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化学 > 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2(第二课时)(新版)新人教版

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2(第二课时)(新版)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10:22:33 3页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第二课时)-------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再次了解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通过科学实验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探究结果。难点: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集气瓶、木条、滴管、玻璃片、水槽、导管、澄清石灰水。学生准备:提前在家利用家中的玻璃杯、吸管、盆等常见物品,并练习排水集气法。一、氧气、空气、二氧化碳的鉴别教学的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请大家回忆小学自然课和七、八年级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说说O2和CO2有哪些性质?讨论,回忆提供背景信息,通过回忆引出问题。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盛有O2和空气的瓶中观察现象,讨论并得出结论:O2可以支持燃着的细木条燃烧,燃烧越旺,则O2含量越多教师运用对比实验和学生小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3、安排学生分组实验:组织学生讨论分组实验1:向一瓶CO2中伸入燃着的小木条讨论并得出结论:CO2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分组实验2:向一瓶CO2中倾倒少量澄清石灰水讨论并得出结论:C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白色浑浊越多,则CO2越多。3二、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学的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生活中有许多让我们疑惑的问题,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呼吸”是生命现象的特征之一,在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有什么科学的奥秘呢?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汇报各自的想法或猜测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共同研讨后,进行验证。2、归纳学生的各种猜想3、如何用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呢?请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们的猜想a分组讨论,并上台汇报交流,其他组的同学参与分析,共同合作,设计出实验方案。b分别收集两瓶空气(A、B)、两瓶呼出的气体(C、D)。交流实验的结论:难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4、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确定瓶中气体已收集满?讨论并得出结论:水槽中开始向外冒气泡时,气体即收集满5、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对产生的各种实验现象进行交流、讨论a、向A、C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b、交流实验现象:空气瓶中不变浑,呼出的气体中变浑浊c、交流实验的结论:①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②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比空气中大。d、提出疑问:存在异常现象:C瓶内无浑浊e、分组讨论:原因:①滴入澄清石灰水后未盖玻璃片就振荡,CO2扩散后,瓶内CO2减少。②可能没有进行深呼吸而收集的气体。对教学难点进行突破。在情境中展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大胆置疑,勇于探索的精神。36、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B和D气体中,观察木条燃烧的情况a、观察:空气瓶中木条燃烧情况不变,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b、交流实验的结论①O2能助燃②CO2能灭火③呼出气体中O2含量比空气中少。7、提问:①两燃着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内,怎样操作更简便?②对着燃烧的蜡烛吹气,蜡烛熄灭,是否能证明“呼出的气体中O2含量少,CO2气体含量多”?a、讨论得出①直接伸入或向澄清石灰水中直接吹气②不能,因为吹气时散失了热量,使蜡烛火焰温度降低。b、对着玻璃片呼气,观察现象,推出结论。8、师生共同小结①、生活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类似的结论?②、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物质有什么初步结论?有什么感受?③、为什么要做对比实验?通常什么条件下必须要做对比实验?对比实验的现象应当如何描述?在探究实验和交流反思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报告。④、对比实验要注意什么问题?你觉得上述探究活动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小组讨论并回答鼓励学生反思小结板书设计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一、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1、O2可以支持燃着的细木条燃烧,燃烧越旺,则O2含量越多2、CO2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3、C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白色浑浊越多,则CO2的量越多二、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气体的收集2、假设、方案、实验、结论三、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获得信息)——分析讨论——得出结论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