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3第2课时 液化
doc
2022-08-18 18:00:05
4页
第2课时液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了解气体液化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液化的应用与防止.【教学难点】会用汽化和液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现象.【教具准备】透明塑料袋、水槽、热水、温度计、大试管、酒精灯.【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教师演示实验: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尽量把塑料袋中空气排尽,然后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将塑料袋沉入80℃以上的热水中.引导学生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塑料袋鼓了起来,酒精消失了).教师将鼓起来的塑料袋拿出来凉一会儿,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塑料袋变瘪了,有小液滴产生).通过这个实验活动,学生感到很神奇,体会到物理探究活动的快乐.你知道袋子为什么会鼓起来,后来又变瘪了吗?我们这一节来继续探究关于液体与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进行新课】一、从气体变为液体\n与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一样,液体和气体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液体变为气体叫汽化,它的逆过程气体变为液体叫液化.师前面我们看到,把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凉一会儿,塑料袋变瘪,并且有酒精液滴产生,这过程说明了什么?大家思考,并相互讨论.生1: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生2: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酒精才被液化.师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这是液化的一种途径.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这是液化的第二种途径.这我们也不陌生.我们家中用的液化气罐,就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石油气变成液体后装入钢罐的.还有我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燃料,用氢作燃料,用氧作助燃剂,这些装在火箭里的氢和氧都是以液体状态存在的.既然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那它是吸热还是放热?能举例子解释吗?生:液化过程要放热.例子:100℃水蒸气的烫伤比100℃开水烫伤更严重,因为100℃水蒸气液化时要放热,这样烫伤更严重.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归纳:1.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2.使气体液化有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例题1(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B.露是大量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大量小水珠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D.用压缩体积的办法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解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而不是水蒸气;露也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而不是小冰晶熔化而成的;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单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并不能使所有的气体液化,有些气体必须采用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相结合的方法才能使它们液化.答案:C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n师固体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叫热量;液体凝固过程中,要不断放出热量,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实验一:如图,在两个大试管中分别加入1/3的水,给左边的试管加热,把水沸腾产生的蒸气,引导到右边度管的冷水中,仔细观察两个试管中水量及温度的变化.请两位学生上台分别对左右试管中水量和温度进行观察及记录.师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能知道什么?生1:左边试管水量减少,右边试管水量增加.生2:随着实验的进行,左边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逐渐升高直至达到沸点.右边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师生共同讨论,教师总结并归纳.归纳:物态变化过程中总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液体在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气体在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例题2(多媒体展示)(多选)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比在水下冷,如果蹲下,身子抱成团又会觉得比站着暖和比,如图所示,对上述现象,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A.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岸上的气温比水温低B.蹲着比站着暖和是因为离水近一些,有利于从水中取得热量C.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D.蹲着比站着暖和是因为减慢了蒸发吸热的速度解析:人刚从水中上岸时,人体表面沾有许多水,这些水会不断蒸发,从身上不停地吸热,因此人会感到冷.当人蹲下抱成团时,人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比站立时小了,水的蒸发就会减慢,水从人身上吸热的速度随之减小,人就会感觉比站立时暖和些,由此可知C、D选项正确.\n答案:CD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液化和汽化的相关知识,知道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希望大家能把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热现象.这节课就学到这.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对于液化这部分我只作简单介绍,其中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学生是想不到的,我建议教学中多举一些例子,提供真实的现象让学生思考,拓展其思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