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教案(共7课)(2022新版)
docx
2022-08-10 09:00:17
12页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材简析】本课是《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的起始课,在这个单元中的定位是让学生对地球家园形成一个整体认识。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整个单元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有一个整体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我们的地球家园有关的现象以及地球家园中的“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教材从“我们的地球家园中都有什么”这个问题入手,调取学生的生活记忆,启发学生的思考。在探索环节设计了一个“画一画。在地球家园图上,我们可以添加什么”这样的活动,提出了一个“站在地球家园往外看,我们能发现什么”的问题。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可以让学生联系之前思考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的相关信息,并以形象化的方式进行表达,促进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站在地球家园往外看,我们能发现什么”这个问题其实是为了让学生补充与地球家园密切相关的、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地球之外的景物,这个补充是为了引导学生从地球之上和地球之外两个视角去描述“地球家园中有什么”。研讨环节的“我们的地球家园中都有什么”是在小结分享探索的成果。而“缺少其中一样可以吗?”这个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地球家园中各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在联系中看待事物的能力。拓展环节的“到田野、绿地、树林或山坡上,看看我们还能在家园里找到什么”是为了扩充学生对地球家园的认识。【学生分析】学生本就生活在地球家园上,对于地球家园中具体有什么,他们是非常熟悉的。因此在聚焦问题之后,让学生“画一画。在地球家园图上,我们可以添加什么”,这个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另外,作为低年级学生,他们也很喜欢形象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然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的是在交流“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时能否对自己所知道的地球家园中的“成员”进行有意识的分类。学生在绘图时添加的具体物体有可能是天然的,也有可能是人造的,有可能是有生命的,也有可能是没有生命的,教师在学生交流分享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2.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来说缺一不可。[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一些物体。2.能参与地球家园中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的讨论,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究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感兴趣。2.愿意倾听,积极分享。[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地球是地球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教学重难点】知道人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自然资源。【教学准备】[学生]学生活动手册、大白纸(大白纸上提前画好圆圈,代表地球)、彩笔。[教师]比较典型的在地球家园上能够看到的景观图片或视频、班级记录表、课后观察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预设5分钟)1.(PPT出示一幅地球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看老师展示的这幅图中有什么?2.我们这个单元要研究的就是我们的地球家园。12\n3.我们的地球家园中都有什么呢?二、探究活动(预设21分钟)1.我们先来看一组地球家园的图片(PPT上出示若干张地球家园中能够看到的一些较为典型的景象图片)。2.同学们,你们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回答一些他们的观察结果)3.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都是地球家园中的“成员”。现在老师这边有一个“寻找地球家园的成员”的绘画活动,想请全班同学参加,你们想参加吗?4.规则:四人一组,在大白纸上画下你们所知道的地球家园的“成员”,白纸上的圆圈代表地球。可以画在地球上见到的,也可以画站在地球上往外看见的。5.学生四人一组完成绘画。6.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绘画,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展示交流,我们看看哪个小组找到的地球家园的“成员”最多。需要注意交流规则:前面小组讲过的,后面小组不能重复。7.教师可以帮助一个小组在黑板上张贴绘画作品,并请小组成员讲解所画的地球家园的“成员”,然后其他小组补充。教师需要在班级记录表上分类记录学生分享的地球家园的“成员”。三、总结与反思(预设7分钟)1.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已经完成,同学们非常棒,找到了非常多的地球家园的“成员”。现在老师想问大家,如果地球家园缺少其中一个“成员”,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2.小结:在我们的地球家园中各个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人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自然资源。四、拓展(预设7分钟)课后,请同学们到田野、绿地、树林或山坡上,看看还能在地球家园中找到什么(注意安全),完善大家的图画。老师给大家提供一张记录表供你们课后观察记录使用。【教学后记】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教材简析】本课是继学生了解了“地球家园中有什么”之后学习的第一个地球家园的重要“成员”——土壤。教科书用一幅在土壤里生长的幼苗的图片带领学生进入到本课的学习情境,从“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土壤上生活着许多动植物,都有哪些动植物呢”这个问题导入到本课的研究重点——土壤中的动植物。教材的探索部分是让学生“选择校园中的一块土壤,记录生活在那里的动物和植物”。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核心,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认真研究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壤,自主发现原来土壤中有这么多动植物。教材中提醒学生观察要“细致、全面、有一定的顺序”,这是为了让学生的观察活动更加有效率和质量。教材研讨部分“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的问题和“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整理、小结并分享观察土壤时发现的动植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认识到很多动植物都需要依靠土壤而生存。教材拓展部分的“观察蚯蚓的活动”,是为了有效弥补学生不易观察到的土壤内部的动物生活情况而做的补充观察。【学生分析】本课的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充满乐趣的,但对于教师来说是有一定组织难度的。因为学生对户外的观察活动会呈现非常兴奋的状态,甚至有些学生只顾着和小动物玩耍而淡化了观察的重点。为了保障观察活动的质量,教师的前期观察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师需要向学生12\n强调观察内容是土壤中的动植物,观察的要求是“细致、全面、有一定的顺序”,并且要特别强调在观察活动中注意保护动植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一定的顺序的观察和记录。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的发现。[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究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感兴趣。2.细致观察,乐于表达。[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保护生活在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教学重难点】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一定的顺序的观察和记录。【教学准备】[学生]学生活动手册、放大镜、装有蚯蚓的透明观察盒。[教师]图片、班级记录表、土培植物。【教学过程】一、导入(预设5分钟)1.教师给学生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用透明的盆子装着的土培植物(最好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植物或以往课堂上观察过的植物),与学生开展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植物朋友,大家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植物呢?2.提问:这盆植物是依靠什么生长的呢?3.全班交流。(阳光、水、土壤……)4.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就是“土壤”。(板书:土壤)5.教师出示一幅有动植物的土壤照片,提问:你们在这张照片的土壤上能看到什么呢?6.全班交流观察发现。7.教师小结:土壤是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成员,在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植物。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到校园里观察土壤表面和土壤里都有哪些动植物。二、探究活动(预设21分钟)1.在我们去校园里观察之前,老师需要和大家约定一些观察和记录的要求。观察地点:学校花坛。(最好配一张相应地点的照片)观察内容:花坛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观察要求:细致、全面、有一定的顺序。观察记录: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动植物的名称、数量和发现地点。小提示:①观察时不要伤害动植物;②当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时,可以用文字描述其特征或者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2.教师带领学生到指定地点进行观察,教师要控制好观察时间,观察时间大概15分钟。3.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回到教室。三、总结与反思(预设7分钟)1.刚刚在花坛,你们已经观察了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接下来请你们根据以下两个提示来整理和反思你们的观察记录。PPT出示:①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②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2.全班研讨交流PPT出示的两个提示。教师在班级记录表上记录下学生交流的动植物名称和学生描述的动植物的特点以及发现的地点和数量。12\n3.小结: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很多动植物都需要依靠土壤而生存。四、拓展(预设7分钟)1.如果时间充足,可以用透明观察盒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土壤“居民”——蚯蚓。透明观察盒里需装有湿润的土、嫩叶和树叶,再将蚯蚓装进去,要提醒学生观察重点是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2.如果时间不够,可以给学生推送一段蚯蚓在土壤中活动的视频供学生课后观看。【教学后记】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教材简析】本课将会研究在我们地球家园上经常看见、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的地球家园的邻居——太阳。这一课主要研究我们在地球家园上如何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教材从一幅散发着光和热的太阳的照片拉开本课研究的序幕。在聚焦环节,用“太阳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它在天空中的位置会不断变化。我们能根据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吗”这个问题让学生了解到本课的研究重点是“如何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认方向”。在探索环节,教师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指导学生到操场上利用太阳辨认方向,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进一步了解如何利用太阳辨认方向。研讨环节的第一个问题“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小结之前在操场上的实践活动中需要掌握的内容。第二个问题“早、中、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发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与它散发的光和热的联系。在拓展环节,通过“太阳能够发光发热。举一个例子说明太阳对动植物和我们生活的影响”这个问题来帮助学生建立太阳的光和热与动植物以及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太阳能够发光和发热是很清楚的,对于太阳是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也是大致清楚的,但是对于自己置身于操场上根据太阳来辨别东南西北是有困难的。特别是,如果上课时间接近中午,学生可能会对太阳当时所处的方向更加不了解,也就没办法判断其他方向。因此,在到操场上开展实践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关于太阳在一天中变换的位置及其所对应的方向做具体形象的指导,帮助学生先建立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再开展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实践活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太阳能够发光发热。2.太阳的光和热对植物的生长、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影响。3.太阳东升西落,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科学探究目标]1.会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2.会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辨认方向。3.会举例说明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科学态度目标]1.对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认方向感兴趣。2.能按照要求进行合作探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2\n懂得地球上的生命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人类可以利用太阳的光和热为人们更好地生活服务。【教学重难点】会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辨别方向。【教学准备】[学生]“东”“南”“西”“北”方向卡片、“清晨”“中午”“傍晚”卡片、学生活动手册。[教师]课件、《太阳在一天中东升西落》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预设5分钟)1.今天的科学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们地球家园最重要的邻居——太阳。2.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一天中的太阳,请同学们边观看视频边仔细观察太阳的变化。(播放《太阳在一天中东升西落》视频)3.提问:你们在视频中观察到太阳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可能会回答太阳东升西落,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在不断变化……)4.教师小结:太阳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它在天空中的位置会不断发生变化。5.你们知道吗,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来辨别方向的。二、探究活动(预设21分钟)1.根据导入中“如何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认方向”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联系到太阳的东升西落,能够说明早上太阳在东边,下午快落山时太阳在西边。2.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依靠大家的日常生活经验找到了“东”和“西”两个方向,那怎么通过太阳的位置找到“南”和“北”两个方向呢?3.教师在PPT上展示太阳在一天中位置变化的动态图讲解太阳日出时在东边,中午在南边,快落山时在西边,落山后看不见太阳,而“北”这个方向需要通过“南”来对应判断。4.下面我们将一起用一个室外游戏“谁最会找方向”来看看哪位同学真正掌握了利用太阳找方向的秘诀。我们一起看看游戏步骤:(1)以小组为单位(8人一组)到操场找一个太阳能够照到的区域展开活动;(2)小组讨论,根据当时的时间和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3)“东”“南”“西”“北”“清晨”“中午”“傍晚”7张卡片分别由7名同学拿着,剩下的一名同学指挥7名同学站成一个圆圈的形状,并根据太阳的位置站在正确的方向上。(4)8名同学分别站在圆圈的中间,面对不同时间的太阳,辨认自己前后左右的方向。5.提示学生不要直接用眼睛观察太阳,以免伤害到眼睛。6.全班完成室外活动后,回到教室。打开活动手册,先选择一个观察时间,然后将其对应的方向填写在括号里。三、总结与反思(预设7分钟)1.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之后,请学生用1分钟时间小结并思考: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2.学生可以利用投影展示自己的记录,并分享交流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规律以及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分别请选择了“清晨”“中午”“傍晚”的学生一一展示)3.教师小结: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是东——南——西,可以利用当时太阳的方向,按顺时针去找对应的另外三个方向。4.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接下来看看不同时间的太阳和我们生活的联系。早、中、晚,什么时候最热?你们是怎么知道的?5.全班交流。四、拓展(预设7分钟)1.刚刚,我们知道了不同时间段,太阳的光和热带给我们的感受不同。其实,太阳对动植物的活动也是有影响的,比如蒲公英在清晨开花,在夜晚和阴雨天闭合。(PPT出示蒲公英开花和闭合的图片辅助讲解)2.现在老师想让大家回忆一下你们生活中的发现,举例说明太阳对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生12\n活的影响。3.全班交流(如果学生的举例较少,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资料)4.教师小结。【教学后记】4.观察月相【教材简析】本课是继学生在上一课研究了地球的“邻居”太阳之后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邻居”——月球。由于月球本身不能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此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是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就是月相。月相是变化的,这一课就是研究月相的变化规律。教材上的聚焦环节首先告诉学生月相的定义,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这节课要研究的月相的本质。“过去一周,你看到的月相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提示需要至少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每天的月相。探索环节的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观察月相图片,描述月相”,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描述月相来对月相的形态变化有一个具象的认识。探索环节的第二个活动是“实际观察和记录月相”,这个活动实际上是在课堂上整理课前的月相观察记录。教材提供了两种整理记录的方法供学生选择使用,但是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这个整理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对月相是如何变化的反思过程。在研讨环节,“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和“连续观察几天,我们观察到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这两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总结归纳月相的变化规律。【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月相是变化的”是有一定感知的,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总结过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的更替周期是一个月,月相有时会因为天气的原因而看不见,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完整的月相变化规律的认知,可以从学期初就给学生布置在家观察和记录月相的活动。低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对这种长期的观察缺乏耐心,因此需要教师定期用激励的方法去督促学生坚持记录月相。【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相同。2.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科学探究目标]1.能参与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2.会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科学态度目标]1.对观察记录月相等活动感兴趣。2.能坚持客观及时的观察记录。【教学重难点】会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教学准备】[学生]学生活动手册。[教师]课件、月相图片。【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12\n在课前至少提前一周布置观察月相的任务,并让学生在活动手册上记录观察到的月相。讲解教材上记录月相的两种方法。二、导入(预设5分钟)1.(PPT展示几幅不同地方拍摄的含有不同月相的景观照)同学们,你们看看老师展示的这几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会发现都有月球)2.这几幅图里的月球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形状不同)3.教师小结:由于月球本身不能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此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是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就是月相。月相是变化的。三、探究活动(预设23分钟)1.我们先来看一组月相的图片(PPT展示图片),请你们先观察这些月相并思考一下如何描述这些月相。2.全班交流。(学生描述月相)3.教师小结。4.现在,请你们整理小结之前在家观察的月相记录,思考月相是怎样变化的。5.让学生描述月相不仅可以再次强化学生对于“月相是变化的”的认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对月相形成具象的认识,为后面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奠定一定的词汇基础。整理课前在家观察月相的记录,可以为学生自主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奠定基础。四、总结与反思(预设7分钟)1.同学们都已经整理好记录了,老师请同学到投影前展示交流。在展示交流时需要说明两个问题:①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②连续观察几天,我们观察到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2.学生投影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并就两个问题进行交流,其他学生补充。3.教师可以补充一个完整的月相观察记录。4.教师小结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球是由最初的看不见,到慢慢看到半圆的月球,接着可以看见一个圆盘形的月球,慢慢地圆盘形的月球又变成了半圆,只是方向变了,然后慢慢地月球的亮面变得越来越小。四、拓展(预设5分钟)如果课上的时间足够,可以给学生补充月相变化图,讲解特定形状的月相的名称,如“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等。【教学后记】5.各种各样的天气【教材简析】本课研究的是学生在地球家园中经常能够体验到的各种各样的天气,以及这些天气与我们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从“天气会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家园。天气有哪些变化呢”这个问题直接聚焦到本课的研究主题,这个问题既点出了“各种各样的天气”的课题,同时也点出了本课的研究内容——天气对我们地球家园的影响。在探索环节,首先让学生“说说我们知道的天气”,这是为了了解学生对于天气的前概念。其次,“我们如何区分不同的天气”这个问题配合“阴”“晴”“雨”“雪”四张天气图片,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天气中地球家园所展现的特征来区分不同天气。最后,“说说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个活动是为了将天气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在研讨环节,通过“阴、晴、雨、雪、风等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哪些影响”这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不同天气分别对动物、植物和人类的影响。拓展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12\n了解地球上的极端天气及其产生的后果,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完善天气对于我们地球家园的影响的认识。【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天气有哪些变化”是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的,也是有很多内容可交流的。对于区分不同天气,学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做出一定的判断。学生可能比较难区分的是“阴天”和“多云”,教师需要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辨析。对于“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阴、晴、雨、雪、风等不同天气分别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这两个问题,学生是有一定的前概念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类表达,并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来思考和交流。【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天气现象有阴、晴、雨、雪、风等。2.降水、光照、风等天气要素会影响农业灌溉、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在内的人们的生产生活。[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2.会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究天气现象带来的影响感兴趣。2.愿意倾听,乐于表达。[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天气的变化既能带来有利的影响,也能带来不利的影响。体会到只有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才能趋利避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教学重难点】懂得天气的变化既能带来有利的影响,也能带来不利的影响。体会到只有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才能趋利避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教学准备】[学生]学生活动手册。[教师]课件、各种不同天气的图片、关于地球上的极端天气及其产生的后果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预设5分钟)1.谈话:我们一起看看窗外,请你们说说今天是什么天气?2.学生交流。3.我们地球家园上每天的天气都一样吗?4.学生交流。(并不一样)二、探究活动(预设25分钟)1.我们地球家园上的天气是在变化的,请说说你们所知道的天气。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记录学生说的关于天气的关键词。3.我们如何区分这些天气呢?先来看看这些天气的图片。4.全班交流区分不同天气的方法。5.学生在活动手册上完成辨别“阴”“晴”“雨”“雪”四种天气。6.请学生投影活动手册上的记录,并介绍做出判断的理由。7.教师小结不同天气的特点。8.接下来请你们观察几幅图片,思考一下天气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9.全班交流。三、总结与反思(预设7分钟)1.刚刚我们交流了部分天气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阴、晴、雨、雪等天气分别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进行讨论,然后请小组进行全班分享,提醒大家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考虑。12\n2.小组代表进行全班分享,其他小组补充,教师分类板书记录学生交流的关键词。3.教师小结。四、拓展(预设3分钟)如果课上时间足够,可以给学生展示灾害性天气的视频、图片或者文字,让学生小结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后果。如果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灾害性天气有哪些以及它们带来的后果。【教学后记】6.不同的季节【教材简析】本课研究的是地球家园经历不同季节时所产生的典型现象,以及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材上从“在不同的季节,我们的家园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并配合四季的图片导入到本课的研究主题——不同的季节。导入的问题也表明本课要研究的是季节的更替所带来的地球家园的变化。探索环节的第一个内容是“展示我们收集到的有关四季的资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需布置收集四季资料的任务,并在这一课时将资料带到课堂做展示。第二个内容是“举例说说,在不同的季节,动物、植物和人们的衣着有何变化”,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建立季节变化与地球家园上的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联系。第三个内容“拼贴一张四季变化图”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用相应的词语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来进一步深化对于不同季节特点的认知。在研讨环节,通过“我们的地球家园在不同的季节有哪些不同”和“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有哪些影响”两个问题的研讨,让学生总结反思前面对于不同季节特征的认知,同时深入思考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在拓展环节,制作季节礼盒是为了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寻找大自然的恩赐,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季节的更替和每个季节地球家园的特点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可能认识得并不全面,所以教师需要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四季的资料并在课上展示来帮助学生对不同季节地球家园的变化建立清晰的认知。另外,学生对“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有哪些影响”这个问题是有相对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的,教师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表达,并帮助学生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对回答的内容进行分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春、夏、秋、冬,一年中季节变化的典型现象各不相同。2.季节变化对植物生长、动物迁徙和人类衣着都会产生影响。[科学探究目标]1.会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典型现象,会拼贴四季变化图。2.会举例说明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究四季现象及其对地球生命的影响感兴趣。2.善于倾听,乐于分享。[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四季变化给地球生命带来的影响,懂得只有掌握四季变化的规律,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教学重难点】12\n知道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教学准备】[学生]学生活动手册。[教师]课件、四季的典型图片、四季变化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预设5分钟)1.谈话: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天气,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我们地球家园的四季。2.请大家先欣赏具有四季特征的典型图片,思考:在不同的季节,我们的地球家园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学生欣赏具有四季特征的典型图片并思考不同季节地球家园发生的变化,这是为了让学生建立四季变化对地球家园的影响的初步认识,为后面的深入研究做铺垫。3.学生欣赏图片后全班交流。4.教师小结。二、探究活动(预设25分钟)1.刚刚我们欣赏了四季的图片,并交流了不同季节地球家园发生的变化,课前也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四季的资料。现在,老师想给大家一个“拼贴四季图”的挑战,看看大家对四季的了解。2.请大家拿出活动手册,将最后一页不同季节的描述词语剪下来粘贴在相应的季节。3.学生完成活动手册并全班交流。4.教师小结。5.刚刚,我们通过观察和挑战知道了不同季节的特点以及不同季节里我们地球家园发生的变化。接下来,老师想让大家研究一下不同季节的变化对于动植物和人有哪些影响。6.课前已经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四季的资料,现在请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小组成员收集的资料,并思考:不同季节的变化对于动植物和人有哪些影响呢?提示大家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思考。三、总结与反思(预设8分钟)1.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交流不同季节的变化对于动植物和人有哪些影响,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教师板书学生交流的关键词。2.教师小结:季节的变化会对动植物和人产生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四、拓展(预设2分钟)拓展环节可以开展一个“寻找大自然的恩赐,制作季节礼盒”的活动,请学生课后收集秋季的叶和种子,做一个“季节礼盒”,下节课进行展示。【教学后记】7.做大自然的孩子【教材简析】《做大自然的孩子》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课,课题表明在地球家园上我们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也是本课研究的主题。教材从“动物、植物和我们都生活在地球家园中。亲近大自然,做大自然的孩子,会让我们了解更多大自然的奥秘”这段话聚焦到本课的研究主题。探索环节的第一个活动是“寻找动植物和我们的联系”,这个活动帮助学生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聚焦到人类与动植物之间的联系,并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中自主发现动植物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第二个活动“爱护小动物”,是为了12\n让学生能够在了解了动植物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之后,通过制作小鸟的家来尝试力所能及地保护动物。在研讨环节,通过“说说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关的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与动植物有哪些联系”两个问题的探讨,进一步认识到动植物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拓展环节让学生到野外了解更多动植物、动物与人类的联系,是为了让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更加全面地了解动植物、动物与人类的联系。【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动植物和我们是有联系的”是有一定认识的,但对于具体到衣、食、住、行方面的联系,学生回答起来是有困难的。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些例子作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对于制作小鸟的家的活动,学生是非常有兴趣的,但是在选材和制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制作之前,从材料的选择到制作的步骤,老师都要给学生细致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动植物提供的资源。[科学探究目标]1.能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一些实例。2.能参与制作一个爱护小动物的装置(“小鸟餐厅”或者“小鸟之家”)。[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究动植物与人类关系的活动感兴趣。2.愿意倾听,乐于表达。[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体会到应该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教学重难点】认识到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体会到应该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教学准备】[学生]学生活动手册、记录表、剪刀、牛奶盒子、绳子。[教师]课件、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相联系的资料、班级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预设5分钟)1.谈话:同学们,我们前面的学习都是围绕我们的地球家园展开的,我们学习了地球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太阳、月相、天气、四季。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地球家园其实还有另一个名字——大自然。大自然中的动物和植物都是我们的同伴。2.我们在大自然中的同伴——动植物和我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二、探究活动(预设25分钟)1.为了帮助同学们全面细致地思考我们人类与动植物之间的联系,请你们小组讨论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关的动植物,并记录在发给每个组的记录表上。老师先给大家各举一个例子,比如棉花可以拿来做衣服,西瓜可以被我们食用,树木可以拿来盖房子,橡胶可以拿来做轮胎。2.现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完成记录表,记录表中需填写10个或10个以上不同的动植物名称。3.学生小组讨论并填写记录表。三、总结与反思(预设5分钟)1.学生完成记录表后,请小组代表展示小组记录并和全班进行交流,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教师在班级记录表中进行记录。2.刚刚大家对于人类的衣、食、住、行和动植物的联系交流得非常全面。除了人类的衣、食、住、行和动植物有所联系,动植物还和人类生活的哪些方面有联系呢?3.全班交流。4.教师小结:动植物和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要爱护动植物。四、拓展(预设5分钟)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开展一个爱护小鸟的活动,每个组制作一个“小鸟餐厅”挂到我12\n们的校园里。2.教师微视频展示制作的材料和步骤。3.学生制作“小鸟餐厅”。4.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中找合适的地方摆放“小鸟餐厅”。5.课后让学生到野外了解更多动植物与人类的联系,并填写活动手册。【教学后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