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物理 > 辽宁省丹东七中2022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摩擦力研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辽宁省丹东七中2022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摩擦力研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12:39:53 3页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摩擦力【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摩擦力概念1.如图所示是一名滑冰运动员比赛的情形,当她滑到终点停止用力后,由于冰刀受到力,她会慢慢地停下来。2.如上图所示,用手握住瓶子,瓶子不会从手中下落,因为瓶子除受重力外,还受到了向上的力。3.某天,小刚骑自行车上学时,他停止用力蹬车后,车会慢慢的停下来,这是因为车受到了力的缘故。▲分析: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不同点:冰刀与冰面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它们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摩擦,瓶子与手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它们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摩擦。自行车在地面上滚动,车轮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摩擦。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1)两个物体要相互,(2)两物体之间发生。2、摩擦力概念:两个互相的物体,当它们做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二、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问:拉木块在水平木板上运动,提供一个弹簧测力计,能测量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吗?三、摩擦力的三要素:、、。1、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猜想: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看起来,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图17△设计实验(1)甲、乙两幅图,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因素有关;这里控制了因素不变。(2)甲、丙两幅图,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因素有关;这里控制了3\n因素不变。△结论:(1)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大小有关,表面受到的越大,摩擦力就越大。(2)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3、作用点:作用在接触面上。(一般画在几何中心上)及时练:(1)、一辆小车在5N的拉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摩擦力的方向向。(2)人走路时,地面对人的摩擦力是向前还是向后?四、摩擦的应用1、有益摩擦与有害摩擦人在溜冰场上溜冰,你希望摩擦力是越大越好呢,还是越小越好?答:。人走路时,若地面太光滑很容易滑倒,这说明人走路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越好。对人而言,摩擦力分为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2、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1)、(2)、(3)、☆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2)、(3)、(4)、五、小结: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2、摩擦力的方向: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3、作用点:作用在接触面上4、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5、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变滚动为滑动。减少摩擦力的方法有:(1)、减少压力。(2)、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变滑动为滚动。(4)、使两个接触面彼此分开。六、【达标自查】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3\n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B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C在任何情况下摩擦力总是有害的D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2、骑自行车的人,遇到紧急情况刹车时,用力捏闸,其目的是为了()A增大压力以增大摩擦B使接触面粗糙以增大摩擦C减小摩擦D以上说法都不对3、关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木块的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B在同一个接触面上滑动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C两木块相对滑动得越快,滑动摩擦力就越大D只要接触面粗糙,两木块间就存在着滑动摩擦力4、体重为500N的杂技演员在进行爬竿表演时,必须紧紧地握住爬竿,这是靠增大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当他匀速向上爬时,爬杆对手的摩擦力为N,方向;当他匀速下滑时,爬杆对手的摩擦力大小为N,方向。5、拔河比赛中,运动员常穿上较新的球鞋,而且不希望地面上有沙子,并选出体重较大一点的运动员参赛。请你说出上述情形的物理道理:(1)(2)(3)次数接触面材料压力(N)拉力(N)1木板与木板51.02木板与木板71.43木板与木板91.84木板与棉布72.65木板与毛巾73.56、如图加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由图像可知,t=1s时,物体处于状态;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课后作业:第59页1、2、3、4教学反思:学生:教师: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