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9.2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10:28:35
6页
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 饱和溶液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2.向一瓶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3.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6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4.20℃时,将不同质量的食盐固体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食盐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其中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选项ABCD加入食盐的质量/g5153540所得溶液的质量/g1051151351365.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C.溶质的体积加溶剂的体积就是溶液的体积D.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6.下图所示实验中,当打开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把水滴入大试管中时,可观察到以下现象:①U形管中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②烧杯中的饱和溶液里有晶体析出。则大试管中的固体M和烧杯中的饱和溶液N可能是( )A.M是CaO,N是KCl溶液B.M是KOH,N是NaCl溶液6C.M是NaOH,N是NaNO3溶液D.M是NH4NO3,N是KNO3溶液7.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既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下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1)从图中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 。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 (填“Ⅰ”“Ⅱ”“Ⅲ”或“Ⅳ”)区域;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或 。 8.如下图所示,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述理由。 。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上浮,你准备采取的方法是(要求写两点):① ; ② 。 ★9.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在相同的温度下,向4个烧杯中加入20g、15g、10g、5g的某溶质,充分溶解后,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各题。(填序号)6(1) 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若固体溶质为KNO3,对A、B两个烧杯同时升高温度(均匀加热),固体物质先消失的是 。 (3)在一定温度下,在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溶解,A中固体 (填“会”或“不会”)全溶。 探究创新10.在研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中,小明将5g硝酸钾加入10g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图甲。(1)小明认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 。 (2)对该试管进行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溶液,小明认为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请对小明的判断做出评价。 。 (3)晓龙通过实验对该溶液是否饱和做出了正确判断,他的做法是 。 答案:1.D 将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的具体措施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2.C3.D 对于不同溶质而言,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即使是同种溶质,在不同温度下,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比饱和溶液浓度大,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联系,A不正确;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说明该溶液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所以属于饱和溶液,B不正确;一般来说,饱和溶液升温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也有特例,如氢氧化钙,升温后会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C不正确;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水后,又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所以该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D正确。64.D 四个实验中的水的质量都是100g。由D项中实验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即有4g未溶解的食盐,因此所得溶液已饱和;而前三个实验中加入食盐的质量均小于36g,即所得溶液均不饱和。5.D 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就是稀溶液,故A项说法错误;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但还可以溶解其他的溶质,故B项说法错误;溶液的体积并不是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的简单相加,故C项说法错误;物质溶解时伴随着放热、吸热现象,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如NaOH、浓硫酸),有的吸收热量(如NH4NO3),故D项说法正确。6.D 当将水滴入到大试管中时,U形管中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说明试管内压强减小,可能的原因是固体M溶于水时吸收了热量,使试管内的温度降低,气压减小,由此可判断固体M为NH4NO3;温度降低导致饱和溶液N中有晶体析出,说明溶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该溶质可能为KNO3。7.答案(1)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答案合理即可)(2)Ⅲ 加入NaCl晶体至不再溶解 蒸发溶剂至刚好有晶体析出8.解析(1)饱和食盐水中再加入食盐,食盐不会溶解,溶液的密度不变,小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2)若使小球上浮,可以增大溶液的密度,从而减小小球排开水的体积。答案(1)沉浮情况不变。因为将氯化钠晶体投入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氧化钠不会继续溶解,溶液密度不变,小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2)①可升高温度后加入氯化钠晶体 ②可加入硝酸钾晶体(或可加入密度比饱和食盐水大的其他可与食盐水混溶的溶液,答出两点即可)9.解析(1)分析图示可以看出,A、B烧杯中溶质没有完全溶解,说明溶液已达到饱和;C烧杯中没有固体剩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D烧杯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比C烧杯中溶解的溶质质量小,因此,不管C烧杯中的溶液是否达到饱和,D中所盛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2)由于A、B烧杯内溶剂的质量相等,因此在相同温度下,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也应该相同。由于A烧杯中所加溶质的质量大于B烧杯中所加溶质的质量,因此,A烧杯中剩余固体比B烧杯多,同时升高温度,B烧杯中固体物质先消失。(3)A烧杯中所加的溶质的质量比B烧杯中多5g,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恰好溶解时,A中固体仍有剩余。答案(1)AB C D (2)B (3)不会10.解析6通过观察法可知,试管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该温度下,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当溶液底部没有硝酸钾固体剩余时,也不能说该溶液就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因为此时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恰好为饱和溶液,所以小明的判断是错误的。若要作出正确判断,可通过实验法,即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搅拌后,若能溶解,表明该溶液不饱和;若不能溶解,则表明该溶液已饱和。答案(1)试管底部还有硝酸钾固体(2)小明的判断不正确,因为该溶液可能恰好为饱和溶液(3)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看其能否继续溶解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