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短文两篇教材习题课件
ppt
2022-07-12 13:18:03
11页
教材习题讲解1.朗读并背诵课文。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答谢中书书》一文中多用四字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间用散句,参差错落,富有变化,多视角多感官描写景物,用词准确。《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饰,文章多用散句,用词自然,如同拉家常般娓娓叙来。《答谢中书书》给人以山川秀丽之美感;《记承天寺夜游》给人庭院赏月空灵之美感。\n教材习题讲解2.《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所写景物的特征: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有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言外之意:①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②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③“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n教材习题讲解3.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文中,作者的心境是微妙而又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清闲无比,内心的悲凉不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n教材习题讲解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夜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苏轼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n教材习题讲解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体会其妙处。(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共:共同。“共”字表现了共同分享。交:交相。“交”字表现了相互映衬。俱:都。“俱”字表现了四季景色全都美妙。···\n教材习题讲解(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入:耸入。见:看见。以“入云”表现山之高,以“见底”表现水之清,用词精练。将:将要。乱:纷乱,此起彼伏。以“将歇”表现雾气将消散,以“乱鸣”表现猿鸟鸣叫,用词准确。欲:将要。竞:争着。以“欲颓”写夕阳落山,以“竞跃”写鱼儿嬉戏,用词生动。······\n教材习题讲解5.从两篇短文中任选其一,发挥想象,将其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点拨】《答谢中书书》可扩充为一篇完整的书信体散文,包括问候语,发出与朋友共赏美景的邀请等;《记承天寺夜游》可增补对人物动作、心理、语言等的描写。\n教材习题讲解亲爱的老朋友:好久不见,最近一切可好啊?你问我江南景色如何,我想我现在可以回答你了。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有高雅情怀的人才会品味出山川之美,我现在将我的感受说给你听,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啊!\n教材习题讲解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水相伴相映,真是趣味盎然啊!峰高水清,明媚悠然。水的动势给山增添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相映成趣,美不胜收!两岸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翠的竹林与五色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如同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真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奇妙画卷啊!\n教材习题讲解晨雾的美更是让人窒息。白雾先是缭绕不绝,像是柔曼的轻纱,亲吻着天空,垂询着大地。继而如絮如带,再而是似烟似缕,最后不见雾纱,只见晨曦,猿猴、鸟儿的鸣叫声穿过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傍晚,夕阳的余晖铺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溪流宛如一条金丝带,水面上闪烁着点点金光,潜游在水中的鱼也争相跳出水面,仿佛在欣赏这奇丽景色。\n教材习题讲解这简直是人间仙境啊,自南朝谢灵运以来,就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妙景色了。现在我能够把我的感受讲给你听,真是美哉乐哉啊!如此美景,你可愿意来江南一睹为快?最后,祝你身体健康,事事顺心!你的好友:陶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