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我的叔叔于勒 教材习题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我的叔叔于勒 教材习题课件

ppt 2022-07-13 18:22:05 10页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教材习题讲解1.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原因→结果(逻辑)期待→破灭(心理)悬念→结局(技巧)\n教材习题讲解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美洲,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美洲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逻辑)\n教材习题讲解听到于勒发财的消息,一家人期待他归来解困→发现于勒已成为又老又穷的水手,又急又气,害怕背上包袱,明知对方身份却不相认。(心理)菲利普一家苦苦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一家人盼他回来搭救→在船上巧遇一个与于勒相貌相似的水手,他是谁?→原来就是破产的于勒,一家人希望破灭,失望而归。(技巧)\n教材习题讲解2.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依据小说内容和你自己的理解,与同学讨论。(1)早期的于勒是一个行为不端、乱糟蹋钱的家伙;中年发迹后的于勒变得正直,有良心;可年老后的于勒又成了一个穷人,但他自食其力,不拖累别人。总之,于勒既是一个失败者,又是一个受害者。(2)于勒身世沉浮,之前努力赚钱,想偿还哥哥,说明他有良知,与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形成对比;落魄后不愿回家,说明他有骨气。\n教材习题讲解3.这篇小说是以若瑟夫回忆少年时代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妨试着变换一下叙事视角,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这样写的好处:(1)从“我”的角度来观察,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使得故事更具有真实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2)小说中的“我”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与小说中的其他人物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其他人物,体察其他人物的内心世界。\n教材习题讲解(3)用一个未被金钱玷污的孩子对穷叔叔的同情,反衬父母的冷酷、自私,更深刻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便于揭露资本主义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变换叙事视角:(1)作者的视角。假如从作者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真实性不如从“我”的角度叙述,而且在思想感情上不能更好地与读者产生共鸣,也不能很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2)菲利普夫妇的视角。假如从菲利普夫妇的角度来叙述,小说情节的曲折程度就不如以“我”的角度叙述,而且也表现不出于勒被同情的一面。\n教材习题讲解4.联系上下文,揣摩下边句子的含义(括号里的问题可作参考)。(1)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2)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一句中有三次同义反复,为什么?)(3)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以免再遇见他”给你什么样的感受?)\n教材习题讲解(1)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在第④自然段,第二次在第14自然段。作用是设置悬念,引出于勒这个人物,极力渲染菲利普夫妇热切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与后来他们极力躲避于勒形成对比。(2)这里的反复起强调作用,凸显了“我”对父母行为的不赞同,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立场。(3)“以免再遇见他”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唯恐避之不及的心态,暗含着作者的讽刺。\n教材习题讲解5.想象一下,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试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父亲低声对我母亲说:“那个富翁长得很像于勒!”“真的吗?噢!太棒了!”母亲欣喜地尖叫起来,“快,叫上女儿、女婿,去向他们有钱的叔叔问好!”我们来到一位西装革履的先生面前,噢,这就是我的叔叔吗?“亲爱的于勒,是你吗?”母亲露出笑容。“噢,是。哥哥,嫂子,见到你们真高兴呀!”\n教材习题讲解“你走了这么长时间,你知道我们怎样地思念你吗?亲爱的于勒,回家住吧,我们十二分地欢迎你。”“噢!那倒不用,你们的钱我会还给你们的!”叔叔似乎对母亲那番热情的话已听得不耐烦了。“啊呀呀,一家人,还谈什么钱不钱的……不过,你也知道,你哥挣钱不多,老大还没对象,若瑟夫上学又需要花钱……”“我明白!”于勒手一摆,说:“放心,钱我会很快给你们的。”“噢!我就说嘛,算嫂子没白疼你。”母亲的笑容更加灿烂了,父亲也跟着笑起来,姐姐、姐夫也都笑起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