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八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8 醉翁亭记》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八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8 醉翁亭记》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22:06:17 3页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28醉翁亭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实词、虚词,了解文言特殊句式。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3、朗读、背诵全文。4、进一步培养对照书下注释自觉主动翻译的习惯。5、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简介作者(二)初步感知文章(三)疏通全文大意课内检测1.给下列字注音潺()辄()伛偻()()觥()2.填空《醉翁亭记》作者,自号醉翁,又号,代文学家。3.翻译下列句子①环滁皆山也。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③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实词、虚词,了解文言特殊句式。2、朗读、背诵全文。3、进一步培养对照书下注释自觉主动翻译的习惯。学习过程(一)归纳文言词汇1.一词多义2、古今异义(二)文言句式1.判断句2.省略句3倒装句3\n(三)成语积累1.“醉翁之意不在酒”:2.“水落石出”:3.“觥筹交错”:课堂检测1.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项是()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B.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C.水落而石出者D.溪深而鱼肥2.而泉香而酒洌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杂然而前陈者而不知人之乐也环滁皆山也山之僧智仙也在乎山水之间也绝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以为妙绝佛印绝类弥勒之醉翁之意不在酒名之者谁酿泉酿泉为酒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佳木秀而繁阴3\n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3、理解本文从“乐”和“醉”所抒发的政治理想。4、理解作者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学习过程(一)贯穿全文主线,表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1.文中写出了谁“乐”?2.太守、众宾为何而“乐”?3.文中怎样写滁州百姓之乐?4.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间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如何理解太守的“乐其乐”?(二)感受作者情怀美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联系?课内检测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字,从结尾处可以更明显地看出作者是在写“”,“”字只是表象。2.太守醉的原因是什么?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3

相关推荐