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4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4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

pptx 2021-10-25 23:08:39 27页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山水画的意境第1课时——李可染 情景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次提到了“意境”一词,同学们能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诗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提示: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人情的雄浑意境。可以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1.了解作者,掌握字词。2.通过课文理解“意境”,掌握课文的结构。学习目标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走近作者 李可染谈意境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到,“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的艺术的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 基础知识读准字音渲染暮霭惆怅浮光掠影朝朝暮暮Xuànǎichóuchànglüèmù 基础知识渲染:惆怅:浮光掠影:(1)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大艺术效果。(2)比喻夸大的形容。伤感,失意。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睡眠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合作探究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合作探究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合作探究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整体感知结合上述分析,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先点出“意境”一概念,并做出解答;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最后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成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 随堂检测1.选出下列没有病句的一项()A.为了避免物价不再飞涨,国家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B.通过举办世博会,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飞速发展的上海。C.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D.有没有正确的环保观,是能否实现低碳生活的关键。D 随堂检测2.下列各句中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台湾作家九把刀所说的“希望30年后能够和金庸并驾齐驱”被一些媒体解读为 “干掉金庸”,很多人批评他哗众取宠。B.登上山顶,遥望江水从苍茫中迤逦而来,又奔流不息地融入苍茫的远方,真有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C.我们不散发华而不实的广告,而是把一些有关联度的、简单明了的文本广告,放在搜索结果的右侧D.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能盲从,不能夸父追日,要认清局势,量力而行B 课后作业1.完成同步练习。2.预习下一课。 山水画的意境第2课时——李可染 情景导入我们学习了课文的总体结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山水画的意境》,了解“意境”的本质。 1.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2.品味山水画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请同学们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永不会为山水摄影所取代。 合作探究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情。描写自然的景色与绘出景色无异,且作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二致。因此,作者在这里以已经学习过的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合作探究“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做简要说明。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了他的观点。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坚忍,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忍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合作探究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他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合作探究赏析山水画,品味意境展示李可染老师画作《万山红遍》,教师引导做简要赏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景。 合作探究“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一方面,“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另一方面,“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1960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这时,他动笔做出此画,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解决了。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的方法来表现秋色,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既强调了“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 随堂检测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B.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C.“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D.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圆形地——湘西茶垌镇去旅游。B 随堂检测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成功失败,她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A、还   要么  要么  更B、只  无论  还是  更C、只   无论  还是  都D、还  要么  要么  都C 课后作业1.完成同步练习。2.预习下一课。 再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