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科学 >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下册《月球》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下册《月球》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pptx 2022-07-12 02:24:07 46页
剩余42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月球》说课稿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新教材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的第2课《月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五、说教法六、说教学过程七、说板书设计目录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重难点八、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月球》是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的第2课。本课重点是通过两个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寻求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体会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收获和意义。本课教学中通过对月球基本知识的了解,知道月球上的相关信息,并模拟月球环形山的形成,让学生意识到利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解释某些自然现象。通过长期观察月亮,记录月相观察日记,培养学生长期观察、及时记录的实验习惯,认识到科学的学习需要恒心和细心。二、说学情四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整理分析数据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已经能有意识地主动去分析并尝试解决问题。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月亮有不同的形状,初步了解月亮是如何移动的,但对于月亮上究竟有什么和月亮的移动和月相的变化规律没有形成相应概念。三、说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推断环形山的形成。2.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相每月有规律地变化。3.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4.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5.能对月相观察日记按要求进行归类。6.能够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7.意识到人类对宇宙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8.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9.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10.体会到人类登月工程伟大。四、说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建立模型的研究方法,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2、环形山的成因和月相变化规律。教学重点1、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2、实验探究对猜想的验证。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在茫茫的宇宙中,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千百年来,她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编织着许多神话与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撩开月亮神秘的面纱。(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究月球的兴趣。)板块二、讲授新课(一)、环形山的成因(阅读资料,了解月球表面特点)1、阅读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月球的地形主要有两种:月海和环形山。月海是月球上比较低洼的平原。环形山,即月坑,希腊文中是“碗”的意思,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地形。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月球上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多达33000多个。许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结合观测证据提出了新的观点:这些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体撞击形成的。2、模拟实验1(1)实验材料托盘、直尺、大小不同的石子、细沙(2)实验步骤①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用尺子刮平。②从不同高度、不同位置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③再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3)注意事项①把沙子倒入盘子后,把沙子抹平,以便在实验中成坑明显。②石子要自然下落,手松时不要用力。③取出石子时要小心,注意不要破坏“陨石坑”的形状。④重复三次。(4)实验说明(5)实验观察记录表(6)实验现象①大小相同的石子越高形成的沙坑越深越大,越低形成的沙坑越浅越小。②从相同高度扔石子,石子越大形成的沙坑越大,石子越小形成的沙坑越小。(7)实验结论环形山是陨石或流星撞击形成的。(设计意图:了解环形山的形成原因。)2、实验2:“环形山”阴影的变化(1)实验过程用手电筒光模拟阳光,直射、斜射沙盘里的石子坑,观察石子坑阴影的变化。(2)实验现象当手电筒直射沙坑时,观察到沙坑影子较小;而斜射时沙坑影较大。(3)讨论你认为在什么日子观察月球上的环形山效果最好?明确:由于每月农历十五时候阳光直射月球,月球上看不出什么影子,所以观察环形山的日子应该选在每月农历初七、初八和二十二、二十三左右。(设计意图:模拟实验,了解环形山阴影变化规律)(二)、月相的变化1、实验:模拟月球的公转,观察“月相”的变化(1)想一想①用什么模拟月球和地球?还要模拟什么?②月球是如何运动的?③进行模拟月球“运动”时要注意哪些?(2)实验器材台灯(模拟太阳)、排球(模拟月球)、人(模拟地球)(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和持续观察,认识月相变化规律)(3)实验过程①拉上窗帘,关上顶灯,打开台灯并放在教室中央。②手臂伸直,双手托住一只排球,球的位置比头稍高。③原地转动身体,让球一直保持在身体的前方。④观察球面受光的情形。(3)注意事项①在地面上用粉笔画出八个方向,实验者站在方向标中心。②实验者每转到一个方向稍停一会,观察并画出球面受光的情形。③实验者按照逆时针旋转。④转动时必须保证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始终保持不变。(4)模拟实验观察的月相变化记录表(5)实验总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2、知识卡片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它还是迄今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月球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反射太阳光。3、讨论如果到月球旅行你会观察到什么?需要带哪些东西?明确:会观察到:环形山、月海……需带东西:食品、饮水、氧气、手电……4、持续观察月相的实际变化和和模拟实验观察到一样吗?(1)观察要求①每晚6:00对月亮进行观察。②将观察到的月亮形状和此时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记录下来。(2)展示月相观察记录(3)整理月相观察日记认识下图中各种月相名称,将你记录的月相对照下图进行归类。(4)讨论①根据月相观察日记,数一数两次满月大约间隔多少天。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明确:两次满月大约间隔15天,月相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②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有什么规律?明确:每天同一时间去观察,会发现月亮每天会向东后退。板块三、拓展提高:月球小档案作业布置:你对月球还想知道哪些?请查阅资料,把它整理出来。板块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几乎布满了环形山。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到环形山是小行星或陨石撞击形成的。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和持续观察,掌握了月相的变化规律,解开月球神秘的面纱。七、说板书设计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学反思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