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科学 >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下册《什么是能量》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下册《什么是能量》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pptx 2022-07-12 02:24:12 41页
剩余37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什么是能量》说课稿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新教材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神奇的能量》单元的第1课《什么是能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五、说教法六、说教学过程七、说板书设计目录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重难点八、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什么是能量》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本课以小诗揭开本单元学习的序幕,以一个个充满童趣的问题,将同学们的视野引向“能量”。课文呈现5种不同的情境图,指向共同的答案:依靠能量来工作或运动。随后,观察更多的现象,来认识动能和势能。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演绎法来进行研究,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二、说学情能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又普遍存在,但由于看不见它,所以小学生难以从直观、形象化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和认识。六年级学生经过整个将近六年的实验教学,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经过多年的科学学科教学训练,六年级的小学生心智相对成熟,有很强的求知欲,会学着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有较强的分析、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三、说教学目标1.观察、分析能量在生活中具体事例,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事物的运动变化都离不开能量。2.能够探究、分析、描述具体的游戏、实验情境中动能、势能的存在之处,知道动能和势能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初步感受能量的大小。四、说教学重难点认识能量的本领,描述生活中的动能和势能。教学重点理解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六、说教学过程【教学准备】象棋、皮球、打气筒、软尺、皮筋、弹簧板块一、物体依靠能量运动或工作1.观察风筝、火车、热气球等现象交流:它们靠什么工作或运动?风力,电力,热空气上升等这些,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神奇的能量,第1课,什么是能量?讨论:如果没有风的能量,风筝会怎样?如果没有电力,火车会怎样?……书本文字学习:“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3.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工作或运动,也需要用到能量吗?设计意图:“能量”一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却不容易讲清楚。从观察一些现象的变化和运动,以及通过逆向思维“如果没有风的能量……”,让学生更加清地意识识到,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能量,却能通过观察物体的变化来认识能量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板块二、认识动能1.撞棋游戏里的科学:(1)出示规则:把A棋子弹向B棋子,看谁能使B棋子移动的距离更远?思考:B棋子移动的远近,和什么有关?(2)学生分组游戏,观察,交流和分析——手指(运动)弹A棋子,A棋子运动起来,碰撞到B棋子,把能量传递给B棋子,B棋子运动。(3)总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动能。分析:在这个游戏中,哪些现象具有动能?(运动的手指,运动的A象棋,运动的B象棋)逆向思考:当它们静止下来,还有动能吗?(没有)所以,我们可以怎样记忆和理解“动能”?——运动物体所具有的能量。设计意图:很简单的游戏中,在细节中却藏着科学知识。学生通过观察运动的手指、A象棋、B象棋的运动,分析能量在其中的传递,并据此来理解“动能”定义:运动的物体才具有的能量。在游戏中,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将观察注意点集中到几种运动上来。1.这些事物具有的动能分别表现在哪里?(1)观察书本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第1页:泥石流的动能表现:龙卷风的动能表现:撞击保龄球的动能表现:钱塘江大潮的动能表现:(2)交流我们的讨论结果:大家好,我们小组认为……(3)相互补充并在手册上及时完善(4)总结:这些现象中,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信息,但也可以不限于教材内容。小组的合作学习是学生非常重要的一种交往,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发表意见和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公开讨论。板块三、认识势能1.问题:静止的物体不具有动能,那么,它有没有别的能量呢?示一个举起来的皮球。(1)学生观察并讨论:——如果松手,它就会掉下来,掉下来就有动能了。——在松手之前,它就有一种要掉下来的趋势,但是没有掉,因为手拿住了它。——地球对它有引力,所以会往下掉。(2)研究:小球下落实验用气筒给皮球充气,做小球反弹实验,用尺子测量反弹情况。下落高度(厘米)反弹高度(厘米)我的发现(3)小结: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设计意图:从中小衔接的角度来说,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物体从高处下落,有势能和动能的转化过程。这些科学现象六年级的小学生能够模糊地感受到,但小学阶段不必分析得这么深入,如果学生交流时能够提及,则可予以肯定。学生通过小球下落实验,会发现,从越高的地方下落,反弹得也越高,表明,小球在更高处储藏更多的势能。同理,把皮筋拉伸得越长,它的反弹得趋势也更明显,即弹性势能更多。1.探索:这些物体的势能分别表现在哪里?(1)活动体验:拉伸橡皮筋,压缩弹簧,感受皮筋和弹簧在形变时,储藏的“势能”(2)分析:一旦手松开,皮筋和弹簧所蕴藏的势能,会让它们怎么变化?2.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的其他分析:跳板运动员的势能表现:皮筋的势能表现:弹簧的势能表现:3.总结:动能、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设计意图:亲自上手的实验体验,感受到弹簧拉伸时的紧绷感,按压弹簧,感受弹簧要反弹的那股弹力,能够让学生更生动地理解“储存”起来的势能。板块四、总结拓展1.研究动能和势能,对于我们生活来说,有什么用处?2.我们怎样来利用动能和势能呢?例:水力发电设计意图:从理论到实践,从研究到应用,学生能感受到科学知识转化成技术之后的强大力量。七、说板书设计根据六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学反思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