:A、能减少大气逆辐射B、能增加大气逆辐射C、能使地面辐射减弱D、能增加地面辐射2.下面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3-4题。3.A、B两地的气压性质是:A、A是高压,B是低压B、A是低压,B是高压C、A、B都是高压D、A、B都是低压4.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A、东南风     B、西北风C、东北风     D、西南风第114页共114页,5.我国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日期搭配正确的是()A.23&deg;26&prime;S&mdash;&mdash;冬至日B.23&deg;26&prime;S&mdash;&mdash;夏至日C.23&deg;26&prime;N&mdash;&mdash;冬至日D.23&deg;26&prime;N&mdash;&mdash;夏至日6.下面四幅锋面图中,A、B、C、D、四地纬度大致相同,(若不考虑地形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此时图示气温最低,气压最高的地点是:   读右图回答7~8题。M7.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8.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的是:A.庐山B.喜马拉雅山C.华山D.泰山9.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A.盛行风B.地球自转偏向力C.海水密度的差异D.陆地的形状10.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A.5月1日B.7月1日C.8月1日D.10月1日11.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12.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梅雨过后,会出现&ldquo;伏旱&rdquo;天气。形成&ldquo;伏旱&rdquo;天气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台风C.锋面D.反气旋第114页共114页,读图A-06和A-07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13~14题。图A-07图A-0613.图A-06所示地貌名称为:A.三角洲B.沙丘C.冲积扇D.沙丘14.图A-07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沉积读右图&ldquo;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rdquo;,回答15~16题。15.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16.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D.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12345678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7.读&ldquo;水循环&rdquo;示意图依次回答:(共15分)(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每空1分)第114页共114页,②;③;④;⑥;(2)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能量来源是:(2分),(3)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1分),黄河径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1分)。(4)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1分)环节(用数字表示)(5)自然界水循环的作用是①(2分)。②(2分)。③(2分)。18、读右图,回答问题。(6分)(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处。(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半球。洋流③按性质属于流(填寒、暖)。(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环节,④表示环节。(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①表示作用。19.读&ldquo;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rdquo;,回答下列问题:(9分)(1)图中甲、乙两处,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第114页共114页,,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填&ldquo;上升&rdquo;或&ldquo;下沉&rdquo;)。(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填&ldquo;前&rdquo;或&ldquo;后&rdquo;),B雨区在锋(填&ldquo;前&rdquo;或&ldquo;后&rdquo;)。(4)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此时长春刮风。三、材料分析:(22分)20.阅读材料,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材料一新华社东京2011年9月14日电日本气象研究所和电力中央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小组说,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泄漏到海中的放射性铯-137,将乘着黑潮(日本暖流)向东扩散,然后沿顺时针在北太平洋循环,二三十年后又会回到日本沿海。第114页共114页,(1)放射性铯&ldquo;沿顺时针在北太平洋循环,二三十年后又回到日本沿海&rdquo;所乘的洋流名称依次是(3分)。(2)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冷洋流)被冷却后饱和成雾;在冷、暖洋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在图中①、②两地中,容易出现海雾的是(1分);理由是(3分)。(3)①、②两洋流交汇处形成的渔场名称是(2分),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渔场?(3分)第114页共114页,(4)下列图中符合澳大利亚东部洋面G洋流影响下的海水等温线的是()(2分)(5)一月份,自波斯湾到日本横滨的油轮在船行途中将会()(2分)A.一路顺流B.一路逆流C.先顺流后逆流D.先逆流后顺流21.下图是&ldquo;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rdquo;,读后回答:(6分)①写出自然带名称:(3分)A                     B                    C            ②三地纬度位置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请说说这种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布规律等:(3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目12345678答案BAABDBCB第114页共114页,题目910111213141516答案ABBDCBBD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30分)17.(15分)(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标径流(每空1分)(2)、太阳辐射能(2分)(3)、陆地内循环海陆循环(每空1分)(4)、③环节(1分)(5)、①维持水的动态平衡②实现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③调节全球热量(在答题中只要围绕维持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塑造地表形态;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气候和生态,在均可给分。共3分)18.(6分)(1)乙(2)南寒(3)(地表和地下)径流水气输送(4)变质作用19.(9分)(1)甲反气旋上升(2)甲(3)①后前(4)长春偏南风(南风、西南风)三、(22分)材料题(本题基本意思正确即可得分)20.(1)② ②处是寒流,水面温度较低,暖湿气流流经较冷水面才可以形成海雾。(2)C (3)北海道渔场  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4)D(5)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放射性物质从日本沿海出发,顺时针方向东北,先是日本暖流,然后乘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和北赤道暖流,循环返回日本暖流。第(2)题根据材料所述海雾的形成条件,在寒暖流交汇处,暖湿气流流经较冷水面可以形成海雾。故应为②第114页共114页,处。第(3)题,在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形成北海道渔场。第(4)题,澳大利亚东部G洋流为暖流,从北向南流,所以应为D。第(5)题油轮先经过北印度洋,一月份盛行东北季风,季风洋流为逆时针流动,先逆流,然后到日本东部海域,顺日本暖流到达横滨。21、(6分)①(各1分,共3分)温带森林带(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②(3分,1点1分))(差异的规律)这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差异经度地带性);(主要的影响因素)以水分变化为基础,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海陆位置差异、距海远近);(分布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由于干湿状况差异很大,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从全球来看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第114页共114页</pb,pa<pc。(3)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等压面都向高空凸起,低压区等压面都向低空凹陷,即“凸高凹低”。(4)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则为低压。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的形成过程2.风形成的原因(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3.作用力第45页共114页,4.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类型受力风向图示(北半球)高空中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与等压线_平行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力平衡)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特别提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