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科学 > 2022春苏教版(2017)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

2022春苏教版(2017)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

docx 2022-07-12 02:24:03 137页
剩余135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苏教版(2017)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目录第1单元植物的一生第2单元植物与环境第3单元声音的奥秘第4单元身边的材料第5单元观测天气全册教案课题1、种子发芽了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观察并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了解番茄和黄瓜种子的外形特点。2、指导学生动手种植番茄和黄瓜,了解一些番茄和黄瓜种植的知识。3、引导学生收集各种不同植物的种子,并观察它们的特点。4、动手做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教学重点1、认识各种不同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特点,并动手种植番茄或黄瓜,获得更多的种植番茄或黄瓜的知识。2、动手做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教学难点做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懂得种子发芽的条件一是温度,二是水分。教学准备黄瓜和番茄等各种植物的种子,种植番茄或者黄瓜的花盆、土壤、水等等,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材料:玻璃瓶、种子、水等等。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第1页的小诗:用你勤劳的双手,播下一颗种子吧!然后像妈妈一样,细心照顾它。看着它生根发芽,盼着他快快长大……你的心里呀,定会乐开了花!2、学生朗诵这首小诗,初步了解植物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3、教师引导:同学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就是植物的一生。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探究植物的一生。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种子的发芽。板书课题:1、种子发芽了二、观察并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1、出示番茄和黄瓜这两种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看一看,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种子)2、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吗?学生分别说一说哪一个是番茄的种子,哪一个是黄瓜的种子。3、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比较番茄和黄瓜的种子,看一看这两种种子有什么不一样。4、学生仔细观察两种植物的种子,然后说一说这两种种子不同之处。5、教师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厚薄等各方面说一说番茄和黄瓜种子的不同之处。6、教师小结:刚刚大家比较了番茄和黄瓜的种子。其实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种子,这些种子在颜、形状、大小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课后大家可以去仔细观察比较。三、一起来种番茄1、教师引导:同学们,大家想不想把这些番茄和黄瓜的种子种下去,然后结出小番茄和小黄瓜呢?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种番茄,种黄瓜。2、全班交流:种植黄瓜和番茄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呢?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说一说种植黄瓜和番茄需要准备的东西——花盆一个,盆中放一些土壤,准备一些黄瓜和番茄的种子,还要准备一些水和肥料。3、了解了这些,下面我们就来种番茄或者黄瓜吧。出示课本第2页的种植番茄的步骤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种植番茄的步骤。第1步:在花盆土中挖一个小坑,在里面放两粒种子。第2步:盖上一层薄土,浇上水。4、教师引导:同学们,种植番茄是不是看起来非常简单,不过操作起来,也需要大家认真仔细哦。特别提醒:大家可以种植番茄,当然你也可以种植黄瓜。课后大家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之下,将自己的番茄或者黄瓜种植下去。5、同学们,番茄或者黄瓜种植下去是不是就没有事情了呢?不是的,种植番茄或者黄瓜的事情很多,这才刚刚开始。种完之后,我们要做哪些事情呢?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加以小结。第1件事情:做好栽种记录。出示栽种记录表:日期生长情况高度种植处理教师提醒:同学们,番茄或者黄瓜种植下去,我们要时刻关注他们,仔细观察他们。第2件事情:要想让我们的小番茄或者小黄瓜更好的生根、发芽、长大,我们还需要了解更多的种植番茄或者黄瓜的知识,对我们种植的小番茄或者小黄瓜进行仔细护理。出示课本第2页种植番茄的小知识。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需要充足的阳光,60-100天可以成熟,适合在春季栽种,夏季和秋季也可以种植。除了书上提到的这些,大家还了解哪些种植番茄或者黄瓜的知识呢?全班交流,分享更多种植番茄或者黄瓜的知识。番茄对于土壤的要求并不是特别的高,一般选择疏松的肥沃的土壤来种植就可以了,土壤如果不够疏松,长得会很慢,我们需要翻土处理。番茄对于阳光的需求是非常高的,一定要种植在有充足阳光的环境下,如果没有阳光的话,那样番茄是很难生长得很好的,而且番茄会长得很小。番茄在长大到一定程度后是需要进行剪枝的,一般主要将一些分枝给剪掉,这是有利于番茄结比较大的果实,如果番茄的分枝特别多的话,那样结出来的果实会比较小。6、教师小结:同学们,种植番茄或者黄瓜并不是把它种下去就没事了,我们还要认真护理他们,不懂的话我们还要请教他人或者上网查阅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种植番茄或者黄瓜的有关知识,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小番茄或者小黄瓜护理得非常好。四、观察植物种子的特点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不同植物的种子,他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2、教师分别出示课本第3页上面苹果、蚕豆、红松、冬瓜、枣子等5种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分别看一看,观察他们的特点。3、全班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这5种植物种子的特点。4、教师引导:同学们,自然界中还有很多植物的种子,让我们也来看一看吧。5、教师相机出示黄豆、绿豆、油菜、稻子、麦子、高粱等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看一看,让学生认识更多植物的种子。五、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1、教师引导:同学们,种子在土壤中会发芽生根,长叶开花。那么,种子发芽究竟需要哪些条件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2、实验材料:4个带盖子的瓶子(分别标上1号、2号、3号、4号)、纸巾、一些种子、勺子、水等。3、实验过程:出示课本第3页下面的实验操作过程图,学生仔细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过程。4、实验步骤:第1步:在4个瓶子里各放入两张纸巾,撒上同样多的种子,将1号瓶的瓶盖拧紧。第2步:分别在2号、3号瓶里洒一点水,将4号瓶里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然后拧紧2、3、4号瓶的瓶盖。第3步:将1号、3号、4号瓶放在常温下,将2号瓶放在冰箱里,5到6天后观察4个瓶里的种子。5、教师强调实验注意点:在进行这个实验的时候,注意实验中的不变量,如每个瓶里都放两张纸巾,都洒同样多的水,都要拧紧瓶盖。还要注意实验中的变量,1号瓶中只有纸巾和种子,没有水,放在常温下。2号瓶有纸巾、种子,并洒了一点水,放在冰箱里。3号瓶有纸巾,洒了一点水,放在常温下。4号瓶有纸巾和种子,洒的水很多,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放在常温下。6、学生按照实验要求及实验注意点分小组开始实验操作,教师巡视,相机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且对学生操作不当的行为加以纠正。7、展示学生操作好的实验瓶子,引导大家进行比较,看一看各小组有没有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教师将各小组做好的实验瓶贴好标签,摆放在教室的实验桌上,并且将2号瓶放入冰箱里。教师引导:同学们,本次实验时间跨度比较长,要一个星期左右,因此大家要耐心等待,等一个星期之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大家的实验结果。(一个星期之后)8、教师将各小组的实验瓶分别发放给各小组,引导各小组同学观察本小组的实验瓶,看一看本小组的实验结果,并做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学生实验记录情况。9、教师有选择的指1-2组学生汇报本小组的实验记录,教师相机展示这两小组的实验瓶。10、全班交流问题一:种子发芽的条件是什么?种子发芽的条件有两个,第1个是温度,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过冷或者过热都不适宜种子发芽。因此放在冰箱里的种子很难发芽。第2个是水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水分,水分过多或者过少,种子都很难发芽,第1个瓶子里没有水,种子无法发芽,第4个瓶子中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水分过多,种子也无法发芽。11、全班交流问题二:在寒冷的冬天,种子会发芽吗?预设:在寒冷的冬天,气温很低,一部分种子很难发芽,这也是冬天植物生长缓慢的原因之一。六、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探究了种子发芽的条件,懂得了种子发芽,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适宜的温度,温度过低或者过高,种子都不易发芽,二是水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水分,水分过多或过少,种子也不易发芽。课后,请各位同学仔细观察我们周围各种植物的种子。教后记课题2、幼苗长大了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观察番茄或黄瓜的幼苗,描述幼苗每个部分的样子。2、通过查阅资料、观察、讨论等方式探究植物的根、茎和叶子的作用。3、知道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4、认识植物的根和茎,知道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5、仔细观察树叶,了解叶子由叶柄、叶片和叶脉这几部分组成。教学重点通过查阅资料、观察、讨论等方式,探究植物根茎叶的作用,知道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教学难点探究植物的根茎叶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各样的树叶、番茄和黄瓜的幼苗等等。预习要求观察番茄和黄瓜的幼苗,能够做到每周测量一次幼苗的高度。查阅资料,初步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作用。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动手种植了番茄和黄瓜的种子。大家的番茄或者黄瓜应该发芽了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植物的幼苗。2、板书课题:2、幼苗长大了二、观察植物的幼苗1、教师引导:同学们,老师让大家种下的番茄或者黄瓜的种子发芽了吗?谁来描述一下自己种植的番茄和黄瓜幼苗的样子。教师引导:因为时间比较短,可能有同学的幼苗还没有长出来,大家不要着急,慢慢等待,记住要坚持观察,仔细护理,做到每周测量一次幼苗的高度。2、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黄瓜和番茄的幼苗,引导学生看一看,仔细描述幼苗每个部分的样子。3、教师引导:同学们,幼苗虽然比较弱小,但是这也是生命的象征,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这些幼苗也会慢慢长大,开花结果。4、教师相机出示一些不同植物幼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幼苗的生命力。三、探究根茎叶的作用教师引导:同学们,每一棵植物都有根、茎、叶。那么植物的根茎叶又有哪些作用呢?下面我们继续来探讨(一)探讨根的作用1、同学们,你们知道根的样子吗?2、出示课本第4页试管栽种小葱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小葱的根。3、再出示课本第4页右下方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玉米的根。4、教师相机出示大树、小草、玫瑰花等植物的根,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植物的根。5、不同的植物,根的形状、大小也不一样,这些植物的根又有什么作用呢?6、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阅资料和实际经验,说一说根的作用,教师相机补充并加以小结,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根的作用。植物的根是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下,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等,供给植物的生长。并且有些植物的根具有繁殖或者储存营养的作用。种子萌发最先长出来的就是根部,它长入土壤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二)探究茎的作用1、认识植物的茎教师引导:同学们,每种植物的茎是不一样的。出示课本第5页左上方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株植物的茎。出示课本第5页右上方大树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懂得树干和树枝都是大树的茎。教师再相机出示一些植物,如马铃薯、油菜、玫瑰花等等的茎,引导学生了解更多植物的茎。2、教师引导:同学们,每种植物的茎是不一样的,那么植物的茎到底有什么作用呢?3、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取一株有茎有叶的植物插入红色墨水中,过一段时间,取出来,引导学生观察茎和叶的变化。4、全班交流讨论: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知道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了吗?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加以小结,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植物茎的作用。植物的茎是植物的五大器官之一,作用是将根部吸收的水分、无机盐等传递到叶子和花朵上,将叶子光合作用形成的养分传递到其他部分,主要是通过茎里面的导管来完成。(三)探究叶的作用1、教师引导:同学们,大家对于植物的叶子并不陌生,每天我们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植物的叶子。下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过哪些植物的叶子?并且来描述一下它们的形状和样子。2、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的植物的叶子,描述一下它们的形状和样子。教师相机展示各种植物的叶子,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不同植物的叶子形状不同,大小不一,颜色各异。3、那么,叶子究竟由哪几部分组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叶子,仔细观察,想一想叶子由哪几部分组成?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用图片展示叶子的各个部分。4、教师引导:每一片叶子都由叶柄、叶片和叶脉组成,不过不同的植物,他们的叶子外形看起来是不一样的。大家知道这些植物的叶子又有哪些作用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植物叶子的作用。5、教师相机引导并加以小结,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叶子的作用。叶子的作用有以下四点:A呼吸作用:植物和动物都一样,都需要呼吸。叶子上的气孔像动物的鼻孔和嘴巴一样,空气可以从气孔进进出出。吸进来的气体可以扩散到树木的各个部位,以满足生长的需求;B光合作用:植物的叶子里有一种绿色的小颗粒,叫做叶绿体。它具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己制造食物,这也是植物与动物不一样的地方;C养分转化作用:植物通过叶子上的气孔从空气中吸入二氧化碳,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来水分,然后又把水分输送给叶子。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叶绿体中相遇,在阳光的照射下转化成淀粉等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用,因此说,树叶是植物的绿色工厂;D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特别是高大的植物,假如没有蒸腾作用,由蒸腾拉力引起的吸水过程便不能产生,植株较高部分也无法获得水分。6、全班交流:在幼苗生长的过程中,如果把幼苗的叶子全都摘光,幼苗还能成活吗?把幼苗的叶子和未脱落的子叶全部去除,幼苗既失去了子叶储存的“营养”供给,又不能利用叶进行光合作用,生产“营养”,供自己消耗,因此,结果只能是死亡。四、课堂总结1、出示课本第5页最后一句话: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和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2、学生齐读这句话,进一步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作用。3、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观察了植物的根茎叶,了解了不同植物的根茎叶的样子和作用。课后,请大家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进一步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样子,了解它们的作用。教后记课题3、植物开花了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番茄花和黄瓜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会分辨番茄花上的雄蕊和雌蕊以及黄瓜的雄花和雌花。2、了解雄花和雌花的作用,知道植物的雌花要经过雄花的授粉,才能结出果实。3、知道植物有多种传粉的方式,初步了解昆虫传粉、风力传粉、自花传粉、人工辅助授粉等一些传播花粉的方式。4、了解什么是人工辅助授粉,知道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和作用,并动手操作,学习人工辅助授粉。教学重点学会辨别植物的雄花和雌花,以及雄蕊和雌蕊,了解植物昆虫传粉、风力传粉、自花传粉等一些传粉方式。教学难点了解植物的传粉方式,知道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传粉方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等。预习要求观察植物的花,初步了解雌花和雄花以及雌蕊和雄蕊。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植物的传粉方式。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同学们,一颗种子播种下去,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生根、发芽,然后慢慢长大,等到长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它就会开花。那么植物的花是什么样子的?由哪几部分组成?又有什么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花。2、板书课题:3、植物开花了二、比较番茄花与黄瓜花的不同之处1、教师引导:同学们,很多植物都会开花。这些植物开出的花会相同吗?其实,每种植物开出的花都不一样。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番茄花和黄瓜花的不同之处。2、多媒体出示番茄花和黄瓜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番茄花和黄瓜花有什么不同之处?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外形、颜色、大小等各方面比较两种花的不同。3、引导学生观察番茄花的雄蕊和雌蕊。出示课本第6页番茄花的放大图,引导学生认识雄蕊和雌蕊。引导学生观察黄瓜花,分辨黄瓜的雄花和雌花。教师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番茄花的雄蕊和雌蕊在同一朵花上,而黄瓜花的雄蕊和雌蕊不在同一朵花上,拥有雄蕊的花就是雄花,拥有雌蕊的花就是雌花。出示课本第6页下面两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插图中的黄瓜花,辨别哪一朵是雄花,哪一朵是雌花。4、拓展教师引导:同学们,其实,不单是黄瓜花有雄花和雌花,其他的很多花都分雄花和雌花,大家能列举出一些例子来吗?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别列举一些例子。教师相机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植物的雄花和雌花。预设:黄瓜、南瓜、丝瓜的雄花和雌花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些植物,就像番茄花一样,花的雄蕊和雌蕊在同一朵花上,这样的例子,你们能够列举出来吗?5、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花的雄蕊和雌蕊在同一朵花上的植物。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雄蕊和雌蕊在同一朵花上的植物,如郁金香、月季花、桃花、白菜、萝卜、樱花、蔷薇、百合、油菜、西红柿等。6、花粉的作用同学们,植物开花了,并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结出果实,那么怎样才能结出果实呢?(就需要授粉。)当雄蕊上的花粉受到雌蕊上,或者雄花上的粉授到雌花上的时候,植物就会结果。那么,植物又是怎样传授花粉的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三、植物的传粉方式1、教师引导:在自然界,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粉方式,总的来说,有这样几种方式。2、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第7页“植物有多种传粉方式”这一部分的内容,了解植物的传粉方式。预设:昆虫传粉,风力传粉,自花传粉和人工辅助授粉。3、昆虫传粉什么是昆虫传粉?顾名思义,就是依靠昆虫传播花粉。哪些花依靠昆虫传粉?桃花、油菜花等等。这类花有鲜艳的花瓣、芬芳的气味或者甜美的花蜜吸引昆虫,因此被称为虫媒花。这类花依靠哪些昆虫传粉?常见的传粉昆虫有蜜蜂、蝴蝶等等。出示蜜蜂采蜜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师讲解:同学们,蜜蜂采蜜对于蜜蜂来讲是采集花蜜,蜜蜂在采蜜的同时又将花粉传播到别的花朵上,这样就,实现了植物的传粉工作。4、风力传粉什么是风力传粉?风力传粉,顾名思义就是依靠风力传授花粉,这一类花被称为风媒花。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花是风媒花呢?玉米、杨树等等。风媒花一般有哪些特点呢?风媒花一般都很小,花粉多而轻,没有花香,也没有花蜜,风力越大,花粉传播的距离越远。当风吹起的时候,这些花的花粉就随风飘扬,传播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教师出示风媒花的一些植物,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植物的风力传粉方式。5、自花传粉教师引导:在自然界,除了依靠昆虫和风力传粉之外,神奇的大自然让一些植物还拥有了自己给自己传粉的能力,就是不需要风和昆虫的帮忙,自己给自己传粉,这种方式叫自花传粉方式。教师出示自花传粉方式的一些植物,比如番茄花、银杏花等等。学生看一看,同时弄明白这些花是既有雄蕊,也有雌蕊,也就是雄蕊和雌蕊在同一朵花上。前面我们讲到的番茄花,就是自花传粉的方式。6、人工辅助授粉什么是人工辅助授粉?为什么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呢?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第7页的最后一幅图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人工辅助授粉的原因是为了解决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的问题,懂得人工辅助授粉就是人为的给这些植物传授花粉。出示人工辅助授粉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人工辅助授粉的必要性,懂得人工辅助授粉,能够使植物更多的结出果实。7、学习人工辅助授粉同学们,下面我们也来学习对黄瓜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出示课本第7页最后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人工辅助授粉的做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黄瓜花的雄花和雌花的模型学习人工辅助授粉的做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人工辅助授粉的实践情况,并相机对错误的动作进行纠正和指导。8、教师小结:同学们,人工辅助授粉在一些情况下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够在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的时候,使植物顺利的传粉,从而结出更多的果实。四、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观察同一朵花的雄蕊和雌蕊,也学会了分辨同一种植物的雄花和雌花,了解了植物传授花粉的方式,知道了植物有昆虫传粉、风力传粉、自花传粉和人工辅助授粉等几种传粉方式,特别是人工辅助授粉,能够解决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有必要的,运用也比较广泛。教后记课题4、植物结果了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观察自己种的番茄或黄瓜,填写种植记录表,并能够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种植记录表进行评价。2、比较番茄和黄瓜的生长过程,说一说它们在生长过程中有哪些共同特征。3、知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繁殖器官。4、能够区别哪些是果实,哪些不是果实,知道我们平时吃的是植物的哪个部分,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植物资源的。教学重点1、认识植物的果实,学会辨别哪些是果实,哪些不是果实,知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2、了解植物资源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难点能够学会区分哪些是果实,哪些不是果实,知道我们平时吃的是植物的哪个部分。了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是怎样利用身边的植物资源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种植记录表等等。预习要求观察自己种植的黄瓜或者番茄,完善好自己的种植记录表。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是怎样利用植物资源的。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的番茄或者黄瓜应该结果了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分享大家的种植感受。2、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种植的番茄,引导学生看一看。3、教师引导:这盆番茄是一位同学辛辛苦苦种植的,他叫小铭。谁来描述一下你们看到的这盆番茄?小铭同学不仅成功的种植了番茄,而且还坚持做种植记录,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种植记录表。4、出示课本第8页的种植记录表,学生认真阅读小铭同学的种植记录表,了解小铭同学种植番茄的整个过程。师生共读这份种植记录表,边读边引导学生了解番茄种植过程中的变化和小铭同学在种植过程中的处理方法。5、全班交流小铭同学种植番茄,从播种到小番茄成熟,一共用了多长时间?三个月。小番茄在哪段时间里生长速度是最快的?是4月18日到5月20日这段时间,在这一个月中,小番茄的高度从6厘米变成了50厘米,增长了足足40多厘米。在整个番茄生长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点?在小番茄整个生长过程中,要保持充足的日照,要保持土壤湿润,在必要的时候还要给小番茄施肥,加强营养。6、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看了小铭同学的番茄种植记录表,小铭同学经过三个月的仔细观察和护理,终于使自己种植的小番茄结出果实,成熟了。下面我们也来交流交流自己的种植记录表,虽然我们种植番茄或者黄瓜的时间不长,番茄或者黄瓜还没有成熟,但是我们也可以分享一下种植的感受。7、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的种植记录表,并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种植活动进行评价。全班交流,教师有选择性的指3-4名同学分享自己的种植记录表。8、全班交流讨论,比较番茄和黄瓜的生长过程,说一说他们生长过程中有哪些共同特征?9、教师小结:同学们,刚刚我们分享了自己的种植记录表。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很多同学都了解了自己种植的黄瓜或者番茄生根、发芽、长叶的经过,希望大家继续照顾我们的番茄或者黄瓜,争取使他能够早一点结出果实。三、植物的种子1、教师引导:同学们,每种植物都要繁衍后代,他们都有种子。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各种植物的种子在哪里?出示课本第9页番茄和黄瓜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番茄和黄瓜的种子分别在哪里?教师小结:是的,番茄和黄瓜的种子就在它们的果实里,番茄和黄瓜上结出来的果实里面就包含他们的种子。2、出示课本第9页中间一段话: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繁殖器官。学生认真读一读这一段文字,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种子究竟在哪里,植物的种子有什么作用,植物的繁殖器官有哪些等一系列问题。齐读这一段文字。3、出示课本第9页下方的九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九幅图片中画的分别是什么植物?这些图片中哪些是果实?哪些不是果实?是植物果实的有:四季豆、豌豆、南瓜、花生、香蕉。不是植物果实的有:胡萝卜、菠菜、芹菜、甘蔗在这9种植物中,我们吃的又是这些植物的哪个部分呢?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我们吃的有可能是某种植物的多个部分。胡萝卜——我们吃的是它的根。四季豆——我们吃的是它的果实。豌豆——我们吃的是它的果实。甘蔗——我们吃的是它的茎。花生——我们吃它的果实。菠菜——我们吃的是他的茎和叶。香蕉——我们吃的是它的果实。芹菜——我们吃的是它的茎和叶。南瓜——我们吃的是它的果实,南瓜子是他的种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吃很多植物,那么请大家说一说,我们吃的又是这些植物的哪个部分呢?4、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吃的是哪些植物的哪些部分?吃茎:甘蔗、莴笋、竹笋、芦蒿、姜、莲藕、荸荠、慈姑、马铃薯吃根:萝卜、胡萝卜、甘薯、木薯吃叶:青菜、白菜、包菜、韭菜吃花:黄花菜、花菜吃果实:各种瓜类(冬瓜、西瓜、南瓜、丝瓜、黄瓜等)葵花籽、各类水果(苹果、梨、桃、李、山楂等)、豆类(扁豆、豇豆、四季豆等)吃种子:西瓜子、白果、芝麻、豆类(红豆、绿豆、黄豆等)5、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植物,有的是他们的根,有的是他们的茎,有的是他们的叶,课后大家可以去仔细观察。四、植物资源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植物都是我们的食物,不仅如此,在生产生活中,很多植物还有很多的用处。2、出示课本第10页的6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植物资源的?图1:棉花可以用来制成长绒棉与全棉内衣。图2:贝母可以用来生产化痰止咳药。图3:橡胶树的汁液可以是制作轮胎的材料之一。图4:蓝靛的果实分泌出蓝色的颜料,可以用来印染布。图5:种植的甘蔗可以用来生产白糖。图6:种植的玉米可以用来加工乙醇汽油。3、其实,植物还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多的联系。请大家想一想,除了书上提到的这6种之外,植物资料还在哪些地方有着广泛的运用?各种各样的中草药可以用来制作中药,为人们治病。种植的大豆、油菜可以用来榨油。菖蒲可以用来编草席。竹子可以用来编织各种各样的器具。树木的木料可以用来做建筑材料、打家具、造纸等等。4、教师小结:同学们,大自然中的植物数不胜数,这些植物有的为我们提供食物,有的为我们提供生产原料,可以这样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正是有了这些植物,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方便、丰富多彩。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教后记课题5、不同环境里的植物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环境的特点,知道不同的植物适宜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2、懂得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形态也不一样,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3、比较大叶黄杨和杨树的叶子,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联系生活实际经验等方式,了解这两种树叶的不同之处。4、了解冬天来了,树木是怎样适应寒冷的环境的,设计一个常青树是否落叶的研究方案。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环境适宜不同的植物生存,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难点认识不同环境的特点,知道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叶黄杨和杨树的叶子等等。预习要求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等方式,了解不同环境的特点。收集不同环境中生存的植物种类以及形态,思考植物的形态与生长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11页的小诗:平静的池塘中,盛开着白荷花。荒芜的沙漠中,挺立着仙人掌。……咦,他们是有什么本领吗?竟能在这样的地方安家!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说一说白荷花生长在哪里?仙人掌生长在哪里?白荷花和仙人掌能够调换生长的环境吗?3、教师引导:同学们,白荷花生长在池塘中,仙人掌能够生长在荒芜的沙漠中,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第二单元,探究植物与环境的关系。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5课,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认识形态各异的植物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这些植物数量庞大,形态各异。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种比较奇特的植物。2、出示课本12页的5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水瓶树、仙人柱、椰树、芭蕉、雪松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这5种植物的知识。3、教师相机引导并加以补充,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这5种植物的有关知识。水瓶树长在非洲南部的水瓶树,高大粗壮,主干高达几十米,直径2米多,远看酷似一个巨大的啤酒瓶。此树除“瓶口”有稀少的枝条树叶外,其它别无分枝。所有的水分集中贮存在树干里,藏量可达一吨左右,所以水瓶树既不怕干旱,也不怕火烧,即使附近的灌木丛林都烧光了,它依然如故,最多只是毁损一些枝条树叶,次年雨季一到,又会长枝长叶。仙人柱又叫巨柱仙人掌(学名:Carnegieagigantea):是巨柱仙人掌属中唯一的物种,也是世界最高的仙人掌品种之一,植株高大呈柱状,有分枝呈烛台状,具锐棱,刺座有褐色绵毛,有辐射刺,花刺叭形,开在茎顶附近的刺座上,浆果红色,果肉可食,素有“仙桃”之称。椰树椰子树(英文:CocosnuciferaL.)是棕榈科椰属的一种大型植物,椰子是椰树的果实,是一种在热带地区很普遍的果实。椰子树的普及也与其果实椰子可以在海中随风浪漂流上千公里后生殖到离母树非常远的地方有关。椰子树是常绿乔木,产于热带。树干高约15~30米,单项树冠。叶羽状全裂,长4~6米,裂片多数,革质,呈线状披针形,长65~100厘米,宽3~4厘米先端渐尖;叶柄粗壮,长超过1米。芭蕉芭蕉(学名:MusabasjooSiebold),为芭蕉科、芭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2.5-4米。叶片长圆形,先端钝,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叶面鲜绿色,有光泽;叶柄粗壮,长达30厘米。雪松雪松是松科雪松属植物。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树干较直,树枝从下至上环绕树干向外生长。叶针形,长8-60厘米,质硬,灰绿色或银灰色,在长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4、除了这5种植物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奇特的植物呢?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奇特的植物。预设:世界上的植物千奇百怪,一般常见的最为奇特的植物主要有卷柏、猪笼草、日轮花、含羞草、生石花、百岁叶、龙海芋、火焰、香胶树、八仙花,每个不同植物的观赏价值各不同,其中的卷柏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我国主栽的植物之一。教师相机出示卷柏、猪笼草、日轮花、含羞草、生石花、百岁叶、龙海芋、火焰、香胶树、八仙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赏,初步了解这些奇特的植物。5、教师小结:在我们地球上有很多这样奇特的植物,只要大家细心观察,多看课外书,就能够了解更多这样的植物。三、了解不同环境的特点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地球上,有高山,有峡谷,有大海,有江河,有平原,有山区,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热,有的地方水源充足,有的地方干旱少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些不同环境的特点。2、出示课本13页的4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说明,了解这4幅插图展示的是什么环境?这些环境分别有什么特点?图1:沙漠环境,特点是沙漠里降水很少,白天阳光强烈,气温很高,而夜晚气温骤降,温度很低。图2:高山环境,特点是高山上的土层很薄,气温很低,经常被积雪覆盖。图3:热带草原,特点是热带草原上的降水比较集中,一段时间干旱,另一段时间大量降水,一年中干季、雨季分明。图4:热带沿海,特点是热带沿海地区全年高温,有些地方经常受季风影响。3、除了书上列举的这4种不同的环境之外,地球上还有哪些不同环境呢?请同学们也来列举列举。热带雨林地区,特点是气温高,雨水充足。寒冷的高原环境,特点是气候寒冷,冬天积雪覆盖。4、教师引导: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环境分别适宜哪些植物生长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本12页的5种植物,想一想它们分别适宜生长在哪种环境中?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水瓶树、仙人柱、椰树、芭蕉、雪松这5种植物分别适宜生长在哪种环境中,并说一说具体的原因。水瓶树——适宜生长在热带草原上,因为热带草原一段时间干旱,另一段时间大量降水,一年中干季、雨季分明,而水瓶树庞大的身躯适宜储存水分,能够在雨季大量领储水,在干季也不会因缺水而死亡。仙人柱——适宜生长在沙漠环境中。沙漠环境中雨水很少,而仙人柱非常耐旱,即使长期没有水分也能生存下去。椰树——适宜生长在热带沿海地区。因为热带沿海地区全年高温,常受季风影响,而椰树喜高温、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4°C-25°C,不耐干旱,也不耐长期水涝,喜海边和河岸的深厚冲击土。芭蕉——适宜生长在热带雨林地区。热带雨林雨水多,而芭蕉宽大的叶子有利于蒸腾作用,所以大叶子的芭蕉可以适应雨林,并且芭蕉喜光而能耐阴,喜欢生长在潮湿肥沃的土地里,适应性强。生长温度为15.5至35℃,适温为24至32℃。雪松——在气候温和凉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长旺盛。雪松喜年降水量600~1000毫升的暖温带至中亚热带气候,在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生长最好。5、出示活动手册第4页上的连线题,引导学生把下列植物和它们适宜生长的环境连起来。6、除了书上列举的这几种植物之外,我们还知道哪些植物生长在哪些不同的环境中呢?学生分小组交流,所以说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在不同环境中生长的植物。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图片。莲藕原产于印度,很早便传入中国。莲藕属木兰亚纲,山龙野目。喜温,不耐阴,不宜缺水,大风。红树一般生长在沿岸而泥土松软淤积的潮间带,这些地方的基层不稳定、土壤缺氧以及含有相当高的盐分。红树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有独特的适应方法生长。香蕉喜湿热气候,在土层深、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里生长旺盛。我国适合大面积种植的地方我们国家只有台湾和海南岛了。别的地方如:广东,福建,广西和云南应为气候的原因,只是有一部分的地方能够种植。7、教师小结:同学们,不同的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而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形态也不一样,可以这样说,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四、比较大叶黄杨和杨树的叶子1、教师引导:同学们,不同的植物,它们的叶子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就以大叶黄杨和杨树为例,来比较一下大叶黄杨和杨树的叶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教师出示大叶黄杨树叶和杨树树叶,分发给学生。全班交流讨论: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辨别大叶黄杨和杨树叶子的不同之处?摸一摸——摸一摸两种树叶,感受叶片的表面光滑程度和厚薄程度。生活经验——平时观察两种树叶,看看它们秋天的时候会不会变黄?冬天的时候会不会全部落光?3、学生分小组按照以上方法来比较大叶黄杨树叶和杨树树叶的不同之处,并认真填写活动手册上的表格。比较项目大叶黄杨树叶杨树树叶叶的形状叶的表面叶的厚度怎样适应寒冷环境与它相似的植物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交流情况,并相机加以引导。4、全班交流,总结大叶黄杨和杨树叶子的不同之处。比较项目大叶黄杨树叶杨树树叶叶的形状椭圆形心形叶的表面树叶上覆盖有比较厚的蜡质,所以较光滑粗糙叶的厚度厚薄怎样适应寒冷环境冬天落三分之一左右,总体看来树还是绿色的。秋天变黄,冬天落光。与它相似的植物5、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刚刚通过比较发现大叶黄杨树叶和杨树叶子有许多不同之处。其实大叶黄杨树和杨树是不同的两个树种,他们之间存在差异也是很正常的。出示大叶黄杨树和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这两种树。6、讨论题冬天来了,大叶黄杨和杨树分别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冬天来了,杨树靠落叶减少水分蒸发和养料消耗来适应寒冷环境。大叶黄杨靠树叶表面蜡质减少蒸发来适应寒冷环境。7、拓展如何设计一个常青树是否落叶的研究方案?教师引导:同学们,冬天到了,有的树会落叶,有的树不会落叶,那么研究一个常青树是否落叶,我们该设计一个怎样的研究方案呢?学生分小组交流,设计一个常青树是否落叶的研究方案。全班交流:展示学生设计的常青树是否落叶的研究方案。预设:方案1:冬季到大叶黄杨下去看地上是否有落叶。方案2:选定一根枝条,在秋冬季每天观察。8、教师引导:那么常青树到底落叶不落叶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络上是怎么说的。出示一段文字,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常青树是否落叶这个问题。常青树是指它终年常绿,常青树的叶子并非永不凋落,只不过叶子寿命比落叶树的叶子寿命长一些,如冬青叶可活1年~3年,松树叶可活3年~5年,罗汉松的叶子可活2年~8年。它与落叶树不同点在于落叶树在秋冬季时会多数或全数落叶,常青树在四季都有落叶,但同时它也有再长新叶,有些松、柏科的叶子在老了、枯黄后会留在干上,不会落下(如杉木)。9、教师小结:同学们,看来我们以后遇到问题不单要动脑筋,要仔细观察,必要的时候我们还要上网查阅资料,这样我们就可以能够得到更加确切的答案。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沙漠、高山、热带草原、热带沿海等不同环境的特点,知道不同的植物适宜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我们还比较了大叶黄杨和杨树叶子的不同之处,知道大叶黄杨和杨树的叶子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课后请大家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植物,下节课我们将研究沙漠中的植物,请大家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教后记课题6、沙漠中的植物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了解沙漠中有仙人球、沙棘、仙人掌、骆驼刺、胡杨等一些植物。2、引导学生通过用放大镜观察、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和叶等方式,了解仙人掌茎和叶的特点。3、做探究仙人掌补水秘密的实验,进一步了解仙人掌补水的秘密,了解仙人掌能够在沙漠中生存的原因。4、了解沙漠植物的根,知道沙漠植物的根系非常发达,了解不同的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仙人掌的茎和叶,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以及动手做仙人掌储水秘密的实验等方式了解仙人掌储水的秘密,探究仙人掌能够在沙漠中生存的原因。教学难点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探究仙人掌储水的秘密,了解仙人掌能够在沙漠中生存的原因。教学准备PPT课件、仙人掌、放大镜、勺子、塑料垫子、探究仙人掌出水秘密实验的材料、纸巾、自来水、塑料布、蜡纸等等。预习要求观察仙人掌或仙人球,初步了解仙人掌或仙人球的特点。查阅资料,初步了解沙漠植物的种类以及特点。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1、出示沙漠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学生答:沙漠。教师问:大家知道沙漠的特点吗?学生答:沙漠干旱少雨。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2、教师引导:在沙漠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究竟有没有植物能够生存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沙漠中的植物。3、板书课题:6、沙漠中的植物二、认识沙漠中的植物1、教师引导:沙漠中,有没有植物能够生存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哪些植物能够在沙漠中生存呢?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机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沙漠中的一些植物,如仙人球、沙棘、仙人掌、骆驼刺、梭梭树、胡杨等,另外芦荟和石莲花也可以在沙漠中生存。3、教师引导:想不到有这么多的植物能够生长在沙漠中。这些植物究竟有哪些本领,让他们能够在沙漠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呢?下面我们就以仙人掌为例,来探究沙漠中植物的独特本领。三、探究仙人掌的本领方法一:观察仙人掌1、教师出示一盆仙人掌,引导:同学们,这是一盆仙人掌,谁来说一说自己看到的仙人掌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描述这盆仙人掌的样子。2、那么大家能够找出仙人掌的茎和叶吗?要想找出仙人掌的茎和叶,光靠眼睛看可不行,还需要借助工具。3、教师出示放大镜,相机引导:同学们,下面我们就用放大镜来仔细观察仙人掌,找一找仙人掌的茎和叶分别在哪里?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不要被仙人掌的刺扎着,那会很疼的。4、学生分小组活动,小组成员轮流使用放大镜观察仙人掌,找出仙人掌的茎和叶,了解仙人掌的茎和叶的特点。5、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仙人掌的茎和叶分别是什么?并说一说它们的特点。仙人掌的茎就是我们看到的厚厚的、绿色的、呈椭圆形的东西,我们平时说的刺,其实就是仙人掌的叶子,这些叶子细小而尖锐。6、教师分别展示仙人掌的茎和放大了的仙人掌的叶子,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了解仙人掌的茎和叶。7、全班交流,仙人掌的茎和叶分别有什么作用呢?仙人掌的茎肥而厚,适宜储存水分,每当雨季来临,仙人掌的茎中就会储存大量的水分,以应对干旱。而仙人掌的叶子非常细小,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最大程度的减少水分的散失。这两点为仙人掌能够在干旱的沙漠环境中生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方法二: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子1、教师引导:我们刚刚用放大镜找到了仙人掌的茎和叶,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仙人掌的茎。2、教师分别出示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子,引导学生比较一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子。3、提出活动要求,下面我们用勺子来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子,看一看会出现什么现象?全班交流:活动工具——勺子、塑料垫板、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子切成小块。活动要求——分别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子,仔细观察在挤压的过程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特别注意——仙人掌有刺,不要被刺扎着。4、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相机进行指导。5、全班交流活动情况,说一说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子,有什么现象发生?这说明什么?当我们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子时,发现会有大量的绿色的汁水流出来。这说明在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子里储存着大量的水。6、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仙人掌的茎有什么作用了吧?学生说一说仙人掌茎的作用,教师小结:仙人掌要在沙漠环境中生存,它必须能够储存大量的水,而仙人掌的茎就可以为仙人掌储存大量的水,以便在干旱的时候使用。方法三:探究仙人掌储水的秘密1、教师引导:仙人掌的茎能够储存大量的水,不过要想在沙漠的环境中生存,仅仅凭借这一点还不够。下面我们用一个实验进一步探究仙人掌储水的秘密。2、出示课本17页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步骤及实验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方法及步骤。3、全班交流:实验器材:三张纸巾、水、蜡纸、塑料布。实验方法以及步骤;第1步: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卷起来后用蜡纸包住,都放在窗台前的塑料布上。第2步:一小时后观察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进行指导。展示各小组完成的实验情况,并且把各小组的实验材料放在窗台上晾晒。特此说明:因为课堂关系,纸巾晾晒20分钟之后,就可以进行比较。这20分钟,可以安排学生先行学习下面的内容。(20分钟后)5、教师引导:同学们,请把你们各小组的纸巾、塑料布领回自己的桌上,仔细观察三张纸巾,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对这一现象,你们如何解释?全班交流;三张纸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平铺的那一张纸巾干的最快,卷起来的那一张纸巾外面一层比较干,而里面仍然是潮湿的,而卷起来用蜡纸包住的那一张纸巾完全是潮湿的。6、为什么平铺的纸巾干的最快,而卷起来用蜡纸包住的那一张纸巾还完全是潮湿的呢?因为平铺的纸巾充分接受阳光的照耀,水分蒸发最快,因此干的最快。卷起来的那一张纸巾,只有外面一层受到阳光的照耀,因此外面一层纸巾干的最快,里面的水分很难蒸发,所以干的比较慢。第3张卷起来用蜡纸包住的那一张纸巾,没有受到阳光的照耀,水分蒸发非常缓慢,因此这一张纸巾是最潮湿的。7、根据这一点,我们再联系一下仙人掌的叶子,大家想一想仙人掌的叶子,为什么是一个个细小的刺?这样的叶子有什么作用呢?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一个个细小的刺,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最大限度的保存自己体内的水分,这也是仙人掌储水的秘密,是仙人掌能够在沙漠中生存下来的原因。8、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以上三个活动,我们发现仙人掌能够在沙漠中生存下来,一是因为它巨大的茎能够储存大量的水分,二是因为它细小的刺,最大程度的减少水分的蒸发。因为这两点,仙人掌才能够在干旱少雨的沙漠中顽强的生存下来。四、了解沙漠植物的根1、教师引导:同学们,每一种能够在沙漠中生存下来的植物,都有他们独特的本领,而其中一项本领就是他们有发达的根系。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沙漠植物的根。2、出示课本17页骆驼刺的图片以及旁边的文字,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初步认识一下骆驼刺这种植物以及它们巨大的根系,认识到它们能够在沙漠中生存下来,与它们发达的根系有着巨大的联系。3、出示17页梭梭树的图片以及文字,引导学生再看一看,读一读,了解梭梭树强大而发达的根系。4、除了骆驼刺和梭树这两种植物有强大而发达的根系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沙漠植物有强大而发达的根系呢?学生列举沙漠植物强大而发达的根系,教师相机出示图片以及文字介绍,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沙漠植物的根。胡杨树根系发达,密如蛛网,长达20余米。一棵胡杨树能吸取几十平方米内2—5米深处的地下水。它的根总是朝着水多、肥多、空气流通的方向伸展。当一面水源断绝时,它便用另一面的根系汲取水分;当水源贫乏时,它就少长枝叶,减少蒸发,一到水分增多时,又枝繁叶茂起来,恢复了生长能力。沙漠中生长的那种萨瓜罗掌的根尖距离茎部可达15米,而那种牧豆树的根扎得更深,可以深入到30米以下的土壤里摄取水分。杂酚灌木丛的根还具有一种保卫功能,它能释放毒素,防止其他植物侵入自己的取水领地。5、教师小结:同学们,凡是能够在沙漠中生存下来的植物,他都有一个强大而发达的根系,这样一个强大而发达的关系,是它们能够赖以生存的根本。五、课堂总结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些沙漠植物,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形态不同的沙漠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全班交流,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及本堂课学习的知识,总结一下,不同形态的沙漠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第一,他们有一个强大而发达的根系。第二,他们都有较强的储水能力。第三,为减少水分消耗,减少蒸腾面积,许多植物的叶子缩得很小,或者变成棒状或刺状,有的甚至无叶,用绿色的茎代替叶子的作用,茎表面覆盖蜡。3、教师总结:同学们,沙漠植物能够在沙漠这样干旱少雨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都有他们独特的本领,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更多的了解沙漠植物。教后记课题7、水里的植物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水里有哪些植物,它们的形态和生长位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通过探究水葫芦漂浮的秘密,观察金鱼藻的特点,观察莲藕的叶柄和地下茎等活动,了解水里植物的特点,认识到水里的植物都有一些适应水中环境的本领。3、通过栽种碗莲,进一步了解碗莲的特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水葫芦漂浮的秘密等活动,了解水生植物的特点,认识水生植物的本领。教学难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了解水生植物的特点和本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葫芦、水箱、金鱼藻、莲的叶柄和地下茎、小刀、碗莲的种子、无底孔的花盆等等。预习要求通过观察水中植物、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水中有哪些植物,这些植物有哪些特点。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知道沙漠中的植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茎非常大,可以用来储存大量的水分,叶子非常细小,防止水分的蒸发。2、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水里的植物,探究水生植物的生存本领。板书课题:7、水里的植物二、了解水生植物的形态和生长位置1、教师引导:同学们,大家知道哪些植物是生长在水里的吗?学生列举生长在水里的植物:水葫芦、芦苇、菱、莲藕、香蒲、金鱼藻。教师出示课本18页的水生植物分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了解水生植物的种类,并想一想这些水生植物的形态有什么不同?生长的位置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全班交流:形态不同的主要表现:叶子的大小,茎的粗细、长短,花的形态等。生长位置不同的主要表现:金鱼藻生长在水底;菱、水葫芦生长在水面;芦苇、香蒲生长在水边;莲扎根在水底,从水中长到水面。3、除了这些,大家还知道哪些水生植物,这些水生植物是什么样子的?又生长在什么位置呢?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水生植物。4、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水生植物。预设:水葱、芦竹、睡莲、芡实、美人蕉、梭鱼草、狼尾草、水菜花、海菜花、水车前、黑藻等、浮萍、紫背浮萍、凤眼蓝等植物。教师引导:同学们,现在在许多家庭中都有水族箱。5、出示水族箱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一下水族箱里有哪些植物?想一想看到水族箱中的植物,你有哪些疑问呢?学生提出自己关于水族箱植物的疑问:漂浮植物是怎么漂在水面上的?水里的植物也要呼吸吗?他们是怎么呼吸的?他们是怎样获得空气的?他们需要肥料吗?他们需要晒太阳吗?6、教师小结:同学们对于水族箱中的植物有很多疑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水生植物的秘密。三、探究水生植物的秘密活动一:探究水葫芦漂浮的秘密1、出示水葫芦,引导学生看一看,描述一下水葫芦的样子。教师特别引导学生注意水葫芦叶柄中下部膨大,像葫芦一样的东西。2、教师引导:同学们,其实水葫芦就是因为叶柄中下部膨大似葫芦而得名水葫芦。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水葫芦是漂浮在水面上的。那么水葫芦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上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3、方法一:把水葫芦压入水中,再松手。学生分小组活动,依次将水葫芦压入水中,然后松手,仔细观察看到的现象。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现象。预设:将水葫芦压入水中,再松手,会发现水葫芦又慢慢的漂浮到水面上来了。4、方法二:用手挤一挤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挤一挤水葫芦叶柄中下部膨大似葫芦的部位,仔细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分小组活动,动手操作并观察活动现象。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预设:当用力挤压水葫芦叶子下方葫芦似的部位时,会发现这个部位像海绵一样,松软有弹性,挤压下去,又会反弹回来。5、方法三:把叶子下方葫芦状的部位掰开学生按照要求掰开葫芦状的部位,并观察它的特点。全班交流,说一说掰开葫芦状的部位后发现了什么?预设:掰开葫芦状的部位,发现里面是海绵状组织,像海绵一样是空的,里面有大量孔洞。6、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活动,大家知道水葫芦漂浮的秘密了吗?学生说一说水葫芦漂浮的秘密,教师总结:是的,水葫芦漂浮在水面上,就是因为叶柄中下部膨大似葫芦的部位,它里面有大量气体,比较轻,容易漂浮。活动二:观察金鱼藻的特点1、教师出示金鱼藻,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金鱼藻的外形特点。引导:同学们,金鱼藻是生长在水里的一种植物,那么金鱼藻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方法一:用手搅动水箱中的金鱼藻,会发现什么?方法二:在水箱中加入大量的水,会发现什么?2、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提出的要求进行活动,仔细观察活动现象,并完成活动记录表。实验方法搅动水箱中的水往水箱中加大量的水我的发现我的结论全班交流,分别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方法搅动水箱中的水往水箱中加大量的水我的发现茎随水流扭动整体漂浮我的结论它能漂浮,茎柔软,适合在水里生活。3、教师小结:同学们,金鱼藻一般在水面以下生存,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根,这也就意味着不能固定在水中。因此金鱼藻的茎是漂浮在水中生长的,金鱼藻的茎最多可以长到一米以上,细茎上轮生着绿色的细线状的叶子,有时经常会长出变种叶,这种叶有着类似根的作用,可以固定在水底。活动三:探究莲的叶柄和地下茎1、出示莲藕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荷花、莲叶、莲藕,知道我们平常吃的藕,只是莲的地下茎。2、教师提出要求:下面请大家分小组活动,分别切开莲的叶柄和地下茎,仔细观察,看看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3、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4、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莲的叶柄和地下茎分别有什么特点。预设:莲的叶柄和地下茎,中间都有贯通的气腔,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藕孔。那是因为莲藕在水下也是需要呼吸的,水下没有空气,所以为了使莲藕能够呼吸来适应水下无空气的环境,其内部结构就要形成中空,形成气腔,使上部的荷叶叶柄与水下的茎贯通,便于输送氧气。教师出示一组水生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水生植物,进一步体会水生植物的特点。5、全班交流讨论:同学们,学到现在,我们大致的了解了一些水生植物的特点,大家想一想,水里的植物都有哪些适应环境的本领呢?预设:水生植物有的具有漂浮在水面上的本领,它们的叶子漂浮在水面上,根扎进泥土里,可以最大限度的接收空气和光照。有的水生植物具有很发达的通气组织,就像莲藕一样,莲藕的叶柄和地下茎中有很多孔眼,这就是通气道。有的水生植物身体非常柔软,可以随着水波摇晃,它们的叶子柔软而透明,有的成为丝状,就像金鱼藻一样,丝状叶子可以大大增加与水的接触面积,让叶子最大限度的得到水里很少能得到的光照和吸收水里溶解得很少的二氧化碳,保证光合作用的进行。四、红树和碗莲1、了解红树出示课本20页的红树图片,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红树的样子和特征。教师引导:同学们,大家了解红树吗?谁来说一说红树的有关知识?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本20页上面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了解红树的有关知识。出示红树的一些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进一步了解红树。2、栽种碗莲出示碗莲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碗莲的特点。教师引导:同学们,碗莲,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在很小的容器中栽种的一种莲。同学们想不想栽种碗莲呢?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出示课本20页下面的三幅插图和相关的文字说明,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相关的文字说明,了解碗莲栽种的步骤以及注意点。步骤1:在水泥地上把种子圆的一端磨出一个小口。步骤2:将破口的种子浸在温水中,一天换两三次水,种子一般会在7天内发芽。步骤3:选一个无底孔的花盆,装半盆田园土或河塘泥,加水浸泡两周,移栽时将碗莲小荷苗的细根按入泥中,加适量水。注意点:栽种碗莲前,要将种子圆的一端磨出一个小口。要将碗莲的种子放在温水中浸泡,每天换两三次水。要选无底孔的花盆,加水适量。教师引导:同学们,栽种碗莲需要大家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五、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探究了水生植物,知道水葫芦、芦苇、金鱼藻等一些水生植物,初步了解了水生植物的一些特点,知道水生植物有自身适应环境的本领。下一课我们将探究石头上的植物。课后,请大家仔细观察石头上的植物,查阅相关的资料。教后记课题8、石头上的植物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了解石头上的植物有哪些,知道青苔、卷柏等等都是石头上的植物。2、观察青苔的根茎叶,了解他们的特点,知道青苔表面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养料,这对青苔的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3、认识卷柏,了解卷柏的外形特点以及耐旱力极强的特殊本领,知道正是这种特殊的本领,使卷柏能够在向阳山坡、干旱的岩石缝中生存下来。4、寻找我们周围生长在石头上的植物,仔细观察并了解他们有哪些特殊的生存本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青苔和卷柏,初步了解青苔的特点和卷柏的耐旱本领。教学难点通过观察青苔和卷柏,初步了解青苔和卷柏的特殊本领,并进一步体会石头上植物的生存本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青苔、牙签、干燥的卷柏、水等等。预习要求观察青苔,了解青苔的外形特点及生长环境。查阅资料,了解石头上的植物的种类和一些特殊的生存本领。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一课,我们来探究石头上的植物,看看石头上的植物具有哪些特殊的本领。板书课题:8、石头上的植物二、认识石头上的植物1、教师依次出示课本21页上面的三幅图,引导: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三种植物吗?知道这三种植物的名称吗?你们知道这三种植物生长在哪里吗?预设:图1:南庭芥,长在石头边,喜光、耐干旱、耐低温。图2:青苔,长在石头上,附近水多,比较潮湿。图3:虹如玉,长在石缝中,喜光、耐干旱、喜温暖。2、生长在石头上的植物都有哪些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这些石头上植物的特点。三、探究青苔的特点出示青苔放大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青苔的样子,进一步了解青苔的外形特点。教师补充:青苔是一种苔藓植物,依附于物体表面蔓延生长,故也称苔衣。青苔,色泽翠绿,茎细如丝,可以像毛发一样附着在山、水泥、屋瓦、颓墙、湿地等阴暗潮湿、人迹罕至之处,是一种极不起眼却极富生趣的植物。提出活动要求:用牙签轻轻的从青苔丛中分离出几株个体,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一株青苔,并画下他的样子。学生按照要求分小组开始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出示学生所画的青苔图片,并相机指生介绍青苔的样子。出示课本21页右下方的青苔图片以及介绍青苔的文字,引导学生观察青苔并读一读这部分文字,初步了解青苔的根茎叶。教师小结:同学们,青苔是一种苔藓植物,他其实没有根,青苔地下部分的根状物体,其实是假根,主要起固定作用。青苔仅仅包括茎和叶两部分,青苔生存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是通过其表面那些细小的叶状结构直接吸收的。全班交流讨论:青苔表面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养料,这对青苔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呢?预设:青苔表面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养料,有利于青苔直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养料和水分,供自己生存需要,这样有利于青苔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教师出示一组青苔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青苔生存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体会青苔生命力的顽强。探究卷柏的耐旱力教师引导: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研究另外一种植物,他的名字叫卷柏。出示课本22页上方的卷柏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认识卷柏这种植物,然后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说明,了解卷柏的一项特殊的本领——耐旱力极强。探究活动:让干燥的卷柏复苏教师引导:同学们,卷柏的耐旱力极强,下面我们就试着让干燥的卷柏复苏。教师相机出示几根干燥的卷柏,提出要求:这几根卷柏是老师前几天夹在书中的,下面请大家把这几根干燥的卷柏放到清水里,仔细观察,并记录他们复苏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全班交流各小组的活动记录,进一步体会卷柏的耐旱力。教师引导:同学们,干燥的卷柏放到清水里,仍然能够复苏,这说明它的耐旱力极强。那么卷柏的耐旱本领和仙人掌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比较卷柏的耐旱本领和仙人掌的生存本领,说一说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预设:卷柏的耐寒本领体现在即使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干燥的卷柏也能够保持生命力,并且在遇到水之后迅速的复苏。而仙人掌则体现在用他强大的茎储存大量的水分,再凭借细小的枝叶减少水分的蒸发,通过这种方法保持生命力。这两种植物保持生命力的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是适应自然的结果,对他们的生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交流问题:卷柏的耐旱本领对他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呢?预设:卷柏有这样的耐旱本领,就可以在没有水的环境中生存很长时间,保持生命力,等到有水的时候再次复苏,这种本领为卷柏的生存提供了保证。教师出示一组卷柏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图片,进一步体会卷柏的耐旱性。教师小结:同学们,卷柏能够随风移动,遇水而荣,因为它耐旱性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所以卷柏又被称为九死还魂草。五、了解其他石头上的植物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了解了青苔和卷柏这两种生长在石头上的植物,了解了他们的特殊生存本领。除了这两种植物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生长在石头上的植物呢?他们又有哪些特殊的生存本领呢?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生长在石头上的植物,并说一说他们的生存本领。预设:独蒜兰独蒜仁是我国特有的花卉,还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野外,独蒜兰多生长在苔藓覆盖的岩石上,能开出淡紫色的小花,非常美丽。苔花清代文学家袁枚有句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让人感受到其生命的顽强与价值。苔花多生长在山间的岩石上,有水就能顽强的生长并开花。常春藤常春藤野外多生长在岩石、山壁以及树木上,叶形好看,生命力强,成为一种常见的绿化植物,在很多高架桥下的支柱上都可以看到他们。六、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探究了生长在石头上的植物,大家想一想,石头上的植物总的来说有怎样的生存本领呢?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并加以总结:总的来说,生长在石头上的植物生命力都是极其顽强的,并且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吸取水分和养料。到今天为止,我们关于植物方面的探究暂时告一段落,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研究植物。教后记课题9、声音的产生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声音,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2、想办法让塑料袋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通过各种方法体验并描述物体发出声音时的状态。3、探究物体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4、了解各种昆虫发出声音的不同方式,懂得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体验并描述物体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懂得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懂得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袋、气球、小尺、试管、泡沫屑、音钹等等。预习要求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想一想在我们周围世界中有哪些声音。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23页的一首小诗: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周围的声音。呼呼的风声,淅淅的雨声,还有朗朗的读书声……咦,为什么声音有大有小?咦,为什么声音有高有低?……声音的世界,究竟藏着多少奥秘?2、学生自由朗读这首小诗,初步了解这首小诗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事物。3、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在我们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风声,有雨声,有动物的声音,还有人类发出的声音……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声音的奥秘。板书课题: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4、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声音的产生》这一课。板书课题:9、声音的产生二、聆听周围的声音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让大家在课间时到学校操场上,闭上眼睛听一听周围有哪些声音?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听到的声音:呼呼的风声、树叶的沙沙声、同学们的笑声、喊声、尖叫声、奔跑的声音、乒乓球落在桌面上的声音、踢足球的声音、裁判吹哨子的声音等等。同学们听到的声音可真多呀!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周围到处充满了声音,我们能不能制造出各种声音呢?三、想办法让塑料袋发出各种声音教师引导:下课的时候,同学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现在让我们想办法制造声音。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用塑料袋制造声音,看谁制造的声音种类多。学生分小组活动,利用塑料袋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全班交流,展示自己本小组用塑料袋制造声音的各种方法。预设:塑料袋中鼓满气,用手指弹出声音,用手搓出声音,用手拍出声音。用鼓满气的塑料袋敲击桌面,发出声音。用小尺划过鼓满气的塑料袋发出声音。用嘴吹鼓满气的塑料袋发出声音。塑料袋没有鼓气之前,甩动塑料袋发出声音,揉搓塑料袋发出声音。教师小结:同学们,用一个简单的塑料袋就能制造出了这么多的声音,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四、体验并描述物体发声时的状态教师引导: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本身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方法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只手弹拨尺子。方法2:摸着自己的喉咙,大声的发出“啊”的声音。方法3:试管里放些泡沫屑,然后用力吹试管口。方法4:敲击音钹,然后用手触摸音钹,感受音钹的变化。学生分小组活动,用上述4种方法分别体验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是一种怎样的状态,然后完成活动记录表。出示活动记录表。实验方法弹拨尺子喉咙发声吹试管里的泡沫屑敲击音钹发声时的状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活动情况并交流活动记录表。师生共同完成活动记录表的填写。实验方法弹拨尺子喉咙发声吹试管里的泡沫屑敲击音钹发声时的状态颤动(抖动、振动)麻(酥、震颤)上下(四处)飞舞颤动(抖动、振动)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发现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全班讨论,教师加以引导并小结:是的,物体在发出声音时,物体本身在振动。教师做演示实验:把气球挂在正在发声的音箱前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注意气球的变化。指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现。预设:音箱在发声时,气球在振动。教师小结:音箱在发出声音的时候气球在振动,其实气球是因为音箱的振动而振动。出示句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引导学生读一读,并结合前面做的几个实验,进一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进一步明白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五、现象解释出示课本26页上面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两幅插图的内容,想一想为什么敲击音叉接近水面,水面上会水花四溅?为什么水鼓表演会有气泡产生?请同学们联系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两种现象。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运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一原理,来解释这两种现象。预设:音叉发声时叉臂会振动,当叉臂接近或触及水面时,就引起水面振动甚至激起水花。同理,在击打鼓面时,鼓面振动发声,引起鼓面上的积水振动,从而激起水花。六、动物的声音教师引导:同学们,不但大自然会发出声音,人类会制造出声音,动物也有自己的声音,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发出声音,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动物的声音。你们知道哪些动物的声音呢?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出示课本26页的5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这些动物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动物发声同样是物体振动的结果。不同动物发声时,振动的器官不同,产生的声音也不同。哺乳动物一般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如狮子、老虎等等。一些昆虫通过翅膀的摩擦或振动发声,如苍蝇、蜜蜂、蚊子等等。鸟类发出声音的器官是鸣管,如麻雀、鹦鹉等等。蛇借助舌头与嘴唇摩擦发出轻微的“咝咝”声,如眼镜蛇、蟒蛇等等。鱼类会利用鱼膘、腮盖、骨骼等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七、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探究,初步了解了声音的产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语言,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课后请大家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声音,进一步了解声音的传播等等。教后记课题10、声音的传播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实验,明白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但是在真空环境中不可以传播。2、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明白,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中传播。3、认识耳朵的结构,了解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4、通过做一个“土电话”,研究声音是怎样通过“土电话”传播的。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声音能够在空气中、水中和固体中传播,但是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声音能够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闹铃、玻璃罩、气筒、塑料薄膜、水槽、水、支架、小球、纸屏、耳朵结构示意图、一次性杯子、棉线、火柴等。预习要求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并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声音的传播知识。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大自然中到处存在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声音的传播。板书课题:10、声音的传播二、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教师引导:同学们,上课铃响了,为什么在校园不同地方的学生都能听到铃声呢?声音在空气中究竟是怎样传播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出示实验器材:玻璃罩一个、闹钟一个、抽气筒一个实验步骤:第1步:让铃声响起,听一听有没有发出声音。第2步:盖上玻璃罩,并且用气筒抽去气罩内的空气,再听一听,是否有声音。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预设:当盖上玻璃罩,用气筒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时,闹铃发出的声音就会减小,甚至听不到。全班交流: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预设:这个实验说明,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但是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过渡:同学们,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那么声音能否在水中传播呢?下面我们继续实验。三、探究声音能否在水中传播教师引导:同学们,要想知道声音在水中能否传播,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证明。出示实验材料:手机、防水袋、支架、水槽、水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边做实验边讲解实验步骤:第1步:将手机音乐打开,然后用密封袋密封好,引导学生听一听,这时候手机有没有声音发出来。第2步:将密封好的手机吊在支架上,缓缓放入水槽中,把手机浸没在水中,再仔细听一听这时候有没有声音发出。第3步:用支架把手机吊出水面,再听一听手机有没有声音发出。请学生说一说,手机在空气中有没有声音?刚把手机浸没在水中的时候,有没有听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预设:手机在空气中时,我们可以清晰的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把手机浸没在水中的时候,也可以听到手机的音乐声,这说明声音在水中也能传播。四、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教师引导:同学们,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水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那么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呢?下面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提出实验要求:第1步:学生分小组活动,一名同学用手指轻轻的挠桌面,其他同学站着听一听,看是否能听到声音。第2步:还是有一名同学用手指轻轻的挠桌面,其他同学,把耳朵紧贴在桌子的不同部位,仔细听一听,看是否能听到声音。强调实验注意点: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教室的安静,注意力要集中,实验效果才能更加显著。学生分小组开始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加以指导。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在这个实验中听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预设:当一名同学轻轻的挠桌面,其他同学站着听的时候,是听不到声音的。而当一名同学轻轻地挠桌面,其他同学把耳朵紧贴在桌子的不同部位仔细听的时候,会听到这位同学挠桌子的声音。这说明声音是能够在固体中传播的。实验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三个实验,针对声音传播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预设:通过刚才的三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能在空气中、水中和固体中传播,却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五、现象解释教师引导:同学们,声音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可以用声音传播的原理解释很多现象。出示课本29页上面的这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师出示题目:敲小鼓,观察纸屏上吊着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学生试着用我们这两课学习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全班交流。预设:当我们敲动小鼓的时候,声音会在空气中传播,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传播到纸屏,会让纸屏也随之振动起来,纸片上吊着的小球就会跟着发生振动。出示因果关系图:击鼓—鼓面振动—声音发出—纸屏振动—小球振动—声音出现,六、认识耳朵的结构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能够听到外界各种各样的声音,跟我们的耳朵是分不开的。出示耳朵的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耳朵由外到内依次分为: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几个部分。那么我们的耳朵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谁能够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全班交流讨论,学生试着用本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释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师相机引导并加以小结。预设:当外界发出声音的物体发生振动,会产生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入耳道,使鼓膜振动,通过神经,使耳蜗里的液体振动,再通过神经进入大脑,大脑再经过辨认,才能识别这些声音。教师小结:我们的耳朵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声波对鼓膜的振动而产生的,因此当我们听到巨大声响的时候,耳朵会出现很难受的感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护我们的耳朵,不要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声呼喊,也不要经常掏我们的耳朵。七、制作“土电话”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声音传播的原理,下面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土电话”,再探究声音是怎样通过它传播的。出示课本23页制作“土电话”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土电话”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制作材料:两个纸杯、两根火柴、一段棉线制作方法:第1步:在纸杯内穿入棉线,拴在火柴杆上,两个纸杯,都是这样。第2步:拉直棉线,和同学就可以玩打“土电话”的游戏了。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制作一个“土电话”,然后玩一玩打“土电话”的游戏,检验一下自己制作的“土电话”的效果。八、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探究了声音的传播,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够在水中和固体中传播,不过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我们能够听到声音跟我们的耳朵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耳朵。教后记课题11、不同的声音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辨别自己的嗓音和其他人的嗓音是否一样,比较一下嗓音有哪些方面的不同。2、通过制造不同的声音等活动,明白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3、探究发出高音的物体和发出低音的物体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点。4、知道噪声会对人的耳朵产生伤害,我们要远离噪声,保护自己的听力。教学重点通过制造不同的声音等活动,明白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教学难点通过活动,弄明白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体会声音的高低、强弱之分。教学准备小皮鼓、三角铁、水量不等的瓶子、长短不同的管子、铝片琴、多媒体课件等等。预习要求观察我们周围的声音,想一想我们周围的声音是一样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初步体会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听到许多声音,这些声音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尖细,有的粗犷。那么声音的这些特点到底跟什么有关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不同的声音。板书课题:11、不同的声音二、声音的强弱教师引导: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全班同学闭上眼睛,教师让一位同学发出声音,其他同学听一听,这是谁的声音?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辨别出来的?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刚刚辨别谁发出的声音,就是依照这个同学的嗓音辨别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嗓音是不一样的。那么嗓音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呢?预设:嗓音有的强,有的弱,声音有的大,有的小。嗓音有的高,有的低,嗓音有的尖,有的粗。教师小结:是的,每个人的嗓音是不一样的。我们把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强的,音量大,声音弱的,音量小。下面让我们来制造音量不同的声音。制造音量不同的声音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用小皮鼓、三角铁、直尺、文具盒等各种工具来制造音量不同的声音。学生动手制造音量不同的声音,全班交流,学生展示自己制造的声音,其他同学听一听,看一看同学们制造的声音的音量是不是一样?谁制造的声音音量大?谁制造的声音音量小?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选一首歌曲,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击掌打拍子。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音乐的节奏击掌打拍子。指生说一说同学们的拍子是不是一样的?如果说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预设:同学们的拍子,音量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拍子强,有的人拍子弱,有的时候声音强,有的时候声音弱。全班讨论,音量的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呢?预设: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幅有关,同样条件下,声源振幅越大,响声越大,声音的强弱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声音越强,距离越远,声音越弱。三、声音的高低教师引导:同学们,声音有强弱,也有高低,声音的高低,就叫做音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制造音调不同的声音。出示课本31页下面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制造音调不同的声音的方法。方法1:敲击水量不等的瓶子。方法2:敲击长短不同的管子。方法3:敲击铝片琴,奏出最高音和最低音.学生分小组活动,自由选择其中的方法,制造音调不同的声音,并想一想,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教师指1-2组同学分别展示用敲击水量不同的瓶子、敲击长短不同的管子、敲击铝片琴三种不同的方法,来制造音调不同的声音,进一步感受声音的音调不同。全班交流讨论: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音调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高的音调高,频率低的音调低。所谓频率,是指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那么发出高音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发出低音的物体又有什么共同特点呢?预设:在同样的情况下,发出高音的物体通常是薄的、细的、短的、紧的,而发出低音的物体通常是厚的、粗的、长的、松的。操作题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敲击不同长度的金属管,试着合奏一段乐曲,看一看哪一组同学合作的好?学生分小组开始合奏乐曲,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活动情况,然后有选择的指1-2组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认真欣赏,并作出评价。四、噪声和保护听力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受大家欢迎的,比如说下面这些声音,大家就不爱听。出示课本32页上面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这三幅图中是什么东西在发出声音?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特点?预设:图1:是以发出的声音。图2:是冲力钻发出的声音。图3:是挖掘机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的共同特点是非常巨大,听起来让人感到很不舒服,让人有烦躁、刺激、头痛,甚至要发疯的感觉。教师小结:是的,这些声音让人听起来感到很不舒服,这一类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我们就称之为噪声。日常生活中,除了我们刚刚列举的三种噪声之外,还有哪些声音也是噪声呢?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噪声。汽车的喇叭声、机器的轰鸣声、轮船的汽笛声、还有小孩子的哭叫声、刹车的声音、爆炸的声音等等。教师强调:还有一些声音,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就是噪声。比如说,摇滚乐,对于喜爱听的人来说,就是音乐,而对于一些喜欢安静的人来说,不喜欢听摇滚乐,那么在他看来,摇滚乐就是噪声。噪声有哪些危害?长期遭受噪声侵扰,人就容易得病。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被列为主要的污染环境的因素之一。教师出示一组人听到噪声之后痛苦的反应,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噪声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噪声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危害,所以我们要远离噪声。,除了远离噪声,我们还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呢?出示课本32页下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预设:不随便挖耳朵。不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喊大叫。不制造噪声。不要长时间的戴耳机听音乐。不要长时间的呆在噪声环境里。当我们的耳朵出现发炎等一些状况时,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少去吵杂之地,如KTV、游戏厅、迪厅。五、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强弱和高低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同时我们还明白了噪声也是一种污染,我们要远离噪声,在日常生活中还要积极的保护自己的听力。教后记课题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知道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了解我们身边有哪些材料是天然材料,哪些材料是人造材料。2、通过比较棉花与晴纶棉,发现他们的相似之处与不同点,初步了解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异同之处。3、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为什么现在用天然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少,用人造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多。教学重点1、了解我们身边有哪些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了解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通过比较棉花与晴纶棉,发现他们的相似处与不同点。教学难点通过探究比较,了解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棉花、晴纶棉等等。预习要求观察我们身边的物品,想一想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初步了解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各自的特点。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33页的一首小诗:爸爸用木头,给妈妈做小桌子,那木头是哪来的?妈妈用布,给我做花裙子,那布是哪来的?我用纸,给洋娃娃折扇子,那纸是哪来的?2、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木头、花布和纸张分别是从哪里来的?3、教师引导:同学们,木头、花布和纸张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有什么特点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探究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4、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材料的分类。板书课题: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二、探究生活中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探究建造房子的材料教师引导: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爸爸妈妈和我住在一座大房子里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们知道造房子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吗?学生说一说造房子需要用到的材料。预设:沙子、水泥、砖头、木料、钢筋、铝合金、玻璃、瓷砖、电线、大理石、灯具、塑料等等。教师相机出示这些材料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材料哪些是天然的?哪些是人造的?属于天然材料的有:沙子、木料、石料、大理石。属于人造材料的有:水泥、钢筋、铝合金、玻璃、瓷砖、电线、灯具、塑料等等。三、认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概念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材料,这些材料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材料,一类是人造材料,那么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呢?出示课本35页上面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预设:天然材料是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人造材料是指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者是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根据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材料是天然材料?哪些材料是人造材料呢?天然材料:木头、石料、棉花、羊毛、沙子、蚕丝。人造材料:纸张、玻璃、塑料、钢筋、水泥、布料。四、体会人造材料的加工处理教师引导:同学们,人造材料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得来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人造材料是如何通过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出示课本35页纸张、玻璃、塑料这三种人造材料的制造过程。图1:木质纤维通过浆化形成纸张。图2:沙粒与其他矿物质发生反应而制成玻璃。图3:石油通过加工制成塑料。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知道哪些人造材料是怎样制成的呢?学生列举生活中人造材料的制作过程。预设:铁矿石经过加工形成铁,再经过提炼形成钢。人造石(又称“人造大理石”)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是用不饱和聚脂树脂与填料、颜料混合,加入少量引发剂,经一定的加工程序制成的。人造皮革,它是在纺织布基或无纺布基上,由各种不同配方的PVC和PU等发泡或覆膜加工制作而成。五、比较棉花与晴纶棉,发现它们的异同之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有相似的地方,比如木板与复合板、棉花与晴纶棉等等,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下面我们就来通过比较棉花与晴纶棉,来找一找他们的相似处和不同之处。教师出示棉花与晴纶棉,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要想比较棉花与晴纶棉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呢?学生讨论,预设: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用水浸一浸、用火烧一烧、看一看他们的保暖性、再看一看它们的弹性等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同学们,下面大家就可以用我们刚才讨论的方法,来比较一下全棉花与晴纶棉,找一找他们的相似处与不同点。记住:同小组同学之间要互相合作,还要注意做好活动记录。出示活动记录表比较方法棉花晴纶棉看一看摸一摸浸一浸烧一烧保暖性相似之处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活动过程及实验结果,师生共同完成活动记录表的填写。比较方法棉花晴纶棉看一看白色白色摸一摸有弹性有弹性浸一浸吸水性强吸水性弱烧一烧燃烧时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粉末状灰烬燃烧时呈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有黑色固体灰烬保暖性保暖性好保暖性好相似之处弹性较好、蓬松性好、保暖性好、手感柔软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刚的比较,我们发现棉花与晴纶棉比较相似。其实,不仅棉花与晴纶棉,其他的一些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都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也都有一些不同之处。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学会辨别哪些是人造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全班交流讨论:同学们,现在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用天然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少,而用人造材料做的物品却越来越多,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下面我们以塑料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塑料?包装袋、塑料盆、碗筷、桌子、凳子、学习用品、电线、家用电器外壳等等。教师引导:可以这样说,塑料制品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一支笔,大到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有塑料的身影。大家想一想,塑料制品有哪些优点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塑料制品的优点:颜色鲜艳、轻便、价格低廉、可塑性好等等。教师小结:正因为塑料制品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越来越多的地方使用塑料制品。与塑料制品一样,有很多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并且,随着人们需求量的增加,天然材料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人造材料制成的物品。六、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是天然材料,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者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就是人造材料。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使用天然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少,而使用人造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多。课后,请大家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更多的了解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的特点。教后记课题13、纸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了解纸的用途,了解造纸术的有关知识,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2、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纸张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并想办法制作一只不渗水的纸船。3、懂得现在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等,为了保护树木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纸张的结实程度和吸水性,懂得为了保护树木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纸张。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纸张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的纸张等等。预习要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造纸术的有关资料。观察各种各样的纸张,初步了解纸的用途以及特点。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张纸,问:同学们,这是一张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见过哪些不同的纸?2、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各种不同类型的纸。预设:白纸、打印纸、卫生纸、面巾纸、纸板纸、卡纸、彩纸等等。3、这些不同种类的纸,它们的用途各不相同,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纸有哪些用途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纸的用途。预设:写字、制作成书本、剪纸、包装、打印、擦脸、上厕所方便、做各种小制作、做成纸板箱、写对联、做广告等等。4、纸有各种各样的用途,大家知道纸的有关历史吗?二、纸的历史教师引导: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们就造出了汉字,可是,有地方写字,因此就把字写在甲骨上,有的写在青铜器上,有的刻在石碑上。后来,我们的祖先们又把字写在布帛上,写在竹简上,可是这些都有很多弊端,不利于文化的传播。直到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出示课本36页下面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蔡伦及其造纸术。教师引导:蔡伦的造纸术究竟是怎样造出纸来的呢?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图片来了解一下。出示课本36页下面的一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古人制造纸张的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蔡伦造纸术的神奇,体会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智慧。三、探究不同纸张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同学们,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后,历朝历代的人们都在不停的改进造纸术,以便造出更加优质的纸张。现在,我们能够使用到价廉物美的纸张,离不开无数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在此,让我们感谢这些为造纸付出无数劳动的人们。现在我们看到的纸张有各种各样,这些纸张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都一样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研究不同纸张的吸水性教师引导:不同的纸张,吸水性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动手来实验一下。出示课本37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图片旁边的文字说明,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方法及步骤。全班交流实验材料:不同类型的纸张:面巾纸、白纸、卡纸、报纸实验方法:在每一种纸上,滴一滴有颜色的水,仔细观察并比较水的扩散情况。教师强调实验注意点:在滴有颜色的水的时候,每一张纸上滴的水都要一样多,比较的效果才能更加明显。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全班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以及实验结果。预设:面巾纸、白纸、卡纸、报纸这4种纸的吸水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面巾纸—报纸—白纸—卡纸。教师小结:同学们,不同纸张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纸张吸水的强弱与毛细孔大小、多少有关,纸越柔软、毛细孔越多,吸水性越强。纸张里面有大量的毛细孔,水和纸接触后,因为表面张力,水就会充满纸张内的毛细孔内,书本的纸张毛细孔很小也少些,而草纸的就很大也很多,所以吸水性就有了差别。研究不同纸张的结实程度教师引导:同学们,纸张不同,不仅仅吸水性不一样,而且结实程度也不一样,下面我们同样经过实验来验证比较。出示课本37页的中间一幅图及旁边的文字说明,学生自由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方法及步骤。全班交流实验材料:面巾纸、卡纸、白纸、报纸实验方法:把这4种纸分别裁成长宽一样的纸条,然后相互勾住,再拉一拉,看一看哪种纸不容易断?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全班交流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预设:面巾纸、卡纸、白纸、报纸这4种纸的结实程度依次为:卡纸—白纸—报纸—面巾纸教师小结:每种纸张的结实程度是不一样的,那么纸张的结实程度与纸张的什么有关?纸张的结实程度与纸张的强度有关,纸张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纤维之间的结合力和纤维本身的强度。选好造纸用浆的品种和良好的打浆工艺是纸张取得较高抗张强度的关键。另外,添加适量的增强剂,对提高纸张的抗张强度也大有益处。操作实践题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探究了不同纸张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下面,我们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想办法做一只不渗水的纸船。全班交流讨论,想一想如何才能做一只不渗水的纸船?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将学生好的想法板书下来,引导全班同学进行学习。预设:注意材料的选择。要想做一只不渗水的纸船,我们可以选择吸水性非常弱的纸张。注意后期处理,为了使纸船不渗水,我们可以在纸船折好后在底部和外面涂一层不渗水的防护层,如打一层蜡或者刷一层油。学生动手制作不渗水的纸船,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全班交流,将同学们制作的纸船放在水盆里,比一比谁制作的纸船不渗水。教师小结:同学们,刚刚通过实验和动手操作,我们初步了解了不同纸张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吸水性和结实程度的纸张。四、节约纸张教师引导:同学们,大家知道现在造纸的原材料是哪些吗?学生说一说造纸的原料。预设:现在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辨析题有人说,现在纸张那么便宜,我们不用节。你们认为这位同学说的对吗?说说你的想法。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预设:看法1:尽管现在纸张很便宜,我们也应该节约纸张。看法2:现在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我们也应该节约纸张。看法3:每一张纸都是工人们辛辛苦苦造出来的,耗费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我们要节约纸张,不应该浪费。教师引导:同学们说的非常好,纸张虽然不值钱,但是它关系到我们的森林资源,关系到我们的环境,也关系到人们的劳动,所以我们要注意节约纸张。那么,你能想到哪些节约用纸的办法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节约用纸的办法。预设:没写完的本子要写完,不要乱扔掉。正面用过的打印纸反面可以用来做草稿纸。平时我们用过的旧书旧本子可以收集起来,卖到废品收购站,进行回收利用。有的时候我们可以买一些二手书来看,再把我们用过的书放到二手网上去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我们的书本。五、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我国的造纸术,了解了纸张的用途,并且通过实验探究了不同纸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同时我们也明白了为了保护树木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纸张。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时刻牢记节约用纸,保护环境。教后记课题14、金属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了解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用金属制成的,懂得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2、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探究式金属的共同性质,知道金属具有传热、导电性能,具有延展性等。3、通过各种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不同之处,知道不同的金属,它们的硬度和密度,以及延展性、导热性能等等都是不一样的。4、知道不同的金属,性质不一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根据不同的需求,使用不同的金属材料制成的生活用品。5、认识合金,知道合金是一种比单一金属具有更好性能的金属,在生活生产各个领域都有广泛使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探究金属的硬度、轻重、延展性、导热性等性能,知道不同的金属其硬度、轻重、延展性、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教学难点探究各种不同金属的硬度、轻重、延展性和导热性能。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的金属棒、各种不同的金属片、锤子、沙子、热水、烧杯、天平等等。预习要求观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金属用品,想一想这些金属用品的特点。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看到各种各样的金属制成的物品。你们来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由金属制成的?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金属物品。预设:水壶、锤子、起子、扳子、手镯、戒指、项链、音钹、小刀、窗户、菜刀、炒锅,电饭锅、起重机、铁架、卡车等。2、听了同学们的列举,老师发现日常生活中金属制成的物品真的非常多。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金属的共同性质二、探究金属的性质研究金属的共同性质教师引导:同学们,金属究竟有哪些共同性质呢?下面我们通过三个小实验来研究一下。实验一:用砂纸打磨铜棒、铁棒和铝棒的表面,看一看铜棒、铁棒、铝棒表面有什么变化?学生分小组活动,用砂纸打磨铜棒、铁棒、铝棒的表面,仔细观察它们表面的变化。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的结果。预设:用砂纸打磨铜棒、铝棒和铁棒之后,发现表面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变化,变化最大的是铝棒,然后是铜棒,表面变化最小的是铁棒。教师引导:是的,用砂纸打磨铜棒、铝棒和铁棒之后,表面变化最大的是铝棒,表面变化最小的是铁棒,这说明铜、铁和铝这三种金属的硬度是不一样的,其中铁的硬度最大,然后是铜,硬度最小的是铝。实验二:把铜棒、铁棒、铝棒同时放到一杯热水中,然后再分别摸一摸,比较一下他们的变化。学生分小组做一做这个实验,仔细观察铜棒、铁棒、铝棒的冷热变化。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小组的实验情况和实验结论。预设: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组发现把铜棒、铁棒、铝棒同时放入一杯热水中。热得最快的是铜棒,热得最慢的是铁棒。教师小结:是的,同学们,其实铜、铁和铝这三种金属的导热性能也是不一样的,其中铜的导热性能最好,然后是铝,铁的导热性能是最差的。所以将铜棒、铝棒和铁棒同时放入热水中,热的最快的就是铜棒,热得最慢的就是铁棒。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用锤子分别锤打铜丝、铁丝和铝丝,然后把捶打的铜丝、铁丝和铝丝分别拿给同学们看一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他们的变化。预设:经过捶打,发现铜丝和铝丝变化差不多,而铁丝变化不大。教师小结:这个实验说明铜、铝、铁这三种金属的延展性也是不一样的,其中铁丝的延展性最差,而铜和铝的延展性是差不多的。出示课本39页右上方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这幅金箔画。教师引导:同学们,各种金属其实都有不同程度的延展性,而黄金的延展性是最好的,因此人们常常用黄金来打造金箔画,用黄金来做首饰,用黄金打造各种各样的装饰品。教师相机出示各种各样的黄金饰品,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体会黄金的延展性。研究金属的不同之处同学们,我们刚刚探究了金属的共同性质,知道金属都具有一定的硬度,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导热性能。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金属的不同之处。关于这一点,我们同样通过一些实验来探究。实验一:用铜片、铝片、铁片相互划一划,刻一刻,比较它们的硬度。出示课本39页中间的一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方法及注意点。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和得出的实验结论。预设:铁片可以在铜片和铝片上划出划痕,铜片也可以在铝片上划出划痕。以实验二:取大小相同的铜块、铁块和铝块,比较他们的轻重出示课本39页最后一幅图,学生看一看这幅图,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方法以及注意点。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较,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全班交流实验的情况以及实验的结论。预设: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大小相同的铜块、铁块和铝块,铜是最重的,其次是铁,而铝是最轻的。教师小结:同学们,刚刚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比较了金属的共同性质和金属的不同之处。不同金属的硬度、轻重、延展性和导热性都有差异。课本上为我们列出了一张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本40页的金属性质列举表。师生共同看一看这张表格,进一步了解金、银、铜、铁、铝这5种金属在硬度、轻重、延展性和导热性、有毒性、价格等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这5种金属的各种性质。三、生活中金属的选择教师引导:同学们,正因为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性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会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金属来制作不同的物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本40页上面几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里列举了哪几种物品?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想一想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这些材料制作?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以从不同金属的性质和价格两个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预设:用铁制作炒锅是因为铁很硬,而且很轻,延展性不强,散热不快,并且价格便宜。用铝制作易拉罐,是因为铝硬度小,比较轻,延展性能好,价格不贵。用铜制作锣,是因为铜比较硬,价格便宜,敲起来声音响亮。用黄金做首饰,是因为黄金延展性好,可以制成各种各样的式样,并且价格昂贵,是一种贵金属。同学们,除了书上列举的这4种物品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也是用金属制成的,想一想,这些东西为什么也要用金属制作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其他用金属制作的物品,并说一说这些物品用金属制作的原因。预设:卡车,火车用钢铁制作而成,因为铁硬度大,比较轻,不易变形,适合运送货物。飞机也是用钢铁制作而成,是因为钢铁硬度大,不易变形,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并且相对而言比较轻,价格便宜。四、合金教师引导:同学们,每一种金属都有它的优点,不过也有它的缺点,人们就想出了一种方法,把各种金属的优点集中到一起,制作成一种新型的金属,这种金属就是合金,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合金的性能和作用。出示课本40页最后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合金的性能以及它的广泛运用。出示课本40页的下面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三幅插图中展示的是什么物品?这些物品是由什么和什么金属合成的?除了这三种合金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看到过哪些合金制作的东西呢?请同学们来列举列举。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合金制作的东西,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体会合金的优点和广泛应用。教师相机出示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合金。人类生产合金是从制作青铜器开始的。不锈钢的合金元素有铬、镍、钼、钛、铌、铜、硅、锰等。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炊具等。铝合金是在纯铝中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制成的。铝合金比纯铝具有更好的性能,比如强度高,常用于制造承受较大载荷的机器零件和构件。另外,形状记忆合金具有高弹性、高强度等特点,可用于制作调节装置的弹性元件(如离合器)、医疗材料(如牙齿矫正材料)等。六、课堂总结同学们,经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究了金属的性质,知道金属具有延展性和导热性能,不同的金属在硬度、轻重、延展性、导热性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金属制作物品。课后,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周围的金属物品,进一步了解这些金属物品的性能和特点,以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教后记课题15、塑料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知道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目前塑料制品已经被广泛使用于人们的生活。2、通过比较塑料制品和其他材料制作的同类制品,了解塑料具有轻便、结实、颜色丰富、防水、不易变形、价格低廉等优点。3、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辨别羊毛毛线和塑料绳。4、知道不容易分解是塑料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他的最大缺点。5、懂得人们把废塑料污染环境的现象,称为“白色污染”,引导学生为减少“白色污染”作出努力。教学重点通过比较塑料制品和其它材料的制品,了解塑料的特点,懂得不易分解是塑料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他的最大缺点,我们要为减少白色污染作出努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辨别羊毛毛线和塑料绳,了解塑料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塑料制品、羊毛毛线、塑料绳等等。预习要求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初步了解塑料制品的特点。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白色污染”的问题。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生活用品是用塑料制成的,那么塑料制作而成的物品有哪些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2、板书课题:15、塑料二、通过比较,了解塑料的优点教师引导:同学们,现在塑料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材料,塑料制品已经被广泛使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请大家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的?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制品,预设:塑料小尺、签字笔、签字笔芯、塑料盆子、塑料水桶、方便袋、塑料薄膜、塑料凳子、塑料碗、塑料勺子、塑料案板、矿泉水瓶子等。教师相机出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塑料制品,学生进一步体会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听了大家的列举,老师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制品的确非常多,塑料已经走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想一想,塑料制品跟其他材料做的同类制品相比,有哪些优点呢?教师相机出示课本41页的4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这4组图片分别列举的是什么?图1:塑料尺和钢尺。图2:纸袋和塑料袋。图3:塑料碗和瓷碗。图4:塑料椅子和木头椅子。学生分小组讨论,想一想塑料制品与其他材料做的同类制品相比有哪些优点?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预设:价格低廉。塑料制品价格比较低廉,而其他材料做的同类制品相对而言价格比较昂贵。结实。塑料制品相对其他材料做的同类制品而言比较结实。轻便。塑料制品比较轻便,便于携带。造型美观,颜色鲜艳。塑料制品相对其他材料做的同类制品而言,可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造型,而且颜色鲜艳。防水,防电。塑料制品能够防水,而且是绝缘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方便。教师小结:同学们,刚刚通过大家的比较,老师也发现塑料制品的优点的确非常多:轻便、结实耐用、价格低廉,而且颜色鲜艳、造型美观,这也是塑料能够被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三、用多种方法辨别羊毛毛线和塑料绳教师引导:同学们,尽管塑料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但是同其他材料相比,不同之处还是非常明显的。下面,我们就把羊毛毛线和塑料绳进行对比,看一看羊毛毛线和塑料绳的不同之处。大家想想,用哪些方法可以轻松辨别羊毛毛线和塑料绳?出示课本42页上面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鉴别羊毛毛线和塑料绳的方法。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预设:方法1:看一看羊毛毛线和塑料绳外表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方法2:拉一拉,看看这两者结实程度有什么不同。方法3:烧一烧,闻一闻气味有什么不一样。方法4:用手捻一捻,看一看烧过的灰烬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用以上4种方法辨别羊毛毛线和塑料绳。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提醒学生注意用手捻一捻,一定要等待灰烬冷却之后进行,防止烫伤。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活动情况及活动结果。看一看,发现羊毛毛线表面有很多毛,而塑料绳表面很光滑。拉一拉,塑料绳要比羊毛毛线结实的多,根本不容易拉断。用火烧一烧,塑料绳用火烧的时候,会发出刺鼻的气味。用手捻一捻剩下的灰烬,会发现羊毛线的灰烬是粉末状的,而塑料绳的灰烬是坚硬的小颗粒。教师小结: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看一看,拉一拉,烧一烧,捻一捻等4种方法,辨别了羊毛线和塑料绳,其实想要辨别羊毛线和塑料绳的方法还有很多。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想一想并试一试。四、“白色污染”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了解了塑料的特点,其实塑料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易分解,这一显著特点也是塑料的最大缺点。出示课本42页中间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塑料的最大缺点,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出示自然界中“白色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使学生初步了解“白色污染”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出示一些有关“白色污染”现状的资料引导学生读一读,使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现状。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口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为1100万吨。2001年到2005年,塑料产量为2500万吨,年增长率为10%。2006年到2015年,塑料产量为5000万吨,年增长率为8%。学生读一读这部分文字,进一步体会“白色污染”的严重,激发学生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的想法。教师引导:目前“白色污染”如此严重,对环境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我们可以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怎样才能减少“白色污染”?预设:塑料垃圾不要随手乱扔,要扔到指定的垃圾桶里。对于一些塑料瓶等可以回收的塑料,我们可以进行回收处理。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可以运用替代物来替代塑料制品的使用,比如说,用布购物袋代替方便袋。减少或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产品,尽量换成可重复性使用的塑料制品。使用一些新型的,降解塑料,减少使用难以降解的塑料。五、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制品,知道了塑料制品的一些优点,同时还明白了不易分解是塑料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他的最大缺点。我们要为减少“白色污染”作出努力,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教后记课题16、测量气温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知道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气温通常用气温计来测量。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人们知道准确的气温有什么作用。3、了解同时在不同的地方测量气温,测得的数据是不一样的原因,知道国家气象局规定的测量气温的标准是什么。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气温通常用气温计来测量,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测量气温。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正确测量气温的方法,并学会测量气温。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气温计等等。预习要求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气温,查阅资料,初步了解有关气温的知识。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第43页的一首诗:我向风儿问好:你好!你从哪里来?风儿呼呼刮过:你猜!你猜!我向雨儿问好:你好!你下得有多大?雨儿滴滴嗒嗒:你猜!你猜!⋯⋯可我猜不出,该怎么办?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初步了解这首小诗的内容。2、教师引导:同学们,这首小诗写的是大自然的气象。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天气方面的知识。板书:第五单元观测天气3、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气温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16、测量气温二、了解气温教师引导:同学们,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平时气象员们都用气温计来测量气温。示气温计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气温计。教师讲解:同学们,在气温计上,有两个数值,c表示摄氏温度,f表示华氏温度。平时,我们一般使用摄氏温度。气温计的正确读写教师引导:同学们,平时看到气温计,我们怎样读出气温计上的气温数据呢?出示课本44页上面的两幅气温计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试着读一读这两个气温计上的温度。气温计上的温度我们会读了,那么又该怎样去书写呢?出示课本44页有关“气温计的正确读写”这段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气温计的正确读写。练习出示几组气温数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进一步巩固温度的正确读写。30℃-5℃0℃35℃7℃-20℃教师引导:同学们,平时我们都非常关心温度,大家想一想,我们知道准确的温度有什么作用呢?出示课本44页下面4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在这4种情况下,我们知道准确的温度有什么作用?预设:图1:知道明天降温8摄氏度,就可以及时添加衣服,防止着凉。图2:知道外面是38摄氏度,天气很热,要尽量的少外出,还要多补充水分,防止中暑。图3:零度以下有冰冻,知道外面的天气在零度以下,道路会结冰,开车前就好防护措施,开车、步行等等都要注意安全。图4:知道空调间里面的空调温度最好定在26度左右,这样不仅制冷效果最好,而且还能节约能源。除了书中列举的这4种情况之外,请同学们再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知道准确的温度还有哪些作用。预设:在制作食品的时候,要控制好温度,所以要知道准确的温度。不同食物的保存温度不同,根据食物的类型要选择合适的温度,如果不能选择合适的温度,就会影响食物的新鲜度和保质期。如:鲜鱼最佳冷藏温度在零下3摄氏度左右,在零下18摄氏度左右,可以使鲜鱼保存半年之久;肉类在2-5摄氏度的条件下冷藏可以保存一个星期。三、学会测量气温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一般了解温度都是从天气预报中知道的,那么天气预报中的温度数据是如何得来的?气象员们又是怎样测量温度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提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分成4个小组,同时在校园的不同地方测量气温,并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出示课本45页上面4幅插图,初步了解同学们在草地上,水泥地上,阳光下离地面1.5米处,背阴处离地面1.5米处4个地方测量温度的情形。教师组织学生分成4个小组,引导学生学习书上小朋友的样子分别在学校的草地上,水泥地上,阳光下离地面1.5米处,背阴处离地面1.5米处测量气温,并把数据记录下来。全班交流讨论,各小组汇报本小组测得的数据。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比一比这4组数据,想一想通过比较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草地上和水泥地上相比,水泥地上的气温高;阳光下离地面1.5米处和背阴处离地面1.5米处相比,阳光下气温高。教师引导: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测得的温度数据不一样呢?我们该以哪一个数据为准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气象局的工作人员是如何测量气温的。出示课本45页下面的这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读一读旁边的这段文字,初步了解气象局的工作人员是如何测量温度的。全班交流测量气温的要求,教师相机引导并加以小结。总的来说,测量气温有以下几点要求:A温度计要放置在百叶箱中,百叶箱的四壁用木片做成百叶窗式,一面是门,箱顶和箱底用高低不同的几块木板制成,箱内外涂满白漆。B百叶箱一般都架设在草坪上,箱门朝北,箱底离地面1.5米。教师出示一组测量气温的百叶箱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了解测量气温的百叶箱的要求和标准,并引导学生讨论:测量温度,为什么要有这些要求呢?教师相机出示一段文字资料:气温是在百叶箱里测到的,百叶箱是安放在防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透风自然的草坪上,温度表放在百叶箱里,在距离地面1.5米上测出的数据。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统一规定的标准,它代表着自然状态下,不受干扰的标准空气温度,通常天气预报中的温度,代表自然界的空气温度。出示一组工作人员测量气温数据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气象工作人员是如何测量气温的。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气温通常用气温计来测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了准确的气温,就可以应对日常生活中气温的变化。同时,我们还知道气象局工作人员是如何测量气温的。课后请大家继续观察天气,预习下节课的内容。教后记课题17、云量和雨量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知道云也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认识什么叫云量,知道晴天、多云天和阴天是按照什么标准规定的。2、学会观察并描述天空中的云量,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下雨。3、了解天气预报中关于24小时降水强度的界定标准,并动手做一个雨量器,测一测雨量。4、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下雨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哪些好处,降雨过多或者过少又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认识云量和雨量两个概念,学会做一个雨量器。2、了解24小时降水强度的界定标准,懂得下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好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个雨量器,并使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测一测雨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塑料瓶、刻度标尺、透明胶带等等。预习要求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云量和雨量的知识。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温度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其实除了温度,天空中的云也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天空中的云。板书课题:17、云量和雨量二、认识云量教师出示几张天空中有云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天空中的云。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云也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人们把天空中的云的多少,叫做云量。云量划分标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根据天空中云量的多少,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那么划分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呢?出示课本46页上面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云量划分的具体标准。指生读一读,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云量划分的标准。依次出示课本46页上面的三幅插图,教师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讲解晴天、多云天和阴天的概念。教师再出示几幅天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云量划分标准来判断一下,这样的天空是晴天、阴天,还是多云天?教师小结:是的,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气象工作人员是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而晴天、多云和阴天就是根据云量的多少判定的。出示课本46页下面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在这两幅插图中,哪一种情况可能会下雨,并说一说你的理由。预设:左边的这幅插图下雨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左边的这幅插图中,天空乌云密布,阴沉沉的。而右边的这幅插图,天空中云量比较少,下雨的可能性不大。三、雨量教师引导:同学们,天要下雨了,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一场雨下得有多大呢?想要判断一场雨下得大还是小,光靠肉眼观察是不准确的,我们要借助测量工具。这种测量工具就是雨量器。教师出示雨量器的图片,并相机借助雨量器的图片讲解雨量器的构成,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学会读出雨量器上的数字。雨量器是测量雨量大小的器具,下面我们一起动手来做一个雨量器。出示课本47页上面的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雨量器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及要求。全班交流制作材料:一把剪刀、一个大塑料瓶、20厘米长的标尺、透明胶带。制作方法:第1步:用剪刀沿着塑料瓶的肩部剪开,取下部。第2步:在瓶子的侧面垂直贴上20厘米长的标尺,在上面贴一层透明胶带。第3步:再将剪下的部分倒扣在瓶子上。制作雨量器的注意点:一定要沿着塑料瓶的肩部剪开。贴标尺的时候要垂直贴上,还要在上面贴一层透明胶带,防止雨水浸湿标尺。在测量之前一定要把水加到零刻度,这样测出来的数据才准确。在制作雨量器的过程中,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学生分小组活动,制作雨量器,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注意安全,并相机加以指导。展示大家制作好的雨量器,对制作较好的雨量器加以肯定和表扬,对制作有问题的雨量器加以修改。教师引导:同学们,一个雨量器做好了,等到下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我们制作的雨量器来测量雨量的大小。关于雨量的大小,在天气预报中也有专门的标准。出示课本47页“天气预报中关于24小时降水强度的界定标准一览表”,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天气预报中24小时降水强度的界定标准,知道特大暴雨、大暴雨、暴雨、大雨、中雨、小雨的标准分别是什么?四、下雨的作用和影响教师引导:同学们,地球上一年四季会下无数次的雨,这些雨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好处。大家想一想,下雨对生产生活有哪些好处呢?出示课本48页上面4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下雨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除了书上提到的补给水源、灌溉农田、净化空气、调节气温之外,下雨对人类生产生活还有哪些好处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经验说一说下雨的其他好处。预设:下雨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植物的生长。下雨可以冲刷地面,使地面整洁干净。下雨可以使世界显得更加安宁宁静。下雨可以补充地下水。教师出示一组雨后的世界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体会下雨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教师引导:不过降水过多,又容易引发洪涝灾害,降水过少,又会导致干旱,所以降水过多或者过少,对人类生产生活都会带来可怕的不利影响。出示一组降水过多导致洪涝灾害的图片,再出示一组降水过少导致干旱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体会降水过多或降水过少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可怕灾难。教师引导:同学们,降水过多,降水过少,对人类来讲都是一个可怕的灾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人类如果注意保护环境,就会减少洪涝灾害和干旱的发生。五、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云也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天空中云量过多就会下雨。而下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会有很多的好处,不过,降水过多又会引发洪涝灾害,降水过少又会导致干旱,这就要求我们人类要保护环境,尽量减少洪涝灾害和干旱的发生。教后记课题18、风向和风力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知道风也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懂得什么叫风向,什么叫风力。制作一个风向风力计,并用它来测一测风向和风力。2、能够对照《风级歌》,观察并描述今天的风级。3、知道风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这影响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方向,什么是风力,并制作一个风向风力计,测一测风向和风力。2、了解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1、制作风向风力计,并利用制作的风向风力计测量风向风力。2、能够根据《风级歌》描述生活中的风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风向风力计的材料等等。预习要求每天观察刮风情况,并查阅资料,初步了解有关风向和风力的知识。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气温和云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气象要素,就是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风的知识。板书课题:18、风向与风力二、天气预报中的风出示一则天气预报:9月12日扬州天气多云转晴,温度21-31摄氏度,东北风0-3级,日出时间5:43,日落时间18:15,实时气温23摄氏度,东风二级,湿度98%。学生读一读这则天气预报,并想一想,这则天气预报中是怎样描述风的?教师引导:风是一种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风有方向,也有风力,风向是指风吹来的风向,风力是指风的强度。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力可以用风力计来测量。出示大自然中风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风,知道风有风向,也有风力。三、认识风向和风力出示课本49页的方向标识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师引导:风向是风吹来的风向,如果风从北方吹来,那么就叫什么风?学生回答:北风。教师提问:如果风从东南方向吹来,那么就叫。学生回答:东南风。教师提问:我们再看前面一则天气预报中的风是什么风?学生回答:东北风教师提问:说明风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呢?学生回答:东北方向。四、制作风向风力计教师引导:同学们,要想了解风向和风力,我们就要借助风向风力计,下面我们一起来动手,制作一个风向风力计。出示课本50页上面的风向风力计,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风向风力计的外形以及组成部分。学生分小组制作简易的风向风力计,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并适当的加以指导。展示同学们制作的风向风力计,并指导学生利用自制的风向风力计测一测当时的风向和风力。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利用自制风向风力计测量风向和风力的过程及结果,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出示一组风向标和风力计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各种各样的风向标、风力计,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热情和动手动脑的欲望。四、风级歌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气象上,人们把日常生活中的风分为12级,并且编成了一首儿歌,称为《风级歌》。出示《风级歌》及其图片,引导学生读一读,并与图片结合起来,初步了解“风级”这个概念。风级歌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飘,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艰,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吉屋上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二级陆上很少见。同学们,我们刚刚了解了风级这个概念,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今天外面刮风的情况,并根据《风级歌》来说一说今天的风级。五、风的影响同学们,在地球上每天都要刮风,大自然离不开风,风对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呢?出示课本51页上面三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风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作用?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同学们,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种子的传播需要风的帮助?预设:蒲公英的种子,杨树的种子,柳树的种子,松树的种子、风信子、矢车菊、榆树等。除了书上列举到的传播种子、帆船航行、风力发电之外,风对人类生产生活还有哪些影响呢?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以及课前收集的资料说一说,风对人类生产生活还有哪些影响?预设:风可以传播植物的花粉、种子,帮助植物授粉和繁殖。风速适度,对改善农田环境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风可以降温,夏天凉风吹起,使人感到凉爽。风是一种能源,可以利用风力发电,这种能源清洁卫生,没有污染,是一种分布广泛用之不竭的能源。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探讨了风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有利影响,不过风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出示课本51页下面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龙卷风和台风这些极端的天气现象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教师小结:同学们,不管是哪一样东西,对人们生产生活都有好的一面,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就拿台风来说,台风它的破坏力非常巨大,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过,台风也并不是没有一点好处的,它的好处就是可以为陆地带来大量的水资源。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它们有利的一面,积极的防御它们不利的一面,为人们生产生活造福。六、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大自然中的风,知道风也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风的强度叫做风力。在大自然中,风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利用风有利的一面,也要积极防御风不利的一面。七、课后拓展出示51页课后拓展题:连续观测一周的天气情况,记录气温、云量、雨量、风力、风向等各种数据,根据记录表,说说一周中天气有哪些变化,并完成活动手册第15页的内容。教后记单元概要第1单元《植物的一生》单元概要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植物是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动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植物遍布我们的周围,为我们提供食物、氧气和美好的环境,研究植物是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内容。对于儿童来说,植物是熟悉而陌生的,他们知道植物的存在,却很少有目的地去观察和了解植物,对植物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形态与功能缺乏研究与认识。儿童对植物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年级下学期,学生认识了形形色色的植物,初步了解了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二年级下学期,学生栽小葱,通过观察并记录小葱每天的喝水情况,了解到水是小葱生长的基本需求,也初步了解到盆栽植物的生长有不一样的基本需求。本单元要让学生在低年段栽小葱活动的基础上,以种为载体,从观察植物生命的某个阶段延伸到观察植物的一生,实现对植物生命历程的认识。学生将通过亲手种植番茄或黄瓜,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认识植物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为四年级学习植物的营养与繁殖,六年级学习生态平衡打下基础。本单元精选了番茄和黄瓜这两种既常见又各有典型特征的植物作为种植和观察对象,按照自然顺序编排内容,从播种到收获,按照两种植物的生长过程依次展开对其根、茎、叶形态的观察和作用的探究,最后抽象概括出绿色开花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从学习目标上看,本单元既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记录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1)本单元通过种植、观察、探究、归纳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初步了解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7.3 说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列举当地的植物资源,尤其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8.1 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8.2 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本单元分为四课,分别是《种子发芽了》《幼苗长大了》《植物开花了》《植物结果了》,按照植物自然生长的顺序编排。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对植物各部分的观察和探究。四、单元教学目标(1)能通过种植、观察、记录与探究,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各部分的形态与功能。(2)能用图画、文字、数据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3)能抽象概括出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4) 乐于探究植物的奥秘,坚持对植物进行照料、观察、记录与探究。五、单元活动导图六、课时安排序号课题课时1种子发芽了22幼苗长大了23植物开花了24植物结果了2总课时8第2单元《植物与环境》单元概要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从遗传学的角度而言,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在遗传与变异的过程中,接受自然选择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变异的物种能适应生存环境就得以存活,否则便面临死亡。这样一来,存活下来的物种便具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从研究生物对环境适应性的难度而言,由于植物基本上是定位生存,不会像动物那样频繁地移动位置甚至进行长距离的迁徙,所以研究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要比研究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简单一些,也比较容易得出结论,适合作为小学科学的学习内容,也便于小学生进行研究。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对植物的多样性有所认识,在一年级下学期也学过《多姿多彩的植物》。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产生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希望对诸如各种各样的植物“是长在哪里的”“为什么会长成这样”等疑问作出解答。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建构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教材以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为主体内容,选取几种学生较为了解的环境——沙漠中、水里、石头上,指导学生在动手活动和阅读资料中了解其中一些典型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让他们懂得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初步知识,并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了解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8.3 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本单元由《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沙漠中的植物》《水里的植物》《石头上的植物》四课组成,采用由总到分的逻辑结构编排。本单元学习内容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总”,它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即从植物的不同形态出发,建立植物形态与其生存环境的密切关系,从而展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第二层次为“分”,它既以第一层次为基础,也是第一层次的具体化。这一层次选取三种典型环境,分别展现在沙漠中、水里、石头上生存的植物及其特点,揭示它们适应环境的不同本领。此层次由三课组成,三课为并列关系,有着诸多相同之处:从研究对象来看,三课选取的主要研究对象都是该环境中的代表性植物;从研究方法来看,三课皆采用动手实践与阅读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研究内容来看,三课研究的都是该环境中的植物对此环境的适应性。其中,第二课针对沙漠环境,研究的是沙漠植物在形态、结构方面适应沙漠环境的共同特点;第三课针对淡水与咸水两种水域环境,研究的是水生植物适应水中生活的本领;第四课针对石头上及其周边环境,研究的是该环境中植物的生存本领。第二层次的三课构成同一主题的不同方面,并与第一层次前后呼应。四、单元教学目标(1)能提取图片和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认识到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2)能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一些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3)能依据事例,概括不同环境中的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五、单元活动导图六、课时安排序号课题课时1不同环境里的植物12沙漠中的植物13水里的植物14石头上的植物1总课时4第3单元《声音的奥秘》单元概要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声音对于地球上的动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声音,整个世界便会沉浸于一片静寂当中,动物将失去感知环境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随时随地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里,无论是否在感知或愿意感知,声音都客观存在,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研究声音现象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之一,对于帮助儿童了解、认识外部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单元围绕认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声音的特征等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感悟、研究、认知声音的奥秘。声音无疑是每个人都“司空见惯”甚至“充耳不闻”的,从婴儿时期就早已“耳熟能详”了。但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很多人对此缺少思考,对儿童而言尤其如此。他们对声音现象、变化过程的知识积累不足,形象思维缺乏,概念模糊。本单元通过系列科学探究活动解答声音的产生、传播与变化这三大疑惑,用活动体验纠正偏见,也为初中学段学习声音规律提供知识基础与实践经验,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声音现象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来。本单元的探究活动采用了显性化的方式,让难以直接观察到的声音“现身”,使声音“看得见”,以及听得见声音在各类物质中传播等,让学生感受到看不见的东西也具有客观存在性,并且学会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其终身发展服务。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1)本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实验、交流等科学探究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6.1 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通过物质传播。6.1.1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6.1.2 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6.1.3 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变。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本单元由三课组成:《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不同的声音》。前两课有递进关系,是关于声音现象的知识,是对声音的产生原因、传播方式和行进方向等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初步建立物体振动、声音传播的概念,了解物体发声的条件、声音传播的途径等。第三课是介绍不同声音的区分与辨识,以及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关系。通过制造不同高低、强弱的声音的活动,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变。在学生对声音现象有了初步了解后,将关注点放在了声音是物体振动的本体性质上,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声音也是一种能量形式,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建立对声音的初步认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四、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物体发声现象的共同之处,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通过实验,观察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现象,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3) 通过观察与比较,认识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4)在学习声音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与生活联系,认识噪声的危害及保护听力的生活常识。五、单元活动导图六、课时安排序号课题课时1声音的产生12声音的传播13不同的声音1总课时3第4单元《身边的材料》单元概要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材料是我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之一。从文具、衣帽、课桌到轮船、火车、宇宙飞船……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了生活中成千上万的物品。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材料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也都是以材料为标志来划分的。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材料的特征?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认识材料的特征?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我们怎样研发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材料?这些都是本单元要研究的问题。本单元共有四课。第一课为材料总览。通过观察身边的各种材料,使学生意识到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做成的。按来源可将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接下来是并列平行的三课,分别选取了纸、金属和塑料为研究对象,它们不仅常见、易得,而且既有天然材料也有人造材料。这三课的设计模式大体相同:在认识材料性质的同时,交织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练习。所涉及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有:观察、描述、控制变量、作出假设、实验、概括推理、表达交流等。本单元也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结合得非常好,可以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在纸的研究中,渗透了保护纸的原材料——木材资源的教育;在《金属》一课中,让学生综合考虑材料的多种性能,进行材料的设计;在《塑料》一课中,让学生思考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等等。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 、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 、比较 、推理、概括等方法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 、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 、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1.2 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透明程度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16.1 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 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本单元是按照先总后分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是“总览”,总体上认识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并发现它们的相似处和不同点。接下来的“分”就是并列的三课——《纸》《金属》《塑料》,分别了解和探究这三种材料的用途以及各种特性。选择这三个次级主题,一是因为纸、金属、塑料常见、常用、易得,学生也比较熟悉;二是因为纸、金属、塑料三种材料本身既有天然成分,也有人造成分;三是因为三种材料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纸和金属是传统材料并有新的发展,而塑料则代表了新型材料的应用。四、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研究各种材料,初步认识材料的特性。(2)鼓励学生对观察到的各种特性、现象、结果进行推测并作出合理解释。(3)激励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材料的观察研究、调查收集等实践活动。(4)意识到合理、充分利用材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合理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观念。五、单元活动导图六、课时安排序号课题课时1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12纸13金属14塑料1总课时4第5单元《观察天气》单元概要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天气是大气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的物理状态。天气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天气定量的观测以及对量的分级,是人类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的重要依据。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非常大,只有充分把握其特点才能预防灾害、减少损失。了解天气与气候的相关知识,学会观测天气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关于天气的观念,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地球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众对天气与气候的熟知程度,对其参与诸如气候变暖等全球性话题的讨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中年级的孩子对天气的知识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低年级时他们学过《关心天气》这个单元,但是对天气缺乏定量观测的经验。他们已经认识到天气变化、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但不会从量的意义上去判断影响的程度。此外,学生对天气和气候区分不清,对各气象要素也未形成整体的认识。儿童在天气这一概念的建立上有进阶性,他们是先认识具体的天气现象,进而了解这些现象的规律,最后才能搞明白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本单元处于儿童天气概念发展的中间环节,重点是要帮助学生建立“量”的概念,通过观测天气去把握几个重要的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不只是呈现关于天气与气候的若干科学知识,还鲜明地显示出天气知识从形成到运用的逻辑,由这样几个问题串联起来:为什么要知道关于天气的量?怎样才能知道这些量?知道这些量可以做什么?带领学生弄清楚这些问题,其用意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天气知识的意义何在,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地球上大气、水、土壤、岩石的基本状况;初步认识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灾害。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14.1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15.3 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了解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本单元四课是按照由分到总的结构来安排的。先分别学习测量气温、云量、雨量、风向、风力;再汇总起来,用这些可测量的量来认识并描述天气和气候特征。四、单元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观测气温、降水量、风向和风力等气象要素,采用定量的方式描述天气与气候特征。(2)能够解释并举例说明天气、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作出及时的调整。(3)说明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4)通过观测收集相关的气象数据,据此分析、发现常用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五、单元活动导图六、课时安排序号课题课时1测量气温12云量和雨量13风向和风力14天气和气候1总课时4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番茄的种子:水滴型,黄色,表面粗糙;黄瓜的种子:橄榄型,乳白色,表面平整。2.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需要(充足的阳光),60到100天可以成熟,适合在春季栽种,夏季和秋季也可以种植。种好番茄,需要把它放在温暖的阳光下,保持土壤湿润。3.蚕豆种子的特点: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前端有眉状黑色种脐。苹果籽形状:扁水滴型,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红松种子特点: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冬瓜种子特点: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枣种子特点: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大。4.种子的发芽的条件是:适宜温度、空气和适当水分。5.植物根的生理作用是:吸收水分及溶解在水中的养料。6.植物由(根、茎、叶)组成。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叶:制造营养物质(淀粉)。植物的叶包括(叶柄、叶脉、叶片)。7.玉米的支持根数量很多,是从茎基础的几个节上长出并深入土里的,其机械组织发达,不仅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起到(稳固茎干)的支持作用。8.花的结构:(花托、花瓣、雌蕊、雄蕊)。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番茄花既有雄蕊,也有雌蕊,而黄瓜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黄瓜的雌蕊后面有一根未来的小黄瓜。9.植物的传份方式多种多样如:昆虫传粉(虫媒花)、风力传粉(风媒花)、自花传粉、人工传粉。10.果实包括(种子和果皮)。花、果实、种子都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1.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2.沙漠里的降水很少,白天阳光强烈,气温很高,夜晚气温骤降。仙人柱喜温暖向阳环境,耐干旱,适宜生长在炎热干旱的沙漠中。高山上的土层很薄,气温很低,经常被积雪覆盖。雪松耐阴抗旱,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分布范围广,可生活在高山上。热带草原上的降水比较集中,一段时间干旱,另一段时间大量降水,一年中干季,雨季分明。水瓶树的树干里储存水,抗干旱能力强,适宜生长在热带草原。热带沿海地区全年高温,有些地方长受季风影响。椰子喜光,在高温多雨,阳光充足和海风吹拂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适宜生长在热带沿海。3.叶子有正面和反面,表面光滑,颜色更深的一面,为叶片的正面。大叶黄杨树叶比杨树树叶厚,光滑,大叶黄杨树叶上覆盖有比较厚的蜡质,所以较光滑。杨树靠(落叶减少水分蒸发和养料消耗)过冬,大叶黄杨靠(树叶表面蜡质减少蒸发)过冬。4.沙漠植物主要有仙人球,沙棘,骆驼刺,梭梭树,胡杨,仙人掌,沙葱,沙芦草,复活草。沙漠中的植物的茎长得特别肥大,帮助植物储存充足水分,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为植物吸收更多水分。仙人掌和芦荟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5.仙人掌储水秘密的秘密是:仙人掌的叶(呈针状),而且茎表面有(蜡质)覆盖,水的蒸发量极少。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强大的根系,叶细小,表面有不透水的覆盖层。6.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类: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7.水葫芦漂浮的秘密:压入水中后松手,它会上浮,用手挤很松软,掰开里面有大量孔洞。原因:水葫芦里有大量气体,比较轻,容易漂浮。8.观察金鱼藻的特点:搅动水槽里的水茎随水流扭动,往水槽里加水后整体漂浮。原因:植株较轻,不固定在水底时,能漂浮。茎柔软,在水流中不易折断。9.莲的叶柄和地下茎内有(中空的管道),以保证植株的水下部分对氧气的需求。红树能在海边茁壮成长,是因为从主干上长出了许多(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物的稳定,有许多指状的(呼吸根)伸出地面,帮助植株吸收空气中的氧气。10.南庭芥生长在石头(边),喜光,耐干旱,耐低温。青苔生长在石头(上),附近水多,比较潮湿。虹如玉生长在石缝(中),喜光耐干旱,喜温暖。11.石头上的青苔它的(表面)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养料,根起着(固定)的作用。12.卷柏遇到干旱时,(将茎和叶卷成团),保持体内水分流失。13.卷柏的耐害本领和仙人掌有什么不同?卷柏采用(休眠和转移生长位置)的方法,仙人掌采用(减少水分蒸发)的方法。卷柏的耐寒本领对它生存有何意义?适应环境改变,增加生存机会。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1.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现象:它们都在运动,特征是快速地往复运动(也就是振动)。2.发现声音可以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传播的方向是(各个方向)。3.人的耳朵听到声音是:耳廓收集外界传来的声音,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引起听小骨振动,将声音传到耳蜗,耳蜗把声音传给听神经,听神经将声音信号变成神经信号传给大脑,就听到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4.声音的(强弱)叫音量。影响音量的因素与振幅有关(用力的大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影响音调高低因素与发音物体的薄厚、长短、粗细有关。在同样的情况下,发出高音的物体通常是薄的、细的、短的、紧的,而发出低音的物体通常是厚的、粗的、长的、松的。5.噪声是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长期遭受噪声侵扰,人就容易得病。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因素。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1.在常见的材料中,有的直接来自(大自然),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它们属于(天然材料);有的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玻璃、塑料等,它们属于(人造材料)。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依据不是有没有人的参与,而是(有没有人工合成)的材料出现,如果有人工合成的材料就是人造材料。2.棉花是植物纤维,易燃,燃烧时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粉末状灰烬。腈纶棉燃烧时呈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3.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现在,常见的纸有印刷纸、书写纸、绘图纸、复印纸、医疗用纸、包装用纸、生活用纸、硬纸板等。现在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为了保护树木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4.铜是紫红色的,铁是银白色的,铝是银白色的。铜、铁、铝都容易传热,具有导热性。铜传热最快,铁传热最慢,铝居于二者之间。通过锤打可以将金属片制成薄片,也可以通过敲打将薄片还原成金属圆片,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等。比较铜、铁、铝的硬度,采用两两相互划一划、刻一刻的方法。铝制品较软,铁制品较硬。比较铜、铁、铝的轻重,首先要学习使用天平,然后称量相同大小的铜、铁、铝,铜最重,铝最轻。5.人类生产合金是从制作青铜器开始的。人类生产合金是从制作青铜器开始的。不锈钢的合金元素有铬、镍、钼、钛、铌、铜、硅、锰等。铝合金是在纯铝中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制成的。6.塑料的特点:质量轻、化学稳定性好、不会锈蚀、耐冲击性好、防水性好、耐磨耗、绝缘性好、导热性差、成本低等。缺点:不易分解。7.辨别羊毛毛线和塑料绳: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毛线,难拉断的为塑料绳。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烧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毛线,无烧焦羽毛气味、易结球的为塑料绳。第五单元《观测天气》1.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气温通常用气温计来测量。2.草地上和水泥地上相比,水泥地上的气温高;阳光下离地面1.5米处和背阴处离地面1.5米处相比,阳光下气温高。3.百叶箱是用来放置气温计等仪器的木箱。它的四壁用木片做成百叶窗式,一面是门,箱顶和箱底用高低不同的几块木板制成,箱内外涂白漆。一般都架设在草坪上,箱门朝北,箱底离地面1.5米。原因:百叶箱做成百叶窗式,是为了确保通风良好;箱内外涂白漆,是为了多反射一些阳光,避免箱体被烤得过热;架设在草坪上是因为草坪上的光和热的反射影响最小;箱门朝北是为了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箱内;距离地面1.5米是因为这个高度上空气变化较为稳定,并且这个高度通常是人活动的高度,测得的数据更具实用价值。4.云也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天空中云的多少叫作云量。如果把天空看成一个圆,把这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我们就可以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5.雨量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是指24小时的降水总量。小雨:小于10毫米,中雨:10~24.9毫米,大雨:25~49.9毫米,暴雨50~99.9毫米,大暴雨:100~250毫米,特大暴雨:大于250毫米。6.风也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风吹来的方向叫作风向,风的强度叫作风力。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力可以用风力计来测量。7.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飘,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艰,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二级陆上很少见。8.天气是指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的综合状况。在一定的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就是该地区的气候。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1.科学家在科学探究要经历七个环节: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2.科学有不同的领域,科学家也有他们各自的研究领域。物理学家研究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化学家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天文学家研究天体及其运行规律,揭开宇宙的奥秘。地质学家研究形成地球的物质、地球的构造以及发展历史。生物学家研究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一切有生命的物体。还有更多领域的科学家,如生态学家、气象学家、电磁学家等,他们都在努力揭开未知事物的秘密和规律,让科学为人类服务。3.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万有引力。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