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22:25:21
2页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目标: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2、积累字词以及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同时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层含意3、学习本文结构严谨、波澜起伏的艺术特色学习反驳论证;口味语句,体会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和嘲讽意味的语言特点 4、理解作者忧国忧民、关心民族命运和热烈情怀和深刻思想重点:1、积累字词以及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同时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层含意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波澜起伏的艺术特色学习反驳论证;口味语句,体会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和嘲讽意味的语言特点难点:驳论文的论证方式时间:一课时过程:一、自主导学: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慨()叹省()悟诓()骗诬()蔑脂()粉脊()梁抹()杀抹()布拐弯抹()角前仆()后继搽()2、解释下列词语诓骗:玄虚:渺茫:怀古伤今:为民请命:3、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字,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散文诗集,散文集,小说集、,杂文集、等。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鲁迅先生针对当时部分人的观点,进行批驳,首先直接反驳,敌方信“地”信“物”信“国联”失掉的是;求神拜佛,发展着,接着间接反驳,指出“”,歌颂中华民族历史上和现实中的“筋骨和脊梁”,鼓舞人民的自信心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质疑、展示)1.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2.“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各指什么样的人?试举例说明。23.第9段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找出来体会其意思“脂粉”:“筋骨和脊梁”:“状元宰相”:“地底下”:4.为什么对方的论据都是事实,可结论却是错误的呢?5.作者通过分析批驳,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应如何理解这一结论?6.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从中可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欣赏品味1.揣摩第1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2.揣摩下列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3、找出课文中含“中国人”的句子,小组讨论后分别回答其“中国人”的含义A、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B、假使这也算是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C、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D、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E、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F、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