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2022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教案

2022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教案

docx 2022-07-19 19:45:04 5页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18.怀疑与学问一、明确课标要求(一)教学目标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意义。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2.难点: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明白怀疑和创造之的关系。(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二、教学过程展示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时候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和学问和创造有什么关系了,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板书:怀疑与学问顾颉刚【设计意图】目的引用名人事例引发学生对怀疑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欲望。(二)走进课文环节一:掌握作者,感知作品背景1.作者简介学生对照注释①,联系教师助读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课件出示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我国当代史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任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主任,中央研究院通信研究员和院士。2.背景链接这篇文章论述的是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作用。顾先生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建。据说他幼年读书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顾先生读书总喜欢把自己的主张批注在书上,书上写不下了,便记入笔记本里。【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养成学生知人论世的良好阅读习惯。环节二:自主阅读,圈点批注1.整体感知5\n请同学自主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阅读过程中可以全店批注,将心得体会标于文旁;标好段序,为下一步领会文艺和理清论证思路做准备。课件出示(1)对“怀疑与学问”这一命题,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呢?(2)“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是文章的核心论点,围绕这一核心论点,作者又提出了两个分论点,请找出本文的两个分论点。(3)什么是怀疑精神?它对做学问有什么作用?学生自主解答,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并反馈。预设:(1)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2)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3)事前经过一番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精神。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2.层次结构师:跳读课文,理清句间关系,找出每段中心句,归纳文章层次结构。预设: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第三部分(第6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3.论证思路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论证思路,从而讨论出怀疑精神的内涵以及对于做学问的重要意义预设:文章在开头借助程颐和张载的名言提出本文观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接着阐释提出此论点的缘由,之后又具体阐释如何以“怀疑的精神”读书和治学,总结“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的分论点,并在最后一段提出另外一个分论点“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结构完整严密,论证层层推进,论述有理有据,说服力强,对读者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掌握阅读一般议论文的方法,并提出质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敢于质疑的语文习惯。从理清文本结构,分析论证思路入手,尽量培养学生自己搜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在结构和基本内容整理后,提出问题。环节三:研读课文,探究论证1.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这些论证方法,并分析探究其作用。预设:(1)引证法及其作用。①开头引用古代两位著名的大学问家的话,既用其经验之谈作论点,又作论据,颇具说服力。②第5段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并做阐释:“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和迷信”,强有力地证明了本段的分论点。(2)例证法及其作用。①第4段举了古书上“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雄辩有力地证明“对于传说,必须要有怀疑精神”这一观点,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5\n②第6段举了清代戴震读书善疑的事例,雄辩有力地证明了“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3)对比论证法及其作用。①第4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之因。②第5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鲜明地阐述“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③第6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先从反面说理,然后从正面说理,鲜明地阐述:为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④第6段“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面做推理,鲜明地阐述“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教师小结:作者运用引证、例证、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在分析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时,我们根据刚才大家的回答概括了语言表达的如下思路:方法+具体内容(事实或道理)+方法特点+观点。【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寻找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采取学生寻找,并讨论分析的方法,既能寻找的全面彻底,又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环节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师:议论文的语言具有准确、精练,逻辑性、严密性强的特点。课件出示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分析:不能删去。用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地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四个“常常”,多次重复,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归纳法:①判断。②明确一句话的中心意思。③注意前后之间的逻辑关系。④关注关联词语及其他重点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学生再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做分析解读。预设:(1)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为什么?明确: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2)“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骤能否前后对换?为什么?明确:不能。因为这三个步骤是按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先对事物产生怀疑,再进一步5\n思索疑点,辨明正确与错误。前后顺序不能对换。【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分析议论文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采用教师范例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自主阅读寻找,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反馈,有方法,又指导,学生寻找分析达成度高。环节五:迁读文本,积累名言“学则须疑。”从古到今,很多名人都重视怀疑与学问的关系,积累并摘抄有关“怀疑与治学”的名人名言。(1)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张载)(2)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3)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5)古人学问并称,明均重也,不能问者,学必不进。(陈宏谋)(6)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朱熹)(7)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陈献章)(8)读书易,思索难,两者缺一,便都全无用处。(富兰克林)(9)学问就是要你认真地去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一言以蔽之,学问就是辨别之术。(赫塞)【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积累“怀疑与治学”的名言,进一步理解怀疑和学问的关系,从课内走到课外,积累素材,加深对课文观念的理解。(三)课堂小结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今天,我们读的书,学的知识,甚至文化的传承,都是过去文明的积累,我们如何来对待书本知识,如何来批判的接受历史传承。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要批判地吸收。”只有怀疑并批判地接收,我们才能辨伪去妄,剔除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四)课堂板书怀疑与学问顾颉刚中心论点:做学问“会疑”与“须疑”。(举例论证)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对比论证)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引证法)三、布置作业课后完成《全易通》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四、推荐阅读篇目顾颉刚的《古史辨》五、教学反思本文思路清晰,深入浅出,语言简洁,由学生自主积极动笔读书,圈点批注完成对课文内容和思路的初步自学,探究本文的论点;在教学中创设作者、学生、教师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在质疑和交流中明确怀疑5\n与学问的关系,明确怀疑对学问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树立怀疑的学习精神。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