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春》-教案(1)
docx
2021-10-26 09:02:23
8页
部编语文七上《1.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朗读文章,把握重音和停连,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能抓住文中春天景物特点,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优美情境。3.能抓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词语,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效果,积累语言。4.能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浓郁的情感,培养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二、教学重点:1.朗读文章,把握重音和停连,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能抓住文中春天景物特点,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优美情境。3.能抓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词语,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效果,积累语言。三、教学难点:1.能抓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词语,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效果,积累语言。2.能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浓郁的情感,培养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方法:朗读法 批注法 合作探究法 品析法第一单元解析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四季美景”主题编排了《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4篇课文。通过学习,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揣摩和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初步体会文学语言的表达手法。《春》解析人文主题:体会春天里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感受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8/8
语文要素:把握重音和停连。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品味优美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教学过程单元整体架构参见上方。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教师语言: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现代名家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课件出示:杜甫的《春夜喜雨》、韩愈的《早春》、杜牧的《江南春》等诗歌作品)【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引入散文教学。作者简介学生活动:自由出声读课文,初步熟悉课文内容。教师语言:你了解本文的作者吗?请说说你所知道的朱自清。学生活动:回答关于朱自清的文学常识。(课件出示: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他写了一组以自然景物为主的借景抒情散文如《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设计意图】借助资料简单了解朱自清及其文学成就。听范读自由试读8/8
教师语言: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名家范读散文《春》。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请同学们用心听读,体味美感。【课件播放名家朗诵音视频】学生活动:自由试读课文。朗读指导教师活动:指导朗读。基本语调该是轻柔、缓慢的,语句清晰、自然、质朴,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热情的,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训练指导如下:朗读者要具备主体意识,如“(我)盼望着,(我)盼望着,(你看)东风来了,(你听)春天的脚步近了”,朗读的时候要把自己当做作者,把朗读当做自己的主观化的感受和表达,这样就易于体会并读出文中的感情。排比句和反复句,读出语言的节奏,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如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停顿,有标点的地方需要停顿,有时候句中也需要有小停顿。如“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句中“风”和“草”的后面可以有小停顿。逐段朗读比赛,师生点评学生活动:逐段朗读比赛,师生点评。【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一定朗读技巧,感知本文情感。探究文章结构教师语言:刚才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笔触,一起领略了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春景。朱自清是绘景的大师,他有条不紊地对春天富有代表性的景色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各种图景跃然纸上。作者按照怎样的结构框架构思了整篇文章?具体描绘了哪些春景图?学生活动:默读文章,圈点勾画;梳理文章思路。课件出示:请找出春天到来时的不同美景,分组设计出文章结构图并交流。8/8
【设计意图】感知文章内容,通过梳理文章的结构,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笔下春之美好。展示文章结构图教师语言:下面各小组同学依次展示自己组所画的文章结构图,并进行交流。各小组认真聆听其他组的发言,所有组展示完毕,集体修正文章结构图。学生活动:小组展示文章结构图;交流并完善。文章结构图: 盼春:山、水、太阳——宏观勾勒(总)春 绘春:草、花、风、雨、人——微观描绘(分) 赞春:像刚落地的娃娃、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点明中心(总)教师小结:文章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既有宏观勾勒,也有微观描绘。【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提取和概况信息的能力。第一课时课堂小结全班再齐读课文,教师点评:今天我们重点练习了《春》的诵读,通过学习揣摩,练习比赛,课文诵读有了很大的进步!同学们在诵读的过程中,也对本文的结构和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学们还要在课下继续品味语言,体会春天的美。【设计意图】总结本课学习内容。第一课时课后活动文中描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画面,哪一个画面让你觉得最美?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发现。要求:从作品中找到具体依据,并具体阐述。示例(课件出示):8/8
我最喜欢作者笔下春天的小鸟,我觉得“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这句话写得特别美,“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又富有生活情趣。其中“卖弄”一词贬词褒用,写出了小鸟儿那时的高兴与洋溢于言表的自豪。【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品味语言,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第二课时做准备。第二课时课程导入教师语言:《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去感受,借孩子的眼睛去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课文的朗读练习,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学生活动:有感情的诵读课文。【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入对文章内容的鉴赏。品读第一部分语言教师语言:文章一开篇,作者是怎样写人们对春天的盼望之情的?学生活动:思考,探究,回答明确:对于春天这样美好的季节,人们总是充满盼望的,作者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用了两个“盼望着”,表达期盼春天的急切心情。“东风报讯”,风是春天的使者,用“近”准确地表达出春天还没有到来,照应了“盼”字。【课件出示】盼春品读第二部分语言教师语言: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描绘了春天里的一幅幅美景,分组分段讨论你喜欢的优美语句,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活动:先自主活动,在文中圈画重点语句;再组内交流讨论;最终推选一位同学分享。明确:8/8
(1)第二段:“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第一句:“一切”是总写,山、水、太阳是扣住“睡醒”,从大处落笔分写,由面到点。“刚”照应“春天的脚步近了”的“近”。第二句:山“睡醒”的情态用“朗润”描绘,这时林木抽芽、山川变绿,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由枯干转为润泽;水“睡醒”的情态用“涨”描绘,再现了冰消雪化后春水泱泱的样子;太阳“睡醒”的情态用“红”描绘,表现出春日融融的暖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刚睡醒的样子”“张开了眼”,生动地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欣欣然”的意思是欢欢喜喜地,赋予大自然的万物以人的感情,不仅人们喜欢春天,大自然的万物也喜欢春天;太阳的“脸红”则更使人感觉到春日的可爱。(2)第三段:第一句:“偷偷地”是“悄悄地、不知不觉地”的意思;“钻”表现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儿,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用叠词“嫩嫩的”、“绿绿的”,比“嫩的”“绿的”一个字,能更准确地表现春草“嫩”和“新”的特点。第二句:“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使人似乎看到春草遍地萌发的旺盛长势,感受到春草的勃勃生机;这两句话是对草的正面描写。第三句话写了在草上活动的人,用了“坐”“躺”“打滚”“踢”“赛跑”“捉迷藏”等动词,侧面表现了春草带给人的欢乐。(3)第四段:第一句:用“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各种花竞相开放,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情景,非常形象——写出了花的多。第二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了三个比喻句,注意顺序不能颠倒,这三种颜色和上句桃树、杏树、梨树的花的色彩对应——写出了花色艳。第三句:这句写了花味甜,“仿佛”一词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第四句: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儿的多、艳、甜。赏析“闹”字:不仅表现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用“闹”比用“飞”好。8/8
第五句:“遍地”写野花的数量多,“杂样儿”写野花的种类丰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这里没有明写阳光和风,但已寓于描写之中了。因为有阳光,野花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亮;因为“风轻悄悄的”,野花摇摇摆摆,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眨呀眨的”。(4)第五段:第一句:引用志南和尚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写春风的温暖和柔和,“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出春风的温暖和柔情。——触觉的角度第二句:作者写了风里带来的“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再“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这就化无味为有味了,而这些味道都是春天所特有的。——嗅觉的角度第三、四句: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风(5)第六段:第二句: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在雨丝细的共性基础上,用牛毛写出了雨多而细密,用花针写出雨的亮而闪烁,用细丝写出雨的柔而绵长,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用“斜”字含蓄地写了雨中的春风,“织”照应了“像细丝”的比喻,“全”表现了开阔的视野,“笼”准确地写出了“薄烟”的情状。(6)第七段:春天里的人第二句:“也赶趟儿似的”中的“也”照应前文“春花图”中花的“赶趟儿”,前文的“赶趟儿”写百花争春,这里的“赶趟儿”写人在争春。第三句:“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运用叠字,读起来给人以动感,使书面语更平易、自然、顺畅。第四句: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谚语,写春天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课件出示:绘春:水、草、花、风、雨、人【设计意图】从多方面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品味语言的能力。深入文章,把握主旨教师语言:三个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8/8
学生活动:以“这个比喻句中,我读出了 ”的格式谈感受。预设:“刚落地的娃娃”中我读出了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中我读出了春天的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教师语言: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不能颠倒?学生活动:回答问题: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变化的进程,排列有序,不能颠倒。课件出示:赞春【设计意图】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而不懈奋斗。《春》整课小结今天我们学完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一起感受了文中的美景,文章借春天的美景抒发对春天对人生的热爱之情,其实,自然山川中的许多美景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去赞美,喷薄的日出、绚丽的晚霞、突兀的青山、浩荡的江水、春花秋叶、夏雨冬雪……愿同学们从课堂学习中汲取营养,也学会观察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培养自己感悟美和抒写美的能力。【设计意图】总结本课学习内容。第二课时课后活动课外阅读唐弢《春》,将它与朱自清的《春》比较阅读,尝试说出两篇文章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设计意图】理解两篇文章表达出的春天的情感,理解两位作家创作风格的不同,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