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朝花夕拾》知识点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朝花夕拾》知识点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doc 2021-11-25 09:56:05 30页
剩余28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朝花夕拾》知识点与练习题汇编一、关于《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1、作者:鲁迅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笔名鲁迅。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2、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全书收录了《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十篇文章。3、主题思想: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4、各篇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狗•猫•鼠》文章里,作者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尊敬、感激和怀念。《二十四孝图》——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的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琐记》——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第30页共30页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5、人物形象《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以及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作者保姆长妈妈:,愚昧、迷信、粗俗、不拘小节、饶舌多事、淳朴、善良、真诚、热爱关心孩子相关故事:1、踩死我的隐鼠;2、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3、喜欢切切察察;4、“大”字的睡相;5、懂得许多“规矩”和“道理”;6、给我讲“长毛”的故;7、为我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恩师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平等待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相关故事:1、穿衣服马虎,曾在火车上被人疑心为贼。——不拘小节2.添改“我”的讲义——对学生关心,认真负责3.纠正“我”的解剖图——对学生的认真、严格、循循善诱,对科学的尊重4.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5.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况——严谨求实的精神◆朋友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进步但不合时宜、妥协、懦弱。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相关故事及鲁迅对他的态度1、“绣花鞋风波”“让座事件”(初到日本留学,关吏检查行李时,被翻出所带的绣花鞋;范爱农等人在火车上互相让座。)【鲁迅很是鄙视】2、范爱农的老师被杀,但他在东京同乡会反对鲁迅等人发电回国,与鲁迅作对。【鲁迅非常愤怒,认为他冷漠无情、懦弱,与人背道而驰,觉得他“可恶”】3、没钱回乡,受到轻蔑,排斥,迫害,只得在乡下教几个小学生糊口。革命的前一年再次遇到鲁迅,两人冰释前嫌成为好友。【鲁迅认为他为人正直,爱憎分明】5、绍兴光复后鲁迅当了师范学校的校长,范爱农当监学,工作认真勤奋。【鲁迅与他成为战友、知己】6第30页共30页 、报馆案风波后鲁迅去了南京,范爱农失去了工作,失业后陷于穷困之中。一次跟朋友去看戏,坐船回来,在大风雨中不幸落水致命。鲁迅得知后作诗悼念他。【鲁迅同情、悼念他。】◆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相关故事 1、鲁迅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勒令他背书。2、父亲患水肿,长年延医治病,却无法康复。3、父亲临终前,“我”在衍太太的催促下,一直叫父亲,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邻居衍太太:一个十足的两面派,经常在背后怂恿孩子们做坏事儿,事后又在人前做好人。心术不正,虚伪自私。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鄙视她相关故事:1、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2、鼓励小孩吃冰;3、鼓励小孩打旋;4、怂恿孩子看下流书籍;5、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谣言6、无论孩子闹出什么乱子,也决不去告诉个人的父母。7、假如有的孩子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衍太太却决不埋怨,立刻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相关故事]:1、“我”向他询问“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怒色。【迂腐,只要学生读自己的书,不应多问不必要的问题】2、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庸医陈莲河——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朝花夕拾》的分类以议论为中心线索,同所描述的生活片断穿插在一起,有较浓的杂文色彩:《猫·狗·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以描写一个人物为中心,同描述个人的感受密切结合,有传记文的特点:第30页共30页 《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以叙述一段生活为中心,同描写穿插起来,将议论、抒情寓于描述之中:《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抨击正人君子的:《狗·猫·鼠》《无常》。控诉封建孝道虚伪残酷的:《二十四图》。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摧残的:《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童年的乐趣,对大自然热爱,对知识追求,又有对封建教育批判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庸医误人的愤慨,批判迷信,弘扬科学的:《父亲的病》写家道衰落,饱受人冷眼。表现世态的炎凉,与封建主义决裂的:《琐记》。追念师恩的:《藤野先生》怀念友人的:《范爱农》。艺术手法1、 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3、 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 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5、 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朝花夕拾》练习题 1.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写“宠物”的文章是哪一篇文章?答:《狗•猫•鼠》第30页共30页  2.作者仇猫的原因有哪些?答:(1)性情与别的猛兽不同,捕食定要尽情玩弄,待玩腻了再吃,与人们的坏脾气相同。(2)天生一副媚态。(3)在交配时嗷叫,令人心烦;(4)吃了“我”心爱的隐鼠,虽然后来证实非猫所害,但“我”是不会对猫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3.《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答:“八戒招赘”和“老鼠成亲”4.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答:“我”认为是被长妈妈一脚踏死的。5.《狗•猫•鼠》一文是针对谁的攻击引发的?用意何在?答: “暴虐者”。充分表达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之情。6.阿长给我买了哪本书?答:《山海经》7.《二十四孝图》中鲁迅为什么得到二十四孝图后即高兴又扫兴?答:“高兴”是因为我一人所独有;“扫兴”是因为“我”知道了“孝”有如此之难,对之前想做孝子的的计划,完全绝望了。8.鲁迅先生为什么说童年时请人讲了《二十四孝图》中的二十四个故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答:对书中那些孝子的做法感到可疑甚至反生反感。9.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是不是反对孝道的文章?答:不是。作者并不反对孝道,只是对中国古代孝道深表怀疑。文章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暴,对中国古代儿童的怜悯和同情。孝顺是优秀的品质,但不能过分虚假,不然就变的愚不可及了。10、《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可以看出父亲是个对子女要求严厉的人11.课文最后说,“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作者是真的“诧异”么?你认为父亲为什么让“我”那时候背书?答:反映了古代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压制摧残和作者对父亲的不解与埋怨12.无常是一个什么形象?答:无常是个有人情味的鬼13.鲁迅写《无常》有何用意?答:批判了现实社会的残酷。因为当时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14.鲁迅在《无常》中对宣扬鬼神迷信思想的民间戏曲持赞扬态度,对此,你如何理解?第30页共30页 答:面对社会现实,老百姓只能寻找些心灵慰藉。艰难的环境一般是会使人沉没下去的,但是,像鲁迅先生这样有坚强的意志,积极进取的人,却可以发挥相反的作用 15.少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哪些地方不满意? 答:课堂的无趣,枯燥无味,甚至不理解的课文,想象力受限制,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在百草园那样自由自在的生活。16.你怎样看待寿吾镜老师? 答:一位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思想却也开明,对爱玩的孩子们并不严加斥责。17.《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答:父亲被庸医耽误离开人世。18.“名医”陈莲河所用的药方文中提到了哪些药引?答: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败鼓皮丸。 19.《朝花夕拾》中提到衍太太的几件事是什么?答: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鼓励小孩吃冰;鼓励小孩打旋;怂恿孩子看下流书籍;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谣言。20.《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答: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21.《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答:陈连河用药中要原配的一对。22.父亲临终时,衍太太让年幼的鲁迅不停的大声喊“父亲!”,此事为什么让鲁迅后悔不已?答:让父亲去世前也没能享受安宁。 23.《琐记》作者记了哪些琐事?答:回忆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还记叙了鲁迅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24.结合实例说说衍太太是个怎样的人?答: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25.概括《琐记》的主题内容:答: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26.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答:《天演论。》27.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的是?第30页共30页 答:被填平的池上的“伏魔大帝关圣帝君”。28.“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事有几件?答:①添改我的讲义。②纠改解剖图。③关心解剖实习。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29、鲁迅1902年到日本,1909年回国,这七年中鲁迅的思想有一个重大的转变,是什么?答:鲁迅意识到要拯救国民的现状必须从人们的思想上开始,思想的医疗往往比身体上的要重要。30.是什么促成了弃医从文的转变呢?答: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31、分析藤野的形象?答:正直,热情,诲人不倦,治学严谨,没有名族偏见。  32、《范爱农》一文的主要内容? 答:回忆了作者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33.范爱农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1)外表极冷,以白眼看人,面对看似热切实际无聊的争执,把不满藏之于心,冷静睿智的后面是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和决绝的态度;(2)内心极热,对师友,对知己有极深的感情,对改造社会,为天下苍生谋福祉有极大的热情。34.范爱农的一生是个悲剧,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答:封建势力复辟的罪恶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35.鲁迅对范爱农的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答:起初觉得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觉得他是一个胆小、冷漠无情的人。后来在革命前的一年,在故乡与范爱农再次相遇,彼此相熟,对范爱农产生友善之意。最后得知范爱农掉在水里,淹死了,为他的死感到悲伤,同情和悼念他。36.下列文字刻画的是哪一个人物形象?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答:范爱农37.第一篇作品__《狗猫鼠》_ 是针对___“正人君子”__ 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38.《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了  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第30页共30页 39.《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迎神赛会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40.鲁迅在《 藤野先生》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41.“我”平时怎样叫保姆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的?有时候“我”为什么“实在不大佩服她”?“一时”“我”又为什么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甚至于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呢?   答:“我”平时叫保姆长妈妈“阿妈”。叫她“阿长”是在“憎恶她的时候”,这个称呼不大客气,平时只有年辈最大的祖母才这样叫她。“实在不大佩服她”的原因是她“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又不许“我”走动,并动辄以告状相威协;睡觉的姿态不好,占了过多的地方;满肚子麻烦的礼节,等等。“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常对“我”讲“长毛”的故事,某些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于是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后来因为她给“我”弄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又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42.“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答:出自《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揭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43、鲁迅先生认为“可以勉力仿效的”不难做到的是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桔三个孝道故事。认为“可疑”的故事是哭竹生笋;认为“有性命之虞”的故事是卧冰求鲤;而最为反感的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两个故事。44、“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这是鲁迅读了郭巨埋儿故事后发的感慨。45、文中“绅士赤条条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借用的是子路负米的传说。子路服侍父母时,自己只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鲁迅在文中说,学“子路负米”并不难,而“卧冰求鲤”则有点危险。这里用以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但却很少看见那些“绅士”、“将军”为老百姓做出类似“卧冰求鲤”、“子路负米”这样的善事来。46、“第30页共30页 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这段文字出自《二十四孝图》,句中“麻胡”之说出自《开河记》,记载说隋炀帝命令麻叔谋开凿卞渠,麻叔谋喜欢蒸食小儿。所以现在北京常用“马虎子”这句话来恐吓孩子们。鲁迅先生的这段文字指出了反对白话、提倡复古的倾向的危害之大。47、作者在《琐记》中提到自己在矿路学堂(学校)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接触了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表现了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48、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①上述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哪一篇?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3分)《五猖会》(1分);想去看会的急切,却被要求背书痛苦和无奈之情(2分)②文段中提到“长妈妈即阿长”,请联系你熟悉的相关情节,说说她是怎样的人。(3分)示例:她喜欢切切察察,表明她多事;睡觉满床拜一个“大”字,表明她粗俗;过年让我吃福橘,表明她迷信而又善良;讲长毛的故事,表明她愚昧;给我买《山海经》,表明她善良,关心小孩子。(答出一点得1分,共3分)49、“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藤野先生》(篇名),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他”伟大在哪些方面。(3分)简朴、治学严谨(如帮我修改讲义、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待人诚恳、关爱学生、诲人不倦、没有民族偏见(对弱国的我关心、爱护)50、阿长在《朝花夕拾》中多篇文章都回忆到她,请写出其中的三篇。①《猫·狗·鼠》②《五猖会》③《二十四孝图》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51、《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他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拯救国民的精神,其中也谈到了其直接原因有两件事: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其实,在这部散文集的另一篇作品《琐记_》中我们可以依稀寻觅到鲁迅先生致力学医的社会缘由,而他这一转变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52、“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文段中的“他”是范爱农。最后溺水而死的。53、第30页共30页 他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_。他是一位正直、倔强、爱国的知识分子,但在社会的黑暗中一步步走向了末路。54、“某友人失学回到故乡,又受到排挤,只能教几个小学生糊口”中“友人”指范爱农。55、作者有力地控诉了封建孝道虚伪和残酷的文章是《二十四孝图》。56、“他同情冤魂、惩办恶人,既有同情心又主持公道,既可爱又恐怖。”这是作者笔下的无常_。57、鲁迅在《琐记》一文中,衍太太_有意的撺掇与恶意的中伤,则让他感受到了世态炎凉,让他产生了离开故乡外出求学的念头。用了“乌烟瘴气_”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58、《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阿长和_衍太太__。59、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了为“寻别一类人们去”而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60、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_藤野先生的照片。61、《藤野先生》中令作者产生“温馨的回忆”的两件事:为我添改讲义、为我纠正解剖图。62、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_》中提及。6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64、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发,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齐备之意),人马称娖(行列整齐的样子)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明朝社稷)一同消灭了。答:该文段出自《五猖会》,最后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对五猖会热切盼望和向往;对现今五猖会的简单感到遗憾和失落。65、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阿长,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藤野先生 (2分)66、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⑴这段文字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_》,这里的“全县中最盛的会”指的是_五猖会_,父亲要我拿的书是《_鉴略_》。(3分)⑵在这篇文章中我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你对文中的父亲的教育方式如何评价?(3分)第30页共30页 答:兴高采烈变为无精打采(1分)教育内容艰深,教育方式单一,没有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67.⑴长妈妈所说的“三哼经”指的是《山海经》。⑵“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句中表现“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他”是藤野先生。(3)1905年冬,22岁的范爱农随徐锡麟赴日留学,鲁迅应陈子英之邀前往横滨迎接,初次见面由于一些琐碎小事(如衣箱中的绣花鞋、汽车让座等)鲁迅与他之间产生了误会……后来鲁迅三番五次地写诗文悼念,因为从他身上看到了那一代处于彷徨、苦海中的知识分子的身影。68.选文一: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选文二: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⑴以上两个片断分别选自《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分)⑵这两篇文章中都有作者对待封建教育的态度,请分别阐述。(2分)《五猖会》指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和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69.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1)选文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中的“她”,即“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填人物身份)。(2分)(2)选文描述了阿长买来《三海经》时的情节,请回忆原文,再写出两个“我”与长妈妈相处的生活情节:如阿长睡觉摆“大”字;阿长元旦逼“我”吃福橘;阿长讲长毛的故事。(2分)(3)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3分)第30页共30页 答:这四本书虽很粗陋,但是我渴望已久,最想得到的(1分),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的(1分),当时给了我很大震动,让我产生感激之情和“新的敬意”,所以对我来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1分)。(4)有人认为:阿长连《山海经》的书名都说不周全,居然将“三海经”说成“三哼经”,作者却将文章拟题为《阿长与<山海经>》,这样拟题欠妥当。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陈述理由。(2分)答:不同意这种说法,阿长缺少文化和阿长的爱心形成强烈的反差;作者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抒发对长妈妈的怀念、感激、祝福、祈祷之情。(单说不同意,不给分)70.现在的人一般都知道无常有黑白之分,无常还戴着二尺来高的帽子,帽子上写字,白无常写着“一见有喜”,黑无常写着“一见发财”。很简单的八个字却体现了人们的“生活幸福,腰缠万贯”的普遍愿望。从文字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也比较喜欢白无常。你能说说鲁迅喜欢他的原因吗?(3分)答:在当时的庙会中白无常是个很出风头的角色,鲁迅认为他“不但活泼而诙谐”,而且单单浑身雪白这一点就能在各色鬼怪中十分扎眼,很有“鹤立鸡群”之感。(2分)71、《朝花夕拾》中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二十四孝图》,是一位长辈的赠品,我最为心爱的宝书是《山海经》,我在洋务学堂喜欢看的书是《天演论》。(3分)72、“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3分)拍掌欢呼的“他们”指谁?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具体内容分析鲁迅先生意见变化的原因。答:日本“爱国青年”。鲁迅在仙台医学院学医。霉菌课上,他观看了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为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枪毙,而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鲁迅深受打击,意识到改变国民精神才是救国之路,所以他决定“弃医从文”,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73、一位同学提供了A、B两段文字,设计了两个问题,请你回答。(4分)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阿长与<山海经>》)B.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五猖会》)①A、B两段文字分别是哪两件事产生的影响,请简要概括。A.阿长送我绘图的《山海经》B.在我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这本书②分别说说这两件事对作者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A.让作者感受到了阿长伟大的爱,B.让作者感受到了家长的霸道及对儿童天性的摧残。第30页共30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朝花夕拾》专项练习题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原名是“旧事重提”,“朝花夕拾”这一书名运用了比喻,使题目富有文采,使书中一些久远的“旧事”变得更加美好,更值得回味。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作者对百草园充满留恋,对三味书屋的回忆带有反感和厌弃。C.《五猖会》中“我”背完《鉴略》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迎神赛会,心满意足了。D.《范爱农》一文抒发了鲁迅对在日本一见如故的好友范爱农的同情和惋惜。2.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散文集《朝花夕拾》,有的侧重记事,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侧重议论,比如《狗•猫•鼠》。B.《范爱农》一文中,当范爱农的先生徐锡麟被杀时,范爱农反对发电报声讨,从此鲁迅先生认为他就是冷漠无情的人。C.《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表达了作者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D.《朝花夕拾》中常用对比手法,如《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刻画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3.下列关于《朝花夕拾》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B.《朝花夕拾》中前七篇反映鲁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C.《琐记》中的衍太太和蔼可亲,真诚对待孩子们,大家都愿意在她家里玩。D.《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朴实善良和高尚的情操。4.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说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发表时题目是《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B.《藤野先生》中揭露了“爱国青年”丑恶,也写出自己弃医从文经历。C.《五猖会》中,表现了孩子在父母不顾及自己的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D.《二十四孝图》引发读者对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孝道”的批判。第30页共30页 5.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共有十篇回忆性散文,阅读此书,可大致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B.《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塑造出了一位愚昧无知,但同时又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的形象。C.《朝花夕拾》有对人情世故的细致观察,如在《藤野先生》中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在《<二十四孝图>》中,又有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传达出的关于“孝道”的提倡。D.《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均对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二.名著阅读(共10小题)6.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完成问题。《朝花夕拾》最初发表时题目为《  》,收录了鲁迅先生的十篇回忆性散文。其中一些篇章记述了先生青少年时期的若干生活片段,如《  》中冬天里的捕鸟活动,《父亲的病》里作者为给父亲治病四处寻找药引,还有《  》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当时的世态人情,还认识了善良淳朴的保姆  ,《  》中治学严谨的日本老师。7.名著阅读。围绕名著进行探究式阅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老师设计了《朝花夕拾》探究式专题“温情回忆与理性批判”,请根据下表的内容提示,任选一篇,说说鲁迅先生的“温情”或“批判”。篇目名称内容提示《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与“我”《五猖会》背书看五猖会《父亲的病》名医《藤野先生》仙台学医8.名著导读。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来,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第30页共30页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1)以上选文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  》,当时与其他九篇散文以《  》为总题目陆续发表,后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2)《朝花夕拾》虽并非专为儿童而写,但是写了不少孩童之事,作家王瑶评论道“在平静朴素的叙述中渗透了作者真挚的感情”,请从以上选段中选择一处进行赏析。9.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回忆性的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原名  ,其中《五猖会》和  中都提到了观看迎神赛会的情景。10.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A,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1)文段选自《朝花夕拾》的哪篇文章  (2)文段中的A是  (3)本篇文章,作者写出了孩子在父母面前毫不顾忌自己心理时的  第30页共30页 11.名著阅读。A.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B.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A、B两段话是《朝花夕拾》中进行人物描写的句子,加点的他和她对应的人物形象分别是  、  。12.阅读《朝花夕拾》中的片段,回答问题。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不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1)文中的“她”是指:  。从选段中可以看出她是个  的人。(2)《朝花夕拾》一书中,除了选文中的“她”,还有很多给“我”带来温暖,令“我”产生敬意的人,请选择其中一位,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其人物形象。13.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第30页共30页 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1)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文中“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  。(2)请依据选段内容概括父亲是个怎样的人。14.根据《朝花夕拾》,梳理作者的求学之路,完成下列表格篇目求学经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读于三味书屋①《  》先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雷电学堂),后因为不满其“乌烟瘴气”,改读矿路学堂。②《  》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因“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深感弱国弱民备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拯救民族的斗争精神,因而做出了人生重大抉择③“  ”15.名著阅读。(1)根据语境填写人名。第30页共30页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通过回忆青少年时期生活,记叙人物事迹,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A虽然长期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却是个热情、纯朴、善良,给幼年的鲁迅以极大关爱的劳动妇女;而隔壁家的B表面对孩子好,其实却自私自利、有坏心眼;如C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但是治学严谨,对留学日本的作者没有民族偏见,给予真诚的帮助和指导;又如曾经与鲁迅先生交往不太愉快的爱国青年D,也有他的倔强执着。A.  B.  C.  D.  (2)现代文学史家王瑶评价《朝花夕拾》:“虽然是散文,但它追忆往事,却不忘现实,丝毫没有减少其昂扬斗志,同样是鲁迅用来抨击社会黑暗势力的工具利器。”请参照示例,选择其中一篇作具体分析。[示例]《二十四孝图》:鲁迅回忆了自己童年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同时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A.《父亲的病》B.《五猖会》第30页共30页 名著《朝花夕拾》专项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原名是“旧事重提”,“朝花夕拾”这一书名运用了比喻,使题目富有文采,使书中一些久远的“旧事”变得更加美好,更值得回味。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作者对百草园充满留恋,对三味书屋的回忆带有反感和厌弃。C.《五猖会》中“我”背完《鉴略》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迎神赛会,心满意足了。D.《范爱农》一文抒发了鲁迅对在日本一见如故的好友范爱农的同情和惋惜。【分析】《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解答】A.正确。B.有误,三味书屋的学习与生活,也是有乐趣的,比如三味书屋小园中的玩耍,课堂上做“指甲戏”。选项中“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是枯燥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没有意思的”表述过于绝对。C.有误,《五猖会》中,“我”急切盼望看到迎神赛会,在父亲的逼迫下背完《鉴略》再去看五猖会,可是五猖会的热闹对我而言已兴趣索然。D.有误,《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作者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悼念。故选:A。2.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散文集《朝花夕拾》,有的侧重记事,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侧重议论,比如《狗•猫•鼠》。B.《范爱农》一文中,当范爱农的先生徐锡麟被杀时,范爱农反对发电报声讨,从此鲁迅先生认为他就是冷漠无情的人。C.《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表达了作者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D.《朝花夕拾》中常用对比手法,如《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第30页共30页 对比,刻画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是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写成的文章。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解答】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ACD.正确;B.有误,“冷漠无情”错,原文中是这样描写的:“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故选:B。3.下列关于《朝花夕拾》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B.《朝花夕拾》中前七篇反映鲁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C.《琐记》中的衍太太和蔼可亲,真诚对待孩子们,大家都愿意在她家里玩。D.《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朴实善良和高尚的情操。【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解答】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ABD.表述正确;C.有误,衍太太和蔼可亲的外表下,隐藏着坏心眼,因为她对孩子们的危险或不良行为进行“鼓励”,不懂事的孩子们才喜欢她;故选:C。4.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说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发表时题目是《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B.《藤野先生》中揭露了“爱国青年”丑恶,也写出自己弃医从文经历。C.《五猖会》中,表现了孩子在父母不顾及自己的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D.《二十四孝图》引发读者对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孝道”的批判。【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第30页共30页 ,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初中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ACD.正确。B.有误,应该是“写出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不是经历。故选:B。5.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共有十篇回忆性散文,阅读此书,可大致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B.《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塑造出了一位愚昧无知,但同时又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的形象。C.《朝花夕拾》有对人情世故的细致观察,如在《藤野先生》中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在《<二十四孝图>》中,又有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传达出的关于“孝道”的提倡。D.《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均对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辨析能力。《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解答】ABD.正确;C.有误,《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故选:C。二.名著阅读(共10小题)6.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完成问题。《朝花夕拾》最初发表时题目为《 旧事重提 》,收录了鲁迅先生的十篇回忆性散文。其中一些篇章记述了先生青少年时期的若干生活片段,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冬天里的捕鸟活动,《父亲的病》里作者为给父亲治病四处寻找药引,还有《 阿长与<山海经> 第30页共30页 》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当时的世态人情,还认识了善良淳朴的保姆 阿长 ,《 藤野先生 》中治学严谨的日本老师。【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解答】答案:旧事重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阿长藤野先生7.名著阅读。围绕名著进行探究式阅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老师设计了《朝花夕拾》探究式专题“温情回忆与理性批判”,请根据下表的内容提示,任选一篇,说说鲁迅先生的“温情”或“批判”。篇目名称内容提示《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与“我”《五猖会》背书看五猖会《父亲的病》名医《藤野先生》仙台学医【分析】《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书的内容是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解答】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在阅读过程中既能回味他温馨的回忆又能深刻地感受到其理性的批判思想。如《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狗•猫•鼠》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阐述作者仇猫的原因;《五猖会》对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击。《阿长与<山海经>》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等。答案:示例一: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怀着温情回忆了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真实再现了长妈妈善良、朴实又迷信、唠叨的形象,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充满感激和敬意,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第30页共30页 示例二:在《五猖会》中,鲁迅记述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简略》的经历,渴望观看五猖会的激动兴奋与背书时的无奈痛苦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对压制和摧残儿童天性的封建制度的憎恶和批判。8.名著导读。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来,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1)以上选文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 五猖会 》,当时与其他九篇散文以《 旧事重提 》为总题目陆续发表,后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2)《朝花夕拾》虽并非专为儿童而写,但是写了不少孩童之事,作家王瑶评论道“在平静朴素的叙述中渗透了作者真挚的感情”,请从以上选段中选择一处进行赏析。【分析】《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书的内容是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解答】(1)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和文学常识的能力。《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写五猖会是自己盼望已久的迎神赛会,在自己想去看会时,父亲却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但心情却受了影响。由选文中背书的情节可知,选文出自《五猖会》。《五猖会》与其他九篇散文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后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2)本题考查赏析名著写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找出文中表现心情的语句,如“我忐忑着”“我担着心”说明“我”不知道父亲让自己做什么而心里不安;“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听了父亲的要求后内心的绝望。根据这些内容分析即可。答案:第30页共30页 (1)五猖会旧事重提(2)示例:“我”对五猖会的精彩内容心驰神往,而父亲却要“我”背出“一字也不懂的”《鉴略》的内容,“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写出了听到父亲的要求后内心的绝望。表现了家长与儿童在心理上的隔膜,控诉和批判了封建家长和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摧残。9.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回忆性的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原名 《旧事重提》 ,其中《五猖会》和 《无常》 中都提到了观看迎神赛会的情景。【分析】《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认真阅读名著,结合积累作答。《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原名,其中《五猖会》和《无常》中都提到了观看迎神赛会的情景。答案:《旧事重提》《无常》10.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A,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第30页共30页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1)文段选自《朝花夕拾》的哪篇文章 《五猖会》。 (2)文段中的A是 鲁迅。 (3)本篇文章,作者写出了孩子在父母面前毫不顾忌自己心理时的 无奈与厌烦。 【分析】《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篇目的识记能力。文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一文。(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五猖会》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叙事性散文,记述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批判了封建家长制对儿童的迫害,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所以,文段中的A是鲁迅。(3)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文段选自《五猖会》一文,在前文作者有写到“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可是到了盼望已久的赛会日,自己却被父亲强迫背书,不得及时前往。从所选文段,明显能看出鲁迅先生当时对父亲强迫自己背书的无奈与厌烦的心理。答案:(1)《五猖会》(2)鲁迅(3)无奈与厌烦11.名著阅读。A.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B.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A、B两段话是《朝花夕拾》中进行人物描写的句子,加点的他和她对应的人物形象分别是 范爱农 、 衍太太 。【分析】第30页共30页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解答】本题考查识记名著人物的能力。结合掌握的知识,从“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中可知,他是范爱农;从“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中可知,她是衍太太。答案:范爱农衍太太12.阅读《朝花夕拾》中的片段,回答问题。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不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1)文中的“她”是指: 阿长 。从选段中可以看出她是个 善良、质朴、关爱孩子 的人。(2)《朝花夕拾》一书中,除了选文中的“她”,还有很多给“我”带来温暖,令“我”产生敬意的人,请选择其中一位,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其人物形象。【分析】《朝花夕拾》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由“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可知,“她”是阿长,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个善良、质朴、关爱孩子的人。(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朝花夕拾》一书中,除了选文中的“她”,还有很多给“我”带来温暖,令“我”产生敬意的人,如《藤野先生》中,饱含深情地塑造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摒弃民族偏见的师者形象。第30页共30页 答案:(1)阿长;善良、质朴、关爱孩子(2)藤野先生正,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摒弃民族偏见。13.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1)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五猖会 》,文中“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 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 。(2)请依据选段内容概括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分析】第30页共30页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是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写成的文章。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解答】(1)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心中是一个节日。“我”急切盼望观看的迎神赛会终于来了,但父亲却强迫背诵《鉴略》,“我”扫兴而痛苦,“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2)本题考查了解名著人物形象的能力。“盼望”已久的迎神赛会来了,“我”急切、兴奋地想去看赛会,这时父亲却让“我”背诵《鉴略》,背不过不让去。“我”去看五猖会的心情,被“背书”的事冲得荡然无存,开船以后的一切活动于“我”全然无味了。由此看出,父亲对孩子过于严格,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答案:(1)五猖会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2)父亲是一个对“我”要求过于严格,完全不顾及孩子心理的人。14.根据《朝花夕拾》,梳理作者的求学之路,完成下列表格篇目求学经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读于三味书屋①《 琐记 》先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雷电学堂),后因为不满其“乌烟瘴气”,改读矿路学堂。②《 藤野先生 》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因“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深感弱国弱民备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拯救民族的斗争精神,因而做出了人生重大抉择③“ 弃医从文 ”【分析】《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解答】第30页共30页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篇目的能力。根据《朝花夕拾》内容的理解,明确《琐记》中,鲁迅先就读于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因为不满其“乌烟瘴气”,改读矿务铁路学堂。《藤野先生》中,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后“弃医从文”。答案:①琐记②藤野先生③弃医从文15.名著阅读。(1)根据语境填写人名。鲁迅在《朝花夕拾》中通过回忆青少年时期生活,记叙人物事迹,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A虽然长期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却是个热情、纯朴、善良,给幼年的鲁迅以极大关爱的劳动妇女;而隔壁家的B表面对孩子好,其实却自私自利、有坏心眼;如C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但是治学严谨,对留学日本的作者没有民族偏见,给予真诚的帮助和指导;又如曾经与鲁迅先生交往不太愉快的爱国青年D,也有他的倔强执着。A. 长妈妈 B. 衍太太 C. 藤野先生 D. 范爱农 (2)现代文学史家王瑶评价《朝花夕拾》:“虽然是散文,但它追忆往事,却不忘现实,丝毫没有减少其昂扬斗志,同样是鲁迅用来抨击社会黑暗势力的工具利器。”请参照示例,选择其中一篇作具体分析。[示例]《二十四孝图》:鲁迅回忆了自己童年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同时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A.《父亲的病》B.《五猖会》【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长妈妈虽然长期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却是个热情、纯朴、善良,给幼年的鲁迅以极大关爱的劳动妇女;而隔壁家的衍太太表面对孩子好,其实却自私自利、有坏心眼;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但是治学严谨,对留学日本的作者没有民族偏见,给予真诚的帮助和指导;范爱农曾经与鲁迅先生交往不太愉快的爱国青年D,也有他的倔强执着。(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根据作品内容进行分析,注意结合时代背景。《父亲的病》重点回忆作者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第30页共30页 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充满讽刺,批判了传统中医的糟粕。《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答案:(1)长妈妈衍太太藤野先生范爱农(2)示例一:《父亲的病》重点回忆作者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充满讽刺,批判了传统中医的糟粕。示例二:《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第30页共30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