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3 隆中对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3 隆中对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22:25:07 5页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23隆中对【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明确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3.能够结合课文及历史典籍对诸葛亮作出恰当的评价  4.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以及锐利深刻的战略眼光。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Ⅰ.教材助读一资料链接  1.作者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作者陈寿(233—297)字承祚,晋朝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220-280)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2.时代背景简介东汉末年是个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摇役繁重、政治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这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为了取代东汉王朝,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中,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之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的形势。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七十二年,全国才得到统一。《三国志》就是记载这段时期的历史的史书。公元207年,刘备屡败,只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单力孤。因此,他十分希望有能人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于是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之情所打动。这篇《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充分展示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二整体感知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全文大致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描述诸葛亮的情趣、爱好和抱负。第二部分(第2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第三部分(第3至5段)写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第四部分(第6段)刘备以“鱼之有水”为喻,说明诸葛亮对于他的重要性。Ⅱ.预习自测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陇亩()倾颓()猖獗()存恤()夷越()乐毅()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挟天子而令诸侯()北据汉、沔()帝室之胄(()5第二学习时间新知探究案Ⅰ.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一、整体把握(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时人莫之许()也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凡()三往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遂用()猖獗()然志犹未已()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利()尽()南海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内修()政理箪()食壶()浆()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解释:。  自董卓已来,通“”。 3.翻译下列句子。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操遂能克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此殆天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5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如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二、深入探究(理解内容)1、诸葛亮对天下形势有怎样的分析?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2、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3、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形象。三、感悟总结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表现了诸葛亮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以确定蜀汉建国的政策、策略的远见,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特色品评:1、选材精当,详略分明。历史人物传记,叙事既要重点突出,又要保持事件的完整性,这就要求选材得当、语言精炼。课文这个特点十分突出。2、通过人物对话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来刻画人物,人物形象鲜明,充分表现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第三学习时间课后训练案基础训练题---把最简单的事做好就叫不简单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词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⑤谓为信然()⑥此人可就见()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A.自董卓已来B.欲信大义于天下C.故患有所不辟也D.西和诸戎,南抚吴越4.下列“以”字用法和意义不同类的一项是()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B.百姓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5二、文本阅读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回答问题: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词①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②国()险而民附()③非惟()天时,抑亦()人谋④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2.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3.翻译下列句子①挟天子而令诸侯②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4.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5.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①曹操:②孙权:③刘表、刘璋:5④诸戎、夷越:三、课外延伸: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这首诗题为《蜀相》,指的是蜀国丞相。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文章《》。2.“锦官城”指的是,杜甫的《春夜喜雨》中“,”一句也曾提到“锦官城”。3.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题不作《题成都武侯祠》而作《蜀相》,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B.就内容来说,诗的前一层写武侯祠,先指出它的所在,用了设问的方式;后描述祠中景象,但不是客观描述,从“自”“空”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气氛。后一层是主旨所在,先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后述惋惜之情。全诗以“长使英雄泪满襟”作结,含无限深意。C.这首诗主要是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它的核心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刘备一生功业的最精辟的概括。四:拓展练习:有关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内容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也有相关描述,请你与课文参照阅读,看看小说进行了哪些艺术加工。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