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ptx 2022-07-16 15:02:40 51页
剩余47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1课时 地域差异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n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说出影响地域差异的因素及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在不同空间尺度的表现。2.读图说明陆地自然地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特征。3.读图分析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举例说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综合思维:通过典型案例的视频、图文等资料,分析自然环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及表现。地理实践力:通过设计一次模拟野外考察,认识自然环境不同地区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特点。区域认知:通过不同的区域图,结合某具体区域,会解释自然环境的差异性。\n本节要点1.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形成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2.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有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3.在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大陆内部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变化规律。\n合作探究•释疑难素养培优•提技能课堂小结•梳脉络自主梳理•探新知随堂达标•测达标\n自主梳理•探新知\n一、地域差异1.地域特征的形成:地域外部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n2.地域差异的产生(1)同纬度地区:(2)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吸收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__________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__________不同的景观。太阳辐射量数量寒带\n3.地域差异的体现:不同的______________上,即规模有大有小。(1)全球性的地域差异:____________分异和海陆分异。(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陆地____________的分布。(3)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空间尺度温度带自然带\n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1)分布:低纬度和____________地区,以及中纬度地区。(2)形成基础:________________。(3)分异规律: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__________向更替的自然地带。高纬度太阳辐射量南北\n(4)自然带: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有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________________。在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n方向沿海→内陆景观森林带→____________→荒漠带2.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1)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2)分异规律(3)典型地区:____________地区。距海远近草原带中纬度\n合作探究•释疑难\n材料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南北跨5500千米,东西长5000千米,在我国同一时间能找到不同季节,许多探险家喜欢到中国旅行。2016年秋季,一批来自欧洲的地理考察团分成两组在中国考察区域自然地理差异:第一组从海南岛出发,经陆路旅行到黑龙江省。第二组从连云港向西一直走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他们在旅途中拍下以下图片供小组研究。知识点陆地地域分异规律问题探究\n\n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第一小组沿途看到植被有何变化?造成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2)第二小组沿途看到植被有何变化?造成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3)两小组路线中植被的变化分别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n提示:(1)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造成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热量。(2)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造成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水分。(3)第一小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二小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n1.典型地域差异的成因归纳拓展地域差异成因同纬度地区,自沿海到内陆的景观差异在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在大陆内部,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因此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交换存在差异,自然环境演化过程也不相同,从而形成湿润区和干旱区不同的景观从低纬到高纬的景观差异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n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重要因素水分热量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n\n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案例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n下图示意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读图,完成(1)~(2)题。典例剖析例题1\n(1)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A.澳大利亚大陆B.亚欧大陆C.非洲大陆D.南美大陆(2)图中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BB\n[解析]第(1)题,图示是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亚欧大陆。第(2)题,图中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n读图,完成(1)~(2)题。对点训练\n(1)从①→②,自然景观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这种变化属于()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分异(2)决定由③→④自然带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地势D.光照BA\n[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从①地到②地是从沿海向内陆,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故B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从③地到④地是从我国南部沿海到东北地区,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故A项正确。\n素养培优•提技能\n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判断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主要是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如下图所示。策略指导\n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n\n\n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欧、非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图,据此完成(1)~(2)题。考题展示\n(1)导致沿途①和③、②和③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A\n(2)从③→④→⑤体现地域分异规律的是()A.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A\n[解析]第(1)题,①和③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其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①地受季风环流影响,③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两地因大气环流不同使降水存在差异。③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同纬度的②地则为热带草原气候,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②地海拔高。第(2)题,③→④→⑤纬度不同,热量发生差异,体现了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中的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n课堂小结•梳脉络\n\n随堂达标•测达标\n一、单项选择题(2020·江苏盐城高三期中)下图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n1.下列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A\n2.下列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林木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地林木叶子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地林木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地林木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C\n[解析]第1题,大漠胡杨主要生长于我国西北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该地区冬冷夏热、光照充足。兴安林海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而雪域高原、冻土广布是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描述;海南椰树属于热带植被景观,我国海南的典型土壤为砖红壤,该类型土壤并不肥沃;黄山迎客松生长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区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风力侵蚀作用弱。第2题,甲地的植被根系发达,是因为当地水资源不足,植被要向土壤深处寻找水源;乙地植被是针叶林,该地林木叶子呈针状是为了适应酷寒的气候;丁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n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略图,读图完成3~4题。\n3.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A.森林、草原、荒漠B.草原、荒漠、森林C.森林、荒漠、草原D.荒漠、草原、森林[解析]结合我国的气候等自然条件可知,在离海较近的甲地发育了森林,而丙地因降水少,形成荒漠景观,位于中间的乙地草原广布。A\n4.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D.从东向西海拔增高[解析]上述植被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从东向西离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的结果。A\n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n5.图示自然带分布主要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整体性规律D.地方性分异[解析]根据经纬度及区域形状,可知该区域位于亚洲东部,自然带由南向北依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n6.自然带Q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A.地形因素B.洋流因素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解析]自然带Q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东岸受到千岛寒流的影响,分布的纬度较低。B\n二、综合题7.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n(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气候。(2)图中__________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的是,它们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3)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4)H—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C,H温带季风温带海洋性G,H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n[解析]根据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知,C,H两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两种不同气候类型下形成的同一自然带,在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G、H两自然带分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但他们都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下形成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分析D—C—B—A自然带的更替,这些自然带都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分析H—E—F自然带的更替,这些自然带南北方向上延伸,东西方向上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