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温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12:44:59
3页
《温度》 《温度》一课既是助推站的送教课,也是海口市第四中学第九周开放周的公开课。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课前反复研读课标、教材和教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温度、温度计(原理、结构和使用)、摄氏温度和体温计。课标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有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课标、教材和教参的研读,根据课标和学情,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会正确使用常见温度计,教学难点定为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结构。会是技能性目标,要求学生能达到独立操作水平。虽然要求很高,但要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其实并不难。因此把这部分内容定位为学生自主学习范畴,准备放手让学生兵教兵。温度计工作原理的教学如果不布置学生自制温度计,体会热胀冷缩的规律,学生是比较难于理解的。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原理,我课前要求学生自制温度计。课堂上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了解到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最纠结的是温度计的结构和摄氏温度的教学。课标中没有明确要求讲温度计的结构,课本上也没提。但要讲摄氏温度,学生还应该了解温度计的结构。教参建议老师们在讲解温度计的结构时渗透“改进”的思想。一步步引导学生把简易温度计改进成真实的温度计。由于担心学生没能发现,简易温度计和真实温度计的最大区别在于刻度和单位。我最初设计课时打算降低要求,在这里我想到让学生把简易温度计和真实温度计进行对比,但最后考虑到这样的引导虽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但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所以最后还是采用了引导学生去改进简易温度计。要使简易温度计能测出水温就得在温度计上标上刻度,这样就顺理成章牵扯到摄氏温度的教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里有一点不足,学生讲解了摄氏温度规定后。我没有及时追问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实验室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在体温计的教学中我曾经追问过学生为什么要把体温计的量程规定为35摄氏度到42摄氏度。分度值规定为0.1摄氏度。其实在实验室温度计有关量程和分度值规定时更应该追问。这也就是陈素梅副院长问我“想想做做”价值所在。这一追问可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帮助我们深度的挖掘教材,其实在备课时这也是我的疑惑所在,摄氏温度为什么这样规定?原因其实很简单,我只要像回答体温计为什么要这样设置量程和分度值一样回答这个问题就可以了。我疏忽了,而这提醒是及时的,专家的目光就是敏锐。在备这节课时,引入3\n也是我花心思的地方,一节课的引入我认为很重要,最好能一开始就能抓住听者的眼球,引人入胜。我先考虑到采用播发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但可惜我不懂得在优酷中去截取视频,就向海南侨中的范华东老师请教,如何截取视频?范老师教我采用格式工厂截取,在我没学会使用之前还很热心、不厌其烦帮忙截取发送过来,我试着播放视频,但发现视频播放其实是很快的,视频中播放的信息学生很难获取。就放弃了采用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入的想法。后来又想到用自己亲身体会引入(比如:1、早上老师常穿长衣长裤,到中午换穿裙子,为什么?2、冬天我们觉得冷,而夏天常觉得热,为什么?),考虑到刚开始上课时,如果学生心不在焉,没认真听讲也就不知道我在讲什么?不好回答。最后才确定采用两张直观的图片进行情景引入。谈不上精彩,但我也尽力了。以上是关于这节课设计时重点考虑几个地方。在这次公开课中我认为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温度→温度计→原理→结构(摄氏温度)→使用→体温计“基本按照课本编排实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思路便于学生接受新的信息。2、本节课在实施过程中老师虽然胸中有自己的教学设计,但在教学中老师并没有逼迫学生跟随自己的教学思路走,而是跟着学生的思路走。也因此产生了很多生成。比较精彩的地方有:(1)学生在用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测量水温时,钟彬恒同学突然冒出一句话:"要不要甩?”,在生活中人发烧时,我们用体温计量人体体温前都要把体温计拿来甩一甩。那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在使用前要不要甩一甩呢?他应该是不知道的。老师在这里并没有避而不答,而是打破原有的教学设计,把实验室用温度计和体温计进行对比,很自然进入体温计的教学。(2)学生在进行小结时,提到本节课学习了温度计的量程,事实上常用温度计有三种,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学了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但没教学生寒暑表,因为它的分量也不重。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其实也很纠结,在哪里介入寒暑表的教学呢?想到了该介绍一下寒暑表,但最终没找到很好的切入口就放弃了。心里想学生都会读实验室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了,触类旁通应该懂读寒暑表的量程和分度值。没想到学生在小结时会提到量程和分度值,我就顺水推舟让学生把课本中寒暑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来。点评:老师驾驭课堂能力很强。3\n3、深度挖掘教材,对课标的要求考虑比较全面。课标中有一个要求是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这个要求,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的。我这次是考虑到了。要达成这个目标,学生就要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和科学世界等有所了解,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认为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这些,课堂时间恐怕不够,所以就布置成作业让学生课下查资料了解。陈素梅副院长在这里也提出自己的建议,建议老师们在平常的教学中不要对课本中编排的科学世界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前沿知识,了解最先进的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历史。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从生活走进社会的理念。我的思考:如果我再上这节课,是否应该课前让学生查有关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和温度计发展历史方面的资料,课堂上相互交流?而不是布置成作业题?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老师精心备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由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前置知识铺垫,逐步深入,层层梯进地展开课堂活动。学生配合较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本课还有做得不足的地方:1、通过观看视频和陈素梅副院长的提醒,发现老师刚开始上课时语速有些快,后面语速才慢慢降下来。需要改进之处:课堂上控制好语速,减慢语速。2、注意课堂上站姿。谢谢陈素梅副院长提醒,以后一定注意。3、老师眼睛严厉,最好要面带笑容。4、缺少鼓励性语言,缺少评价。有关导学案:导学案我个人认为模式有很多,不限于一种或两种,它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它能铺助教学就行。本节课的导学案起到如下的作用:1、给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教学流程。2、帮助老师了解学情,导学案学生课前完成,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学生也预习了本节课内容,了解到哪些知识自己还没掌握,课堂上侧重听讲。老师批阅了导学案,了解到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学生能自学,不需要老师讲解,这些内容课堂上老师可放手让学生完成。体温计有关知识学生没作答,说明体温计的知识需要老师引导才能完成。老师应该着重琢磨,多加引导。因为这里学生比较难理解,所以花时多,课堂上总共花8分钟,我认为时间的安排是很合理的。3、学生在课堂上能顺利的回答出摄氏温度的规定和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跟导学案的设计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导学案,那老师在课堂上就该让学生去阅读课本上这部分的内容,然后才让学生上台回答。但有了导学案阅读课本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这个环节可省掉,因为学生课前已完成,这就为本节课节省了教学时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