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3压缩空气教学设计
docx
2022-08-10 09:00:14
5页
三上《空气》单元教学设计3.压缩空气【教材简析】通过前面两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认识到空气和石块、水等一般的物体一样,能占据空间。在此认知基础上,本课以及此后的学习内容要对空气的物质属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在科学的大概念里,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空气当然也不例外。本课希望学生仔细观察有关空气压缩和扩张的现象,然后让学生试探性地从微粒的角度对现象进行解释。聚焦环节通过提出对比问题,让学生迅速把问题聚焦到后面要关注的核心概念上,特别是本课需要关注的问题——空气的压缩。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比较得出空气可以被压缩和拉伸,而水不能,并且发现压缩的空气有弹性这一特征。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装有水的注射器,活塞不能被拉动,而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活塞很容易向下压和向上拉,并且被拉动的活塞在手松开以后,又会回到原来的位置。通过研讨活动,学生认识到可以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因此很容易被压缩和拉伸。拓展活动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利用本课学过的知识进行应用。【学情分析】在学习了水单元以后,学生对水的特征已经有所了解。在本课所用到的材料中,对于像塑料袋这样的容器学生比较熟悉,知道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手指按一按,塑料袋会挤压变形,但是对于像注射器这样的硬质容器,学生不太接触到。【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会产生弹力。\n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会使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2.学生通过使用学习单,会运用绘画等形式记录实验结果。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2.学生通过比较其他人的数据,体会多次实验能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压缩的空气可以制成救援的气垫、玩具气枪等。2.了解人的需求是影响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感受空气是可以被压缩或扩张的,并且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教学难点:解释空气为什么可以被压缩或扩张。【教学准备】注射器、活动手册、记录纸【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1.出示气泡图提问: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怎样的气体?(它是看不见、无色、无气味、会流动、可以被压缩)2.过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研究空气的另外特征。二、探究:空气能否被压缩(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每组两个注射器、学生活动手册]\n1.出示注射器。提问:你会使用吗?(学生上来演示)提问:用手握住的地方叫什么?(预设:针筒)针筒上面还有什么?(预设:刻度)这个可以动的部分叫什么?(预设:活塞)2.演示抽一段空气。提问:现在老师如果把活塞往里推,手不放开,你觉得推得动吗?(预设:推得动或者推不动)如果能推得动,能推倒哪里?(学生在活动手册中进行预测)提问:如果把活塞往外拉呢?(预设:拉得动或者拉不动)出示活动手册,学生进行预测,指导学习如何记录,提示用力不能太大。交流预测,问题指向:能不能压缩?压缩的程度怎么样?扩张的程度是多少?3.如果把空气换成同样多的水呢?能推得动或者拉的动吗?再预测。4.出示活动手册第六页,明确要求,记录现象。5.学生相互合作,感受空气能否被压缩。一、研讨:发现以及解释原因(预设15分钟)1.学生交流反馈:通过刚才对空气的往里推和往外拉的活动,活塞所指的刻度有什么变化?说明空气有什么特征?小结:水不可以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2.提问:为什么空气容易被压缩呢?3.教师解释:空气是由微粒组成的,我们可以用一个个小○表示空气微粒。思考:当空间变小时,微粒会怎么变化?当空间变大时。微粒又会怎么样?(学生画出自己的猜想)4.交流观点,发现问题。(预设:数量不同,分布不同,大小变化)\n5.模拟空气微粒的运动,解释原因。6.学生修正观点。一、拓展:知识应用(预设3分钟)1.学习了今天的知识,补充单元气泡图2.空气压缩在生活中的应用。3.小游戏:空气压缩枪。【板书设计】3.压缩空气特征空气可以被压缩和扩张水不可被压缩和扩张原因向下压向上拉【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表格中的刻度的记录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边观察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2.表格下面的现象说明,需要学生对实验现象经过加工之后,再总结得出。【作业设计】1.下列物品中,运用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nA.瓶子B.风扇C.轮胎2.充足气的足球踢的远的原因是()。A.足球质量比较好B.压缩空气产生的弹力大C.踢的力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