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科学 >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地球的形状》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地球的形状》教学反思

docx 2022-07-12 02:24:12 3页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地球的形状》教学反思《地球的形状》是大象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3课,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帆船现象和月食现象的认识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需要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供学生进行形象化的想象和认知,引导学生积极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逻辑思维逐渐认识地球的形状。知道地球是圆的,并能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有关系,这是本课教学目标的重难点。教学中,教师以时间为顺序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图片和模拟实验的材料,引发学生讨论这些现象与地球形状的关系,激发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交流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的不断发展过程。首先,通过古人对地球的认识“天圆地方”,提出问题: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古人寻找的证据:大海远航的船只,麦哲伦航海线图,提出问题地球是什么形状?这些例子皆在让学生认识地球有一定的帮助。接着,引导学生通过事例,通过大量的实施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地球是一个球体。最后要求学生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科学知识面。学生从小就学会“地球”的名称了,从许多图片中都可以看到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所以本课对于地球形状的探究采取了重演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历史的形式,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是怎样一步步发现地球形状的,他们分别是基于什么样的证据作出判断的:从远古人的看法开始,从基于直观经验的天圆地方,到基于对远航的帆船观察判断地面是曲面,以及从月食圆弧性的阴影判断地球的球形轮廓,再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最后到现代人们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照片,逐步猜想、验证、证实地球的形状。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不能仅仅停留在史实和知识层面,而是要注重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证据及其与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知之间关系的描述,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本次教学中仍有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