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课件
pptx
2021-11-25 07:59:04
25页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是也引来了豺狼!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四个月内,黑、吉、辽三省全部沦陷。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的轰然炮响,日本帝国主义掀起了妄图灭我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他们在所到之处疯狂肆虐,烧杀淫掠,无恶不作!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诗人艾青满怀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诗。写作背景
2我爱这土地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2.把握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营造的氛围,进一步理解、感悟诗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3.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学习目标
走近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诗集《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朗读。朗诵整体感知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细读感悟诗人是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的?一只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阅读诗歌第一节诗人为何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嘶哑”一词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他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着的爱。
诗中的“鸟”歌唱了哪些内容?有何象征含义?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土地祖国大地正遭受日寇欺凌。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象征中国人民心中的愤怒。河流、风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独立自由的曙光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这片土地。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如何理解这两句诗?我们学过的诗词中有哪些名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寄寓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阅读第二节,谈谈它在全诗中的地位和作用。升华主题,深化感情,呼应标题。以设问的方式,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到对“我”的近镜头的特写。“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描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在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后,对祖国越发深沉的爱和愈发强烈的痛苦。这是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诗歌赏析方法提示:借技巧抓关键,透过意象看主题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所以如果我们在欣赏诗歌时能抓住意象和关键性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
比较阅读中国的土地刘湛秋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砂粒扩展延伸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美丽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背景不同:《我爱这土地》是充满硝烟的抗战时期;《中国的土地》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写法不同:《我爱这土地》借用鸟的歌唱抒情言绪;《中国的土地》是直抒胸臆。
主题相近:《我爱这土地》抒发诗人面对遭受苦难的大地,要为此献身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中国的土地》是面对这块神奇的土地,表达赞美与爱恋的情感。
两首诗都注重意象创造:①艾青是借助“土地”“河流”“风”“黎明”来描绘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和对独立自由的曙光的期盼。
②刘湛秋则是把对中国土地的讴歌,对中国人民的礼赞寄寓在典型新颖的意象之中。如“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既写出了祖国山川的秀美,又自然地暗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