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春》课前预习课后检测同步卷(部编版)
docx
2022-07-30 11:00:01
9页
1.春素养前测快速阅读课文,自主梳理一下内容:1.给下列加点的字和多音字注音。婉转( )酝酿( )( )披蓑()抖擞()朗润()()涨潮()晕倒涨晕()涨红()黄晕()松散()应和散和()和稀泥()散步()和平2.根据注音写汉字组成词语。hōng()托fán()花nèn()叶风zhēng()liáo()亮斗lì()3.解释下列词语。(1)欣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朗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赶趟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酝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呼朋引伴:(6)应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抖擞:(8)花枝招展:想一想课文描绘了几幅画面?请为每一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素养达标知识通关知识点1有层次安排结构1.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这个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n课堂笔记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再现。它表现了作者认识事物、掌握规律、构思成文的全过程。一篇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维轨迹的落实。知识点2多角度描绘景物2.作者在描绘春天的景物时,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从多个角度进行描绘。请举出几个例子。课堂笔记用视觉,可以察形观色巧描绘,使人如见其状,历历在目;用嗅觉,可以吞芬吐芳妙描摹,使人如闻其馨,沁人心鼻;用味觉,可以含英咀华泼浓墨,使人如品香茗,秀色可餐;用听觉,可以聆听妙音精绘画,使人如雷贯耳,余音绕梁;用触觉,可以身临其境细体会,使人如影随形,真实可亲。课堂达标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稍藏()()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眨()碟()贬()蝶()泛()谍()3.《春》的作者是,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文集,散文集《欧游杂记》。4.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共有三部分内容:盼春、、,其中第二部分又是由、、、、等五幅图画构成,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展现在我们面前。5.请说出下面句子是从哪些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2)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3)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n(4)花里带着甜味儿。()6.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4)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7.文末的三个比喻句都独立成段,分别起到怎样的作用?它们的位置可以调换吗?8.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请结合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作简要分析。(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3)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素养提升基础反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rǎng)应和(hè)朗润(rùn)B.蓑衣(suō)嫩绿(nèi)眨眼(zhǎ)C.稀疏(shū)筋骨(chuò)烘托(hōng)D.抖擞(sǒu)抚摸(fū)戴着笠(lì)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朗润风筝安巢呼朋引拌B.卖弄酝酿惋转嘹亮花枝招展C.蓑笠稀疏应和薄烟繁华嫩叶D.静默舒活黄晕烘托抖擞精神\n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山朗润起来。(明朗润泽)B.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原意是造酒,文中的意思是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C.唱出婉转的曲子。(形容声音抑扬动听)D.舒活舒活筋骨。(舒服)4.指出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比喻)B.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拟人)C.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比喻、拟人)D.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比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秋天的黄昏丁立梅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n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选自《语文周报》读写版2013年第35期)5.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6.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7.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8.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n9.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3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能力提高10.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春日踏青,青芜如毯,;夏日听雨,雨声淅沥,;秋日看花,花叶相辉,;冬日观雪,雪意阑珊,。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A.③④②①B.④③①②C.④②③①D.③①④②参考答案与解析1春素养前测1.wǎnyùnniàngsuōsǒurùnzhǎngzhàngyūnyùnsǎnsànhèhuòhé2.繁嫩筝嘹笠3.(1)欢欢喜喜的样子。(2)明朗润泽。(3)愿意是赶得上,文中的意思是各种古树争先恐后地开花。(4)原意是造酒,文中的意思是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5)呼唤朋友,招引同伴。(6)(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7)振作。(8)比喻姿态优美。想一想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解析:本问题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课文从第三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对春景做了具体详尽的描绘,每一段落的中心景物非常明确,每段的第一句都有提示。素养达标\n知识通关1.三部分:盼春;绘春;赞春。这篇课文紧紧抓住春的特点,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安排材料。课文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三个部分的顺序安排,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解析: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对春天的盼望;第三至第七自然段,是对春景的具体描绘;最后三个自然段,是对春天的赞美。这样的结构安排,与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一致。2.(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视觉)解析:写花的颜色,用眼睛看到的。(2)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听觉)解析:写笛声,用耳朵听到的。(3)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触觉)解析:春风吹面,是感触到的。(4)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嗅觉)解析:写泥土的气息,用鼻子闻到的。课堂达标1.shāo(稍微)shào(稍息)cáng(收藏)zàng(宝藏)2.zhǎ(眨眼)biǎn(贬值)fàn(广泛)dié(影碟)dié(蝴蝶)dié(间谍)3.朱自清《踪迹》《背影》4.绘春赞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5.(1)触觉(2)视觉(3)听觉(4)嗅觉6.(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解析:两个“盼望着”,属于反复;“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描写成具有了人的思想动作,属于拟人。(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排比、拟人)解析:三个句子句式基本一样,属于排比;“太阳脸红”,写太阳当成人来写,属于拟人。(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解析:各种花互不相让,具有了人的特点,属于拟人。(4)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解析:三个句子句式完全一样,属于排比;每个句子都用了比喻。\n7.结构上,收束全文,首尾照应;内容上,三个比喻句分别表现出春天“新”“美”“力”的特点,赞美了春天充满生命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在强调“新”“美”“力”的同时深化主题。不能调换。这三句话,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发展过程。解析:结尾是三个比喻句,这三个句子先后写春天像“娃娃”“小姑娘”“青年”,符合事物发展顺序,表现出春天“新”“美”“力”的特点。在结构上,使文章结构完整,首尾照应。8.(1)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情景,表达了对百花怒放的春天的喜爱之情。解析:运用拟人手法,写各种书争先恐后开花,联系上下文,可以想象到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情景,这么美好的春景,饱含着作者对春景的喜爱。(2)从触觉角度,引用古诗句,运用比喻修辞,写春风带给人的感受,表达了对温柔的春风的喜爱。解析:从描写角度、运用的修辞两方面入手,明确句子内容,体会作者感情。(3)用拟人手法,渲染了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景象,它们也像农民一样,为受春雨沐浴而感到喜悦。解析:“静默”是人的特点,联系上下文,句子表达了春雨中特有的安静和平。素养提升1.C解析:本题考查字音。A项中“酿”应读“niàng”;B项中“嫩”应读“nèn”;D项中“抚”应读“fǔ”。2.D解析:本题考查字形。A拌——伴;B惋——婉;C华——花。3.D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理解。“舒活”在文中的意思是“舒展、活动”。4.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D项所用的修辞方法应该是“拟人”。5.以空间方位为序;河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由“从河堤往下看”“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等词句可以判断运用了空间方位顺序。\n6.“吞”写出了城市灯光亮的之早,灯光之亮,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结合语境体会城市灯光之亮,与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7.用联想手法,回忆美好童年,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解析:此题考查对插叙作用的把握。插叙一般有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8.修辞手法:比喻;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以及童年的欢愉。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首先判断语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运用了暗喻的修辞,结合内容体会其生动形象性。9.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联系上下文,概括4—6段的内容进行总结。10.D解析:从语段来看,这是对四季景色的描写,故应抓住不同季节的特点,以及横线前面给出的人物的活动和自然的精神进行选择。第①处,前面说“春日踏青,青芜如毯”,“春日”点明季节,“踏青”点明活动,“芜”是指草,点明景物,青草如毯,说明草之多,与第③句中的“绿茵遍野”相对应;第②处,前面说“夏日听雨,雨声淅沥”,“夏日”点明季节,“听雨”点明活动,“淅沥雨声”是所写景物,这与①中“千缕缤纷诗”相对应;第③处,前面说“秋日看花,花叶相辉”,“秋日”点明季节,“看花”点明活动,“花叶”点明景物,这与④中“红叶清风”相对应;第④处,前面说“冬日赏雪,雪意阑珊”,“冬日”点明季节,“赏雪”点明活动,“雪”点明景物,这与②中“玉田琼屋”“洁白”相对应。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