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4.4 工程问题》
pptx
2021-10-30 10:44:05
27页
第4单元解决问题4工程问题,学习目标3.能正确熟练地解答这类应用题。1.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2.掌握工程问题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题的方法。,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复习导入你还会计算分数除法吗?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复习导入能约分的要先约分。,情景导入修一段路,甲队单独修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需要15天完成。如果两队同时修,几天能完成?已知修一段路甲、乙两队单独修需要的天数,求两队合修需要的天数。理解题意:,探究新知题中没有给出这段路的总长度,我们可以设这段路的总长度。方法一:设总长度是30千米。甲队每天修:30÷10=3(千米)乙队每天修:30÷15=2(千米)需要的时间:30÷(3+2)=6(天),探究新知题中没有给出这段路的总长度,我们可以设这段路的总长度。方法二:设总长度是150千米。甲队每天修:150÷10=15(千米)乙队每天修:150÷15=10(千米)需要的时间:150÷(15+10)=6(天),探究新知设总长度是1。方法三:甲队单独修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需要15天完成,探究新知答:两队同时修,6天能完成。方法三:列式解答:用单位“1”除以两队的工作效率和就是合作几天完成任务。,探究新知为什么总长度不同,但所用的时间都一样。,探究新知总结:解工程问题时,一般先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表示出各个工程队(人员)或其组合在统一标准和单位下的工作效率,再用单位“1”除以工作效率即可得到工作时间。,典题精讲,典题精讲与12天比较分析过程:用单位“1”除以甲、乙两人工作效率的和两人合作几天完成,典题精讲解决问题:解:答:甲、乙合作12天,能完成全部工作。12=12,错误解答易错提醒,错解分析:易错提醒错误原因:受工程问题中工作效率通常是用分数表示的干扰,因而见到用分数表示的工作时间,往往就错误地认为是工作效率。,正确解答易错提醒,学以致用1.修建一项工程,用4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解:,学以致用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12天完成,现在两队合作,需要几天完成?解:,学以致用3.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需12天完成,乙、丙两队合作需15天完成,甲、丙两队合作需20天完成,甲、乙、丙三队合作需几天完成?思路分析:甲、乙两队合作需12天完成,学以致用乙、丙两队合作需15天完成甲、丙两队合作需20天完成甲、乙、丙三队合作的工作效率的2倍,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答:甲、乙、丙三队合作需10天完成。解:,学以致用4.甲、乙两地相距1000千米,快车10小时可以行完全程,慢车20小时可以行完全程。快、慢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几小时可以相遇?这是典型的相遇问题,解题时先求出快、慢车的速度之和,再利用“时间=路程÷速度”求相遇的时间。,学以致用解决问题:解:4.甲、乙两地相距1000千米,快车10小时可以行完全程,慢车20小时可以行完全程。快、慢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几小时可以相遇?,课堂小结2.注意:用假设法解工程题,可任意假定工作总量为2、3、4、5……特别是假定工作总量为几个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时,分数工程问题可以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整数工程问题,计算将变得比较简便。1.解工程问题时,一般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表示出各个工程队(人员)或其组合在统一标准和单位下的工作效率,再用单位“1”除以工作效率即可得到工作时间。,谢谢大家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本课件是在MicorsoftPowerPoint的平台上制作的,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独立运行,集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课堂教育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减轻了学习负担,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育的灵活与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