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材习题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材习题课件

ppt 2022-07-13 18:22:06 11页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教材习题讲解1.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与同学讨论。(2)作者主张的观点是什么?在文中勾画出来。(1)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2)作者主张的观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n教材习题讲解2.驳论一般是先反驳错误的观点,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反驳错误观点时,可以针对错误观点,也可以针对论据和论证过程。读课文第3—5段,看看本文运用了怎样的批驳方式,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课文第3—5段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进一步批驳对方观点的。第3段由信“地”、信“物”、信“国联”推断出这些都不是“自信力”,而是“他信力”,从而通过驳论证的方式来驳斥对方的论点。第4、5两段通过批驳对方失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来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这与第3段同属驳论证。\n教材习题讲解3.仔细研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开头连续列举的三个“事实”,有什么作用?(2)“他信力”是作者仿照“自信力”新造的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文章最后一句说“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句话与上文中的哪些话相呼应?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n教材习题讲解(1)交代时代背景,同时摆出对方的论据,承认这些论据本身的正确性,为下文批驳其论证过程的错误做铺垫。(2)运用了仿拟的修辞手法,“他”与“自”一对照,就显出极其深刻的讽刺意义,犀利而又生动地指出了国民党政府的自欺欺人。(3)这句话与文章开头“公开的文字”中所提到的谬论相呼应,“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呼应的是文中提到的那些“埋头苦干的人”等四类人以及“这一类的人们……罢了”。\n教材习题讲解“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群众革命力量。这句话是说,中国人是否有自信力,不要看那些反动文人发表出来的文章,而要去看那些真正的堪称“中国的脊梁”的人的所作所为。他们虽然“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但他们是有自信力的中国人。\n教材习题讲解4.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1)“中国的脊梁”这个比喻好在哪里?模仿这个语段的句式,用排比和比喻这两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2)文中提到了四种“中国的脊梁”,你知道历史上哪些人物具有这样的品行?课外查找资料,搜集相关的人物事迹,与同学交流。\n教材习题讲解(1)“脊梁”本义指人的脊柱,有坚硬、竖直、人体的中轴等特点。这里比喻中国自古以来有着坚定信念、不屈精神、对历史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优秀儿女。这样的比喻形象地揭示出有自信力的优秀中华儿女身上坚定、正直、顽强的精神,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的重大作用。仿写:我们从古以来,就有视死如归的人,有顶天立地的人,有临危不惧的人,有冲锋陷阵的人,……虽散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民族的英雄。\n教材习题讲解(2)埋头苦干:为研制原子弹、氢弹做出卓越贡献的邓稼先;拼命硬干:用自己的身体制止井喷的“铁人”王进喜;为民请命:刚正不阿、不怵权贵、廉洁公正的包拯;舍身求法:为维新变法献身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n教材习题讲解5.请以“逆境是否有利于人成长”为论题,组织一次小型辩论会,学习如何确立自己的观点和反驳对方的观点。主持人:今天我们辩论会的论题是“逆境是否有利于人成长”。下面请双方代表发言。正方:我方的观点是逆境有利于人成长。因为逆境中的思考与总结、探索与创造能使人增长才智、积累经验。\n教材习题讲解反方:我方的观点是逆境不利于人成长。“逆境”指不顺利的境遇,这种境遇不利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果逆境有利于成长的话,我们为什么常祝愿“一帆风顺”,而不祝愿“一帆风不顺”呢?正方:人的一生不会一直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身处逆境可激发人的进取精神。环境越是困难,越能抖擞精神,发奋努力,这就是所谓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n教材习题讲解反方:鲁迅曾说:“天才的出现,不仅需要天才的种子,而且更需要适宜天才生长的土壤。”一个人能否成才,不仅与主观努力有关,而且与环境有关。身处逆境,情绪压抑,处处受到限制,不利于人的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