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2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docx
2022-08-09 02:45:02
3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2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一、商於子家贫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④先生过而尤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诗不云乎:乃造⑥其曹⑦,执豕于牢⑧。言将以为殽⑨。今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⑩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⑪者也。”(选自明•宋濂《文宪集》,有删改)【注】①商於子:作者虚构的人物。②豕(shǐ):猪。③轭(e):车辕前端驾在牛马颈上的曲木。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⑤尤:抱怨,指责。⑥造:到。⑦曹:群,这里指猪群。⑧牢:关养牲畜的圈。⑨殽(yáo):通“肴”,鱼、肉一类的荤菜。⑩服田:用牛、马驾车耕田。⑪激:情绪激烈、偏激。1.解释词语。(4分)①宁毋先生过而尤之过:②子乃反怒而弗答弗:③终日不能破一畦终日:④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顾: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2分)今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3.君主若想实现国家大治,从文中可获得哪些治国方法?(3分)第31页共31页答案:(1)①使……听到;②间或,偶然;③经过;④竟然,却。(2)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3)选贤举能,任用贤良。文段借古喻今,把朝廷任用无德无才的用人充当地方官吏比作是驾驭猪耕田,形象生动地抨击了统治者不用贤人这一社会问题。参考译文:商于子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大猪不肯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说:“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于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宁毋子先生说:“如今您用猪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您,您却发怒还不搭理我,是为什么呢?”商于子说:“《诗经》不是说过吗?‘向猪的祖先祭告,在猪圈中抓猪,’说的是要抓猪去杀了吃肉。如今您拿它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宁毋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原来是对现实有不平之气的人。”(二)隋炀帝许诸蕃交易(隋炀帝)大业六年,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正月丁丑(十五日),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第31页共31页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先命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籍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值,绐(骗)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值。”胡客皆惊叹。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缯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选自《资治通鉴》第181卷)1.解释词语。①执丝竹者万八千人执:②自昏至旦旦:③悉令邀延就坐延:④其黠者颇觉之黠:2.翻译。(4分)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正月丁丑,于端门街盛陈百戏。3.隋炀帝采用了哪些措施招待各番国的首领?答案:1.①拿②早晨③邀请④聪明2.隋炀帝因为各番国的首领都汇集在洛阳,正月十五日(丁丑),在端门街隆重地举行百戏(文艺)表演。(“以”“毕”“于”“盛陈”各1分。句意大致相近、句子大致通顺即可。)3.①在端门街举办各种戏曲演出,通宵达旦,整整一个月才结束;②批准各蕃国首领到洛阳的丰都市场做买卖;③下令整修装饰店铺,堆积各种珍贵货物,来往的人必须穿华丽服装,外族客人吃饭不收钱。【译文】第31页共31页(隋炀帝)大业六年,因为各藩国首领都聚集在洛阳,便于正月十五在端门街举办各种戏曲演出。戏场四周长五千步,场内手执各种乐器的就有一万八千人,乐曲声传到数十里之外。通宵达旦灯火辉煌,照耀天地,整整一个月才结束。花费的钱数万。从此以后年年如此。各蕃国首领请求到洛阳的丰都市场做买卖,隋炀帝批准了。事先下令整修装饰店铺,屋檐造型一致,店内挂满帷帐,堆积各种珍贵货物,来往的人也必须穿上华丽的服装,就连卖菜的也要用龙须席铺地。只要有外族的客人路过酒店饭馆,便令店主把他们请入店内就坐,让他们吃个酒足饭饱再走,不收钱,哄骗他们说:“中国富饶,酒饭历来不收钱。"外族客人惊叹不已。其中也有聪明的,有所察觉,看到用丝绸缠树,就说:“中国也有穷人,衣不遮体,怎么不把这些丝绸送给他们,却用来缠树呢?”市场上的人羞愧得无言以对。三、傅良弼传(节选)(唐)李翱傅良弼,字安道。清河人也。以善弓矢显。仕于成德军。流辈称其朴厚。公善抚士卒,与之同苦乐,得士卒效力。长庆初,幽州继乱,公奋曰:“吾岂可以为贼乎!”遂誓众喻以逆顺,闭城拒贼,潜疏以闻。诏以乐寿为神策行营,与深州将牛元翼、博野李寰犄角相应。贼屡攻之。卒不能克。后拜郑州刺史。公本用武力进,未尝治人,于是痛自刻凛①,清正率下。公将卒皆谨惧,不敢越条令以侵物。故州里称赞。虽他时文吏,罕能过者。【注释】①痛自刻凛:痛下决心改变自己1.解释词语①以善弓矢显善:②卒不能克卒:2.翻译句子。公善抚士卒,与之同苦乐,得士卒死力。第31页共31页3.傅良弼擅长管理属下将卒,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答案:1.①擅长,善于②最终2.傅良弼善于安抚士兵们,跟他们同甘共苦,赢得士兵们愿为他誓死效力。3.①傅良弼与士卒们同甘共苦,②他清廉律己,可见其治下重“表率”;③傅良弼以顺逆之理晓喻士卒,可见其治下重“明理”,④写将士不敢触犯条例侵害掠夺,可见其治下重“严纪”。【译文】傅良弼,字安道,是清河人。凭着擅长拉弓射箭名声显扬,在成德军中做官。同僚们都称赞他朴实憨厚。傅良弼善于安抚士兵们,跟他们同甘共苦,赢得士兵们愿为他誓死效力。长庆初年,幽州发生叛乱。傅良弼激动地说:“我怎么可以作叛贼!”傅良弼于是当众发誓(激励将士),用叛逆与忠顺的道理让将士明白,关闭城门抵抗叛贼,并暗中上疏来让皇帝了解情况。皇上下诏把乐寿作为神策行营,任命傅良弼担任都知兵马使,与深州大将牛元翼、博野的李寰形成犄角相互照应。叛贼多次进攻它。最终还是不能够攻克。傅良弼被授予郑州剌史。他本来是凭借军功做官,从不管理过人,在这时他痛下决心改变自己,清廉律己率领部下。将士们都小心谨慎,不敢逾越各种法律条令来侵吞财物。所以郑州堪称治理得好。即使是其他时候的文官,也很少有能够超过他的人。四、曹玮知秦州①玮①知秦州。西蕃犯塞,候骑报虏②将至,玮方饮啖自若。顷之,报虏去城数里,乃起贯戴③,以帛缠身,令数人引之,身停不动。上马出城,望见虏阵有僧奔马径往来于阵前检校,玮问左右曰:“彼布阵乃用僧耶?”对曰:“不然,此虏之贵人也。第31页共31页”玮问军中谁善射者,众言李超。玮即呼超指示之,曰:“汝能取彼否?”对曰:“愿得五十骑,可以取之。”玮以百骑与之,敕曰:“不获而返,当死。”遂进至虏阵前,骑左右开,超射之,一发而毙。于是,虏鸣笳而遁。玮以大军征之,虏众大败,出塞穷追,俘斩万计,改边凿濠。西边由是慑服,至今不敢犯塞,每言及玮,则加手于额,呼之为父④云。②玮在秦州,有士卒十余人,叛赴虏中。军吏来告,玮方与客弈棋,不应。军吏亟⑤言之,玮怒,叱之曰:“吾固遣之去,汝再三显言耶?”虏闻之,亟⑥归告其将,尽杀之。(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有删改)【注释】①玮:曹玮,北宋名将。②虏:指西蕃军。③贯戴:穿戴。④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⑤亟(qì):屡次。⑥亟(jí):同“急”。1.解释词。(4分)(1)顷之,报虏去城数里顷之:(2)令数人引之 引: (3)玮以百骑与之 与:(4)虏鸣笳而遁 遁: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1)不然,此虏之贵人也。(2分) (2)吾固遣之去,汝再三显言耶?(3分) 3.结合具体事件,简要分析曹玮将军用了哪两个计谋。(3分) 答案:(1)①一会儿;②拉;③给;④逃跑。第31页共31页(2)①不是这样,这个人是敌军的重要人物。 ②本来就是我派他们去的,难道你(一定要)反复说得这么明白吗?(4)①下令射杀僧人,擒贼先擒王; ②故意说假话,采用离间计,借刀杀叛徒。译文:①曹玮镇守秦州时,西蕃的军队进犯边塞,骑马的侦察兵报告西蕃军即将到达,曹玮正喝水吃饭显得镇定自若。一会儿,(侦察兵)报告虏西蕃军距离秦州城只有几里了,曹玮才乃站起身穿戴,用丝帛缠在身上,让几个人拉着他,身体一动不动。骑上马出城,远远望见西蕃军阵中有一个僧人骑着马径直来回奔走在阵前检查军队,曹玮问周围的:人说“他们排兵布阵用僧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这个人是敌军的重要人物。”曹玮问军中谁善长射箭,众人说是李超。曹玮马上招呼李超指着那个僧人,说:“你能射中他吗?”回答说:“希望给我五十骑兵,可以射杀他。”曹玮把一百骑兵交给他,命令说:“不能完成任务返回,要处死。”于是前进来到敌军阵前,骑兵左右分开,李超射僧人,一箭毙命。于是,西蕃军吹响笳笛逃跑了。曹玮用大军进攻敌军,敌军大败,对逃出边塞的敌军紧紧追赶,俘虏斩杀了数万人,重新确定边界,开凿护城河。西蕃军从此畏惧而屈服,至今不敢侵犯边塞,每次说道曹玮,就用手放在额头上,大呼他是“父”。②曹玮在秦州,有十多个士兵,叛变投奔西蕃军。 军吏来告诉曹玮,曹玮正在与客人下棋,不回应。军吏多次说这件事,曹玮怒,训斥军吏说:“本来就是我派他们去的,难道你(一定要)反复说得这么明白吗?”敌军听说这件事,马上跑回来告诉了他们的首领,把叛变的士兵全部杀死了。五、孔子学琴第31页共31页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②,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③,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④也。”(选自《史记》,有删改)【注释】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③为人:作曲的人。④《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1.词语解释①可以益矣益:②如王天下如:2.句子翻译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3.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文段具体分析。(3分)答案:1.①增加,加深②2.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巧。 3.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之知不足。” 【译文】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说第31页共31页:“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的确是《文王操》。”六、曹玮知镇戎军日曹玮知①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②。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③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④。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⑤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1①知:主持;镇戎:地名;军:宋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种。②颇失部伍:队伍不成形。③縻:使……累,拖累。④候:侦查。⑤蕃:同“番',对汉族之外的其他民族的蔑称。1.解释词语。(4分)①徒縻军徒:②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利:③遣还袭之还:④徐谓其下曰徐:2.翻译句子。(5分)(1)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3分).第31页共31页(2)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2分)3.曹玮是如何巧施计谋战胜敌军的?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1.(4分)(1)只,仅仅(2)以.....为利(3)返回(4)慢慢地2.(1)(3分)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敌军。评分说明:句意正确给1分;“得”“止”翻译正确分别给1分。(2)(2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评分说明:句意正确给1分;“鼓军”翻译正确给1分。9.(4分)要点:①制造假象,诱敌深入;②占据地利,以逸待劳;③诱敌休整,泄其锐气;④把握战机,大破敌军。评分说明: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四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参考译文]曹玮主管镇戎军时,曾出战小胜,敌兵退去。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很是不成军队行列。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牛羊无用,第31页共31页只是束缚军队。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可是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敌军。敌军将要来到,离得很近了,曹玮派人对敌军说:“你们外国军队远来一定很疲劳,我不想趁着别人疲怠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下,隔一会儿就决战。”敌人正苦于奔波,疲劳极了,听了这话都很高兴,军队严整的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知他们:“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于是抛弃了牛羊返回。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士气也残尽了。我凭这些打败了敌人。七.孙亮辨奸亮①后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②至中藏③取蜜渍④梅,蜜中有鼠矢⑤,召问藏吏,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从汝处求蜜邪?”吏曰:“向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⑥,侍中刁玄、张邠启:“黄门、藏吏辞语不同,请付狱⑦推尽。”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大笑谓玄、邠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首服,左右莫不惊悚。【注】①亮:即孙亮,孙权的儿子,继孙权为吴皇帝。②黄门:宦官③中藏:宫中仓库。④渍:漫,蘸。⑤矢:同“屎”。⑥服:认罪。⑦付狱:交给审理案件的部门。1.解释词语。(4分)①方食生梅方:②向求向:③实不敢与与:④若矢先在蜜中若:2.翻译句子。令破鼠矢,矢里燥。3.结合文段,说说到底是谁设计陷害藏吏?第31页共31页答案1①正②先前,以前③给④如果2.他让人把老鼠屎破开,发现老鼠屎内部干燥。3.黄门曾经私下向藏吏索要蜜而藏吏没有给,所以他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屎是黄门刚刚放进蜜里的。【参考译文】孙亮正要吃新鲜的梅子,派宦官到食品库房中去拿蜂蜜来浸渍生梅,(宦官取来了蜂蜜,孙亮看见)瓶子中有一粒老鼠屎。孙亮问管库房的人:“宦官曾经私下问你要过蜂蜜吗?”管库房的人磕头说:“以前向我要过,我实在不敢给他。”宦官不认罪。孙亮说:“这件事很容易弄清楚。”他让人把老鼠屎破开,发现老鼠屎内部干燥,而表面沾湿,孙亮笑道:“如果这老鼠屎在蜜中泡久了,里外都应该是潮湿的,现在里面是干燥的,这不是宦官刚放进的不然谁放的?”宦官磕头认罪,左右侍卫无不惊讶。【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亮问吏曰:‘黄门从汝处求蜜邪?’吏曰:‘向求,实不敢与’”可知,黄门曾经私下向藏吏索要蜜而藏吏没有给,所以他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屎是黄门刚刚放进蜜里的。八.阳峤传阳峤,河南洛阳人,其先自北平徙焉,北齐右仆射休之玄孙也。仪凤中应八科举,授将陵尉,累迁詹事司直。长安中,桓彦范为左御史中丞,袁恕己为右御史中丞,争荐峤,请引为御史。内史杨再思素与峤善,知峤不乐搏击【注】之任,谓彦范等曰:“闻其不情愿,如何?”彦范曰:“为官择人,岂待情愿?唯不情愿者,尤须与之。所以长难进之风,抑躁求之路。”再思然其言,擢为右台侍御史。景龙末,累转国子司业。峤恭谨好学,有儒者之风。又勤于政理,循循善诱。及在学司,时人以为称职。奏修先圣庙及讲堂,因建碑前庭,以纪崇儒之事。第31页共31页睿宗即位,拜尚书右丞。又历魏州刺史,充衮州都督、荆州长史,为本道按察使,所在以清白闻。魏州人诣阙,请峤重临其郡,又除魏州刺史。入为国子祭酒,累封北平伯,荐尹知章、范行恭、赵玄默等为学官,皆称名儒。峤素友悌,抚孤侄如己子。常谓人曰:“吾虽位登方伯,而心不异于曩时一尉耳。”识者甚称叹之。寻以年老致仕,卒于家,谥曰敬。 (选自《旧唐书·卷一八五》,有删改)【注】搏击:弹劾。1.解释词语。(4分)①内史杨再思素与峤善善:②所在以清白闻闻:③抚孤侄如己子抚:④寻以年老致仕寻:2.翻译句子。为官择人,岂待情愿?唯不情愿者,尤须与之。3、阳峤在为官方面有哪些优秀品质?请根据文段,概括作答。(2分)答案:1.①友好②闻名③抚养④不久2.为官府选拔人才,难道还要等(他)心甘情愿!(正是)因为不情愿,(才)特别有必要授予他(此职)。3.勤勉称职;②清正廉洁;③善举贤才。【译文】第31页共31页阳峤,河南洛阳人,为北齐右仆射阳休之的玄孙。仪凤年间(676~679)应八科举考试中试,授官将陵县尉,后任詹事司直。长安年间(701~704),桓彦范为左御史中丞,袁恕己为右御史中丞,争相引荐阳峤,请求任用他为御史。内史杨再思一向与阳峤友善,知道阳峤不乐意担任捕捉处罚人的职务,对桓彦范等人说:“听说阳峤不愿意担任这个职务,怎么办?”彦范说:“做官要选择人才,岂能容人情愿与否。惟独不情愿的,尤其要让他当,以便推动难以进用的风气,而阻遏急于求进的道路。”杨再思同意了他的看法,阳峤被提升为右台侍御史。景龙末年(710),转任国子司业。阳峤恭谨好学,有儒者的风度。他又勤于为政之道,循循善诱,他在学司时,当时人都认为他的才能胜任其职。奏请修建了先圣庙及讲堂,随后在前庭建立一石碑,以记载崇儒的事。睿宗即位时,授官尚书右丞。当时分建都督府以统领外台官员,精心选择清廉贤能的官吏任职。阳峤被授予泾州都督府都督之职,不久停职未赴任。又历任魏州刺史,充任兖州都督、荆州长史,为本道按察使,所到之处以廉洁闻名。魏州人到皇帝殿庭上割耳以示诚意,请求阳峤再到他们州郡任职,于是又被授官魏州刺史。后入京任国子祭酒,积功封爵北平伯。举荐尹知章、范行恭、赵玄默等人为学官,都堪称名儒。阳峤一向友爱兄弟,抚养年幼失父的侄子就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他常对人说:“我虽然登上了地方长官的地位,而心与从前当尉官时没有什么不同。”了解他的人很是称赞感叹,不久他因年老而辞官,于家中去世,谥号为敬。九、陈寔止盗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寔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寔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寔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寔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1.解释词语。(4分)①时岁饥民馁 馁:②栖于梁上栖:③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归:④寔徐谕之曰谕: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第31页共31页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3.你是否赞同文中陈寔对待盗贼的做法?为什么?(3分)答案:1.(1)①饥饿;②躲藏;③承认;④告诫,告诉。2.品行不好的人本性不一定是坏的,(坏)习惯会(慢慢使人)形成(不好的)品性,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3.示例:赞同。陈寔对盗贼的宽容教化,最终让整个县城没有盗贼,说明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反对。陈寔对盗窃行为的宽容,不利于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译文】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粘染了坏习惯,就变成了这样。”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做好事。”陈实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十.魏文侯改过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①。”师经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②,溃之③。文侯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第31页共31页?”左右曰:“罪当烹。”师经曰:“臣可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释之,是寡人之过也。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④;不补旒,以为寡人戒。”【注释】①无见违:没有人违抗我。②中旒(liú):击中了冠冕上的玉串。③溃之:把玉串撞散了。④符:凭证。1.解释加色的词语。(2分)①师经鼓琴鼓:②是寡人之过也过:2.翻译句子。(2分)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10、有人认为师经撞文侯是“失臣礼”,魏文侯“释之”是“失君道”。对此,你怎样评价?答案:1.①弹奏 ②错误2.作为臣子却撞他的国君,他的罪是什么?3.师经撞魏文侯目的在于劝谏魏文侯不要像桀、纣那样难恐自己的话被别人违抗而最终导致亡国,这是一种爱国的表现,所以不是“失臣礼”;魏文侯在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后“释之”,非但不是“失君道”反而更能显示他包容的胸怀,从谏如流的品质,是“有君道”。【译文】乐师经(人名)演奏(古)琴,魏国的文王(因是诸侯国,故称侯)随音乐而舞蹈,(并依旋律)和道:“让我的话没有人违抗。”乐师经拿琴撞文王,没撞到;撞到了帽子,(帽子)破了,文王对左右的人说:“作为臣子而撞他的国王,他的罪是什么?”左右说:“罪该受烹煮(刑法。第31页共31页”抓乐师经到堂下第一级台阶。乐师经说:“我可以说一句话再死吗?”文王说:“可以。”乐师经说:“过去尧舜当国王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别人不反对;桀纣当国王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别人违抗。我撞的是桀纣,不是我的国王。”文王说:“放了他,是我的过错。将琴悬挂在城门上,用以作为我错误的凭证;(破的)帽子不要补,用以警示我改正十一、孔子贫且贱。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尝为司职吏③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④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注释】①季氏史:仓库管理员。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③司职吏:管理牧场的职务。④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⑤折中:调和取证。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尝为季氏史尝:(2)齐人称之称:(3)高山仰止仰:(4)适鲁适: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3.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体现哪些方面。第31页共31页【答案】1. (1).曾经 (2).称道称赞 (3).仰慕敬仰 (4).到(来到) 2.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 3.①做事认真尽忠职守;②学习专注而深入;③处变不惊有定力;④思想学说影响深远。【译文】孔子早年生活,既穷苦又没地位。等到成年以后,曾经担任过仓库管理员,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曾经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职务,而场中牲口就越养越多。因此他出任主管营建的司空。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动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助昭子结识景公。孔子和齐国的乐官之长讨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专心地把它学起来,三个月期间,吃饭时连肉味都觉不出来了,齐人都很称道这件事。孔子又离开曹国,来到宋国。一天和弟子们在大树下讲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加害孔子,把大树给砍了,孔子只好离去。弟子催促说:“我们行动该快一点!”孔子说:“上天既然赋了道德使命给我,桓魋他又能把我怎样!”太史公说:《诗经》上有这样一句话:“巍峨的高山让我仰望,宽广的大道让我顺着它前进。”我虽然不能达到那样的高度,但是心中一直向往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此想见他的为人。到了鲁国,观看了孔子的祠堂、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不已,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有很多,(他们大多是)当时很荣耀,死了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孔子是一个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学问最高、道德至尚的人了。十二、孔子见罗雀者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雀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③,利食④而忘患,自⑤其心⑥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⑦则有全身之阶⑧,随小者之戆⑨而有危亡之败⑩也。” 第31页共31页[注释]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远害:远离祸害。④利食:贪食。⑤自:出身。⑥心:本性。⑦长者之虑:年长者的谋虑。⑧全身之阶:全身,保全身体;阶:同“借”,凭借。⑨戆:愚傻,鲁莽,读zhuang(第四声)。⑩败:祸乱,祸害。1.解释词语。(4分)(1)大雀从黄口从:(2)孔子顾谓弟子曰顾:(3)利食而忘患利:(4)善惊以远害远: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11.你从本文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3分)答案:1.(1)跟随(2)回头(3)贪图(4)远离2.(1)大鸟容易警觉故难以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2)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3.示例:虚心向师长学习,不贪图小利,“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等等,言之有理即可。译文第31页共31页孔子看见用网捉鸟的人,他捉到的都是小鸟。孔子问他说:“只有大鸟捕不到,这是为什么呢?”捕鸟人说:“大鸟容易受到惊吓,所以难以捕捉到,小鸟贪吃,所以容易捕捉到。如果小鸟跟从大鸟,就捕捉不到了;但是如果大鸟跟从小鸟,也可以捕捉到。”孔子回过头对弟子们说:“容易受到惊吓的大鸟就能远离祸害,喜欢贪食的小鸟就容易忘记祸患,这是出自它们的本性啊。跟从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祸与福。所以君子要谨慎选择自己跟从的人,借助年长者的谋虑来保全性命,仿效年轻人的愚蠢鲁莽,会有面临危险死亡的祸患。”十三、文天祥传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_________(2)贤者能勿丧耳丧:__________(3)使为书招张世杰书:___________(4)天祥泫然出涕涕:___________2.句子翻译(4分)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3.文段中写了关于文天祥的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3分)第31页共31页答案:1.(1)同“避”,躲避。(2)丧失。(3)写信。(4)眼泪。2.文天祥于是写下了《过零丁洋》诗给他(弘范)。(评分:每句2分,共4分,意对即可)3.①文天祥见弘范不拜。②弘范要求文天祥写信劝降张世杰,文天祥写诗拒绝。③文天祥拒绝弘范高官厚禄的劝降。(评分:共3分。意对即可)【译文】文天祥押到潮阳,见到张弘范(降将),张弘范的手下让文天祥下跪。文天祥不跪!张弘范就像招待客人一样对待文天祥!张弘范押文天祥到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那样行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就写了《过零丁洋》一诗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诗最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崖山被攻陷后,弘范在军中置酒大摆庆功会,弘范说:“你的国家已经灭亡,你作为宰相忠孝已经两全了,若能以事宋之心事我大元皇帝,仍不失你的荣华富贵,仍然是你做宰相。”文天祥潸然泪下:“国家灭亡不能拯救,作为臣子死有余辜,怎么敢有不二之心来逃脱死亡呢。”。张弘范派人押送文天祥到京城,文天样在路上,八天不吃饭,但是没有饿死,于是就停止了绝食,到了燕京,招待文天祥的人招待的很周到,文天祥不睡觉,整夜就坐在那里。于是把文天祥转交到兵马司,派士兵看守起来,……文天祥临刑的时候很从容,对看守他的士兵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朝南方跪拜而死!十四、孔子谓颜回孔子谓颜回①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②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为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第31页共31页(选自《庄子》)注释:①颜回:孔子的学生。②仕:做官1、解释词语(2分)(1)胡不仕乎胡:(2)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郭:2、翻译句子善哉,回之意!3.结合文段,说说颜回不愿出仕的原因。答案:1.(1)为什么)(2)外城2.颜回的志趣很好呀。3、“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城郭之外我有五十亩地,足以供给我食粮;城郭之内我有四十亩地,足够用来种麻养蚕;拨动琴弦足以使我欢娱,学习先生所教给的道理足以使我快乐。因此我不愿做官。【译文】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过来!你家境贫寒居处卑微,为什么不外出做官呢?”颜回回答说:“我无心做官,城郭之外我有五十亩地,足以供给我食粮;城郭之内我有四十亩地,足够用来种麻养蚕;拨动琴弦足以使我欢娱,学习先生所教给的道理足以使我快乐。因此我不愿做官。”孔子听了深受感动改变面容说:“实在好啊,颜回的心愿!我听说:‘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真正安闲自得的人,明知失去了什么也不会畏缩焦虑;注意内心修养的人,没有什么官职也不会因此惭愧。’我吟咏这样的话已经很久很久了,如今在你身上才算真正看到了它,这也是我的一点收获哩。”第31页共31页十五、飞将军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之。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②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注】①络:用绳子编织成的网状物。②暂:突然。1.解释词语⑴单于素闻广贤素:⑵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善:2.翻译句子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3.结合文段,说说李广是个怎样的人?答案:1.(1)一向,向来,平素(2)好2.匈奴出动追捕的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3.①沉着机智,骁勇善战②佯死,做任何事情,要善于观察;(③抓住最好时机及时行动。【译文】四年以后,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第31页共31页:“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追捕的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十六、马陵之战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①。”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到,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资治通鉴马陵之战》)【注释】①灶:灶台,用于煮食。1.解释词语①素悍勇而轻齐素:②我固知齐军怯固:2.句子翻译。(2分)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3.结合文段,说说孙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①平素②本来2.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2分。此题计4分。第31页共31页3.写孙子以减灶之法麻痹庞涓而战胜庞涓的故事,1分;有智慧(善用兵),1分。知己知彼,1分;抓住战机,1分。此题计2分。【译文】孙膑对田忌说:“他们山西三晋的士兵,向来是彪悍勇敢而且轻视齐国,齐国的军队在魏国看来是非常胆怯的,善于打仗的人会利用形势,来引导形势使自己有利,命令齐军进入魏国境内时是十万灶,明天是五万灶,后天为三万灶。庞涓在齐军后面追了三天,非常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弱,进入我国境内才三天,士兵逃亡的就超过半数了。”就丢下他的步兵,率领轻兵锐卒,日夜兼程追赶齐军。孙膑估计魏军的行程,晚上应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而且两边的地形险要,可以埋伏军队。庞涓自知智谋穷尽,军队已败,便用剑自刎。临死前说:“这样—来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彻底打败了魏国的军队,俘虏魏太子申带回了齐国。孙膑因为这一仗在天下出了名,世代相传他的兵法。十七、韩信忍辱淮阴侯①韩信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③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④。信至国,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刺之邪?刺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注解】①淮阴:地名。②韩信:汉朝开国功臣。③俛,通“俯”。④下邳:地名。1.解词。第31页共31页①若虽长大虽:②一市人皆笑信皆:③以为怯怯:④我宁不能刺之邪宁: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3.韩信当初为什么没有伤害那个侮辱他的年轻人?请用原文的一个字或词语回答。(1分)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请答出其中最主要的两点。(3分)答案:1①虽然②全,都③胆小④难道2.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1分)低下身去,趴在地上,(1分)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1分)或: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1分)低下身去,从他的胯下钻出(穿过他的胯下),(1分)趴在地上爬行。(1分) 3.(1)原因:“无名”或 “忍” (2)①人要有远大的理想 ②小不忍则乱大谋(答出一点得1分,其他的合理也可,共2分)【译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汉高祖五年正月,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建都下邳。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用他做了中尉,并告诉将相们说:“这是位壮士。当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杀掉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第31页共31页十八、谢安传时苻坚①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②如此。以总统功,进拜太保。(节选自《晋书选译·谢安传》(注释)①苻坚:十六国时氐族首领,前秦皇帝。②矫情镇物:掩饰真情,安定人心。1.解词①次于淮肥次:②安顾谓其甥羊昙曰顾:2.翻译句子。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2分)3.结合选文,概括有关谢安“镇物”的情节,并分析他是个怎样的人。答案:1.①驻扎②回头看第31页共31页2.谢安又去游山玩水,到半夜才回来。(然后)对将军们指点授计,让他们各自担负责任。3.①大敌当前,谢安还到城外别墅与亲戚朋友聚会,淡定与谢玄对下围棋;赢了之后,还出去漫游,等到夜里才回来给各将帅下达命令,任务指派清楚、恰当;可见谢安是个临危不惧(大难不惧)、沉敏之人。译文:这时,苻坚兵势强大,疆场上充满危险,(东晋)各位将领连连吃败仗。谢安派弟弟谢石与侄子谢玄等人为将,看机会出征讨伐,所到之处都获得胜利。朝廷拜(谢安)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封为建昌县公。后来,苻坚率领大军,号称百万,驻扎于淮水与淝水之间,京城里震惊恐慌。又加拜谢安为大都督。谢玄进入军帐问计,谢安面色平静,没有一丝恐惧,说:“我已另有方略。”便不再言语了。谢玄不敢多问,就让张玄将军再去请求计策。谢安便吩咐备车马到山中别墅去,亲朋好友都到齐了,谢安准备与张玄以别墅为赌注下棋,平常,谢安的棋不如张玄,这一天,因张玄心中害怕,便显得棋力相当,而最终张玄没有获胜。谢安回头对外甥羊昙说:“把赢来的别墅送给你吧。”接着,谢安又去游山玩水,到半夜才回来。(然后)对将军们指点授计,让他们各自担负责任。等谢玄等人大破苻坚之后,驿马传来捷报,谢安正与客人下棋,看完捷报,便放在凳子上,脸上没有露出一点喜色,还像刚才一样下棋。客人问什么消息,谢安慢慢地说:“小孩子们已经打败了敌人。”下完棋后回到内室,过门槛时因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不留神把木屐的屐齿碰断了。他克制自己的情感,显示镇定,竟到了这种地步。凭借着总揽全局的功劳,被封为太保。十九、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①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②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③,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④仲永环谒⑤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第31页共31页(选自王安石《伤仲永》)【注】①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②文理:文采和道理。③宾客其父:请他父亲去做客。④扳(pān):同“攀”,牵,引。⑤环谒:四处拜访。1.词语解释①或以钱币乞之或:②复到舅家问焉复:2.翻译句子。(2分)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认为“父之过”的理由。(3分)答案:1.①有人②又,再2.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3.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参考译文】第31页共31页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借来这些东西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诗,并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乡的人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得完全如同常人了。”二十、文天祥从容赴死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②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观天祥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①潮阳:地名,与后文的“厓山”都是广东的地名。②弘范:元朝将领。③张世杰:南宋将领。1.词语解释①与俱入厓山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书:③天祥泫然出涕涕:④国亡不能救亡:2.翻译句子。(2分)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第31页共31页3.结合文段,文天祥的哪些表现能够阐明“舍生取义”的观点。(3分)答案:1①一起②信 ③眼泪 ④灭亡2.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行刑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向着南方拜别以后就义。3(3分)①文天祥被俘后,坚决不向张弘范行跪拜礼;②写诗明志,拒绝招降要求;③国家灭亡后,不受利诱,不事二主;④向着南方拜别从容就义,(答对1点得1分,答对3点即可3分)。【参考译文】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于是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与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之邦,却教别的同胞背叛祖国,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所写的《过零丁洋》的诗交给张弘范。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笑笑,不再提及此事。崖山被攻破之后,军中置酒大摆庆功会,张弘范说:“你的国家已经灭亡,你作为宰相忠孝已经两全了,若能以事宋之心事我大元皇帝,(此处有删减)仍不失你的荣华富贵,仍然是你做宰相。”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辜,怎么还敢摆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行刑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向着南方拜别以后就义。论曰:从古以来有志之士,想要得大义于天下,不因成功失败顺利挫折动摇其决心,君子称作“仁”,因其符合天理,即民心之安。看文天祥从容就义,视死如归,这是因为他有比活命更重要的追求,能不称他为“仁”吗。第31页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