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压轴题解题训练
docx
2022-07-12 20:34:02
6页
记叙文压轴题解题训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明确压轴题考试内容2.了解句段作用及标题赏析的解题方式。3.通过练习,巩固方法,能做到纯熟运用。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具体解题方式,能熟练运用所学进行解题。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内容1.我们一起看一下,近10年中考记叙文最后一题都考了哪些题型?题型:(2021)请为本文选择合适的标题,并简述理由。(6分)《……》A.玩具修复师B.童年回来了(2020)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含义。(5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19)文末画曲线的句子“那个姑娘对着一个小孩也这么说过”,“那个姑娘”指“妈妈”,请分析这句话的丰富内涵。(6分)《你妈喊你起床啦》(2018)文章借酸橙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请写出两点。(6分)《酸橙》(2017)细读第24段,紧扣加点之处,说说结尾的妙处。(6分)《十七岁那年的单车》(2016)谈谈你对第8段画线句的理解。(5分)《爸爸教我读中国诗》(2015)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成“误读”,请简述理由。(6分)《评语》同学们能找到规律吗?明确:题目都指向了标题或句子、段落作用的考察。2.那我们来看,“标题”考察了哪些题型?题型:(2021)请为本文选择合适的标题,并简述理由。(6分)《……》A.玩具修复师B.童年回来了答案:选A(1分),“玩具修复师”点明了主人公朱伯的身份(1分);与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致(1分)【内容】;“修复”一词还隐含了对朱伯精益求精和人文精神的赞美【中心主旨】(3分)。选B(1分),“童年回来了”题目具有文学色彩,引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与结尾形成呼应,突显朱伯修复玩具的意义(1分)【结构】;也是对朱伯精益求精和人文精神的赞美。【中心主旨】(3分)(2020)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含义。(5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答案:“我”对孩子们念念不忘,孩子们对“我”念念不忘。【内容(浅层)】(1分)支教会激发孩子们探索外界的兴趣,这是孩子们对“我”的回响。(2分)支教也促使“我”成长,这是“我”对他们的回响。(2分)【中心主旨(深层)】(2018)文章借酸橙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请写出两点。(6分)《酸橙》答案:①有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却有特别珍贵的价值。②发现一个事物的价值要经历一定的过程。③要善于从多角度去认识一个事物的价值。④凡物皆有价值,不要轻易否定。【中心主旨】(达到一点给2分)(2015)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成“误读”,请简述理由。(6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答案:“评语”这个题目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包含了“小学时老师评语对我的作用”和十多年后我作为老师写评语给学生”两部分,如果改为“误读”,只涵盖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不够全面。“评语”这个标题也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和内容】(3分);“误读”带有不积极的语言色彩,看似在批评老师的字迹不清。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通过老师的评语让作者获得了鼓励和进步,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引以为戒,其中也不乏对老师的感谢之情。【中心主旨】(3分)思考:这些题型都告诉我们要从哪些角度来答题呢?明确:内容、结构以及中心主旨。设计说明:通过中考题,让学生明确考察内容,从而缩小范围。(二)归纳总结由此,我们来总结一下有关“标题”的答题方式。明确:设计说明:通过中考题,归纳出此类题型的一般答题格式和规律,便于学生运用。(三)实战演练佳作(1)那是十五年前的一个早春的上午——这天,惨白的阳光照着刚吐绿芽的树枝。年轻的我作为一名专门采访治安消息的记者,正驱车驶向一处我不愿看见的地方去。警方广播报告说:一名男子在家中的车道上倒车时意外地撞倒了小孙女,导致了一桩死亡事故。(2)我把车停在警车和电视采访车之间,立刻看见一个身穿棉工作服的壮实的白发男子正站在一辆小型运货车旁。几只照相机对准着他,记者们把话筒伸到了他的面前。这位老人看来完全处于迷惑之中,正竭力回答记者的提问。他几乎只是在抖动嘴唇、眨着眼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3)不一会,记者们放过了那位老人,跟随警察拥进了一间小白屋。在我想像中仍能见到那位备受精神折磨的老人正俯首注视着车道上曾站着孩子的那块地方。屋旁是一个刚培土的花台,不远处有一堆黑油油的沃土。(4)“我当时只想到那儿去撒些肥土,”老人对我说着,尽管我并没有向他提问什么,“我甚至不晓得她在门外。”他伸手指着花台,然后又让手垂回腰际,重又陷入了思虑之中。而我正如一个合格的记者那样踱进屋去看有谁能够提供那蹒跚学步的孩子的近照。(5)几分钟后,我速写本上记满了全部细节,口袋中插着一张那天真无邪的女孩在照相馆拍的3×5寸的照片,又朝警察说的放尸体的厨房走去。(6)我随身背着照相机,是那种又大又笨的“斯比·古劳”牌的,这当时就象征着新闻记者的身份。主人们、警察、记者和摄影师——所有人都已退回屋外去了。我跨进厨房来到现场。(7)从拉着带绉纱窗帘的窗口透出的阳光照出,在一张塑面桌上躺着一个包在洁白被单中的纤小的身躯。那位祖父不知怎的总想避开众人,他正坐在桌旁的椅子上,侧对着我,丝毫没有意识到我的出现,只是难以名状地死死盯着裹住的尸体看。(8)屋里非常宁静,时钟在“嗒嗒”地走动。我看到,那老祖父慢慢向前倾下身躯,曲起双臂犹如括号一般围住了小身形的头与足。然后他把头抵在裹尸单上,久久地动也不动。(9)在这寂然无声的时刻,我预感到将会产生一张有获奖希望的新闻照片。我测定着光线,调好光圈和距离。在闪光灯上安好灯泡,举起照相机,从取景框中构成画面。(10)画面中的每一组成部分都堪称完美无缺:身着朴素工作服的祖父;背衬着阳光的白发;包在被单中那孩子的小身形;窗边墙头上黑色铁支架和“世界博览会纪念盘”所烘托出的这间陋屋中的气氛。外面,可以看见警察正在检查运货车那致命的后轮,而孩子的父母亲则依在相互的臂膀上。(11)我不知道在那儿站了多久,仍不能按下快门。我强烈地意识到即将摄成的照片必定具有惊人的新闻效果和价值。我那职业责任感催促我将它摄下来,但我无法让手点燃闪光灯,那无疑会打扰可怜老人那痛苦的内心世界。(12)我最后放下了照相机,悄悄地退出了屋子。我万分震惊地对自己是否适应新闻职业产生了怀疑。当然,对于这次失去获得新闻照片佳作机会之事,我没有告诉城里的编辑和同行们。(13)每天在新闻广播或报纸上我都能看到处于极度痛苦和失望中的人们。人类的苦难已经成为一项可供观赏的运动了。当我有时在看新闻电影时,就不免想起那么一天。(14)对我当时的所作所为,我至今不悔。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佳作”所蕴含的含义。(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谁来说说,这题的解题思路?明确:①先看题目,圈划关键字词“含义”,判断题型。②再读原文,圈划关键字词句:1.有关人物情感的词语,如高兴、难过等(往往和情节有关)2.反复出现的语句(贯穿全文的线索)3.议论或抒情的语句(中心或主旨)思考:文章主要讲了哪件或哪些事?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写在旁边】③再读题目结合原文,回答完整。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④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设计说明: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课堂实践,将抽象的方法变为具体的操作。第二课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一)明确内容1.我们通过历年中考,看看句段的作用应该从哪些方面答题?题型:(2019)文末画曲线的句子“那个姑娘对着一个小孩也这么说过”,“那个姑娘”指“妈妈”,请分析这句话的丰富内涵。(6分)《你妈喊你起床啦》答案:“姑娘”一词是刘标标对妈妈美好形象的追忆(1分),表达了他对妈妈的怀念之情(1分),对儿时不理解母爱的悔恨(2分)【内容+情感】,以及在人生角色转换中对爱的传递和延续的领悟(2分)。【中心主旨】(2017)细读第24段,紧扣加点之处,说说结尾的妙处。(6分)《十七岁那年的单车》答案:“环住”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认可(1分);身体“一震”也是内心的震动,表明刘伟体会到了父亲的信任与关爱(1分);“车铃声”渲染了父子和好带来的愉悦(1分)【内容+情感】;结尾含蓄而巧妙地表现了主题:一个曾经叛逆的少年在父母的关爱和生活的磨练中获得了成长。(3分)【中心主旨】(2016)谈谈你对第8段画线句的理解。(5分)《爸爸教我读中国诗》答案: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内容+情感】(1分)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2分)【中心主旨】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内容+情感】(2分)明确:内容、情感以及中心主旨。(二)归纳总结1.我们也用一个思维导图来梳理一下,答题的思路。明确:2.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讲到的解题的步骤。明确:①先看题目,圈划关键字词,判断题型。②再读原文,圈划关键字词句:(原文读2—3遍,因人而异)1.有关人物情感的词语,如高兴、难过等(往往和情节有关)2.反复出现的语句(贯穿全文的线索)3.议论或抒情的语句(中心或主旨)思考:文章主要讲了哪件或哪些事?文章的主旨是什么?③再读题目结合原文,回答完整。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④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⑤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设计说明:回顾上节课内容,明确答题思路。(三)实战演练父亲的“城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①我家祖辈在山里务农,随着时代变迁我们搬进了城。搬家时,大哥留在了山上,不想进城。他的理由与父亲一样:县城有什么好,县城里有地种?大哥偶尔进城探望,父亲便像过节一样,和他说笑不停,当然,说的都是扬穗拔节,春种秋收的事。②我大学毕业留在了三十里外的省城,其他兄弟几个则继承了母亲经商的天分,在县城营生,都已经与种地不相干了,我们有了足够的力量尽孝,母亲被各家抢着邀请,心安理得地享受赡养,但父亲一直拒绝我们的供奉,仿佛我们拿给他的吃穿用品,是偷来的抢来的。几乎到他去世,父亲都在努力表明他是在靠他的土地生活。濉河中的卵石被父亲一块块地挖出,堆砌在河滩地的四周,圈起了一座“城池”。日晒雨淋,寒暑易节,他始终把自己圈在里面,像绣花一样走针引线。③不仅如此,父亲还要努力表明他在种地养活着我们。地里的油菜碾成了菜油,玉米长成了棒子,他挨门挨户,满城奔走,给我们送上,他放下后擦把汗,转身扬长而去……④但父亲的脊背在一夜之间塌陷了。三年前的春夏之交,大哥骑着摩托车去乡里买化肥,那是他因抢手麦子劳累过度,昏沉之中连人带车栽下了悬崖。大哥去世之后,父亲花白的头发变成雪白,他更长时间地把自己圈在“城池”里加倍劳作。我们担心,便不时去地里看望。但当我们靠近“城池”时,他仿佛发现了异族的入侵,朝我们吼道“滚得远远的!”我们止步侍立,却都第一次真切地观察了父亲躬耕田亩,形单影只。这个时候,我们才猛然意识到父亲已经在这里孤独了那么久,相视默然。⑤被父亲“驱逐”后,我们商定轮换着抽时间帮父亲搭把手,但心里都明白啥也帮不了,只不过是想化解内疚而已。没想到父亲接受了……只是不多久,他便病倒了,只剩我们依约而行,帮他固守着,经营着他的“城池”。⑥城市要发展,河滩要整治,父亲似有风闻,所以临终前他念叨着“河滩地……”⑦一年过去了,昨夜幽梦,只见满天金花,流光溢彩;大地织锦,金碧辉煌……父亲飘忽在他的“城池”里,汗流浃背地将堆砌的卵石一块块地移除,举止笨拙,但往来不绝……我们蹑步而前,他竟然对大家灿灿地笑了……5、本文结尾耐人寻味,请作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说明:通过具体实例,巩固课堂内容。(一)作业完成练习卷剩余内容。设计说明:课后的练习是对课堂所学的再次巩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