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岳阳楼记 》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doc
2021-10-25 16:00:04
6页
第三单元10岳阳楼记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2.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二、作品简介(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色彩,文辞优美,气度豁达。有《范文正公集》传世。三、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庆历四年(1044)春,朦子京遭诬被贬官至岳州(现在湖南岳阳)。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去参知政事的职务,贬放到邓州(现在河南邓州)任地方官。滕子京治理岳州颇有政绩,于是重修岳阳楼,将此楼的历史沿革、周围环境、建筑特点等写在信上,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一幅,派人送给范仲淹请他作记。范仲淹了解滕子京被贬岳州后一直很有感伤情绪,所以趁作记之机,借题发挥,一方面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劝慰滕子京与自己共勉。四、知识链接——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写人记事、描景状物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五、常考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百废具兴(同“俱”,全,皆。)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二)古今异义
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越明年(古义:及,到今义:跨过,跳过)至若春和景明(古义:日光今义:景致,风景)予观夫巴陵胜状(古义:指示代词,那今义:丈夫)沙鸥翔集(古义:停息今义:泛指聚集)六、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在生字、生词下作记号。读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学生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七、品读课文再次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被贬,总不是什么好事,范仲淹在文章一开头便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是否让老朋友难堪呢?(课文为什么这样开头?)明确: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才一年工夫,就“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还重修了岳阳楼,这样开头,既是对他政绩的赞扬,也是为他的被贬鸣不平。呼应后文,劝勉他“不以己悲”。2.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进行详细描绘,原因是什么?明确:“前人之述备矣”,因为不必再去重复。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3.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明确:“衔远山,吞长江”——气势非凡“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晴变化4.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明确: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5.第三段写了哪些景物?明确:霪雨、阴风、浊浪、日、星、山岳、商旅、樯、楫、虎、猿6.这些景物描写渲染了什么气氛?明确:渲染“悲”的气氛。7.通过这些景物可看出迁客骚人怎样的感情?明确:在朝廷中遭遇谗言诽谤,离开家乡,悲伤至极之情。8.第四段写了哪些景物?明确:春风、日光、波澜、湖光、天色、沙鸥、美丽的鱼、芷、兰、月影9.从这些景物可以体现出洞庭湖的什么特征?明确:明媚艳丽10.通过这些景观体现出迁客骚人的什么感情?明确:因美景而忘乎官场世俗的喜悦之情。11.第3段画面描写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第4段呢?这么做有何作用?明确:第3段: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物而悲。第4段: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作者反对因个人荣辱或悲或喜的观点。1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明确:范仲淹两岁丧父,生活贫苦,却少有大志,刻苦读书。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忱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曾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范仲淹在其从政生涯中,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八、本文主旨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登楼后产生的不同情感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借以劝勉滕子京。九、文本特色1.剪裁得体,突出中心作者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说理申志上,因而写巴陵胜状只以几笔带过,惜墨如金。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加以总括,文辞不过于铺张,枝蔓不旁逸斜出。两种登楼者的所见所感,虽纵情铺叙,泼墨如注,实用贬抑之笔,目的是反衬下文的“古仁人之心”,抑此而扬彼。详略得当,则中心突出,不致因平均用墨而湮没主旨,更不致因轻重倒置而喧宾夺主。2.对比反衬,骈散结合文章第3、4两段,写景一暗一明,对比鲜明。如从天气状况看,一边是淫雨霏霏、阴风怒号,一边是春和景明;从湖水的起落看,一边是浊浪排空,一边是波澜不惊;从生命的活动看,一边是商旅不行、虎啸猿啼,一边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渔歌互答。写迁客骚人的反应,一悲一喜:悲则“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喜则“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这些对比性描写正好反衬出了下文“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凸显了文章的主旨。从句式看,本文多用骈句、排比句,对仗工整,节律明快;间或穿插散句,又使文章摇曳多姿。
诗词填空1.《岳阳楼记》中从空间上形容湖面广阔浩渺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2.《岳阳楼记》中写迁客骚人雨天登楼观景时的普遍心理状态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3.《岳阳楼记》中写天气晴好时迁客骚人观景所激发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4.《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