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科学 > 青岛版六三学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影子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三学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影子教学设计

doc 2022-08-13 18:00:08 4页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1.《影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影子》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太阳与影子》单元的第一课时。教科书创设了“在阳光下或灯光下,我们一般会看到自己的影子。”的情境,提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和影子有关,“阳光或灯光下”,将影子的形成和光联系在一起,为后面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作铺垫。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指出了本课探究活动所需的典型材料:手电筒、橡皮、细绳、白纸等,引导学生思考影子形成的原因;第二部分活动由三部分组成,“找一找哪里有影子”:阳光下树影、灯光下人影以及一位学生为另一位学生画影子,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影子,唤醒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思考影子形成的条件。“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教科书呈现了3位学生探究物体影子形成条件的实验场景图,结合“思维导航”,指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地探究,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教科书呈现了改变手电筒的高度和方向、改变手的位置和形状,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两幅图,引导学生通过简单实验,探究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教科书以问题“观察生活中影子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为导向,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影子的秘密,加深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与认识。影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教材从学生生活入手找影子;通过实验,结合思维导航,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学生分析】影子是常见的生活现象,三年级学生对它比较熟悉,探究兴趣浓厚,但对影子形成的原因尚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所以本活动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现象中发现现象,并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影子的形成条件,从而获得科学结论。【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2.通过实验探究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n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产生的条件表现出探究兴趣。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手电筒、橡皮、细绳、白纸、铅笔。教师准备:课件、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1.[PPT3出示]“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是你好朋友,常伴你左右。”(影子)2.谈一谈对“影子”的认识。二、活动过程活动一:找一找哪里有影子。1.你观察过哪些事物的影子?学生自由发言。2.[PPT4出示]展示教科书中的图片,图中的景象是哪些事物的影子,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影子。3.[PPT7出示]你能画出哪些事物的影子?动手画一画,组内分享交流。4.[PPT8出示]得出结论:影子无处不在。活动二: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1.制造影子(1)[PPT9出示]提出问题:影子无处不在,你能不能利用以上材料制造出影子吗?(2)思考,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完成实验。(3)交流实验现象学。2.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1)[PPT10出示]思维导航:关闭手电筒,白纸上还会有影子吗?拿走橡皮,白纸上还会有影子吗?(2)学生动手实验:依次移开橡皮、手电筒,观察现象。\n(3)组内交流讨论实验结果,思考影子形成的条件。(4)[PPT13出示]小结:当光照射不透明的物体时,会产生影子。活动三: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改变?1.[PPT14出示]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改变。学生交流并实验。2.你还有其他方法使铅笔的影子发生变化吗?学生交流并实验。3.[PPT15出示]小结:改变光照的角度和方向、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位置等方法,都能使影子发生变化。4.[PPT16出示]利用手电筒,玩手影游戏,教师进行演示,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做出手影。学生两人一组模仿手影操作,交流发现与体会。三、拓展活动1.[PPT19出示]提出活动指向:观察生活中影子对我们有什么影响。2.观察生活中的影子,从正反两方面思考影子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板书设计】影子光高度、角度影子发生变化不透明物体形状、位置【记录表】\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