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2022年秋九上语文名师教案:11 岳阳楼记

2022年秋九上语文名师教案:11 岳阳楼记

doc 2022-07-26 12:00:03 17页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三单元整体备课本单元所选古代诗文,皆为传统名家名篇。散文都是名胜记游之作。《岳阳楼记》缘事写景,由景生情,生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写景清新自然,抒情怡然自得,表现出“与民同乐”的思想;《湖心亭看雪》以精练的笔墨写景记事,抒写悠远脱俗的闲情雅致。诗词则侧重抒发个人的情志。《行路难》(其一)咏叹身世际遇却狂傲不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唏嘘仕途艰辛却豪迈刚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感慨弟兄相离却乐观旷达。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感知古代诗文的意蕴,感受作者的情怀,走进古人的情感世界,从而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美感的陶冶。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并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表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内容课时教学要点11.岳阳楼记31.了解古代写景记游散文的文体特点,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感情。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古代诗文语言简洁、音韵和谐、意境深远的特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3.把握文章主旨,研究重点、难点问题。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鼓励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方式。4.积累文言常用实词,注意其古今意义的不同;积累常见文言虚词,注意其在关联文意、表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积累古代诗文中的名言警句。5.掌握论据的性质、分类和作用。\n6.指导学生学写议论文,能积累、选择并合理剪接论据材料来证明论点,使议论有理有据。12.醉翁亭记313.湖心亭看雪114.诗词三首3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1课外古诗词诵读2(设计/董金玲)11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了解《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内容及影响。2.积累文言词汇、成语、名言警句,并朗读、背诵全文。3.学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写法。4.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内涵。5.微练笔,感悟作者情怀。【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及影响。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文本内容。3.积累文言词汇、成语和名言警句。【课时预习】1.搜集整理有关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岳阳楼记》创作背景和岳阳楼的资料。2.思考:本文题为《岳阳楼记》,但并未具体描写岳阳楼本身,这是为什么呢?3.带着问题参照注释读课文,看看课文到底写了哪些内容。【设计意图】本文涵盖的信息量大,因此让学生课前自学,充分预习,事先查阅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初步感知内容,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教学过程】一、竞猜,巧切课题1.人物竞猜根据下列信息,猜猜他是谁。课件出示:\n(1)自幼孤贫,勤学苦读;(2)庆历新政,政治革新;(3)几起几落,百折不挠;(4)军中一范,西贼破胆;(5)先忧后乐,心系天下。预设:范仲淹。2.切入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感受他的忧乐情怀。【设计意图】用一段信息资料进行人物竞猜,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巧妙快速地走进课文。二、展示,走进文本1.走近作者请学生展示搜集整理的作者资料。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课件出示: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夜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2.走进背景请学生展示搜集整理的本文创作背景的资料。资料助读2:写作背景课件出示:滕子京和范仲淹同榜考上进士,两人的友谊从此开始。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黜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支持范仲淹改革的滕子京也因此被贬谪到岳州。第二年,滕子京重新修建的岳阳楼即将落成,想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欣然受命,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此诞生。3.走进岳阳楼\n请学生展示搜集整理的岳阳楼的资料。资料助读3:岳阳楼课件出示: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贬守岳州的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岳阳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设计意图】督促学生养成课前查阅资料的好习惯,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检查课前的预习效果,养成“知人论世”的阅读习惯。三、读顺,读准字音节奏1.准确读,读准字音课件出示:具,同“俱”(读“jù”)属,同“嘱”(读“zhǔ”)谪守(zhé)浩浩汤汤(shānɡ)淫雨霏霏(yín)(fēi)怒号(háo)樯倾楫摧(qiánɡ)(jí)薄暮冥冥(bó)(mínɡ)嗟夫(jiēfū)2.顺畅读,把握节奏第一步,指导读:(1)骈句的节奏要整齐对称。例句: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散句的节奏要根据意义来停顿。例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3)重点词语要重读。例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第二步,自由读:(1)个读,读准停顿、重音、语气。(2)点读,小组内评价朗读。\n(3)齐读,交流重点句读,全班齐读。预设: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动听读,读出情绪(1)听读感受情绪(播放朗读录音)。(2)自读分享情绪。预设:第1段以叙事为主,要读出平缓沉稳之情。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同是写景,第2段要读出激昂豪迈之情。例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第3段要读出悲凉失落之感。例如: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第4段要读出欢快愉悦之情。例如: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设计意图】本文生字词较多,一定要先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结构。从句式看,骈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可以感受音韵美。加强诵读训练,可以培养语感,快速成诵,促进感知文本内容。4.寻找读,积累词句(1)找出文中出现的成语,并探究它们在今天的意义。课件出示: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政通人和: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n百废具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在现代汉语中,“具”写作“俱”)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在现代汉语中,多写作“浩浩荡荡”)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2)找出文中的名言警句。课件出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设计意图】古词新用,名言警句励志,既要学有所获,又要学有所用。四、读通,理解文意1.寻找读,理解重点词语利用工具书,参照注释,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可参见《状元大课堂》P81“字词清单”)课件出示:(1)通假字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2)一词多义极:南极潇湘(至、到达)此乐何极(尽头)感极而悲者矣(到达极点)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一:在洞庭一湖(全,整个)一碧万顷(数词,一)长烟一空(全)国:去国怀乡(国都)国恒亡(国家)以:不以物喜(介词,因为)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3)词类活用百废具兴(形容词用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4)虚词然则北通巫峡(如此……那么)若夫淫雨霏霏(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则有心旷神怡(就)\n2.翻译读,理解句意与同桌探讨翻译,疑难共同解决。课件出示:(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3)属予作文以记之。(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5)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7)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1)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1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3.整合读,熟悉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设计意图】由音读到义读,最后整合朗读,反复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尽快熟悉文本内容,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五、布置作业1.识记本节课积累的文言词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设计意图】积累课内学习的文言词汇,朗读并背诵课文,增强文言语感。第2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路。2.学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写法。\n3.分析迁客骚人的眼中景、览物情和悲喜观。【教学过程】一、再读,读出内容与思路1.自读,读出每段主要内容2.辨读,读出语言表达方式预设:第1段: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政绩,交代作记缘由。(叙事)第2段:概括描写洞庭湖全方位的胜景,是登楼所见。(融情于景)第3、4段:细致描写洞庭湖阴晴之景带来的悲喜之情,是登楼所感。(写景抒情)第5段:抒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和先忧后乐的人生抱负,是劝勉言志。(议论抒情)3.析读,读出本文写作思路预设:第1段:作记缘由,引出下文。第2段:用洞庭湖胜景引出后面两段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第3、4段:抒发迁客骚人看到阴晴之景所产生的悲喜之情,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第5段:阐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与迁客骚人形成对比,总结全文。4.思读,读出略写楼详写湖之因预设:当时滕子京谪贬岳州,情绪十分低落,范仲淹担心他惹出祸患,想找机会劝他,所以作者借滕子京请他为新修的岳阳楼作记的契机,将洞庭湖晦明变化、风雨阴晴的景色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联系起来,跳出一般亭台楼记的框架,将立意放在抒写政治胸怀和思想抱负上,规劝朋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与之共勉。既完成了楼记之作,亦收到规劝之效。【设计意图】通过四步读,梳理课文内容、思路,将长文章读短,能更明晰地体会作者打破唐代亭台楼记以记事为主,议论、抒情为辅的写法,同时吸收骈体文的特点,加重了议论、抒情的色彩,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创作主旨,让学生能看出并鉴赏到这一写法。二、议读,初识情怀\n读第1段,读出你眼中的滕子京。1.指导读,读出滕子京的身份、作为预设:身份——谪贬;作为——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思读,说说你眼中的滕子京预设:“谪守巴陵郡”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可见滕子京虽遭谪贬,却积极作为,造福一方,是一个地方好官。【设计意图】了解滕子京的为官处境和情怀,让学生明白此段的内容只是作者写景抒怀的一个引子,为后面的赏析张本。三、赏读,感观湖景(一)瞰洞庭全景1.自由读,领略洞庭全景(1)读出描写洞庭全景的句子。预设: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读出全景的层次,说说你的理由。预设:空间之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时间之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读出每层的感受。预设:空间上——宽阔无边;时间上——气象万千。(4)读出全景的特点。预设:壮美。2.比较读,体会用词效果“衔远山,吞长江”中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说出你的理由。预设: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之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勾勒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两字替换,则只能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缺少灵气。3.设疑读,感悟段落作用(1)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预设:第一,前人之述备矣;第二,这不是作者的写作意图。(2)作者运用“然则”一词,从写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到写什么?\n预设: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提出一个“异”字,从而开启下文,引出全文的主体。【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此段只为过渡,虽写壮阔湖景,但只粗画线条,因为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才是目的所在,以激发学生对“览物之情”阅读的好奇心。(二)感洞庭阴晴1.自由读,读出音韵之美(1)放声诵读。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2)互读,发现句式特点。预设:四字句,以骈句为主。(3)评读,体会句式效果。预设:在散文中穿插大量骈句,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易于熟读成诵,形成音乐美。2.对比读,读出景情之异(1)第3段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产生了什么心情?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预设:洞庭风雨图。作者用“淫雨”“阴风”“浊浪”“薄暮”等词营造了一种日月无光、暮色沉沉、虎啸猿啼的“悲”的气氛。因为自己“去国怀乡”,所以“感极而悲”。(以己悲)(2)第4段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产生了什么心情?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预设:洞庭春晴图。作者绘出了春风和煦、景色明丽、水天一色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翱翔、鱼儿畅游、花草郁青的景色,渲染了“喜”的气氛。因为“把酒临风”,所以“其喜洋洋”。(以物喜)(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这两段文字描绘的景物的特点。预设:凄美、优美。\n3.思考读,读出景情之用(1)这两段写景的目的是什么?预设:借景抒情。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是为了抒发登楼者“迁客骚人”一悲一喜的“览物之情”。(2)作者赞赏这种阴晴悲喜的心情变化吗?预设:不赞赏。作者缘情设景,以洞庭湖阴晴之景来体现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心态,为的是通过对比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更为高尚的人生境界,然后留给滕子京自己去甄别、选择。既扣住了楼记,又达到了委婉规劝的目的。【设计意图】这两段对比写景,即景抒情。既让学生感受到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字斟句酌、精妙传神的语言美,也让学生徜徉在雨湖、晴湖的意境美中,却又忽然发觉这样的景与情却不是作者所赞赏的,那作者所追慕的又是怎样的情怀呢?这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第3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古仁人的悲喜观。2.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内涵。3.微练笔,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怀。【教学过程】一、辨读,理解作者情怀1.品读作者的胸襟句(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各指什么?预设:“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迁客骚人因阴晴的自然天气产生的或悲或喜的不同感情;“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是指“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他们的思想感情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2)“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如何理解?预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的悲喜情感跟外物的好坏没有关系,跟个人的升迁际遇也没有关系。(3)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仁人之心”?\n预设:借此来表达自己对这种博大胸襟的追求,并借此规劝滕子京放平心态。2.品读作者的情怀句(1)“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如何理解?预设: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是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古仁人为官在任,无论身处朝廷,还是被贬地方,心里始终装的是国家和人民,可谓是“心忧天下”。国家强盛了,人民幸福了,他们才会快乐。(2)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仁人”的忧?预设:借此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3.品读作者的抱负句(1)作者的抱负是怎样的?预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这句话是作者一时冲动而说吗?预设:不是。作者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句话是范仲淹的心语,这次他只是想借《岳阳楼记》一文使其广为人知罢了。(3)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预设: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勤政亲民,积极进取,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的伟大抱负。(4)具有这种思想的仁人志士你还知道多少?根据提示语,再补续两个仁人志士的事迹,使其构成排比句。“进亦忧,退亦忧”,多少仁人志士无论身居庙堂,还是远处江湖,忧国忧民之心,未曾废替。有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有,有:“先忧后乐”才是仁人情怀。预设:有惨遭迫害以身殉国写赤诚的屈原,有身遭扣留仍手持汉节牧羊的苏武,有思虑国事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设计意图】这一段用两个设问句卒章显志。本板块采取辨读的方法,逐层剖析,通过分析第一个设问句,明确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悲喜观抒写自己的博大胸襟,即“心怀天下”;分析第二个设问句,明确作者假托古仁人的忧患之心归纳出自己的政治抱负,即“先忧后乐”。让学生从思辨的逻辑上深刻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n4.深读,读懂作者意图析读“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指导表情读。预设:“噫”字拉长,“谁”“归”二字重读,深情,语调上扬。(2)指导品味读。你读出了一份什么味道?预设:一份敬慕——表达了对“古仁人”的向往与敬慕。一份孤寂——表达了作者曲高和寡的孤独之感。一份期待——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多涌现忧国忧民之人的期待。一份劝勉——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二、联读,体味作者情怀阅读下面三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课件出示: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宋]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n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1)三首诗歌都是诗人登岳阳楼时所作,但是三位诗人抒发的情感却并不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简要分析。预设:李白登上岳阳楼时极目远眺,看见湖水壮阔、鸿雁南飞、月升东山、楼高入云等优美景象,诗人又与友人饮酒放乐,翩翩起舞,表现了诗人遇赦后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情怀。杜甫抚今追昔,把湖山之胜与心中山河破碎、家国多难的悲哀结合起来,抒写了身世之悲和忧时伤乱之感。陈与义在黄昏时分登上岳阳楼,虽然看见湖面风平浪静,但是想到了国破家亡,自己万里逃难、未老先衰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一个亡国之臣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悲哀之情。(2)三位诗人和范仲淹心怀天下的忧乐观相比,你有何评价?预设:三位诗人,一个发配途中遇赦,一个战乱中四处颠沛流离,一个国破家亡沦落天涯,他们的人生境遇不同,虽同是登上岳阳楼,但迸发出的内心体验必然各异。可谓是感物而动,乃人之常情;范仲淹虽为迁客,心中始终以国家和人民为重,宠辱不惊,可谓是不为物动,是“仁人”情怀。后者更为高尚可贵。【设计意图】异文同读,在比较阅读中发现“岳阳楼”的确是文化楼,承载了太多文人名士的才情和思想;同时更能体会到范仲淹的博大胸襟和伟大抱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三、练笔,陶冶自我情操1.拟写课文联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联:仁人岂会喜物悲己下联:滕子京修岳阳楼寄托胸怀下联:________________预设:范仲淹绘洞庭湖抒写抱负志士怎可先乐后忧2.与古人对话\n范仲淹是一代名臣,他的忧乐思想穿越了岁月的时空,至今仍熠熠生辉,感动着你我。同学们,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吗?请以《范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250字左右的文字,写出真情实感,尽量用上一些骈句。课件出示:范公,我想对你说范老前辈:你好!你的《岳阳楼记》,让我感慨万千,为你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而激昂,为你先忧后乐的伟大抱负而澎湃。你年幼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攻读,从小立志——“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你仕途坎坷,景祐三年,你向宋仁宗进《百官图》指责丞相吕夷简结党营私,结果反被诬陷“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又遭贬谪,但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你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购买“义田”千亩,救济村民无数,而自己却贫苦一生。此等忧国忧民的精神,着实让晚辈敬佩!你以天下为己任,超越了个人的忧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你忧国忧民、奋发向上的完美表白。你的政治理想早已融入岳阳楼洞庭湖的一片月色之中,让我时时追忆!【设计意图】微练笔,既能重温课本内容,感受作者情怀,陶冶学生情操,同时也能让学生效仿课文独特的语言表达进行写作训练。【板书设计】岳阳楼记【我的设计亮点】\n以朗读促阅读。在反复朗读中疏通文本字词,感知文本内容,达到熟读成诵;在思考读中梳理文本思路,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博大胸襟和伟大抱负;在表情读中揣摩作者以“记”为由,略写记事,缘情设景,精辟议论的独特语言魅力;在拓展读中进一步感受作者政治思想的大放光芒,熠熠生辉。调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参与审美鉴赏与创造,吸收传统文化和古代圣贤的思想精华。[关键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开篇叙事,言简意明地交代了滕子京谪守巴陵,重修岳阳楼,委托自己作记一事。然后概括描述洞庭湖的景色特征,继而用“览物之情”有“异”,带出两个情景交融的特定画面的精雕细刻,抒发了“迁客骚人”们的“悲”和“喜”,而这种“悲”和“喜”都是因“物”、因“己”而生。由此便自然转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上来,生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议论。文章虽为“记”,却不是为记事而记事,综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环环相扣,层层蓄热,水到渠成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让学生观察生活细节,认真思考,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人叙事,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体验。[疑难探究]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是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践行的准则。范仲淹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少年时代常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写此文时他正贬官在外,却不独善其身,而是超越个人的忧乐,仍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积极进取。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是对儒家传统的“与民同乐”思想的发展,表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文化素养]1.“记”“记”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分类: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②\n游记,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③杂记,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2.范仲淹断齑画粥范仲淹年幼时家境贫寒,无法上学,但他读书心切,只好到寺院的一间僧房中去读书。在寺庙读书期间,他将自己关在屋内,足不出户,手不释卷,常常通宵达旦。由于家贫,他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粟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固体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这就是“画粥”。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这就是“断齑”。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学业。“断齑画粥”的典故即由此而来。(设计/董金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