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1 饮酒(其五)
ppt
2022-07-12 13:18:04
21页
导入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n26.饮酒(其五)\n学习目标12诵读不同体裁的诗歌,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阅读目标结合诗(词)人生平和诗词创作背景,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3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重点,涉及积累拓展五难点,涉及积累拓展四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二、三,积累拓展五\n品格素养感受诗词魅力,领略作者高洁的志趣、品格及爱国情怀,培养爱国意识。\n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名潜,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做过几任小官,后辞官归隐田园。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n《饮酒》(其五):东晋末年,刘裕调集兵力北伐后秦,节节胜利,陶渊明早就认定东晋的气数已尽,他悲伤郁悒,后认识到,人生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他醉酒之后常常诗兴大发,书写感慨,再修改润色,一共得到20首诗,即《饮酒》。背景资料预习资料速查\n结庐()喧()东篱()lú文言知识积累重点字·xuānlí··\n文言知识积累一词多义心远地自偏()自将磨洗认前朝()1.自··副词,自然代词,自己此中有真意()报君黄金台上意()2.意··意趣信任,重用而无车马喧()面山而居()3.而··连词,表转折,然而,却连词,表修饰\n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文言知识积累名句积累\n《饮酒》(其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是如何表现的?归隐之趣预习思考问题导思1关键词:理想、抱负带着问题读课文\n课文初读感知读法指导读《饮酒》(其五)要用活泼、轻松的语气,读出一种悠然之情。\n课文整体感知简要概括课文主旨。《饮酒》(其五)这首五言古诗通过诗人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欣赏,表现了诗人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情怀。\n板书设计庐在人境,无车马喧采菊东篱,悠然见山山气夕佳,飞鸟相还饮酒(其五)热爱自然淡泊名利\n课文细读品味1.如何理解“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这两句诗?因为作者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虽居闹市却觉得偏僻安静,这两句体现了作者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自由,厌恶官场的黑暗虚伪。\n课文细读品味2.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本题运用赏析古诗词名句法。这两句诗妙手偶得,浑然天成,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怡然自得,那样超凡脱俗,以景物衬托诗人的闲适。“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心情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的随意与自然,不是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写出了作者心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n课文细读品味3.“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能否将“见”改为“望”?“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n课文细读品味4.分析最后两句诗的含义。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点明诗歌主旨。“此中”指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指隐居生活。“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的和谐景象中悟到的自然意趣,它包含了大自然淡泊闲逸、自由随性、各有所归的意趣,也包含了物我合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趣。\n[重点]怎样理解《饮酒》(其五)中的“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这两句诗要结合诗人的人生理想和个性追求才能深入理解。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厌恶官场的虚伪和奸诈。为了生计,他几次出来做小官,都极不情愿,最后终于解职归田,永不出仕。这里所说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也就代表着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课文全篇探究\n归隐田园,虽说仍离不开“人境”,但没有了这样的烦扰,所以说“而无车马喧”。至于“心远地自偏”,实际上是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主要是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的“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课文全篇探究\n全诗融说理、抒情、写景于一体,语言貌似平淡,却意味深长、诗意盎然,朴素而形象地反映了陶渊明归隐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归纳总结特色总结\n课后作业完成“基础积累运用”、“语文素专项练”及“微写作巧练”完成“课文核心内容探究”和“课文阅读拓展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