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3《雨的四季》-教案(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3《雨的四季》-教案(1)

docx 2021-10-26 09:02:23 5页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部编语文七上《3.雨的四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2.通过不同的朗读方法,赏析文章语句,感受作者情感。3.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借鉴和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二、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通过不同的朗读方法,感受作者情感。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借鉴和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圈画批注法、朗读比较法。第一单元解析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四季美景”主题编排了《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4篇课文。通过学习,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揣摩和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初步体会文学语言的表达手法。《雨的四季》解析人文主题:感知四季的雨的气韵,获得美的享受。语文要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熟悉给问句加朗读标记的方法,通过朗读把握作者抒发的感情。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教学过程单元整体架构参见上方。新课导入5/5 教师过渡语:雨,似歌、如诗、像画。春雨甜美,夏雨奔放,秋雨沉静,冬雨春节……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像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的旋律。当代诗人刘湛秋缩写《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请大家朗读课文,走入美丽的雨的四季。【设计意图】美文美读,用美的情境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作者简介教师过渡语:刘湛秋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为什么他能获得这样的赞誉?那需要走进文本寻找答案。【同步展示作者照片】明确自读要求学生活动:圈画课后“阅读提示”,圈画阅读要求。自主学习,迁移朗读技巧朗读课文,迁移运用学习方法。学生活动:读两遍课文,第一遍默读,第二遍运用前两节课的方法添加朗读标记大声朗读。学生活动:默读课文,迁移运用《春》和《济南的冬天》所学方法,给文句添加朗读标记,圈画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再大声朗读,感受作者情感。明确:【课件展示】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抒发“雨”情,雨在他笔下有色彩、有生命、有性格,可以读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其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我们要学习领悟他在文中所表现的意趣。【设计意图】1.分析四季之雨的特点,体味文中包含感情的精彩语句。2.我们要学习领悟他在文中所表现的意趣。梳理思路,概括雨的形象5/5 【课件展示】学习经典写景散文的方法一分析结构:分析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感情基调。学生活动:朗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本、梳理文章思路。明确:【课件展示】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作者直接表明对雨的情感——喜欢雨。第二部分(2-5):作者以时间顺序写出了雨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表达了对雨的赞美之情。第三部分(6-7):抒发对雨的赞美之情。品析词句,分析手法学习经典写景散文的方法二:分析描写,即分析景物的整体特征、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活动:标出停连,有感情地朗读。在文中圈出概括不同季节雨的特点的词语,并在文中画出作者描写这一特征的语句,品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 明确:  ⑴春之雨:美丽 滋润  美丽:树叶开始闪出黄青——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起伏着绿茵茵的波浪——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从冬天的昏黄中折射出绚丽的色彩)。  滋润: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通过春雨的滋润,世界改变了)。  手法分析:比喻、拟人、对比结合使用,并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全方位感受到了雨给世界带来了变化,雨的美丽与动人。  ⑵夏之雨:热烈而粗犷  热烈而粗犷: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怒放、鼓着、争先恐后地成长、迫切地等待(世界以饱满的热情来迎接夏天的雨)。  手法分析:以拟人为主,先写人的感受,再写大地的等待,以视觉为主,结合听觉,表现夏雨的热烈,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更加热烈生命的期待。5/5   ⑶秋:端庄而沉静  沉静:这时候,雨不大出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  端庄: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端庄的雨让人平静,纯净)。  手法分析:运用排比,表现雨对人的启迪。  ⑷冬:自然、平静  自然: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那种清冷是柔和的——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甚至忘记了严冬(在冬季中带给人们严寒之外的温柔)。  平静:特殊的温暖——柔软的雪被(雨把特殊的蜜情带给人们,让人们在严寒中感受到了雨的情意)。  手法分析:以比喻为主,结合对比、拟人,表现雨让人们在这个严寒的季节感受到的不一样的温情。【设计意图】品析字句,七年级阶段训练学生直接提取信息及品味理解关键词句的能力。运用标注圈画,学生朗读时会有意识注意不同季节之间节奏的变化,以及作者对于雨的情感。在本文中,学生可以直接找到概括雨的四季相关特征的词语。学生品析文中描写时,需要关注文章语句的逻辑关系,即雨的特征与描写的句子如何一一对应,由此让学生去关注文中如此描写的目的,发现他们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分析语句,理解文章中心(一)思考:不同季节的雨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改变?学生活动:圈画关键语句,分析交流。明确【课件展示】  春——生命(给原本还沉浸在“冬天的昏黄”中的世界渲染上一层绿色,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复苏)  夏——热情(人们、大地上的一切都充满热情,等待着雨水透彻的浇灌,以便绽放出更加热烈的生命)5/5   秋——思考(当生命经过了热情的洗礼时,人们需要冷静地思考,不被眼前的财富迷惑,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  冬——蜜意(在冬日的严寒中感受温暖,感受到四季不再那么严酷)分析语句,理解文章中心(二)思考:雨给“我”带来了什么改变?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为何文章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作? 学生活动:圈画关键语句,分析交流。明确:【课件展示】⑴“我”——活跃、滋润、流动雨让生命充满了活力,并且去追求活力。⑵句子: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有不同。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灵。  ⑶以第二人称来称呼描写对象,作者用“呼告”的手法直接与雨对话,更加强烈地表现自己对雨的爱恋。  总结:【课件展示】作者描写雨,在四个季节中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在改变着世界。其实,作者是借助雨来描写生命,表现对生命的赞美——生命需要改变,需要沉思,需要温暖。【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篇课文是学生进入中学后第一次进行自读学习,如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正确的迁移运用,必须有明确的任务与目标。因此,圈画自读提示,明确学习要点,再通过这些方法来学习就会有的放矢。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