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把盐放到水里》教案
docx
2022-07-26 18:55:03
6页
《把盐放到水里》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低年级“溶解现象”学习的延续,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和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同时指导学生学会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易溶解物质和易溶解物质,在实践探究中学会“固体与水混合与分离”。本课按照由混合到分离的逻辑顺序,依次将安排了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把沙子、盐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复习引出溶解与不溶解的现象,为下一环节做铺垫。第二部分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这一部分是典型的对比实验,从这里开始学生将学习用定量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第三部分探究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这是溶解概念的进一步延伸,是“溶解性”、“饱和溶液”等概念学习必要的科学经验积累,以这一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中,进一步训练他们思维和实验的严谨性、科学性。第四部分探究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糖和“如何让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和糖继续溶解。学生在认识到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在一定量的盐后,一般不会关注其他物质的“溶解度”情况,通过将糖溶解在水里,思考其他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量也有所不同,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实验方法探究“如何让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或者糖继续溶解”,为以后学习“饱和溶液”做铺垫。第五部分分离水中的不溶物和溶解物,过滤和蒸发是混合物分离的两种基本方法,这里主要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知道: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水中不易溶解物质,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水中的易溶解物质。二、学情分析在一二年级科学学中,已经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子和食用油等。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同样积累了相关的生活经验,比如水中加入更多的糖,水会变得更甜等。但学生对于“混合物”的概念比较模糊,还不能意识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同时学生尚不具备独立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但能对实验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测,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探究实验方案。三、学习目标l探究影响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初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l能测量一定量的盐或糖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l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n四、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难点:知道物质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五、教学准备:第一课时:分组材料:烧杯2个、玻璃棒1根、沙子、盐;冷水、热水、烧杯3个、盐、1克量勺、玻璃棒1根。实验记录单、课件(死海视频)第二课时:演示材料:烧杯3个、盐、糖、电子称分组材料:矿泉水瓶、剪刀、打孔器、脱脂棉、沙子(干净)、小石子(干净)、烧杯3个、毛笔(小刷子)、黑色卡纸六、教学过程(建议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比较把沙子、盐放入水里的不同现象1.教师复习导入,提出问题。提问:上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将固体混合与分离,今天我们将一起研究一下将固体放入水里,如果将沙子、盐放水中,可能会有什么现象?2.学生猜测并说明理由。3.教师指导学生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的正确方法。(搅拌时,注意玻璃棒不能接触烧杯发出声音,同时为后面溶解实验做好准备。4.学生活动,将沙子、盐放入冷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实验现象。5.学生汇报6.师生总结:盐可以溶解到水里;沙子不能溶解到水里。【意图解析】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观察将沙子和盐放水中的现象,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前概念,很容易引出溶解与不溶解的现象,为下一个活动“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做铺垫。(二)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刚才我注意到有同学的盐很快就溶解到水里了,而有的同学的盐还有一些没有完全溶解在水里。同学们,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盐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2.学生提出猜测。\n可能与水的温度有关,可能与搅拌的快慢有关……3.教师与学生一起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包括问题、假设、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部分;实验前强调注意事项(热水避免烫伤等);制定方案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相同体积的水和相同质量的盐。4.学生活动,教师巡视。5.学生交流汇报。【意图解析】“盐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是典型的对比实验,从这里开始学生将学习用定量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重点涉及到根据探究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的步骤、控制实验中的“不变因素”和“可变因素”等技能的学习。对于学生提出的猜测,教师应该提供指导与帮助,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探究。(三)探究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1.通过现象,提出问题。我这里有两杯盐水,其中一杯水里有5克盐,一杯水里有10的盐,你觉得100毫升的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盐?2.学生提出猜测。可能是15克、100克等……3.教师与学生一起制定实验方案。教师通过“怎样放盐、每次放多少盐、什么时候停止放盐、怎样记录”等问题引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实验前强调好注意事项(如玻璃棒的使用、每次加相同量的盐、溶解慢时一次加1克、无法再溶解的盐不计结果等)。4.学生活动、教师巡视。5.学生交流汇报。【意图解析】“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质”,这是溶解概念的进一步延伸,是“溶解性”、“饱和溶液”等概念学习的必要的科学经验积累,学生在低年级学习了溶解现象和本课研究了影响溶解速度因素后,以“探究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为载体,让学生在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中,进一步训练他们思维和实验的严谨性、科学性。(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n师生总结。2.播放视频:《死海》3.布置作业:准备一杯盐水和一杯淡水,将鸡蛋放到里面,观察会有什么现象?【意图解析】这个环节对本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理,死海视频的呈现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将鸡蛋放入盐水中,也是对死海视频的解释,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七、板书设计把盐放到水里(课题)沙子放到水里不溶解盐放到水里溶解快慢因素搅拌高快温度低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克盐溶解有限度第二课时(一)探究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糖1.通过比较,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100毫升的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盐,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100毫升水里可以溶解36克盐,那100毫升水里可以溶解相同多的糖吗?2.学生提出猜测。3.教师进行演示实验。4.观察现象,交流汇报。把盐和糖的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5.怎样才能让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或者糖继续溶解?6.学生交流汇报。\n学生提出加热方法,教师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加热溶液,可以用水浴法或者直接用酒精灯加热溶液。学生提出加快搅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意图解析】学生在认识到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后,一般不会关注其他物质的“溶解度”情况,也就不能真正建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质”这一概念。这里通过讨论,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其他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量是否不同,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实验方法探究,在些基础上讨论“如何让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或糖继续溶解”,为以后学习“饱和溶液”作铺垫。(二)分离水中的不溶物1.出示沙水与水的混合物,提出问题。我们学习了固体的混合与分离,上节课老师将沙子放到水里,现在谁能想方法将沙子与水分离?2.学生交流汇报。3.自制过滤装置,过滤水中的不溶物,比较过滤前后的水。学生分组按教材提示的方法和步骤自制过滤器,并比较过滤前后的水。活动前要强调活动注意事项(如用剪刀要注意安全、剪下瓶口时要把边修平整,避免划伤等)。4.播放视频:自来水厂工作的过程。5.师生总结。分离水中不易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过滤或者沉淀的方法。【意图解析】出示上节课沙子与水的混合物,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一理念,同时自来水厂工作的视频有利学生构建起具体的科学概念,即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不中的不易溶解的物质。(三)分离水中的溶解物1.出示盐水,提出问题。这是上节课,我们将盐放入水中形成的盐水,我现在想把水里的盐“拿”出来,你有什么好办法?2.学生交流汇报。3.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把盐水刷在黑色卡纸上,用蒸发的方法分离出盐。用黑纸因为它吸热快,能加快水分的蒸发,同时也便于观察上面白色的食盐颗粒。为了效果明显,可使用高浓度盐水。\n4.播放视频:海水晒盐。5.师生总结。分离水中易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意图解析】出示上节课制作的饱和盐水,再让学生将盐分离出来,这样科学概念的学习会有连续性,将盐水刷在黑纸上,为了让学生方便观察到白色的食盐颗粒,让分离出来的固体显性化,易于观察。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知道了通过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水中的易溶解的物质。(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师生总结。2.布置作业:将一根无叶树枝浸泡在一杯高浓度盐水里,制作一棵结晶树。【意图解析】这个环节对本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理,课后作业提炼出盐的结晶体,科学课的结束不代表着科学探究活动的结束,让学生带着兴趣离开课堂比带着知识离开课堂更有意义。七、板书设计把盐放到水里(课题)100毫升水能溶解36克盐100毫升水能溶解208克糖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中溶解量是不同的。分离:不溶解:沙子与水分离过滤(沉淀)溶解:盐与水分离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