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
docx
2022-08-25 13:13:16
17页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能力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据说,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A.半导体B.磁性物质C.真空带D.绝缘物质2.2022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C.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D.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108m/s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4.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C.“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D.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5.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6.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小明列举了以下四种体验声音产生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把发声的音叉的叉股靠到水面,看到水花四溅B.将手指放在喉咙发声处,感受到讲话时声带在振动C.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当敲鼓时,小纸屑上下跳动D.一粒石子落入水中后,水波从石子击中处向四周传播7.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慢8.以下关于发声和发声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被敲响的音叉停止振动后,不再发声D.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传得快9.2022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的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数万人不幸遇难!数百万人失去家园!以下是关于被困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其中切实可行的是()A.大声呼救B.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11.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速度大于老师讲课声音的速度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C.回声的传播速度比原声要小一些D.钓鱼的人怕岸上有人大声说话,因为水面能产生回声12.“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13.一种声波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14.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了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说法为()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既在空气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15.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将()A.不变B.变大C.变小D.如何变化不能确定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B.“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7.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小朋友的声音是噪声C.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18.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此现象表明声音()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不一定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可以通过固体传播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19.新年联欢会,一位同学手持一面小鼓,置于点燃的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敲响小鼓,周围同学看到烛火随着鼓声舞动.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烛火舞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鼓面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D.周围同学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传来的20.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不能听到枪声才计时,这是因为()A.看枪冒烟时,计时比较方便B.怕离起点较远,声音嘈杂听不清枪声C.听到枪声计时不够准确,使成绩偏高D.听到枪声计时不够准确,使成绩偏低二、填空题21.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产生的,是通过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处减弱噪声。22.夏天的傍晚,一些中老年人喜欢跳广场舞,优美的舞曲是由于扬声器的纸盆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有人建议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处减弱噪声的.蝴蝶扇动翅膀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人(填“能”或“不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这种声波属于.23.据《扬子晚报》报道,江苏省拟推出和谐配乐版广场舞.广场舞的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产生,经传播到人耳.音乐声过大会形成噪声,有关人士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关掉音箱,改用蓝牙耳麦接受信号.关掉音箱是在处控制噪声.24.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传播的。25.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26.如图所示是自行车车把上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用到了一些物理知识.车铃发声是由于而产生的.铃声是通过传到我们耳朵的.27.有几位同学在教室外聊天,教室内的同学听声音可以分辨出每句话是谁说的,这是因为每个人讲话的不同;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比在野外燃放鞭炮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28.平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通过传到我们耳朵里,在常温下,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是m/s.29.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选填“能量”或“信息”).30.被敲击时鼓发声靠的是鼓面的,鼓声能传到人耳是靠这种介质来传播的.太空中的宇航员那怕离得再近,也要通过无线电进行交谈,这是因为不能传声.三、简答题31.宇航员在月球上谈话,即使离得再近,也必须使用无线电对讲机,这是为什么?32.甲同学在一根装满水的较长的铁管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三次敲击声.请回答:(1)按乙同学听到的先后顺序,指出这三次声音分别是什么物质传播的?(2)简要说明听到三次声音原因?四、综合题33.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为什么?(2)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3)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五、实验题34.如图,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2)分析实验现象,运用(推理/归纳)的方法可得结论为.35.如图所示,小明敲响音叉A时,与音叉B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发生跳动,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______。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而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真空带可以阻止超声波的攻击,故应选C。考点:声现象2.C【解析】试题分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A错误;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是因为她声带振动的振幅大,故B错误;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王亚平说话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天宫一号”接近常温,且有空气,所以这里面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故D错误。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电磁波的传播3.B【解析】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C、人说话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声的,故C错误;D、若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我们就不会听到声音.如:宇航员在真空中交流需要借助无线电设备.故D错误.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原因、传播条件和声音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属于基础题.4.D【解析】解:A、“光”只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错误;C、“金光闪闪”说明金子能够反射光线,而它自身不会发光,因此不是光源,故C错误;D、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属于声音,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和光的基础知识,内容较简单.5.A【解析】解:当扬声器发声时,纸盒会振动,所以纸片会跳动;发声的音叉会振动,所以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是树叶在振动;由这些现象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条件进行分析解答.6.D【解析】解:A、把发声的音叉的叉股靠到水面,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发生的物体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将手指放在喉咙发声处,感受到讲话时声带在振动,说明发生的物体在振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当敲鼓时,小纸屑上下跳动,说明发生的物体在振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一粒石子落入水中后,水波从石子击中处向四周传播,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7.D【解析】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叙述正确;BCD、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最慢的是在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C叙述正确,D叙述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以及声音的传播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8.B【解析】解: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不符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符合题意;C、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故被敲响的音叉停止振动后,不再发声;故C不符题意;D、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故D不符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9.D【解析】解:A、大声呼救会耗尽自己的体力,并且呼声容易分散,不容易被人发现.不符合题意.B、静等着营救人员前来营救,这是很被动的方法,如果没有人发现有被困人员,会让自己失去获救的机会.不符合题意.C、见缝就钻,可能把自己挤在缝隙中,或导致墙壁倒塌,不可取,不符合题意.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固体传声效果比较好,减小声音的分散,容易让营救人员发现有被困人员.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这是一道考查生活常识的题,平时应加强安全教育,增强自救能力.10.C【解析】解:A、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产生的.故错误.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故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正确.D、物体只要振动就能发出声,但不是所有的声我们都能听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响度很小或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我们是听不到声音的;故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速度、听到声音的条件,是一道声学基础题.11.B【解析】解:A、超声波的速度和老师讲课声音的速度是相同的,都是340m/s,故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故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回声的传播速度和原声的传播速度一样,都是340m/s,故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钓鱼的人怕岸上有人大声说话,因为水能够传播声音,故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一道基础题.12.B【解析】解: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是音调,故A错误;B、“呼麦”中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呼麦”中高音和低音都不是超声波或次声波,故C错误;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等,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如何用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属于基本应用.13.B【解析】解:因为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而声音在液体中要比在气体中传播快,所以声音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不同介质传播声音快慢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14.C【解析】解:用细线和塑料杯制成的土电话,主要依靠固体(细线)传声,并且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好.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15.C【解析】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它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即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小.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同时要牢固记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6.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②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③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选项说法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选项说法错误;B、“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选项说法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选项说法正确;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对声音的考查较为全面,要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及声音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是中考的热点,属于易错题目.17.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声音的产生、噪声的定义、声音的特性以及传播速度等,对选项中的内容逐一判断即可.解:A、所有的声音都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是噪声,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的休息的声音是噪声,故小朋友的声音不一定是噪声,故B错误;C、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光速在真空中才是3×108m/s,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与声音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噪声、音色以及声速等,难度不大.18.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以及物理学法中的转换法的应用.19.C【解析】试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能传递能量.人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以及高于20000赫兹的是超声波,低于20赫兹是次声波.解:当魔术师敲响小鼓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声音能传递能量,使蜡烛火焰跳动.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同学耳朵里,这说明声音在人的听频范围内,不是超声或次声.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是由振动产生,以及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了解和掌握.20.C【解析】试题分析:音速的数值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大,在液体中又比在气体中大.光速远远大于音速,以烟为信号及时,更能反映出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况且声音传播有变向性不可靠.解:因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当听到枪声计时时,实际上是计时慢了,这样就使得时间变短,成绩偏高,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速与光速的比较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21.振动空气声源【解析】试题分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振动产生的,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噪音的控制有三种途径:(1)在声源处控制,(2)在传播过程中控制,(3)在人耳处控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噪声的控制22.振动;声源,不能;次声波【解析】试题分析:舞曲是扬声器纸盆振动产生的;将音箱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则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HZ,是次声波,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不能听到蝴蝶飞过。考点:声音的产生;防治噪声的途径;次声波23.振动空气声源【解析】试题分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振动产生的,经空气传入人耳。控制噪声有三种途径,(1)在声源处控制,(2)在传播过程控制,(3)在人耳处控制,关掉音箱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考点:声音的产生24.音色空气【解析】试题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口技演员模仿各种声音,当音色相近或相同时,模仿的才像,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考点:声音的特征25.跳动;振动;空气;能量;不能.【解析】解: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运用了物理学中常用的转换法;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所以声音不能通过空气传播,则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故答案为:跳动;振动;空气;能量;不能.【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点,是声现象重要的规律,难度不大.26.振动;空气.【解析】解:自行车的车铃发声,是由车铃的振动产生的;铃声通过空气传到了我们的耳朵.故答案为:振动;空气.【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27.音色;反射.【解析】解: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比在野外燃放鞭炮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反射,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故答案为:音色;反射.【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28.空气;340.【解析】解: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平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在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答案为:空气;340.【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传播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29.固体;信息.【解析】解: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由于固体可以传递声音,所以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该现象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答案为:固体;信息.【点评】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并能利用上述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知道声音即可传递信息,又可传递能量是解决该题的关键.30.振动;空气;真空.【解析】解:据课本知识可知,被敲击时鼓发声靠的是鼓面的振动产生的,鼓声能传到人耳是靠空气来传播的.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太空中的宇航员那怕离得再近,也要通过无线电进行交谈;故答案为:振动;空气;真空.【点评】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31.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宇航员即使离得很近也听不到对方说话.宇航员要听到别人说话,需借助无线电【解析】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答: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宇航员即使离得很近也听不到对方说话.宇航员要听到别人说话,需借助无线电.【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以及电磁波的传播不同,要理解.32.(1)第一次是通过铁管传播过来的,第二次是通过水传播过来的,最后一次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2)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水中次之,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所以可以先后听到三次敲击声音.【解析】试题分析:①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②如果铁管太短,可能只听到一次,声音在空气中、铁中、水中传播的时间间隔很短,人耳分辨不出;如果铁管较长,可能听到三次,先后经过铁管、水和空气传来.解:当敲击铁管时,声音可以通过铁管、水和空气同时传播,但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所以可以先后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是通过铁管传播过来的,第二次是通过水传播过来的,最后一次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答:(1)第一次是通过铁管传播过来的,第二次是通过水传播过来的,最后一次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2)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水中次之,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所以可以先后听到三次敲击声音.【点评】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3.459m.【解析】解:(1)最好用超声波,因为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2)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球,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3)∵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超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暗礁的时间t=1/2×0.6s=0.3s,暗礁到船的距离:s=vt=1530m/s×0.3s=459m.答: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459m.【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超声波及其应用,超声波测距离利用的是声波的反射,还要注意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平时学习时多了解、多积累,提高分析这方面问题的能力.34.(1)变小;(2)推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析】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1)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2)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从而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故答案为:(1)变小;(2)推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需要学生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也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35.振动空气能量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析】试题分析:小明敲响音叉A时,与音叉B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发生跳动,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考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