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苏教版(2017)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
docx
2022-07-12 02:24:03
79页
苏教版(2017)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目录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第二单元玩磁铁第三单元土壤与生命第四单元打开工具箱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1、认识常见的材料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教室或家里的物品,能识别出身边常见物品是由哪种材料制成的,初步认识常见材料。2、举例说出常见材料玻璃、陶瓷、石材、布料、木材、纸张、金属等等,能观察并描述常见材料的基本特点。3、认识到一种物品可以由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材料组成,因此我们的生活才如此方便。4、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相互交流。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物品,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了解这些材料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在初步认识各种材料的基础上学会辨认材料,了解常见材料的基本特点和作用。教学准备:一些常见物品的图片、各种文具袋及文具、鞋子、活动手册、多媒体课件等等。预习要求:观察家中的物品,看一看这些物品分别由什么材料制作而成,初步认识常见的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第一单元篇头的一首小诗:什么软,什么硬?什么重,什么轻?什么不怕水?什么不透明?什么容易碎?什么有弹性?经常辨一辨,感官更灵敏。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并想一想这首小诗中的问题,全班交流。3、同学们:我们刚才讨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些东西有的软,有的硬,有的不怕水,有的不透明……那为什么不同的东西会有不同的特点呢?因为他们都是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的。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他们是用什么做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认识常见材料。4、板书课题:1、认识常见材料二、观察身边的常见材料1、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照片。2、出示教材第四页的图片,引导:同学们,这是老师家的客厅,你们看老师家的客厅漂亮吗?(漂亮。)老师家的客厅里有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是由什么材料做起来的呢?3、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客厅里有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分别由什么材料制成的?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同学们的眼睛真尖啊!老师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被大家看出来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教室里有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又是用什么材料做起来的?5、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说一说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6、教师指导并评价,对于学生的错误概念加以纠正。三、辨认归类材料1、教师引导:听了刚才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大家了解的东西还真不少,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给材料宝宝找自己的家。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老师出示八种材料,看谁能够又快又准的给这些材料找到自己的家。3、游戏开始,老师分别出示陶瓷、纸、塑料、金属、布料、石材、玻璃、木材等八种材料。指一名学生上台分别把这八种材料放到相应的盒子里面,其他同学认真看一看,看他放的准不准。4、分小组做游戏,小组内每个学生轮流来给材料宝宝找家,一个同学做完之后,把材料重新混乱,下一位同学接着寻找,让学生在不断的识别中进一步熟悉材料特点。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游戏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5、引导学生辨别金属教师出示铜勺、铁锅、铝罐、菜刀等常用金属物品,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同学们,铜铁、铝、不锈钢这些都是金属。金属也分好多种,在众多的金属中,人们常用的金属是铁。大家知道铁跟其他的金属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讨论交流,想一想该怎样区分铁和其他的金属?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对学生说的方法可以加以验证。如果学生没有好的方法,教师可以提供一种方法那就是用磁铁验证。磁铁可以吸住的,那就是铁;磁铁吸不住的,那就不是铁。四、识别并记录材料1、教师引导: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材料,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我们每天携带的文具盒和文具,说说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2、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文具盒和文具,看一看是有哪些材料组成的?在此基础上完成活动手册上的将物品与制作材料连线这一道题目。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自己的文具盒不是仅仅由一种材料做成,而是由几种材料共同组成,布做的笔袋,尼龙做的拉链,每一种材料都有,不同的用途,从而进一步懂得一种物品由多种材料共同组成,功能会更好。4、过渡:其实生活中除了笔袋,还有很多物品都不是只由一种材料做成,而是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比如说我们穿的鞋子、衣服等等。五、观察帆布鞋1、出示课本上的帆布鞋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鞋子各部分的名称,教师边指着图片上鞋子的相应部位,边引导学生认识鞋面、鞋底、鞋带、鞋带孔、魔术贴等等。然后引导学生看一看这双鞋子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并说一说使用这种材料的好处,然后完成活动手册上相应的题目。2、学生分小组活动,观察帆布鞋图片,并完成活动手册上相应的题目,教师引导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用途,一种物品由多种材料组成的话,功能会更好。下面大家再看一看自己脚上穿的鞋子,了解一下自己穿的鞋子各部分所用的材料以及它的好处,并在本小组交流。六、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木料、布料、塑料、金属等各种不同的材料,知道了生活中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或者多种材料组成,每种材料都有不同的作用,用多种材料组成的物品,功能更全面。七、课后延伸课后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各种物品,看看他们是有哪些材料制成的,这些材料各有什么作用。2、各种各样的杯子教学目标:1、介绍自己带来的杯子,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可以制作同一种物品,说一说各种材料的简单特点。2、观察并描述保温杯各部分的材料,并说出使用这种材料的目的,从而意识到利用不同材料的特点及其作用。3、观察并描述不同材料的杯子,发现不同材料有着不同特点,并学习针对不同材料的特点提出简单的问题。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规则进行合作研究学习。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材料的简单特点及作用,并对不同材料的特点,提出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进一步认识材料的基本特点,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可以组合在一起,利用各种材料的优点设计一个产品。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杯子、保温杯、活动手册、多媒体课件。预习要求:观察各种各样的杯子,看一看这些杯子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这些材料各有什么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只玻璃杯,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用什么材料做的?它有什么特点?2、学生说一说玻璃杯的制作材料及特点。3、教师引导:同学们,除了玻璃杯之外,大家还见过哪些杯子呢?他们分别又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又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各种各样的杯子。4、揭示课题:2、各种各样的杯子二、识别各种杯子的材料1、教师依次出示各种各样的杯子图片,引导学生抢答,说一说这些杯子分别由什么材料制作而成?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看谁说的又快又准。2、开始抢答游戏。预设:玻璃杯——玻璃。透明好看、健康安全、表面光滑,容易清洗。木头杯子——木头。倒开水不烫手。不锈钢杯——不锈钢。坚固耐用,防锈防腐蚀、传热导热快。搪瓷杯——搪瓷。易携带、易清洗、不易生锈。塑料杯——塑料。造型多变、颜色鲜艳、不怕摔打。陶瓷杯——陶瓷。花纹漂亮、手感好。一次性纸杯——纸。方便、快捷、便宜。3、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杯子是由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进一步认识各种材料的基本特点。二、利用各种方法观察不同材料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刚才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杯子,知道了这些杯子分别由什么材料制成。大家知道这些由不同材料制作而成的杯子,分别有什么特点吗?下面我们就来探究探究。2、学生分小组活动,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杯子拿出来,聚在一起。然后同小组的同学相互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去分辨杯子的特点,再用讨论的方法来验证一下,了解这些杯子的材料各有什么特点。3、教师巡视,提示学生可以借助课本上的看一看、掂一掂、摸一摸、捏一捏等方法来辨别这些材料的特点,引导学生把自己交流的结论写下来,完成表格。比较方法比较的杯子得出的结论4、全班讨论交流实验的结论,完成表格,并指几名学生当众演示演示自己的方法。5、教师相机引导,对于学生表述不到位的可以适当的指点,引导学生概括出各种材料的不同特点。四、观察交流保温杯的材料1、同学们,在各种各样的杯子中,有一种特殊的杯子不可忽视,那就是保温杯。2、教师出示保温杯,引导学生说一说保温杯的特点。学生交流:保温杯最大的特点就是保温。3、教师继续引导:保温杯为什么具有保温的特点?引导学生继续观察保温杯,认识到保温杯不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而是用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保温杯,看一看保温杯由哪些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这些材料在保温杯保温方面有什么用途?5、学生分小组活动,每小组同学共同观察一个保温杯,交流这个保温杯的各部分分别用什么材料做成,这些材料的特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然后完成表格。保温杯部位材料特点作用杯体密封圈开关杯嘴杯盖胶垫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提醒大家同小组同学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6、全班交流讨论,共同完成表格。教师相机指导,对学生表述不当或者不到位的部分加以引导,以便学生准确到位的描述出保温杯各部分的材料、材料的特点和作用。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1、教师总结: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仅是保温杯,其实很多东西都是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每一种材料都有它的特点,都有它的作用,我们可以把不同材料的优点集中起来,就做成了我们想要的物品,这个物品用起来更方便、更实用、效果更好。2、课后请各位同学认真观察我们周围的物品,看看这些物品各部分是由哪些材料制作而成,这些材料各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个物品的用途有什么帮助。3、神奇的新材料教学目标:1、能观察并描述荷叶表面的特点,发现荷叶表面不容易沾水滴或尘埃颗粒。2、做蜡烛黑上滚水滴的实验,发现蜡烛黑不沾水不占灰的神奇特点,了解水滴在荷叶上和蜡烛黑上滚动时的相同之处。3、了解各种新材料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与热爱。4、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互相合作交流。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荷叶和蜡烛黑不沾水不沾灰的神奇特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完成在荷叶和蜡烛黑上滚水滴的实验并得出结论。教学准备:荷叶、粉笔灰、水、滴管、蜡烛、纸杯、活动手册、课件等。预习要求:观察荷叶,了解荷叶的特点;收集资料,了解一些新型材料及其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视频:夏天,外面下大雨,衣服、被子、泥土等都湿了,可是荷叶却没有被打湿。2、教师引导:同学们,这个视频中,大雨把衣服、泥土等很多东西都打湿了,可是荷叶却没有被打湿。荷叶不仅不能被水打湿,而且出淤泥而不染,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3、学生摇头,表示不知道。4、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能知道问题的答案了。5、揭示课题:3、神奇的新材料二、观察荷叶表面特点1、教师出示一张荷叶,引导:同学们看一看,这是一张荷叶,下面老师在这张荷叶上滴一滴水,大家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教师在荷叶上滴1到2滴水,并轻轻晃动水滴。学生看一看,然后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预设:我看到了水滴像一颗珍珠一样在荷叶上滚来滚去。2、学生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做一做荷叶上滚水滴的小实验。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塑料滴管。3、教师再引导学生在荷叶上撒上一点粉笔灰,让水滴在粉笔灰上滚来滚去,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同小组合作进行,边做实验边观察水滴在粉笔灰上滚来滚去,看一看有什么发现?4、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荷叶表面的特点,发现荷叶表面不容易沾水滴或者尘埃颗粒。5、过渡:不仅荷叶有这样神奇的特点,我们另外一样物质,也有这样神奇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做一做蜡烛黑上滚水滴的实验,看看有什么发现。三、做蜡烛黑上滚水滴的实验1、教师出示材料:纸杯、水、蜡烛、打火机、粉笔灰,并讲一讲这些材料的作用。2、教师出示课本在蜡烛黑上滚水滴的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本次实验的步骤。3、教师强调实验的要领: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使用蜡烛熏纸杯底部的时候,要把纸杯放在蜡烛火焰上方1厘米处,让蜡烛烟熏杯底,不能离得太远,也不能离得太近。用蜡烛熏杯底的时候,杯子里要有少量的水,以防止把纸杯点燃。4、学生分小组活动,同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这个实验。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要领,并且引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我们提出来的问题,然后完成实验记录。5、实验结束之后,全班交流讨论实验的现象及实验的结论。6、讨论交流:水滴在荷叶上和蜡烛黑灰上滚动时有什么相同之处?7、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两个实验以及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蜡烛黑跟荷叶一样,同样也有不沾水不沾灰的神奇特点。四、各种各样的新材料1、教师引导:同学们,荷叶为什么不沾水不沾灰呢?蜡烛黑为什么也不沾水不沾黑呢?人们通过研究发现,荷叶的表面和蜡烛黑的表面有一样相同的东西,正是这种神奇的材料,让荷叶和蜡烛黑有了不沾水不沾灰的神奇特点。人们根据荷叶和蜡烛黑的这一神奇特点,发明出了很多的新型材料。2、学生看一看第10页的几幅插图,并读一读上面的两段文字。3、交流讨论:人们根据荷叶的特点,发明出了哪些新型的材料?(制造出的新型材料有纳米布料、纳米玻璃涂料等等。)这些新型的材料又有什么特点?(有不沾水不沾灰的特点。)人们用这些新型材料制造出了哪些产品呢?有自净作用的纳米布料、防水防晒的复合木头、安全的钢化玻璃、雷达不易发现的隐形飞机等等。4、教师相机出示课本第10页的几幅插图。引导学生相机介绍这些新型的产品,如大家比较熟悉的钢化玻璃和防水防晒的复合木头,进一步了解这些产品的神奇之处。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1、教师小结:同学们,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正在诞生,这些新材料正不断的运用于新产品的开发研研究之中,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性能优异的产品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更加快捷。2、课后延伸:课后,请大家观察我们周围生活中还有哪些产品使用了新材料,这些产品有什么神奇之处。第二单元玩磁铁4、磁铁的吸力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和玩磁铁的活动,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能够隔空隔物吸铁。知道磁力可以传递。2、通过交流,知道磁铁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3、能利用磁铁的本领解决生活中的困难。4、在玩的活动中感受科学的乐趣。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知道磁力可以传递,磁铁能够隔空隔物吸铁。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磁铁,剪刀、回形针、夹子、钥匙等各种金属物品、多媒体课件等等。预习要求:通过玩磁铁,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和特点;通过观察,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本单元篇头的小诗:小磁铁,好神奇,全身上下有磁力。能吸铁来能吸镍,隔空抓物没问题。大小方圆虽不一,南北两极最有力。处处都有他踪迹,看你有无好眼力。2、学生自由朗读小诗,了解小诗的内容,知道磁铁的一些特点。3、教师引导:同学们,这首小诗向我们初步介绍了一些磁铁的特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第二单元——玩磁铁,系统的研究有关磁铁的性质和作用。这一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部分的内容——磁铁的吸力。4、揭示课题:4、磁铁的吸力二、用磁铁吸金属材料1、教师引导:我们大家都知道磁铁能吸引金属材料,那么金属做的物品都能被磁铁吸引起来吗?引导学生预测,有的学生说能,有的学生说不能。2、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看一看是不是金属做的物品都能被磁铁吸引起来。3、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金属物品,学生也可以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各种金属物品拿出来验证验证。4、通过验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磁铁不仅可以吸铁,还可以吸镍。5、教师相机介绍镍。镍是银白色金属,具有磁性和良好的可塑性,有好的耐腐蚀性,近似银白色,非常坚硬而具有延展性,并具有铁磁性。我们平时使用的一元硬币中就含有镍这种金属。三、用多种方法研究磁铁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磁铁有吸力,能够吸引铁和镍。你们平时用磁铁吸过东西吗?是怎样吸的?2、学生介绍自己平时玩磁铁的经历,教师相机出示课本13页上玩磁铁的方法,引导学生看一看课本,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3、教师提出要求:下面,同学们可以仿照书上的样子自己动手玩一玩磁铁,不过在动手玩磁铁的过程当中,我们要边玩边思考:这些活动可以看出磁铁有哪些性质。4、学生分小组活动,先做一做这些活动,再在交流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可以看出磁铁有哪些性质。5、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活动情况,并引导同小组同学之间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才能完成的更好,同时对完成有困难的小组加以指导。6、全班交流,教师指生展示自己玩磁铁的方法,并且说一说得出的结论。接力吸钢珠活动——说明磁性会传递用钉子把吸在磁铁上的钢珠取下来——说明磁性会转移将磁铁慢慢靠近回形针,观察吸住回形针时磁铁的位置——说明磁铁能隔空吸铁。7、引导学生探究磁铁隔物吸铁的性质。(1)出示课本上的隔着练习本吸回形针的实验,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步骤。学生动手操作并做好记录,同时思考这个实验体现了磁铁的什么性质。学生交流讨论并且小结:这个实验说明磁铁具有隔物吸铁的性质。(2)引导学生用磁铁把水杯中的回形针取出来教师出示一杯水,水中有一枚回形针,询问学生:同学们,大家能用磁铁把水杯中的回形针取出来吗?注意磁铁不能碰到水。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看能不能在不碰到水的情况下用磁铁把水杯中的回形针取出来,看谁的方法又快又好。指生上讲台进行全班演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活动体现了磁铁的什么性质?学生经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磁铁具有隔物吸铁的性质。8、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了解到磁铁具有隔空、隔物吸铁的性质,同时我们还发现磁铁的磁力会传递。四、交流磁铁的用途1、教师引导:既然我们知道了磁铁的性质,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利用磁铁的这些性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2、学生回忆生活中用到磁铁的例子,并说一说。冰箱门轻轻关上后就紧紧的密拢,是因为有磁铁的吸力作用。夏天,纱窗上有的也会用磁铁来保持形状。房间的门吸就是利用磁铁的吸力,把门紧紧的吸住。老师上课用的磁性黑板,也是运用了磁铁的吸力。还有扬声器、指南针、电磁炉、电话、手机、拉杆箱、一些手提包等等上面都用到了磁铁。3、教师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相机补充一些例子,并出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生活中磁铁的运用。五、课堂小结,课后应用1、教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了磁铁的吸力,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还可以隔物、隔空吸铁,同时我们还知道了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2、课后延伸: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磁铁。5、磁铁的两极教学目标:1、观察磁铁,知道磁铁有多种形状,无论哪种形状的磁铁,其特性都是一样的。2、通过用整块磁铁吸大头针、悬吊磁铁、让两个磁极靠近等一系列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知道磁铁的磁极吸力最大,磁极能指示南北,磁铁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3、根据磁铁指南北的现象,标示出磁铁上的S、N极。4、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知道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原理。5、磁铁易碎,引导学生能够爱惜磁铁,轻拿轻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验,知道磁极吸力最大,磁极能够指示南北,磁铁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实验探究中体会磁铁的特性,并能利用磁铁的特性来解释磁悬浮列车的原理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磁铁、大头针、支架、未标注南北极的磁铁、磁悬浮列车的图片、多媒体课件、活动手册等等。预习要求:继续观察生活中磁铁的运用,初步了解磁铁的一些特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磁铁的吸力》,知道了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能够隔空、隔物吸铁。今天这一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磁铁。2、揭示课题:5、磁铁的两极二、观察磁铁的形状1、同学们,你们平时见过的磁铁有哪些形状呢?2、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哪些形状的磁铁,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所说的形状的磁铁,并且补充学生没有说到的形状的磁铁,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磁铁的形状主要分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圆形磁铁、环形磁铁、球形磁铁、菱形磁铁等等。3、教师强调:同学们,磁铁易碎,所以我们要爱护磁铁,轻拿轻放。三、探究磁铁的特性(一)用整块磁铁吸大头针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下面我们就用不同形状的磁铁来吸一吸大头针,观察在吸大头针的过程中有什么现象?2、小组合作进行用整块磁铁吸大头针的探究实验,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3、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加以适当的指导。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及得出的实验结论。4、教师小结:正如刚才大家实验的那样,磁铁上有的地方磁力比较大,有的地方磁力比较小。磁铁上磁力最大的部分叫做磁极。不同形状的磁铁,磁极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你们能把磁铁上磁力大的地方圈出来吗?5、同小组的同学合作标出磁铁上的磁极。教师引导:如果我们不知道磁极在哪里,就用这块磁铁去吸一吸大头针,看哪个地方吸的大头针多,哪个地方就是磁极。6、全班交流,相机评价,看看学生标出的磁极是否准确。(二)悬吊磁铁、标磁极1、教师出示悬吊好条形磁铁的支架,引导:同学们,这个支架上悬着一块条形磁铁,下面我们让它自由转动,看看它静止的时候两端分别是指向什么方向?注意多做几次实验,同小组的同学都要做一做这个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2、同小组同学合作完成这次实验并且得出实验结论,然后再全班交流。(教师课前已经在支架上为几个小组悬吊好了条形磁铁。)3、教师小结并引导: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磁铁静止的时候,它的一端总是指向南方,另一端总是指向北方。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我们一般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我们总是用N表示。大家能够根据磁铁的这一特性在磁铁上标上S和N级吗?4、学生在磁铁上标上S和N级,然后在全班展示,看大家标的是否准确。(三)让两个磁极靠近1、同学们,我们刚刚玩的是一块磁铁,下面我们用两块磁铁同时玩一玩,请大家睁大眼睛,看老师怎么做?2、教师演示,用手提着一块悬吊的磁铁,慢慢靠近支架上那快悬吊的磁铁。3、学生仔细看一看,看看有什么现象出现。看得不明白,老师可以再做一次。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边做边思考,这是为什么?同时引导学生把悬着的磁铁掉个方向,再去做一做这个实验,会发生什么现象?4、学生同小组进行合作实验,教师提醒学生动作一定要轻,要保持两块磁铁的静止不动,另外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力要集中,不要错过任何细小的现象。5、全班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情况及看到的实验现象。6、教师小结:在磁铁众多的特性中,有一个特性就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也就是说把磁铁相同的两极放在一块,两块磁铁会互相排斥;而把磁铁不同的两极放在一起,他们会相互吸引。7、引导学生根据两块磁铁同级相斥、异极相吸的特点,在未标注磁极的磁铁上标出南极S和北极N。(四)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我们基本上了解了磁铁的一些特性——磁极吸力比较大,磁铁能够指示南北,让两块磁极靠近,会发生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了解了磁铁的这些特性,我们就可以把磁铁的这些特性运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四、探究磁悬浮列车1、教师引导:在一系列磁铁运用的事例当中,磁悬浮列车应该算是一个比较伟大的创举。2、出示磁悬浮列车的照片,教师相机介绍磁悬浮列车,特别介绍磁悬浮列车的优点是速度快、噪声小、平稳舒适、环保安全。3、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说一说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原理。4、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加以指导并补充:磁悬浮列车利用电磁铁“同极相斥”的原理,让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使车体完全脱离轨道,悬浮在距离轨道的上方约一厘米处,腾空行驶,创造了近乎零高度空间飞行的奇迹。由于磁悬浮列车是悬浮在轨道的上方,行走时不需要接触地面,因此只有空气的阻力。所以磁悬浮列车行驶的速度非常快。五、课堂小结,课后延伸1、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磁铁的两极》,知道了磁铁形状具有多样性,磁极吸力是最大的,同时发现磁铁能够指示南北,让两个磁极靠近,会出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我们还知道了磁悬浮列车就是运用了磁铁同极相斥的原理制造出来的。2、课后延伸:课后,请大家继续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特点及工作原理。6、自制指南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指南针的结构,知道使用指南针的方法。2、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方法动手制作指南针,并使用自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3、阅读资料,了解指南针的应用,知道指南针用途广泛,同时知道用手机软件辨别方向的新方法。教学重点: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并根据书上提供的方法,动手制作指南针,使用自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提供的方法,动手制作指南针,并且使用自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教学准备:有关指南针的资料及图片、平盘、木塞、磁铁、钢针等制作指南针的材料、多媒体课件等等。预习要求:收集有关指南针的资料,了解指南针的知识;准备好制作指南针的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磁铁有哪些特性呢?生答磁铁的特性,即磁极吸力大,磁铁能指示南北,同性相斥异性相吸。2、教师引导:正是因为磁铁能指示南北,所以古人根据磁铁的这一性质发明了指南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指南针的有关知识。3、揭示课题6、自制指南针。二、了解指南针的知识1、教师出示古代指南针的图片,引导:同学们,关于指南针,你们了解哪些知识呢?2、引导学生说一说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指南针的知识,教师引导并相机补充有关指南针的知识。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旅行、航海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在人们利用更先进的卫星网络来确定方向和寻找目的地。3、过渡:刚刚我们了解了有关指南针的知识。那么指南针是如何指明方向的呢?指南针该如何使用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三、认识指南针,学会使用方法1、出示指南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指南针,并了解指南针的结构。2、教师指着指南针上面的一些部件,告诉学生哪个地方是方位盘,哪个地方是磁针,并告诉学生哪里是北极,哪里是南极。3、出示课本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指南针的使用方法。4、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指南针,一边演示,一边为学生详细讲解使用步骤及使用要领。5、学生分小组活动,学习使用指南针。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指南针的使用情况,并对使用不正确的同学加以纠正。6、教师小结并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练习使用了指南针,初步学会了指南针的使用方法。指南针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不管在哪里,它的一端总是指向南方,另一端总是指向北方,为我们指明方向提供了便利。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指南针呢?四、动手制作指南针1、出示制作指南针所需的材料:磁铁、钢针、软木塞、平盘、水、蓝色水彩笔、写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小纸片等等。2、出示课本上动手制作指南针的步骤及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初步了解指南针制作的步骤及方法。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制作方法及步骤,并强调制作的一些注意点。第一步:用磁铁在一根钢针上沿着一个方向摩擦二三十次。注意:在钢针上摩擦的时候,一定要沿着一个方向摩擦。第二步:把磁化后的钢针放在木塞上,再把木塞放到盛有水的盆里。注意:钢针要轻拿轻放,盆里的水不宜过多。第三步:待静止后,观察钢针所指的方向,把它指南的一端涂上蓝色。第四步:沿顺时针方向在水盆边沿上贴好标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小纸片。注意:小纸片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去粘贴。4、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指南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同小组同学要合作分工,共同完成指南针的制作,并且要注意指南针制作过程当中的一些注意点。5、学生动手制作指南针,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指南针的情况,并对个别同学进行指导。6、指南针制作成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本小组自制的指南针,全班评价,对制作较好的小组加以表扬。五、使用自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1、教师引导:同学们的指南针制作好了,大家想不想用自己制作的指南针来辨别方向呢?2、出示课本用自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方法及要求,引导学生自己读一读,初步了解如何用自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3、教师强调用自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的要领,然后组织学生带好本小组自制的指南针,分小组整队来到操场,按要求开始辨别方向。4、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用自制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提醒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制的指南针来辨一辨方向,让本小组的每位同学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5、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辨别方向的结果,来指一指哪个方向是南方,然后验证一下自己判断的是否准确。六、课堂总结,课后延伸1、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利用磁铁能够指南北这一特性,动手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指南针,并且用自制的指南针来辨别了方向。大家表现非常好,为大家点个赞。2、课后延伸: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制的指南针,换个地方再来辨一辨方向。第三单元土壤与生命7、栽小葱教学目标:1、观察描述不同环境中小葱的生长变化,知道小葱生长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2、观察并记录小葱每天的喝水情况,知道水是小葱生长的基本需求之一。3、研讨如何照料盆栽植物,了解盆栽植物的生长有不一样的基本需求。4、愿意与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结论,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喜欢动物植物。教学重点:通过一些动手实践活动,了解小葱生长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教学难点:按照要求动手培育小葱,并观察小葱的生长过程,知道小葱生长所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教学准备:小葱、花盆及土壤、瓶子和水、湿纸巾、黑纸袋、试管、一些盆栽植物的照片及家庭盆栽植物的护理知识、多媒体课件等等。预习要求:1、按照书上的要求,将五份相同的小葱放在同一地点的不同环境中生长,时间为十天,观察并记录小葱生长的结果。2、在试管中放入一棵小葱,加入水,每天记录小葱喝水的情况,时间为一周。3、了解家中盆栽生长情况,跟爸爸妈妈探讨家庭盆栽植物的护理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本单元的篇首小诗:小蚯蚓,土里藏,钻来钻去松土壤。土壤松,种子忙,伸腿扭腰把歌唱。长啊长,长啊长,我要长到地面上。有了雨露和阳光,生出一片新希望。2、学生自由朗读小诗,了解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3、教师引导:同学们,种子的发芽、生长离不开土壤、阳光和雨露。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探讨土壤与生命。这一课,我们先来学习《栽小葱》。4、板书课题:7、栽小葱二、探讨小葱生长的基本条件1、教师引导:同学们,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呢?今天,我们就以小葱为例,亲自动手栽小葱,探讨小葱生长的基本条件。2、出示本次活动的要求,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栽小葱的方法及要求:将一把小葱分成五份,放在同一地点的不同环境中,十天之后观察小葱的生长情况。3、教师详细讲解本次栽小葱活动的注意点:本次活动要求把五份小葱放在同一地点是指把这五份小葱放在同一个地方,要么都放在阳台,要么都放在厨房,不能一份放阳台,一份放厨房。不同环境指的是,把小葱分别栽在土里、放在水里、裹上湿的纸巾、罩上黑纸袋、放在地砖上或地上。4、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书上的图片,明白书上五份小葱是放在土里、水里、裹在湿巾里、罩上黑纸袋、放在地砖上,这五份小葱都放在阳台上的。5、学生回家按照要求在大人的帮助之下进行栽小葱活动,十天之后把五份小葱带到学校。6、学生展示从家里带来的五份小葱,并说一说这五份小葱长得怎么样?那些小葱长得比较好,哪些小葱长得不好。7、全班讨论交流:小葱的生长需要什么基本条件?教师相机引导并加以小结:小葱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和水,在土壤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小葱才能茁壮的生长。三、探讨小葱每天喝水的情况,知道水是小葱生长的基本需求之一1、引导: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葱的生长离不开水,没有水,小葱就无法生长。那小葱每天要喝多少水呢?下面我们还是让大家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来探讨这个问题。2、出示课本探讨小葱每天喝水的情况这一实践活动的方法及要求,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实践活动的方法及要求。3、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步骤4、教师提出本次实践活动的要求及注意点:本次活动为期一周,在小葱生长过程中,请大家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照顾好小葱,并且每天去观察小葱喝多少水?把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本次实践活动,选用小葱的时候,应该尽量的选择根系发达的小葱,这样实验效果更加的明显一些。在实践的过程中,最好用棉球将试管的口部堵上,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试管中水的蒸发;另一方面可以固定试管中的小葱。5、学生回家在家长的帮助之下用试管培育小葱,并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天去观察并记录小葱喝水的情况。一星期之后,学生将培育的小葱和实验记录一起带到学校。6、学生展示自己培育的小葱,看一看谁的小葱培育的比较好。7、交流实验记录,教师相机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实验记录,肯定并表扬在此次实践活动中认真完成任务的同学。8、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通过此次观察小葱每天喝水情况的实践活动,我们从中发现了什么?9、教师引导并加以小结: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我们发现水是小葱生长的基本需求之一。其实不单单是小葱,所有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水是所有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之一。四、研讨如何照料盆栽植物。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家里面都有一些盆栽植物,这些盆栽植物,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作用。2、教师相机出示图片,展示一些家庭盆栽植物,引导学生欣赏。3、继续引导:这些盆栽植物我们该如何去照料呢?怎样使这些盆栽植物长得更好更茂盛呢?课前老师让大家跟父母去探讨这个问题,怎么样?大家有没有收获呢?4、学生把自己跟父母探照料盆栽植物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听一听,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以在别人说完之后再进行补充。5、教师小结:同学们,其实家庭盆栽也好,生长在大自然中的植物也好,他们的基本需求都是一样的。在培育的过程中,我们都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把它们长得更好更壮。6、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培育植物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基本需求。(1)植物的生存需要水,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量也不同,如玉米需要的水量就比较少,水稻则需要大量的水。(2)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时期需水量也不一样,如玉米在接穗期需水比较多,在成熟期需水比较少。(3)浇水过多过勤,土壤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植物根毛无法呼吸,就会导致烂根,使植物死亡,因此,我们要合理灌溉,而不是浇水越多越好。五、课堂总结同学们,大自然的植物沐浴着阳光,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茁壮成长。正是由于这些植物,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使我们的环境充满了活力,同时也养育了无数的动物。六、课后延伸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我们身边的植物,看一看这些植物的生长与哪些因素有关。8、养蚂蚁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蚂蚁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蚂蚁生活的环境。2、通过饲养蚂蚁的活动,知道蚂蚁生长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3、引导学生研究蚂蚁,了解有关蚂蚁的知识,发现蚂蚁更多的生活习性和需求。4、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结论。5、引导学生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喜欢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知道动植物对大自然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寻找蚂蚁、饲养蚂蚁和研究蚂蚁一系列活动,了解有关蚂蚁的知识,知道蚂蚁生长的基本条件。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寻找蚂蚁和饲养蚂蚁的实践活动,仔细观察,了解蚂蚁的有关知识。教学准备:1、寻找蚂蚁要用到的容器、面包屑或糖、小毛刷子或吸管等材料。2、饲养蚂蚁要用到的泥土、铲子、广口瓶、黑布、水、一些果皮饼干屑等。3、有关蚂蚁的一些图片及资料、多媒体课件等等。预习要求:观察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蚂蚁,初步了解蚂蚁生活的环境;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蚂蚁的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蚂蚁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同学们,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蚂蚁)大家知道蚂蚁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喝什么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蚂蚁。2、揭示课题:8、养蚂蚁二、找蚂蚁1、教师引导:同学们,蚂蚁生活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先去找一找蚂蚁吧。在找蚂蚁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蚂蚁可能生活在哪里?我们到哪里才会找到蚂蚁?(大树下、石头缝里、草丛中……)2、我们找蚂蚁,用什么办法把蚂蚁引出来呢?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知道蚂蚁喜欢糖和面包屑,因此可以通过食物把蚂蚁引出来。3、教师强调在寻找蚂蚁过程中的注意点:找到蚂蚁的时候,不要用手去触摸,要用刷子或吸管。同小组的同学要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找蚂蚁的任务。4、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带上工具,如容器、小毛刷子、吸管、一些糖或者面包渣,到校园里去寻找蚂蚁。5、学生找蚂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找蚂蚁的情况,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注意方法。6、学生找到蚂蚁之后,回到教室继续上课。7、展示本小组的活动成果。看一看哪个小组寻找到的蚂蚁又多又快。8、教师对合作比较好的小组和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9、教师引导:找到了蚂蚁,我们打算把它饲养起来,那么该怎样养蚂蚁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三、养蚂蚁1、教师引导:同学们,养蚂蚁对我们来说非常陌生,我们怎样才能把蚂蚁养好呢?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探讨养蚂蚁的方法。3、教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之上加以补充并相机出示有关饲养蚂蚁的注意点:蚂蚁喜欢黑暗的地方,所以它的巢穴应该是黑暗的。蚂蚁的食量是很小的,每日每只约为0.1毫克,一般每隔3到5天喂一次食,喂食的时候以昆虫为主,可以加上动物性蛋白质食物,我们平时吃的肉类食品、饭粒什么的也可以。蚂蚁最适宜的生长繁殖温度为22℃到37℃,不宜过冷或过热。4、出示课本上养蚂蚁的步骤及方法,引导学生仔细的读一读,初步了解养蚂蚁的方法及步骤。5、教师强调养蚂蚁的步骤及注意点:养蚂蚁要用广口瓶,瓶口太窄不便于我们操作。在瓶子的外面还要套上黑色的布或者纸。因为蚂蚁喜欢黑暗的地方,光线太强,蚂蚁不适应。在托盘里放水,把小碟子倒扣在水中,再把瓶子放在小碟子上,是为了防止蚂蚁从瓶子里面爬出来。给蚂蚁喂食,不能喂的太多,也不能喂得太勤。因为蚂蚁吃的非常少。活动结束之后,要把蚂蚁送回原来的地方。6、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喂养蚂蚁,坚持每天观察并完成活动手册。7、喂养蚂蚁的周期结束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养蚂蚁的结果及感受。8、教师对学生坚持养蚂蚁的行为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引导学生爱护动物。四、研究蚂蚁1、教师引导:同学们,大家在养蚂蚁的过程中一定了解了许多关于蚂蚁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蚂蚁,了解更多的有关蚂蚁的知识。预设:蚂蚁是一种有社会性的生活习性的昆虫,蚂蚁的种类繁多。蚂蚁是建筑专家。蚁穴内有许多分室,这些分室各有用处。蚂蚁窝牢固、安全、舒服,道路四通八达。蚂蚁窝外面有一圈土,还有一些储备食物的地方;里面通风凉快,冬暖夏凉,食物不易坏掉。蚂蚁懂得团结协作。一群蚂蚁共同将一只大蛐蛐的尸体运回窝里,面对庞然大物,蚂蚁们都很从容,没有一只蚂蚁偷懒,更没有偷吃的,有的只是步调一致的搬运。生物学家曾说,蚂蚁是地球上生命力最强的生物之一。2、出示书本上蚁穴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进一步了解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蚂蚁的知识,但是还有更多的是我们不了解的,只要我们能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勤于查资料,就会了解到更多的关于蚂蚁的知识。五、课后延伸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关于蚂蚁的知识。9、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教学目标:1、认识土壤中的小动物,知道土壤中蕴藏着许多的土壤小动物,如蚯蚓、蚂蚁、鼹鼠、变形虫、轮虫、线虫等。2、引导学生讨论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知道这些小动物的生存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3、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小动物与土壤之间的密切联系,知道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4、愿意与同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结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土壤中的小动物,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教学难点: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感受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教学准备:土壤中小动物的图片和资料、到校园中寻找土壤中的小动物所需要的材料,如小木棍、手套等等、多媒体课件。预习要求:观察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了解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并且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这些小动物的样子及生存环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养蚂蚁》这一课,了解了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知道蚂蚁生活在土壤之中。除了蚂蚁,大家还知道哪些动物也生活在土壤之中吗?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出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3、教师继续引导:其实土壤中生活着很多的小动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4、揭示课题:9、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二、认识土壤中的小动物1、了解什么是土壤动物。教师讲解:所谓土壤动物是指土壤中和落叶下生存着的各种动物的总称。2、教师出示一些土壤中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同学们,这些小动物都是生活在土壤中的,大家认识这些小动物吗?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片中的小动物,说一说这些小动物的名称。教师指着图片中的小动物,告诉学生这些土壤中的小动物的名称。3、小结:同学们,其实土壤中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老师不可能把它一一列举出来,不过,常见的土壤中的小动物主要有蚯蚓、蚂蚁、鼹鼠、变形虫、轮虫、线虫、蜘蛛、潮虫、千足虫等等。这些动物有的我们见过,有的我们没见过。不过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不断的接触到土壤中的小动物。三、寻找土壤中的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生活环境1、教师引导:同学们,土壤中的动物一般的生活在土壤中和落叶下,你们认为在哪里可以找到土壤中的小动物呢?2、学生说一说土壤中的动物一般的生活在什么地方?预设:大树下、土壤中、落叶下、草丛里、石头缝里、苔藓下、墙根等地方。3、教师引导:其实无论是哪个角落,我们总能找到这些土壤中的小动物,就拿我们校园来说,我们可以在校园的草坪里、大树下、围墙角落、花坛里、小路边等等很多地方,找到这些土壤动物。下面,我们就到校园里去找一找这些小动物,看看他们住在哪里?在干什么?吃些什么?4、教师强调到校园里寻找小动物的注意点:(1)同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合作,共同寻找小动物。(2)这些小动物不能直接用手抓,我们要注意安全,可以准备一个小木棍,也可以戴上手套。(3)在找到小动物之后,我们可以在旁边静静的观察他们,而不要打扰他们,更不要破坏它们的家。5、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到学校的一个角落去寻找小动物。学生在寻找小动物的时候,教师巡视,密切关注各小组的活动情况,特别注意学生的安全。本次活动所需时间大约为十分钟,活动完成之后,学生回到教室,继续上课。6、全班交流本小组寻找小动物的过程以及结果,并向全班同学介绍介绍自己寻找到的是什么动物?它住在哪里?在干什么?吃些什么?7、学生认真倾听并相机评价,教师表扬在活动中合作较好的小组以及在活动中认真完成任务的学生。四、了解小动物与土壤之间的联系1、教师引导:同学们,土壤中的小动物终生生活在土壤中,它们在土壤中吃什么?干些什么?和土壤又有怎样的联系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介绍土壤中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生存环境。3、教师相机加以引导并补充一些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小动物与土壤之间的联系。4、出示资料:土壤动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一部分土壤动物是自然界垃圾的处理者,亿万年来,他们默默无闻的分解堆积在地表的枯枝落叶、倒地的树木、动物尸体及粪便等等,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大自然的生产与物质循环。土壤动物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人类活化土壤,长期提供免费的肥料,促进植物的生长;二是持续进行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亿万年来为人类创造吃、穿、用等财物;三是帮助人类诊断土壤是否健康,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土壤动物能够对退化了的土壤起恢复健康的作用,其中尤其以蚯蚓的作用最为明显。5、学生朗读这些资料,进一步体会土壤中的小动物的重要作用。6、教师继续引导:其实土壤中的小动物一方面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又离不开土壤。许多小动物生活在土壤中,土壤为他们提供了温暖、松软的环境和必需的食物。7、出示课本中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三幅图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蚯蚓、蝉的幼虫、鼹鼠在土壤中生活的情况,进一步体会小动物和土壤之间的密切联系。五、课堂总结教师总结:同学们,动物生活在土壤之中,土壤为他们提供了温暖、松软的环境和必需的食物,同时这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又为土壤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这样说,这些小动物和土壤是密切联系的,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因此我们不能破坏土壤,伤害土壤中的小动物。六、课后延伸课后请大家观察自己家周围生活的土壤小动物,了解他们生活的环境等方面的情况。第四单元打开工具箱10、认识工具教学目标:1、认识工具箱里的一些常用工具,如锤子、螺丝刀、老虎钳等。2、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羊角锤、尖嘴钳等。3、认识到同一种工具也有不同的样式和不同的功能。教学重点:认识工具箱的常见工具,能够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教学难点:利用简单工具完成小任务。教学准备:工具箱、小铁钉、铅笔、木板、铁丝。预习要求:观察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工具,这些工具的名称和作用分别是什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首儿歌。出示本单元开头的一首儿歌:工具箱,家里放,小朋友,喜欢上。钉钉子,夹铁丝,锯木头,拧螺丝。赤手空拳干不成,全靠工具来帮忙。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初步了解儿歌的内容,体会工具在手工的作用。3、教师引导: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打开工具箱》。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些工具。4、板书课题:10、认识工具二、认识常见工具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工具,你认识哪些常见的工具呢?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作用。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工具的名称及其作用。2、教师指导并相机出示课本32页的插图:同学们,这些工具你们认识吗?他们又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分别说一说工具箱中的工具:老虎钳、羊角锤、扳手、螺丝刀、钢卷尺等等工具的名称及其作用。三、学会使用常用工具1、教师引导:同学们,每一种工具都有不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使用不同的工具来完成下面的任务。2、教师出示课本33页的三幅插图,学生了解本课要求完成的实践任务。任务一:在木块上量出10厘米的长度,做上记号.任务二:在记号处钉上钉子,再试着拔出来。任务三:夹断铁丝,连接铁丝。3、教师引导:同学们,完成这三个任务,我们都需要使用工具。那么这三个任务我们分别要用到哪些工具呢?小组交流,说一说这三个任务分别要使用哪些工具?为什么?任务一:钢尺、铅笔。任务二:羊角锤。任务三:老虎钳子。4、教师引导:既然我们已经为三个任务找到了合适的工具,下面我们就分别来完成这些任务吧。第一个任务比较简单,请大家先完成第一个任务。学生动手完成第一个任务,在木块上量出10厘米的长度,做上记号。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展示各小组完成的任务。5、第二个任务。教师引导:同学们,第二个任务是要求我们在记号处钉上钉子,再试着拔出来。在这个任务中我们要使用的工具是羊角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安全。小组合作完成第二个任务,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学生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完成第二个任务的感受,进一步体会羊角锤在钉钉子和拔钉子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同学合作的重要性。6、完成第三个任务。教师同样引导学生要注意安全以及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展示各小组夹断铁丝之后连接起来的铁丝,看看哪个小组铁丝连接的最好。7、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刚刚亲自动手使用工具完成了三个任务,在这三个任务中,我们切切实实的体会到了工具的重要性。四、了解锤子发展的历史和作用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在刚刚完成的任务中使用了羊角锤。其实羊角锤仅仅是各种锤子中的一种,锤子在我国经历了很长的历史,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锤子的发展历史。2、出示课本34页的几幅插图,学生仔细看一看,并读一读相应的文字,了解中国锤子发展的历史。3、教师引导:同学们,锤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那么,锤子在我们生活和生产之中又有哪些作用呢?请大家来看一看下面的三幅图进一步了解锤子的作用。4、学生看课本34页下面的三幅图,了解锤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5、教师引导:同学们,这三幅图中锤子分别用来做食品、雕刻、铺地砖,锤子还在哪些地方发挥作用呢?请大家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来说一说。6、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锤子在我们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进一步体会工具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五、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第十课《认识工具》,了解了一些常见的工具,并知道了它们的用途,我们还利用一些工具进行了简单的动手实践活动,进一步体会到了工具的重要性。六、课后延伸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生活,看一看在我们周围生活中还有哪些工具,它们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11、拧螺丝教学目标:1、知道螺丝有不同的种类。2、知道拧不同的螺丝要选择不同的螺丝刀。3、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各样的螺丝,选择合适的螺丝刀拧螺丝。教学难点:制作小板凳。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螺丝、印泥、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小板凳的制作材料。预习要求:观察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螺丝,在什么地方见过的,这些螺丝是什么形状,什么材料,有什么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认识工具》,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工具,知道了它们的作用,并初步学会了使用这些工具。2、教师出示一把螺丝刀,引导: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东西吗?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生答:这是一把螺丝刀,是拧螺丝用的。3、教师引导:是的,这是一把螺丝刀,是用来拧螺丝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试着用螺丝刀来拧螺丝。4、板书课题:11、拧螺丝二、了解螺丝,给螺丝分类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见过螺丝吗?在哪里见过的,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什么样子的?用来干什么的?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的螺丝材料、样子、作用等等。2、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加以引导并表扬,然后出示课本35页的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这幅图上的螺丝,并思考给这些图上的螺丝分一分类。学生观察螺丝,并且和同小组的同学讨论交流,试着给这些螺丝分类。3、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本小组是怎样给螺丝分类的。预设:从材质上分,可以分成钢螺丝、铁螺丝、铜螺丝等等。从长短上分可以分成长螺丝、短螺丝。从粗细上分,可以分成粗螺丝、细螺丝。从螺帽的形状来上来分,可以分成六角螺丝、圆帽螺丝等等。从螺帽上的花纹来分,可以分成十字螺丝、一字螺丝。从螺丝顶头形状来分,可以分为尖头螺丝、平头螺丝。……三、做小板凳1、教师引导:同学们,螺丝在我们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使用螺丝离不开螺丝刀。下面我们就用螺丝和螺丝刀来做一个小板凳。2、出示材料:螺丝、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做小板凳的木条、木板等。教师引导:同学们,做小板凳用的板凳腿、板凳面都已经准备好了,大家只需要用螺丝刀和螺丝把它们拼接起来,固定好就可以了。3、制作步骤。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螺丝和螺丝刀,知道螺丝有一字螺丝和十字螺丝两种,螺丝刀也有两种一字螺丝刀和十字螺丝刀,拧十字形的螺丝要用十字螺丝刀,拧一字形的螺丝要用一字螺丝刀。学生明白螺丝和螺丝刀要对应使用。教师引导:同学们,弄明白了螺丝和螺丝刀对应关系之后,我们只要用螺丝固定好木框和板凳面就可以了。老师要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做小板凳可是一个技术活。下面我们就把时间交给大家,请各小组开始动手做小板凳。看哪一组做的小板凳又漂亮又结实。注意同小组要互相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4、学生分小组制作小板凳,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小板凳制作的进程,并引导学生注意,同小组同学合作相当重要,在制作小板凳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5、各小组小板凳坐好之后,全班展示各小组的小板凳,看哪一个小组做的小板凳又结实又漂亮。6、全班同学评价各小组做的小板凳,评价标准第一是结实,然后是漂亮。7、评选出全班最佳合作小组和最佳工程小队。四、拓展积累1、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认识了螺丝刀和螺丝,并且用螺丝刀和螺丝制作了小板凳。在生活中,其实还有更多的螺丝和拧螺丝的工具,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2、出示课本36页下面的两幅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认识外六角形螺丝和内六角形螺丝,知道拧外六角形螺丝用的十字型扳手,拧内六角形螺丝用的L型扳手。3、教师小结:同学们,不同的螺丝一定要用不同的螺丝刀,才能够把螺丝拧到位,所以,在工作中选择合适的工具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你事半而功倍。五、课后延伸课后,请同学们观察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形状的螺丝,并了解这些螺丝的作用。12、做个小温室教学目标:1、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一个小温室。2、在做小温室的活动中体会到工程设计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选择合适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小温室。教学难点:利用现有条件设计小温室并绘出简单设计图。教学准备:木棒、打包带、双面胶、透明胶、橡皮筋、铁丝、塑料薄膜、钉书机、剪刀、尖嘴钳、小盆栽等等物品。预习要求: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温室,温室是如何做成的,温室又有什么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温室1、出示温室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师引导:同学们,关于温室,你们了解哪些知识呢?2、学生说一说有关温室方面的知识。3、教师相机加以补充,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温室的形状、作用以及制作材料等方面的知识。4、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现代生产生活中,温室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到长蔬菜的大棚,小到我们楼顶上的阳光房,都是温室。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动手做一个小温室。5、揭示课题:12、做个小温室二、制作小温室1、选择材料和工具。教师引导:在制作小温室之前,我们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请大家来看一看,制作一个温室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学生列举制作小温室需要的材料和工具。教师小结:制作温室需要的材料其实很多,不过,今天我们要做的温室比较简单,所以材料不多,有木棒、打包带、双面胶、透明胶、橡皮筋、铁丝、塑料薄膜、订书机、剪刀、尖嘴钳、小盆栽等等物品。过渡:材料准备好了还不够,我们还必须设计出小温室的形状。2、设计温室的形状教师引导:同学们,温室可不是我们想做就一下子能做成的,我们必须先想一想打算做一个什么样子的温室,然后动笔把我们的温室设计图画在纸上。同小组同学合作交流,然后设计出小温室的形状,并且把它画出来。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温室的设计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全班交流展示各小组设计的温室,并相机评价,对设计比较好的作品加以肯定和表扬。各小组对本小组的温室设计图加以改进,设计出更好的、更棒的小温室。3、教师引导:同学们,小温室的设计图我们已经画好了,下面,我们就可以利用工具,按照设计图进行制作了。不过老师还是要强调一下,在制作小温室的过程中,同小组的合作必不可少,另外,在使用工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哦。4、学生分小组活动,开始制作小温室,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小温室的制作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同时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5、展示各小组制作好的小温室,评一评哪一组的小温室做的又漂亮又结实,评选出最佳小温室。三、课堂总结1、同学们,我们的温室做好了。大家想不想看看本小组温室制作的效果怎么样?下面我们就可以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盆栽放在小温室里。2、学生把自己的盆栽放进小温室里。3、教师提出要求:过一段时间之后,看看它们的生长状况,把它跟外面的盆栽比一比,看看长得有什么不一样?注意这几天里,大家要多去照料温室里的小盆栽,看看它们的生长情况,然后确定自己做的温室效果究竟如何。单元概要第1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单元概要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材料的发现、发明及利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材料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材料与能源、信息并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因此,引导学生尽早了解材料的发展、基本性能及其主要用途,是现实生活的必然要求。物质、物体、材料是物质科学领域最基本的三个概念。物体是具象化了的物质,材料是功能化了的物质。《课程标准》中要求,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认识常见材料的基本性能和主要用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理解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这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逐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这一大概念。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材料的概念既熟悉又陌生。幼儿园阶段,他们用积木搭房子,用卡纸做手工,用泥巴捏泥人……故他们对一些具体材料不陌生。但他们很少会用到“材料”这个名词,对“材料有什么特点”“各种物品与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的问题也未有过思考,故他们对材料又是陌生的。对学生做前概念调查时发现,学生对某些材料的正确指认率较低,尤其对金属这类材料的认识不清晰,对材料的简单特点及其利用也不太关注。这些都成为编写本单元教材的认知起点。本单元作为学生系统认识材料的起始单元,需要从学生身边最常见、最熟悉的材料开始,引导他们在观察中比较,在体验中感知,从而对材料的简单特点、材料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新材料的神奇功能,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1)本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实验、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本单元由《认识常见材料》《各种各样的杯子》《神奇的新材料》三课组成,按照先常规后特殊的逻辑顺序展开。其中,第一课《认识常见材料》与第二课《各种各样的杯子》针对的是常见材料,第三课《神奇的新材料》指向特殊材料中的新材料。在常见材料部分,第一课是对各种材料的总体认识,包括辨认陶瓷、玻璃、木材、石材、塑料、布、金属,以及对这些材料基本特点的认知。第二课是通过具体的物品——杯子,更深入地理解材料的不同特点,进而展开针对材料特点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和现象解释,让学生对常见材料的性质初步建立较全面的认识。第三课是对特殊材料中的某些新材料进行介绍,重点展示的是材料纳米化后性质的改变,目的是让学生对新材料有一个粗浅的认知,并通过观察和实验,激发他们对新材料的兴趣。四、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了解新材料的神奇。(2)能观察、比较、描述常见材料的轻重、薄厚、颜色、软硬等特征。(3)乐于发现材料的不同特点,并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4)感受现代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改善。五、单元活动导图六、课时安排序号课题课时1认识常见材料12各种各样的杯子13神奇的新材料1总课时3第2单元《玩磁铁》单元概要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引领学生从生活发现迈向科学认识。儿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获得和积累宝贵的发现。然而,这些发现零碎、分散,缺乏条理,不成体系,往往停留在现象上,不能深入规律与原理层面,从而导致难以长期保存、快速调取、充分运用。就磁铁而言,儿童在生活中会接触多种形状的磁铁和用磁铁做成的器具,出于好奇,他们曾经把玩过这些东西,并尝试采取多种办法用这些东西来吸其他物体,留下了一次次具体的感性体验。如果止步于此,则谈不上全面认识磁铁、了解磁铁的特征和性质,更谈不上学会运用磁铁。出于以上思考,本单元从磁性、磁极两个方面出发,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玩”为载体,编排结构化的教学内容,组织儿童调用过去的零散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和思考中形成对磁铁较全面的认识。指导学生将学习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儿童的大部分学习源于实际生活,同时,学习也是为了将所学用于生活实际,因此,本单元将工程技术的有关内容融入教学活动设计,不仅介绍磁铁的运用,还在组织儿童认识指南针组成部分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自制指南针以及用自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力求实现学与用的统一。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本单元涉及磁力对物体的作用方式,其特点是不用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特定物体施加影响。这与以前学生掌握的直接接触物体施加力,共同构成了对物体用力的两种方式,促使学生懂得接触与不接触物体,力都有可能对物体造成影响。本单元基于《课程标准》,依据相关课程目标,具体落实“物质科学领域”中关于“磁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的内容标准。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低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知道常见的力。了解常见的工具,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6.5.1磁铁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6.5.2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本单元由《磁铁的吸力》《磁铁的两极》《自制指南针》三课组成。对应生活实际,围绕“磁铁的磁性”这条主线,递进式地展开。第一课《磁铁的吸力》,组织学生玩一块磁铁,感受磁铁能吸铁的性质和磁力的大小,为第二课做好了铺垫。第二课《磁铁的两极》,紧接着上一课,让学生玩两块磁铁,引导其发现磁极的位置、磁极的相互作用规律和磁铁能指南北的特点。第三课《自制指南针》,以第二课中的磁铁能指示方向为基础,指导学生观察指南针、自制指南针、学习使用指南针。从内容关联上说,第三课是第二课的延续和拓展。四、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用磁铁吸多种金属物品,知道磁铁能吸铁和镍。(2)在实验中感受磁极的特点,了解磁极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铁能指示南北。(3)自制指南针,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五、单元活动导图六、课时安排序号课题课时1磁铁的吸力12磁铁的两极13自制指南针1总课时3第3单元《土壤与生命》单元概要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本单元主要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实验、记录、交流、研讨等途径,丰富学生对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土壤不仅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孕育了生命,如土壤里的植物和小动物——蚯蚓、蚂蚁、蜘蛛、蜈蚣、蜗牛等。通过具体指导学生开展栽小葱、养蚂蚁等实践活动,并对植物和动物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植物的生命过程需要水分和养料、小动物和土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研讨等途径,进一步了解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都具有生存的基本需求,也使学生在科学实践、科学研究活动中,发展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和分享交流等科学探究的技能,以及保持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的科学态度。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观察、种植、饲养了解身边的植物和动物,并能积极地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发现,这对于促进他们的科学思考是非常有利的。本单元的设计正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运用和发展这一系列探究技能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植物与土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探究、饲养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58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的外在特征、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和“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低年段要求。8.1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说出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14.3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本单元由《栽小葱》《养蚂蚁》《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三课组成。本单元围绕土壤孕育了生命这个中心,采用分—分—总的逻辑结构建构这三课内容,引导学生从观察、记录、分析入手,探讨土壤生物的基本需求,揭示生物对土壤的依赖性。其中,第一课《栽小葱》,通过一个具体的植物载体,反映植物与土壤的关系。通过指导学生探究小葱生长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让学生经历栽与养的过程,并拓展到了解家庭种植植物和大自然中的植物的基本需求。第二课《养蚂蚁》,通过一个具体的小动物载体,反映土壤动物与土壤的关系。学生在寻找蚂蚁和饲养蚂蚁的过程中,探究蚂蚁生存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知道蚂蚁的生存离不开土壤。第三课《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是从个别到一般——通过认识更多的土壤动物来了解动物与土壤的关系,说明土壤对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的贡献,揭示土壤与生命的密切关系。四、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栽小葱、养蚂蚁、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等活动,知道动物、植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它们都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栽小葱、养蚂蚁的过程中,学会用“温暖”“潮湿”“养料”等专业术语来描述动物、植物的基本需求。(3)能从具体事物出发,多角度、多方式地描述其基本特征。(4)愿意就“土壤与生命”的话题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结论。五、单元活动导图六、课时安排序号课题课时1栽小葱12养蚂蚁13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1总课时3第4单元《打开工具箱》单元概要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技术与工程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一个重点领域,而谈到技术与工程,必定绕不开工具的使用,因为工具本身就是技术的物化形态。从工具的使用价值来说,它是人类劳动的一种手段上的帮助与延伸,是劳动者借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劳力的手段。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很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人会制造并使用工具。工具的使用在学生的周围随处可见,所以在小学阶段认识并学会使用一些常见工具是很有必要的。本单元通过认识周围常见的一些工具,并了解其功能,让低年级学生学会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学习的方式是将工具的使用与一些具体的工程任务结合在一起,如做小板凳、做小温室,同时强调工程设计,进一步凸显工程技术在整个小学科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打开工具箱就是打开一般家庭常用的工具箱,这些工具基本以五金工具为主。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亲手钉一根钉子或拧一颗螺丝的机会比较少,所以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强化他们对工具的认识以及实际的使用,这也是培养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坚韧意志的重要一课。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体验、设计、制作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了解常见的工具,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利用身边可制作加工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具有对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识。科学态度: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17.3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其功能。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本单元由《认识工具》《拧螺丝》《做个小温室》三课组成,围绕工具的认识和使用展开侧重学生的体验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渗透着工程设计的思想。本单元采用总—分—总的逻辑结构安排三课内容。第一课《认识工具》,总体认识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及其功能,并指导学生用常用的尺子、羊角锤和钳子来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体验工具的使用,感受它们的作用。第二课《拧螺丝》,具体介绍螺丝和螺丝刀,重在观察螺丝并给螺丝分类,利用小板凳这个载体学习螺丝与螺丝刀的使用,完成利用现成的材料制作一个木制小板凳的任务。第三课《做个小温室》,在前面两课的基础上,进行多项工具使用技能的学习与练习。指导学生根据材料和工具自行设计,并按图纸制作小温室,它是第一课《认识工具》的再提升。四、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工具箱里的一些常用工具,如锤子、螺丝刀、老虎钳等。(2)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4)认识到工具的发明、制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五、单元活动导图六、课时安排序号课题课时1认识工具12拧螺丝13做个小温室1总课时3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1.认识常见材料:陶瓷、玻璃、石材、布料、木材、纸、塑料、金属。2.金属有不同种类:铜、铁、铝......3.不同材料有各自的优点:如橡胶弹性好、耐磨;布料柔软、容易清洗;塑料轻便、防水4.描述某种杯子的特点:如玻璃杯,看上去透明,摸起来光滑、如果装热水烫手,掂起来沉重,捏起来很硬。5.解决某种杯子的缺点:如玻璃杯易碎,可以加一层柔软的布料护套。6.每一种材料都有它的特点,可以把不同材料的优点集中起来,做成人们想要的物品。7.人们发明的纳米布料、纳米涂料等,可以像荷叶表面和蜡烛黑灰那样,不沾水、不沾灰。现在,越来越多的新材料被研制出来,用来制造性能优异的产品。如防腐木、夹层玻璃、安全玻璃、隐形飞机等等。第二单元玩磁铁8.磁铁不仅可以吸铁,还可以吸镍。不能吸金、银、铜、铝等。9.磁铁的三个特性:磁性可以传递、可以隔着东西吸铁、可以隔空吸铁。10.磁铁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磁扣、门吸、磁卡等。11.磁铁有各种不同的形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圆形磁铁、环形磁铁、球形磁铁。12.磁铁上有的地方磁力大,有的地方磁力小。磁铁上磁力最大的地方叫磁极。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13.磁铁的特性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悬浮列车就是利用了磁铁的这一特点。14.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平放指南针,让磁针自由转动。待磁针静止后,轻轻转动方位盘,使盘上的N与磁针的红色端重合。根据方位盘上的方向确定周围的方向。15.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旅行、航海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在人们利用更先进的卫星网络来确定方向和寻找目的地。第三单元土壤与生命16.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阳光、温度、湿度、养料。浇水,让植物得到足够的水分;施肥,让植物获得充足的养料;放在阳光下,让植物获得充足的阳光。17.土壤中的水分主要来自降水和地下水。18.蚂蚁在土壤中的活动,主要有觅食、筑巢、交配、饲养幼蚁和照顾蚁后等。蚂蚁的家像一座地下宫殿,蚁后和幼蚁都有自己的房间,还有储存食物的仓库。19.蚂蚁在土壤里分泌酸性物质,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肥力,但对植物的破坏性也很大。20.土壤中的小动物:千足虫、蜗牛、蝼蛄、蜈蚣、蚯蚓、屎壳郎、西瓜虫等。21.在草丛下、树根旁、树干、树洞里都可以找到土壤中的小动物。第四单元打开工具箱22.常见的工具有:老虎钳、扳手、钢卷尺、螺丝刀、羊角锤等。23.锤子的发展:人类祖先直接用石头砸东西,后来,有了加木柄的石锤,再后来,有了坚硬的铁锤。如今,又有了用木头、橡胶等材料制成的专用锤。24.温室,又称暖房,有防寒、保温和透光等功能,人们常利用温室培植反季节蔬菜、水果等。25.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他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别人的看法,他不盲从,总想亲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