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22:25:25
4页
短文两篇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的美。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简练、布局的匠心所在,感受文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二、学习重点:1.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优美意境。三、学习难点:1.结合作者经历,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四、资料链接:《答谢中书书》相关资料:1.作者简介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有《陶隐居集》,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帮助修订《本草纲目》。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2.背景资料《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像陶弘景这样生不逢时的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的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3.文体简介《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是指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参考《中国尺牍文学史》序,詹福瑞)。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记承天寺夜游》相关资料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4,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轼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还是著名的画家。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苏轼21岁中进士,满怀报国热情,但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狱,这就是历史上的“乌台诗案”。至此42岁的他被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写本文时,他在黄州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虽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以“闲人”自居,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是真正得意2.写作背景《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任职。本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第一课时自习一、初读课文,完成下面作业。1.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请同学们搜索自己的记忆库,背诵一些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文。(出自不同诗文中的两句诗)①②2.《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两个“书”分别是,。“答”一般是指。3.凭借语感,给文章划分节奏。(用铅笔在文中标注。)二、再读课文《答谢中书书》,结合课文注释,口述翻译课文,完成下列作业。(1)解释文中重点词:交辉四时俱晓歇乱颓竞未复与(2)翻译重点句子: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②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疑三读课文,我对《答谢中书书》文意的理解方面,还有这些问题不能解决:4自探活动一:朗读课文,激发兴趣1.教师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听读、跟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2.学生自由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教师点拨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小组朗读竞赛,激发朗读兴趣。活动二:疏通文意,感知内容1.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逐句朗读翻译课文。2.短文可分几层?各写了什么?分析梳理,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3.依据行文思路,学生试背诵课文,然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背诵竞赛,看谁背的又快又准确。活动三、含英咀华,赏美景,悟情感1.有人评价《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那么这副山水画中有哪些景色呢?2.置身在这青山绿水的画卷里,真让人流连忘返。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山川美景的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我从文中句中,读出来之美,作者写出了。示例:我从文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句中,读出了晨昏变化之美,作者写出了“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里的鱼儿们争相跳出水面”的热烈欢快的晨景和清静幽寂的暮景。3.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你从文中读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自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解释下列句子。4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结学习了《答谢中书书》,我对“情景相融”这种写法有了新的收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