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第2课时教学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第2课时教学课件

ppt 2022-07-13 18:22:06 12页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二课时\n导入毛泽东曾评价鲁迅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杂文最能体现“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鲁迅的这篇精彩杂文。导入\n课文细读品味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标题以问句的形式出现,既反诘错误论调,又对自己的观点充满信心,同时是对大众的询问,这样易引起读者的思考并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n课文细读品味2.分析6—8段,说说作者的论证思路。第6段,作者从正面提出自己的论点,与对方的论点针锋相对,接着第7、8两段文字热情歌颂了富有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从而驳倒对方的论点,这是间接批驳。\n课文细读品味3.请大家说说结尾段的含义及作用。“脂粉”喻指美化、伪装;“筋骨和脊梁”喻指气节、操守、品格;“状元宰相”指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群众革命力量。最后一句话说明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的文章是荒谬的,不足为据。这样的结尾,总结了全文,与文章开头的“公开的文字”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n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论据推导出正确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其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它欲擒故纵,先“抬”后“贬”,吊起读者的胃口,达到讽刺的效果。课文中作者首先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发现对方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一来,对方的观点就不成立了。课文全篇探究\n1.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文章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的谬论。如第③—⑤段是反驳对方的论证过程,即通过揭示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缺乏逻辑关系来确定对方的论点不能成立,指出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而不是“自信力”;第⑥—⑧段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论点,即“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从根本上驳倒了对方的论点。因为“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为真,那么,与之相矛盾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论点必然为假。归纳总结特色总结\n2.语言犀利,生动洗练。“他信力”和“自欺力”这两个词运用了仿拟的修辞手法。你说“自信力”,我来个“他信力”,既十分巧妙地指出了对方论证的不严密,又揭示了某些人愚昧、麻木的实质,再用一个“自欺力”来批判,可谓入木三分。第①段的“总”字表明时间之长、频率之高;“只”字表明根本不作别的考虑;“一味”一词表明专注于此,陷入泥淖之深。这些字词精准简练,一针见血地表明作者的目的。归纳总结\n原文: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译文: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原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qiāng进酒》译文:上天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千金花尽,还会重新获得。课文拓展积累国学经典\n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因其被历朝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明朝崇祯十七年共四千多年的历史。传统文化课文拓展积累\n课文拓展积累\n完成“课文核心内容探究”和“课文阅读拓展练”课后作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