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七上语文:3 雨的四季(名师教案)
doc
2022-07-22 13:10:03
10页
3雨的四季【教学目标】1.巩固前两课习得的朗读技巧和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笔下各季节的雨的不同美感。2.感知、鉴赏优美生动的散文语言,欣赏文章的画面美。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提升鉴赏品位。【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师:雨是大海的女儿,是文人的宠儿。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写雨的诗句,例如:课件出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李攀龙《广阳山道中》(逐一显示诗句,生逐一齐诵)师:在当代诗人眼里,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抒情诗之王”刘湛秋先生的写景抒情散文《雨的四季》,感知“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二、检查预习,明确要求1.检查预习成果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课文,并完成《状元大课堂》本课的预习卡,现在就请将自己的所得与大家交流一下吧。(生交流,师集中订正)2.明确自学要求\n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前两课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经验,你认为怎样才能自学好这篇写景抒情散文呢?(1)引导学生回忆前两课学习的策略与步骤。(2)师总结归纳,整理。课件出示:①扫清字词障碍;②感知主要内容,厘清文章结构;③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并诵读;④分析景物的特征,体味作者的情感;⑤品味精彩的语言;⑥仿写与应用。【设计意图】以古诗词诵读引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回顾前段学习,理性梳理习得的技能,明确自学本课的目标与方法。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完成任务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结合课后的“阅读提示”听读课文。任务:(1)在听录音的同时注意课文朗读的语气、语调、重音、停连,感受汉语的声韵节奏之美;(2)注意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找出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感受作者对雨的感情。(生交流,师明确)预设课件出示:春雨的特点:温柔、娇媚;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静;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跃,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本文通过对雨的四季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渴望之情和热爱生命之情。\n2.默读课文,理清思路快速默读课文,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大意。预设课件出示: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我”喜欢雨。第二部分(第2—5段):描绘四季的雨的特点。第三部分(第6、7段):抒发对雨的喜爱之情。3.研读课文,分析标题小组讨论:既然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描绘“四季的雨”,为什么题目却定为“雨的四季”?预设①这样更有韵律美。“四季的雨”单纯强调“雨”,显得呆板、生硬。“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充满情趣和意境。②从内容上看,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设计意图】此环节的问题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对文章有初步的整体感知,为下面的深入研读打下基础。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师:和前两篇课文一样,本文也是用几幅图来呈现主要内容的,我们姑且简单地把它们分别命名为:春雨图、夏雨图、秋雨图和冬雨图。让我们用圈点批注法来学习这几幅“图”。资料助读:课件出示:“圈点批注”读书法应从抓关键词语、找重点语句、关注修辞三方面入手。圈点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动感的形容词、名词、动词,同时重点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文段所展现的作者情感。在文旁批注出自己的疑问或见解感悟。1.自学第2段——春雨图(1)学生结合课本上的阅读旁批精读第2段,教师可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圈点批注”。(2)生交流批注情况。预设\n批注1:这一部分写的景物有树、水珠子、水雾、小草等。批注2:①树:“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②花:把花苞里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娇媚,那么那朵花呢?那个春雨浸润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艳动人吧!③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④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细心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这美丽的文字是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的。⑤空气: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让人忽视。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这与“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有异曲同工之妙。(3)根据你的理解与批注,尝试有感情地诵读这一部分。提示:朗读前提前在文章上做好停连及重音的标记,并读出情感。课件出示:停连示例: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2.仿照示例,自主阅读根据自读第2段的停连示例,自主阅读第3—5段。3.归纳总结\n(1)这四幅雨景图各有什么特点?预设春雨图:温柔而娇媚。夏雨图:热烈而粗犷。秋雨图:端庄而沉静。冬雨图:自然而平静。(2)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认真读一读。提示:用停连及重音等朗读技巧传达你从文字中理解到的思想感情。【设计意图】明确阅读方法后,让学生自由圈点批注并交流所得,既可以引导学生认真揣摩文中关键的词句,深入体味作者的情感,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不仅强化了之前习得的朗读技巧,还可以将这些美好的情愫内化为人文情怀。五、跳读课文,赏析语言师:刘湛秋用诗化的语言绘出如画的四季雨景,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从感官、修辞、写作手法等角度进行品析。1.自主探究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展示探究成果,教师适时指导、点评。预设课件出示:(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将树拟人化,赋予了树人的神态和动作。把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2)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将春雨的水珠与少女的眼泪相比,渲染出春雨的无比娇媚。(3)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这四句分别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春天的景象。作者通过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清新、甜美的特点。\n(4)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化了妆”,写出了冬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冬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5)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给我们展示了对雨的热爱。师小结:诗人创作散文,终脱不了诗人的气质。刘湛秋的这篇写景散文用饱含感情的、细腻生动的笔墨,生动地再现了四季的雨的气韵,给我们带来富有诗意美的享受。【设计意图】从诗意的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关键字词、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诵读句子,品析文本,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作者对自然、生命的赞颂和热爱。六、析读课文,明晰写法师:本文是作者的精心之作,也是新时期的散文名篇。通过以上的分析理解与朗读体味,请再次通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丰富多样的写作手法来展现四季的雨景的。(生自由讨论并发言,师明确)预设课件出示:(1)以时间为序,思路清晰。作者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条理清晰地分段描绘出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2)抓住特征,细致描绘。作者开头先抓住雨的总特征——“美”,然后抓住春雨的“温柔、娇媚”,夏雨的“热烈、粗犷”,秋雨的“端庄、沉静”,冬雨的“自然、平静”分别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特征突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3)调动多重感官,描绘细腻真实。如第2段写春雨时,作者从视觉到听觉再到嗅觉,多侧面、多角度地写出了春雨的个性特征,写春雨“驱走了冬天”,使世界改变了姿容,灵动而富于想象,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又生机勃勃的图画。(4)诗意浓郁,美妙动人。文章用诗化的句子,增强了形象感和动作性的表达,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如作者将多种事物拟人化,使自然之物可亲可感;运用了大量形象的比喻句,使读者犹如亲眼见到了各个季节的雨,并沉醉在这四季的雨中。这些新颖别致的语言不仅把四季的雨写得可感可触,更是把它们表现得亲切可爱。\n【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回归整体阅读,从理性上深度解读文本。同时,也启发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吸收有助于自己写作的营养,理性写作。七、课外延读,仿写创造师: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感受,总是随着生活环境、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作者笔下的雨生动可爱、富有灵性,雨给作者留下了美的形象和记忆,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他生活在太平盛世,未能感受到时代的沧桑之变。而蒋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一生颠沛流离,心系朝廷,对雨的感受自然会发生变化。课件出示: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注】蒋捷,南宋词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覆灭后,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以悲凉清峻、萧寥疏爽为主。师生共品《虞美人·听雨》,简要谈谈刘湛秋与蒋捷在听雨时的心理感受方面有何不同。预设《雨的四季》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雨声具有一种乐感、美感;《虞美人·听雨》是悲苦、惘怅莫名,雨声淅沥,益增愁思。八、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体会作者在大陆、台湾听雨的不同感受。2.模仿本文的写法,以“______的四季”为题写一篇小练笔。【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增加其知识储备,并通过练笔的形式促使学生学会用心观察生活,用心描绘生活,在写作中逐步做到景为情设、情由景生。【板书设计】\n【设计亮点】依据课标精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本文是初中阶段的第一篇自读课文,具备典型的“形散神聚”的特征。虽然文章美点很多,可供挖掘的教学点也很多,但是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读的方法上来。设计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引导。遵从“整体感知——局部探究——回归整体”的一般阅读规律,以读为指引,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欣赏,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学会运用,充分领会美文的意蕴,并掌握一套自读写景散文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篇教学设计内容安排得比较充实,为了让结构更为紧凑,整个设计以一课时形式呈现。如果班级学生基础较弱,也可适当延长授课时间,扩充每个环节的朗读训练量来替代一部分理性的分析。【背景链接】《雨的四季》选自《散文》1989年第4期。1982年,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写的《雨的四季》,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对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的赞美之情。【资料链接】刘湛秋一直被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和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他认为现代生活使人们“\n活得很累”,他提倡“轻诗歌”“轻松散文”“轻松的生活方式”,主张“以轻对重,以轻对累”,于己“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为劣境所苦”,也就是以平常心看待荣华富贵与利害得失,心似如水明镜。淡化貌似严肃、正经的说教所带来的僵化、刻板、不近人情的生活方式。刘湛秋散文创作颇丰,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其散文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有独特的唯美风格。其作品被译为英、法、日、俄、意、德等多种文字。他的散文《雨的四季》《伞》《卖菱角的小女孩》等都曾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素养提升】朗诵中关于停连的技巧停连是指在有声语言的表达过程中,为表情达意的需要所做的声音的中断和延续,是停顿和连接的统称。在朗读的多种技巧中,停连是内容丰富且变化多彩的一种。一般来说,停连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落停,即停顿时间相对较长,句尾声音顺势而落,声止气也尽。这种停顿多用于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读完之后,句读停顿多用在句号、问号、感叹号处。二是扬停,即停顿时间相对较短,停顿时声停但是气不断、意不断,停之前声音稍上扬或持平,声虽止但气未尽,停之后的声音或缓起或突起,一听便知道还有下文。这种停顿多用在一个意思还未读完而中间又需要停顿的地方。三是直连,即顺势而下,连接迅速,不露连接的痕迹。多用于内容联系紧密,持续抒发感情的地方。一般与扬停配合使用。四是曲连,即在连接处有一定空隙,但又环环相接,迂回向前。多用于既要连接,又要有所区分处。常与落停配合使用。在实际运用中,根据朗读者和听众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情感需要,可以将停连分成十种基本类型,即呼应性停连、区分性停连、并列性停连、分合性停连、强调性停连、判断性停连、转换性停连、生理性停连、回味性停连、灵活性停连。类型不同,停连的位置也不同。【文化素养】雨水雨水在气候学上有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少了,雨渐渐多了。每年阳历的2月1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雨水”\n节气。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初候獭祭鱼;二候候雁北;三候草木萌动。”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雨水节气的天气特点对越冬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农谚说:“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特点,对三麦(小麦、大麦、元麦的合称)中耕除草和施肥,清沟埋墒,为排水防渍做好准备。雨水不是节日,所以这天民间很少有过节的习俗活动。不过在四川西部一带,每年雨水节气时,当地出嫁的女儿要带上罐罐肉、椅子回去拜望父母。在川西民间,雨水是一个非常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以前在这天早晨天刚亮,大路边就有一些年轻妇女手牵幼小的儿子或女儿,在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一旦有人经过,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拦住对方,就把自己的儿子或女儿按捺在地,磕头拜寄,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这在川西民间称为“撞拜寄”,即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撞着谁就是谁。“撞拜寄”的目的,是让儿女顺利、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